第十九章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行?善?不?辍
我们坚持前面那些章提出的做人原则,最后再说说什么原则才是人生的最基本原则;什么原则最适合人类理性生活的目的。哲人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教育我们要认识和尊重上帝的教诲,告诉我们追求荣誉、尊严和永生是至高无上的责任。人生的全部工作和意义就在于此。这是人类心灵和智慧的最高追求。追求荣誉、尊严和永生的办法就是行善不辍。当我们仔细审视和分析这个词语的时候,或多或少总对自己有些失望。追求荣誉、尊严和永生的目标是如此宏大,而实现它的办法却是如此平凡,幽幽的如散文一般。想要实现它,并不需要突发的冒险精神、崇高的信仰、英雄壮举和极高的智慧,而要行善不辍,这就意味着一生的单调重复、付出精力和忍耐顺从。
要将我们熟知的耐心的美德发挥到极致。基督教义特别看重耐心有两个原因:第一,耐心对所有人的要求一视同仁;第二,实施耐心必须公正公平。人们常说人生是由转折点决定的,转折点是时代的产物,发生重大转折是时代的特征。耐心可以解决人生的重大问题,只有通过时间和经历才能成功地培养耐心。但很多人在关键时刻往往失去了耐心,一是可能因为没有养成耐心的习惯;二是在艰巨的考验面前耐心不足,终于崩溃了。最后,迫不得已,慢慢地、痛苦地重新开始;不得不虚弱无力地在黑暗中重新寻找出发点。耐心就是考验自己能否承受一生一世的压力;耐心是一种道德力量,须臾不可放弃。我们要永远学习培养神圣的耐心。人生自始至终考验着我们的耐心,我们也必须用耐心公平公正地对待一切。无论人们的身份如何、状况如何都一律耐心对待。有教养、会体贴人的人比那些性格和个性倾向截然相反的人在耐心测试中更有优势胜出。可以说耐心测试是对那些教养更好、学识更高的人的更高级考验。这些人经过洗礼之后更有耐心,就能更好地承受人生漫长的考验。最高尚的人也表现得更为成熟和优美。这种美德是真和善的结合,是道德和智慧的结合。只要有耐心,我们就能持之以恒地发挥我们的学术才能,付出努力搞学术研究。
行善也要有耐心。阿诺德博士过去总说:“每个学生如果不能和纯真的孩子们一起交流,不能和穷人接触,不能经受挫折,就不能保持一颗温柔的心,不能保持健康的宗教心理。任何虔诚信教的人都会认同这句话的。他们这样行善积德,自己就会越幸运、越幸福。教士这么教诲人们,不过他们也清楚,经历生死才能让人们学会最深刻的教训。只有在那时,才能加倍付出怜悯和慈悲,人才能真正为自己付出的仁慈而感动。知识分子犯的最大的人生错误莫过于认为人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增长才学。搞体育的人同样会认为机体力量在于肌肉发达、结实有力的四肢和跳动强劲、营养充足的心脏。人真正的全面发展在于各种能力的平衡协调发展。体力和脑力发展均衡,道德情感发育良好。有些人只有聪明的头脑,却没有健康的身体和高尚的灵魂。真正的人不应该只聪明,其他什么也没有,要不然我们还不如撒旦;也不应该只有强健的体魄,其他什么也没有,要不然我们还不如原野上的动物。我们尽可能地像基督那样,他既是完美的神,也是完美的人。按照阿诺德博士说的那样行善积德、慰问病人、和小孩子们玩耍,我们就能有一颗温柔、同情和慈悲的心。慰问病人会使我们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会让我们想起自己虚弱无助、危险不安的时候,让我们想起焦急等待、翘首期盼的时候。曾经的足球英雄如今挂靴退役,曾经的舞台明星如今灯息散场,往日的繁华荣耀不再,终有一天会与平静、痛苦和忍耐相伴。只有在悲伤的沉寂中,才能学会人生最仁慈、最有价值的一课。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施恩莫图报。自己遭受痛苦才能学会同情,在痛苦中才能学会耐心地等待、忍耐和克制。理智和信念在疲劳和疾病面前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人终将超越肉体的羁绊,获得至高无上的灵魂。人在还活着的时候,就能拥有上天堂的纯洁灵魂。只有畅流温柔的泉水、开启神秘的心门,才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上帝使我们养育子女,就是以更可贵的方式为了让我们继续教育自己、教育子女。可事实上,只有没有孩子或失去孩子的人才能充分领略这种教育的全部含义和美丽。我们明白要像孩子那样纯洁无瑕;我们明白他们对我们的爱、信念、依赖和温柔,正如我们对上帝的情感。我们爱病人、爱孩子,所以我们身上才有永不枯竭的同情和爱意,哪怕是风刀霜剑也决不枯萎。我们有耐心才能预见到他们需要什么,温柔地帮助他们摆脱软弱、无知和缺乏经验,时时刻刻监督和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成长,一如上帝同情和耐心地帮助我们成长一样。
帮助病人、教育孩子就是行善。行善的方式不尽相同,基督徒行善就是努力做好事。行善还包括在生活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好,期盼最终获得善果。从上帝那里获得力量和灵感,我们实现人生的最高目标,理解人生的最高意义。如果长期自私自利,不为他人着想,最终只能崩溃。行善积德,就是有失才有得,有得就有失,人必须学会超越自我。纽曼说:“人们费尽心力地想何为道德,道德其实很简单。美德和仁慈赋予人力量,而只想获得力量的人却失去了美德。”又说:“善有善报,行善获得了至真至纯、至高无上的快乐。但为了快乐而行善是自私的、不虔诚的,以后将永远不能获得快乐,因为他们永远再也无法拥有美德。”这句话对生活比对思想更重要。在令人尊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能做到高尚善良,但不是为了获得美德和善良,而是为了获得大家的一致公认和好评。人们互相批评指责,无疑最终会毁了对方。人们伪装自己,让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要求。他们也许会获得社会影响力,但却永远无法获得美德;他们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却会永远鄙视自己。他们做事符合阶级要求,符合亲朋的观点,但因为总怀疑自己太伪善而有些闷闷不乐,一旦没有了外界约束,就会走到截然相反的另一面。让噩梦赶快过去,春天快些来临吧!好好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是上帝赐予的,是神圣的。我们是上帝的孩子,本应是快乐的源泉、幸福的种子。“在我身上你看到了你播种的希望!”“我美丽的春天都是你!”
只有拥有神圣的、富有活力的爱的力量才能行善。爱,不可磨灭、不可摧毁,高尚而纯洁,“体现了一切祥和和美德”。它是人内心的行为准则,与一切邪恶和不公平格格不入,爱永远追寻人生的最高情怀。爱必须由信任、希望和慈悲辅助,爱就是仅信仰一个上帝、一个主和一次生命。“我斗胆宣称,”席勒说,“人的意识生时有,死时无,是完全不和谐的,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信任、希望和慈悲使人摆脱了矛盾纷争,摆脱了犯错和认死理的天性,摆脱了永不妥协的倔强,使人逐渐变得完美,变得和谐统一。爱是最大的动力,信任和希望也是最大的动力。
席勒在谈到知识和信仰的关系时,也谈到了信仰、爱心和知识的关系,他说:“知识使我们不会自轻自贱,不会漠视信仰和爱心的重要性。我们必须首先充满信仰和爱心才能深入观察,纵览物理和历史学科的宝贵财富,才能景仰知识的崇高地位。否则,只会一个错误接着一个错误地犯,由一个深渊堕入更深的深渊。”
我相信这个道理,所以我单纯执着地相信上帝,相信上帝昭示的真理,相信宗教的真实性。人类的思维、意识和思想体系一定要以事实为基础,而事实也以超自然的方式展示给我们。我们必须坚信我主的存在。无处安息的灵魂一定会从它的源头——上帝——那里找到安息之所。相信天父说的那句话:“我对你的爱一如既往、无休无止。”自从有了世界,上帝就以他无尽的爱审视着他制造的生命,爱他们,为他们而高兴。对于人类来说,上帝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爱意无穷的人。我们太脆弱、总犯错,那就让我们遵从神圣的旨意,这样生活中的不和谐就此消失。相信救世主——上帝吧;相信耶稣的丰功伟绩;相信耶稣宣传和倡导的正义;相信耶稣是我们仁慈的朋友和兄弟;相信他像仲裁者和调停人那样帮助我们,为我们祈求。让我们卑微地、坚定地依赖神灵护佑。我们将超越今生今世寻求真正的启迪和安慰。从天堂的金门,而非俗世凡尘传来的飘飘仙乐将会净化、鼓舞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灵魂得到重生。圣灵是安逸祥和之源,是灵魂宁静的核心。它照亮了黑暗,让灵魂重新到达上帝的道德标准。
诚然,信仰就是相信并接受上帝的精神,让人类的灵魂和上帝的意志相和谐、相一致。即便在凡尘俗世,信仰也是人的最大力量。我们依赖人类对生命的证言,相信有记载的科学事实,制订神圣的计划,终将获得幸福和解放。
精神的第三大力量是希望,我们将希望描绘成动人的希望,希望明天会更好。人生充满了幻想和失意,一说到、一想到它们就让人难过。但要相信,青年人的热情那么热情洋溢,人生的幻想那么耀眼夺目,一定会在遥远的未来实现!人们常说:“干涸的土地会变成池塘,海市蜃楼也会变成真正的湖泊。”哪怕是幻想也会实现,也会变成现实。人的内心总是充满神圣的失望和高尚的憧憬。“怀着高尚的希望憧憬,美丽的心灵之花才能绽放最美丽、最炫目的花朵。”然而眼睛看见了不满足,耳朵听见了也不满足,我们的幸福梦想总是模模糊糊的,搞不清到底是什么。也许在人世间,我们永远也得不到满足。我们总是骚动不安、永不知足,期冀着、盼望着、渴望着游离于生活之外的我们根本得不到的东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像飞蛾期盼着飞往月亮,
期盼着遥不可及的东西,
空留遗恨。
神圣的希望就是希望实现真实而美好的梦想。我们相信这希望不会落空,因为它以上帝作为坚实的船锚。“是他完美了我们的不完美,平息了我们的不平息。”我们寄希望于他,痛苦、疾病、错误、误解、罪恶和欲求都消失了。美好的希望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将痛苦、疾病、错误、误解、罪恶和欲求都变成好事。人类永恒的希望啊!
我们常常会变得疲劳不堪、软弱无力。清新的早晨逐渐为炎热、漫长、沉闷、苍白的下午所取代。生活就是单调,我们被烦心琐事和普通责任所包围。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工作有多重要,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么大的不同。这种生活根本不值得拥有,它烦闷、冷漠、一成不变、了无生趣——总能听到人们这么抱怨。事实上,很多思想高尚、养尊处优的人也常常宣布,如果能选择他们宁愿死去,如果能选择他们宁愿不出生。他们都需要真正的人生哲学指引。上帝赋予我们的伟大生命不应该是毫无生趣的荒原、毫无同情的冰川,若是这样,只能昭示我们的内心和灵魂都出了问题。我们的思想和感情应该像泉水一样清新不绝。我们可以爱朋友、爱孩子、爱亲人,而基督徒的爱要比这更广博,它能接纳最孤独的人、最疏远的人、最堕落的人和最遥远的人,超越国家和年龄的界限。更加用心地生活能从生活里获得更多,能够做到劳逸结合、动静平衡。我们能拥有新的学习情趣,赢得“一片片幼林和嫩草原”,始终让我们耳聪目明。要相信道德和宗教的努力终将开花结果,要学习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生和死的转折,从某种角度来说,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为这个伟大的转折点做准备。很明显,转折点是由以前的生活决定的。整个生活(不但包括宗教生活,还包括宗教以外的生活)最终将走向这个伟大的转折点。我们潜心等待重要时刻的到来,并能预见它的发展方向。我们历练自己就是为等待它的到来。曾经有人十年磨一剑完成了一件事。他潜心准备,当他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他毫不费力。他完成的并非难事,谈不上困难,也说不上危险。入夜睡觉就像死亡,清晨起床就像重生。诚然,如果一个人将睡眠当死亡,终有一天会将死亡当睡眠。我们视死如归,死亡就不会令我们毫不知觉地来,无论它什么时候降临,那都将会是“一个方便时间”。
正如迪安·米尔曼说的那样:
无论是一天的什么时候都无所谓,
正直的人要入睡了,死亡不会
不合时宜地来到那个已经学会死亡的人,
此生越短,天堂生涯越长,
此生越短,永生越长。
伟大的改变终于来了,那是幸福的改变,是人生最幸福、最伟大的转折点。灵魂,拒绝生命的低级目标,渴望光辉、荣耀和永生。相信救世主,跟随他爱的步伐,行善不辍,经历人世间的沧桑变化、沉浮多舛,去获得福中之福、幸中之幸——也就是永恒的生命。
(完)
行?善?不?辍
我们坚持前面那些章提出的做人原则,最后再说说什么原则才是人生的最基本原则;什么原则最适合人类理性生活的目的。哲人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教育我们要认识和尊重上帝的教诲,告诉我们追求荣誉、尊严和永生是至高无上的责任。人生的全部工作和意义就在于此。这是人类心灵和智慧的最高追求。追求荣誉、尊严和永生的办法就是行善不辍。当我们仔细审视和分析这个词语的时候,或多或少总对自己有些失望。追求荣誉、尊严和永生的目标是如此宏大,而实现它的办法却是如此平凡,幽幽的如散文一般。想要实现它,并不需要突发的冒险精神、崇高的信仰、英雄壮举和极高的智慧,而要行善不辍,这就意味着一生的单调重复、付出精力和忍耐顺从。
要将我们熟知的耐心的美德发挥到极致。基督教义特别看重耐心有两个原因:第一,耐心对所有人的要求一视同仁;第二,实施耐心必须公正公平。人们常说人生是由转折点决定的,转折点是时代的产物,发生重大转折是时代的特征。耐心可以解决人生的重大问题,只有通过时间和经历才能成功地培养耐心。但很多人在关键时刻往往失去了耐心,一是可能因为没有养成耐心的习惯;二是在艰巨的考验面前耐心不足,终于崩溃了。最后,迫不得已,慢慢地、痛苦地重新开始;不得不虚弱无力地在黑暗中重新寻找出发点。耐心就是考验自己能否承受一生一世的压力;耐心是一种道德力量,须臾不可放弃。我们要永远学习培养神圣的耐心。人生自始至终考验着我们的耐心,我们也必须用耐心公平公正地对待一切。无论人们的身份如何、状况如何都一律耐心对待。有教养、会体贴人的人比那些性格和个性倾向截然相反的人在耐心测试中更有优势胜出。可以说耐心测试是对那些教养更好、学识更高的人的更高级考验。这些人经过洗礼之后更有耐心,就能更好地承受人生漫长的考验。最高尚的人也表现得更为成熟和优美。这种美德是真和善的结合,是道德和智慧的结合。只要有耐心,我们就能持之以恒地发挥我们的学术才能,付出努力搞学术研究。
行善也要有耐心。阿诺德博士过去总说:“每个学生如果不能和纯真的孩子们一起交流,不能和穷人接触,不能经受挫折,就不能保持一颗温柔的心,不能保持健康的宗教心理。任何虔诚信教的人都会认同这句话的。他们这样行善积德,自己就会越幸运、越幸福。教士这么教诲人们,不过他们也清楚,经历生死才能让人们学会最深刻的教训。只有在那时,才能加倍付出怜悯和慈悲,人才能真正为自己付出的仁慈而感动。知识分子犯的最大的人生错误莫过于认为人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增长才学。搞体育的人同样会认为机体力量在于肌肉发达、结实有力的四肢和跳动强劲、营养充足的心脏。人真正的全面发展在于各种能力的平衡协调发展。体力和脑力发展均衡,道德情感发育良好。有些人只有聪明的头脑,却没有健康的身体和高尚的灵魂。真正的人不应该只聪明,其他什么也没有,要不然我们还不如撒旦;也不应该只有强健的体魄,其他什么也没有,要不然我们还不如原野上的动物。我们尽可能地像基督那样,他既是完美的神,也是完美的人。按照阿诺德博士说的那样行善积德、慰问病人、和小孩子们玩耍,我们就能有一颗温柔、同情和慈悲的心。慰问病人会使我们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会让我们想起自己虚弱无助、危险不安的时候,让我们想起焦急等待、翘首期盼的时候。曾经的足球英雄如今挂靴退役,曾经的舞台明星如今灯息散场,往日的繁华荣耀不再,终有一天会与平静、痛苦和忍耐相伴。只有在悲伤的沉寂中,才能学会人生最仁慈、最有价值的一课。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施恩莫图报。自己遭受痛苦才能学会同情,在痛苦中才能学会耐心地等待、忍耐和克制。理智和信念在疲劳和疾病面前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人终将超越肉体的羁绊,获得至高无上的灵魂。人在还活着的时候,就能拥有上天堂的纯洁灵魂。只有畅流温柔的泉水、开启神秘的心门,才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上帝使我们养育子女,就是以更可贵的方式为了让我们继续教育自己、教育子女。可事实上,只有没有孩子或失去孩子的人才能充分领略这种教育的全部含义和美丽。我们明白要像孩子那样纯洁无瑕;我们明白他们对我们的爱、信念、依赖和温柔,正如我们对上帝的情感。我们爱病人、爱孩子,所以我们身上才有永不枯竭的同情和爱意,哪怕是风刀霜剑也决不枯萎。我们有耐心才能预见到他们需要什么,温柔地帮助他们摆脱软弱、无知和缺乏经验,时时刻刻监督和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成长,一如上帝同情和耐心地帮助我们成长一样。
帮助病人、教育孩子就是行善。行善的方式不尽相同,基督徒行善就是努力做好事。行善还包括在生活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好,期盼最终获得善果。从上帝那里获得力量和灵感,我们实现人生的最高目标,理解人生的最高意义。如果长期自私自利,不为他人着想,最终只能崩溃。行善积德,就是有失才有得,有得就有失,人必须学会超越自我。纽曼说:“人们费尽心力地想何为道德,道德其实很简单。美德和仁慈赋予人力量,而只想获得力量的人却失去了美德。”又说:“善有善报,行善获得了至真至纯、至高无上的快乐。但为了快乐而行善是自私的、不虔诚的,以后将永远不能获得快乐,因为他们永远再也无法拥有美德。”这句话对生活比对思想更重要。在令人尊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能做到高尚善良,但不是为了获得美德和善良,而是为了获得大家的一致公认和好评。人们互相批评指责,无疑最终会毁了对方。人们伪装自己,让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要求。他们也许会获得社会影响力,但却永远无法获得美德;他们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却会永远鄙视自己。他们做事符合阶级要求,符合亲朋的观点,但因为总怀疑自己太伪善而有些闷闷不乐,一旦没有了外界约束,就会走到截然相反的另一面。让噩梦赶快过去,春天快些来临吧!好好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是上帝赐予的,是神圣的。我们是上帝的孩子,本应是快乐的源泉、幸福的种子。“在我身上你看到了你播种的希望!”“我美丽的春天都是你!”
只有拥有神圣的、富有活力的爱的力量才能行善。爱,不可磨灭、不可摧毁,高尚而纯洁,“体现了一切祥和和美德”。它是人内心的行为准则,与一切邪恶和不公平格格不入,爱永远追寻人生的最高情怀。爱必须由信任、希望和慈悲辅助,爱就是仅信仰一个上帝、一个主和一次生命。“我斗胆宣称,”席勒说,“人的意识生时有,死时无,是完全不和谐的,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信任、希望和慈悲使人摆脱了矛盾纷争,摆脱了犯错和认死理的天性,摆脱了永不妥协的倔强,使人逐渐变得完美,变得和谐统一。爱是最大的动力,信任和希望也是最大的动力。
席勒在谈到知识和信仰的关系时,也谈到了信仰、爱心和知识的关系,他说:“知识使我们不会自轻自贱,不会漠视信仰和爱心的重要性。我们必须首先充满信仰和爱心才能深入观察,纵览物理和历史学科的宝贵财富,才能景仰知识的崇高地位。否则,只会一个错误接着一个错误地犯,由一个深渊堕入更深的深渊。”
我相信这个道理,所以我单纯执着地相信上帝,相信上帝昭示的真理,相信宗教的真实性。人类的思维、意识和思想体系一定要以事实为基础,而事实也以超自然的方式展示给我们。我们必须坚信我主的存在。无处安息的灵魂一定会从它的源头——上帝——那里找到安息之所。相信天父说的那句话:“我对你的爱一如既往、无休无止。”自从有了世界,上帝就以他无尽的爱审视着他制造的生命,爱他们,为他们而高兴。对于人类来说,上帝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爱意无穷的人。我们太脆弱、总犯错,那就让我们遵从神圣的旨意,这样生活中的不和谐就此消失。相信救世主——上帝吧;相信耶稣的丰功伟绩;相信耶稣宣传和倡导的正义;相信耶稣是我们仁慈的朋友和兄弟;相信他像仲裁者和调停人那样帮助我们,为我们祈求。让我们卑微地、坚定地依赖神灵护佑。我们将超越今生今世寻求真正的启迪和安慰。从天堂的金门,而非俗世凡尘传来的飘飘仙乐将会净化、鼓舞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灵魂得到重生。圣灵是安逸祥和之源,是灵魂宁静的核心。它照亮了黑暗,让灵魂重新到达上帝的道德标准。
诚然,信仰就是相信并接受上帝的精神,让人类的灵魂和上帝的意志相和谐、相一致。即便在凡尘俗世,信仰也是人的最大力量。我们依赖人类对生命的证言,相信有记载的科学事实,制订神圣的计划,终将获得幸福和解放。
精神的第三大力量是希望,我们将希望描绘成动人的希望,希望明天会更好。人生充满了幻想和失意,一说到、一想到它们就让人难过。但要相信,青年人的热情那么热情洋溢,人生的幻想那么耀眼夺目,一定会在遥远的未来实现!人们常说:“干涸的土地会变成池塘,海市蜃楼也会变成真正的湖泊。”哪怕是幻想也会实现,也会变成现实。人的内心总是充满神圣的失望和高尚的憧憬。“怀着高尚的希望憧憬,美丽的心灵之花才能绽放最美丽、最炫目的花朵。”然而眼睛看见了不满足,耳朵听见了也不满足,我们的幸福梦想总是模模糊糊的,搞不清到底是什么。也许在人世间,我们永远也得不到满足。我们总是骚动不安、永不知足,期冀着、盼望着、渴望着游离于生活之外的我们根本得不到的东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像飞蛾期盼着飞往月亮,
期盼着遥不可及的东西,
空留遗恨。
神圣的希望就是希望实现真实而美好的梦想。我们相信这希望不会落空,因为它以上帝作为坚实的船锚。“是他完美了我们的不完美,平息了我们的不平息。”我们寄希望于他,痛苦、疾病、错误、误解、罪恶和欲求都消失了。美好的希望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将痛苦、疾病、错误、误解、罪恶和欲求都变成好事。人类永恒的希望啊!
我们常常会变得疲劳不堪、软弱无力。清新的早晨逐渐为炎热、漫长、沉闷、苍白的下午所取代。生活就是单调,我们被烦心琐事和普通责任所包围。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工作有多重要,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么大的不同。这种生活根本不值得拥有,它烦闷、冷漠、一成不变、了无生趣——总能听到人们这么抱怨。事实上,很多思想高尚、养尊处优的人也常常宣布,如果能选择他们宁愿死去,如果能选择他们宁愿不出生。他们都需要真正的人生哲学指引。上帝赋予我们的伟大生命不应该是毫无生趣的荒原、毫无同情的冰川,若是这样,只能昭示我们的内心和灵魂都出了问题。我们的思想和感情应该像泉水一样清新不绝。我们可以爱朋友、爱孩子、爱亲人,而基督徒的爱要比这更广博,它能接纳最孤独的人、最疏远的人、最堕落的人和最遥远的人,超越国家和年龄的界限。更加用心地生活能从生活里获得更多,能够做到劳逸结合、动静平衡。我们能拥有新的学习情趣,赢得“一片片幼林和嫩草原”,始终让我们耳聪目明。要相信道德和宗教的努力终将开花结果,要学习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生和死的转折,从某种角度来说,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为这个伟大的转折点做准备。很明显,转折点是由以前的生活决定的。整个生活(不但包括宗教生活,还包括宗教以外的生活)最终将走向这个伟大的转折点。我们潜心等待重要时刻的到来,并能预见它的发展方向。我们历练自己就是为等待它的到来。曾经有人十年磨一剑完成了一件事。他潜心准备,当他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他毫不费力。他完成的并非难事,谈不上困难,也说不上危险。入夜睡觉就像死亡,清晨起床就像重生。诚然,如果一个人将睡眠当死亡,终有一天会将死亡当睡眠。我们视死如归,死亡就不会令我们毫不知觉地来,无论它什么时候降临,那都将会是“一个方便时间”。
正如迪安·米尔曼说的那样:
无论是一天的什么时候都无所谓,
正直的人要入睡了,死亡不会
不合时宜地来到那个已经学会死亡的人,
此生越短,天堂生涯越长,
此生越短,永生越长。
伟大的改变终于来了,那是幸福的改变,是人生最幸福、最伟大的转折点。灵魂,拒绝生命的低级目标,渴望光辉、荣耀和永生。相信救世主,跟随他爱的步伐,行善不辍,经历人世间的沧桑变化、沉浮多舛,去获得福中之福、幸中之幸——也就是永恒的生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