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0章 超凡入圣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何谓圣人?”
初夏,继位已满百日的吕宋第三代国王秦孝恭带着世子秦昭到玄武湖心岛庄园拜见祖父无上王,曾孙秦昭发问。
“为何有此问?”
“老师昨日说到这,曾孙儿有些不明,故特求问无上王。”七岁的秦昭虎头虎脑,不懂就问。
秦琅笑笑。
他没直接回答,而是目光望向孙子秦孝恭,“国王以为何谓圣人?”
秦孝昌想了想,答道,“说文一书解释,圣,通也。孔安国传云,圣,无所不通。孔颖达疏乐记又云,圣者,通达物理。又疏左传云,圣者,通也,博达众物,庶事尽通也。”
秦琅点头,“你这说的是圣,不是圣人。”
孝恭赶紧又答道,“孟子·离娄上云,圣人,人伦之至也。旬子·礼论云,圣人者,道之极也。论语集注则云,圣人,神明不测之号。
论语正义云:所谓聖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性情者也。
孔子家语·五仪解云:所谓聖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性情,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聖人也······
秦琅打断了孙子的背书,“你所说的这些都是上古先贤们所说的,你自己的理解呢,什么是圣人?”
“德合天地,遂为圣人,如无上王。”
“那如何才能德合天地,天人合一?”
“内尽人性,上合天心!”秦孝恭答道。
秦琅不由的有些意外,这个孙子平时总觉得比较普通,倒没料到既不擅长于军事带兵打仗,也不擅骑射武艺,写诗作赋也没天赋特长,可在这种经学哲理之上倒有不错的深刻见解。
对于圣和圣人,华夏历代的先贤们都做过总结,但精简为一句话,那就是天人合一。更具体点就是内尽人性上合天心,中庸解释,人性天生,天所命予也,人道天成,遂性而行也。教化圣裁,圣人所以匡道复性之具也,圣人者,无非极尽此天然赋予之性,做到极致,成一完全之者尔。
大雅又说,宇宙万物源生于天,天生万物,非随意而生,各必有其所以然之本质规定性,是谓理。故物有物理,事有事理,人有人事。
花遂其理必开,雨遂其理必坠,人遂其理必长。
物各遂其理而动,则天地龢龤,羌无忧患。人自遂其理而为,则天下太平,人心康乐。
周书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人之灵,孝经也说,天地之性,人为贵。是此理之赋予人者,特名之曰性,其实与理一样。此理天赋而内在于人,即人性也,孟子谓人性本善,北善怀非由外铄,本为天生赋予,而此人性之所以善,固由于其所出之天理本善。
······
天理、天心、人心、立心、圣人、成圣······
秦孝恭对这些的理解,让秦琅非常惊讶,毕竟三十还不到,居然有此领悟,哪怕是站前代圣贤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所得,不是自己悟来的,都已经非常难得了。
他忽然觉得,秦家以前出过门神、天神、武圣,宰相、大将、诗圣,以后却有可能要出一位哲学家了。
七岁的秦昭听的一头雾水,好多词他甚至都听不懂。
什么天理什么人性什么物理、道理,太大了。
秦琅赞赏的点头,秦孝昌恭许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在这种哲理上有这种悟性理解的人,应当不会是一个坏国王。
“其实不论是学儒还是修佛、悟道,其实都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心境,道教说斩三尸成圣,佛家言除三毒成佛,而我们用世俗之言来讲,其实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
“要成圣必须灭除一切欲望吗?”孝恭认真的问。
“不,人有七情六欲,基本的需求欲望乃是天理,只有超出正常需求的欲望才是需要革除的,比如饮食者,天理也,过分要求美味,人欲也。同理,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贪欢好色,人欲也。”
“说白一点,就是凡事有个度,正常的需求是天理,超过正常的度那就是人的贪欲私欲**等了。存天理灭人欲,是成圣的第一步。做到这一步,还不是一个圣人,只能说是一个足够优秀的人,要成为圣人,不仅得洁身自好,还得有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努力,就就是成圣的过程,最强成功,便有如凤凰涅槃,超凡入圣。”
“儒家先贤们也早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圣人得先修自身,然后平天下,能够造福于社稷国家,造福大多数人,那方为圣人。”
“只修自身,顶多算贤者!”
大唐立国六十九年了,能够称之为圣人的李世民算半个,秦琅也能算半个,因为他们俩人都算是引领时代,造福亿万子民的人。
之所以都只是半个,那是因为做的还不够。
而秦琼虽被供奉入武庙成为武圣,但秦琼那只算是政治因素造成的结果,他本身而言,仍然只能算是一个受限于时代的顶级武将而已。
真正的圣人,是死后时间越久,被尊奉信仰者越多的人。是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学说,他们的思想,超越时代,引领时代,造福后人。
圣人不是聪明的,无所不知的人,而是真正时代的引领者甚至是改革者们。
七岁的秦昭一脸疑惑的望着秦琅,“曾祖,大家都说你是南海圣人,可你刚刚又说圣人是存天理灭人欲,有大理想有大善行之人,但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喜奢华爱享受好美人啊。”
“哈哈哈,”秦琅哈哈大笑,“你小子说的没错,我这人啊,这一生有远大志向,也一直为这目标而奋斗努力,但说到生活上,确实是六根不净,人欲难除,所以说我不是什么圣人,顶多算半个贤者吧。”
“曾祖不净六根,不除人欲,却也能成为半个贤者,被世人尊为圣人,那我以后可不可以也不除人欲,我也只当半个贤者就好了。”七岁的秦昭很舍不得种美味的零食,舍不得放弃早上的懒觉,舍不得自己的那些好玩的玩具等,他不想只天天读书做功课。
“哈哈哈,你小子,能当半个贤者的话,有些合理的欲望倒也是可以的。”
秦琅借机也特意跟孝恭好好深入聊了聊天理人欲这些,他担心二十九岁的秦孝恭参悟圣贤之道走火入魔,万一到时跟程朱理学一样搞到后面,被徒子徒孙们荒腔走板,成了禁锢人性的禁锢,最后甚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搞的主次颠倒。
程朱两人所开创、发展的理学,或道学是儒家一支,他们提出的理论观点其实并没有什么错,错的是后人歪曲,走上岐路。
比如说唐宋时妇人社会地位比较高,寡妇再嫁,甚至抛头露面经商开店的也不少,但到了明清之时,妇女受禁锢就比较厉害,除了没有跟新月教一样弄块罩纱把头脸包起来,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尤其是加上裹小脚带来的巨大伤害,女人地位非常低了,甚至成了寡妇后还得守节不许再嫁,把贞节看的比性命还重,诸如种种太多,这些就是严重违背了天理的行为。
秦孝恭还年轻,就怕走火入魔。
孝恭自继承王位之后,对秦琅这位无上王还是非常尊重的。
就算秦琅在传位秦俞后就已经放手不管吕宋政事,但孝恭继位后,依然是让内阁把所有奏本,都一正二副两本抄送,其中一份直接送呈秦琅处。
虽然几个月来,秦琅对孙子送来的这些奏本,从不会处理,送去了就如石沉大海,也一再告诉秦孝恭不用再呈给他,但孝恭却还一直坚持着。
甚至一些重大的事务,也会亲自去拜见秦琅问策,哪怕秦琅外出时,也会派专人赶去请问。
这份态度还是做的非常不错的,引的吕宋上下都称赞不已。
就算平时,孝恭也总会隔三差五的来拜见请安。
秦琅对于孙子该说的也都说过了,未来吕宋发展的路线,基本的国策方针,都早传授了,甚至现在以薛绍为首的吕宋中枢几套班子,那也是秦琅亲自为孝恭调整过的,比如薛绍就是孝恭侧妃的父亲等。
该做的都做了,秦琅现在尽量试着放手。
年轻国王呈送来的奏章,其实里面有不少事情的处置上,秦琅是有异议的,甚至能看到不少有问题的地方,但最终他还是按捺住了。
他总会有死的一天。
所以现在就当自己是提前死了,有问题有缺漏,也得由他们自己补救。
吕宋毕竟已经是他们在管了。
“你即位也已经满百日了,如果旧金山这边安稳下来了,你就挑个时间,上奏洛阳,请求入洛朝见天子吧,这一趟总得要走的。”秦琅提醒孙子。
“阿公同去否?”
“我?我就懒得去了,一把年纪了,可不想死在半路上,这天气也热了,要死半路上,还只能跟找些臭鱼烂虾一起装着掩盖尸臭,那也太惨了。”秦琅笑呵呵道。
“把秦昭带去洛阳吧,七岁了,就在洛阳那边进学,陪太子殿下在崇贤馆读书,也多亲近亲近,吕宋虽是海外藩属,但我们得保持跟中原的联系,可不化沦为海外蛮夷了。”
秦孝恭明白带世子去洛阳读书,其实是按惯例把世子放那边做质子的,虽有不舍,也不能拒绝。
“阿公,听说圣人有意削藩?”
最后,秦孝恭说起了自己担忧的一个传闻。
秦琅却摇了摇头,“放心吧,洛阳那位天子比你还年轻,就算是个想做为的,可他若是想借这次机会削藩,哪怕是从宗室削起,也不可能成功的。到了洛阳,天子若问起此事,你只要态度明确的表明,世封之制乃圣祖所定祖制国策不可更改便行了。”
世封之制推行数十年,到如今跟太多的人利益相连了,皇帝想削藩?
那他真是太年轻了。
“何谓圣人?”
初夏,继位已满百日的吕宋第三代国王秦孝恭带着世子秦昭到玄武湖心岛庄园拜见祖父无上王,曾孙秦昭发问。
“为何有此问?”
“老师昨日说到这,曾孙儿有些不明,故特求问无上王。”七岁的秦昭虎头虎脑,不懂就问。
秦琅笑笑。
他没直接回答,而是目光望向孙子秦孝恭,“国王以为何谓圣人?”
秦孝昌想了想,答道,“说文一书解释,圣,通也。孔安国传云,圣,无所不通。孔颖达疏乐记又云,圣者,通达物理。又疏左传云,圣者,通也,博达众物,庶事尽通也。”
秦琅点头,“你这说的是圣,不是圣人。”
孝恭赶紧又答道,“孟子·离娄上云,圣人,人伦之至也。旬子·礼论云,圣人者,道之极也。论语集注则云,圣人,神明不测之号。
论语正义云:所谓聖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性情者也。
孔子家语·五仪解云:所谓聖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性情,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聖人也······
秦琅打断了孙子的背书,“你所说的这些都是上古先贤们所说的,你自己的理解呢,什么是圣人?”
“德合天地,遂为圣人,如无上王。”
“那如何才能德合天地,天人合一?”
“内尽人性,上合天心!”秦孝恭答道。
秦琅不由的有些意外,这个孙子平时总觉得比较普通,倒没料到既不擅长于军事带兵打仗,也不擅骑射武艺,写诗作赋也没天赋特长,可在这种经学哲理之上倒有不错的深刻见解。
对于圣和圣人,华夏历代的先贤们都做过总结,但精简为一句话,那就是天人合一。更具体点就是内尽人性上合天心,中庸解释,人性天生,天所命予也,人道天成,遂性而行也。教化圣裁,圣人所以匡道复性之具也,圣人者,无非极尽此天然赋予之性,做到极致,成一完全之者尔。
大雅又说,宇宙万物源生于天,天生万物,非随意而生,各必有其所以然之本质规定性,是谓理。故物有物理,事有事理,人有人事。
花遂其理必开,雨遂其理必坠,人遂其理必长。
物各遂其理而动,则天地龢龤,羌无忧患。人自遂其理而为,则天下太平,人心康乐。
周书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人之灵,孝经也说,天地之性,人为贵。是此理之赋予人者,特名之曰性,其实与理一样。此理天赋而内在于人,即人性也,孟子谓人性本善,北善怀非由外铄,本为天生赋予,而此人性之所以善,固由于其所出之天理本善。
······
天理、天心、人心、立心、圣人、成圣······
秦孝恭对这些的理解,让秦琅非常惊讶,毕竟三十还不到,居然有此领悟,哪怕是站前代圣贤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所得,不是自己悟来的,都已经非常难得了。
他忽然觉得,秦家以前出过门神、天神、武圣,宰相、大将、诗圣,以后却有可能要出一位哲学家了。
七岁的秦昭听的一头雾水,好多词他甚至都听不懂。
什么天理什么人性什么物理、道理,太大了。
秦琅赞赏的点头,秦孝昌恭许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在这种哲理上有这种悟性理解的人,应当不会是一个坏国王。
“其实不论是学儒还是修佛、悟道,其实都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心境,道教说斩三尸成圣,佛家言除三毒成佛,而我们用世俗之言来讲,其实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
“要成圣必须灭除一切欲望吗?”孝恭认真的问。
“不,人有七情六欲,基本的需求欲望乃是天理,只有超出正常需求的欲望才是需要革除的,比如饮食者,天理也,过分要求美味,人欲也。同理,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贪欢好色,人欲也。”
“说白一点,就是凡事有个度,正常的需求是天理,超过正常的度那就是人的贪欲私欲**等了。存天理灭人欲,是成圣的第一步。做到这一步,还不是一个圣人,只能说是一个足够优秀的人,要成为圣人,不仅得洁身自好,还得有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努力,就就是成圣的过程,最强成功,便有如凤凰涅槃,超凡入圣。”
“儒家先贤们也早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圣人得先修自身,然后平天下,能够造福于社稷国家,造福大多数人,那方为圣人。”
“只修自身,顶多算贤者!”
大唐立国六十九年了,能够称之为圣人的李世民算半个,秦琅也能算半个,因为他们俩人都算是引领时代,造福亿万子民的人。
之所以都只是半个,那是因为做的还不够。
而秦琼虽被供奉入武庙成为武圣,但秦琼那只算是政治因素造成的结果,他本身而言,仍然只能算是一个受限于时代的顶级武将而已。
真正的圣人,是死后时间越久,被尊奉信仰者越多的人。是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学说,他们的思想,超越时代,引领时代,造福后人。
圣人不是聪明的,无所不知的人,而是真正时代的引领者甚至是改革者们。
七岁的秦昭一脸疑惑的望着秦琅,“曾祖,大家都说你是南海圣人,可你刚刚又说圣人是存天理灭人欲,有大理想有大善行之人,但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喜奢华爱享受好美人啊。”
“哈哈哈,”秦琅哈哈大笑,“你小子说的没错,我这人啊,这一生有远大志向,也一直为这目标而奋斗努力,但说到生活上,确实是六根不净,人欲难除,所以说我不是什么圣人,顶多算半个贤者吧。”
“曾祖不净六根,不除人欲,却也能成为半个贤者,被世人尊为圣人,那我以后可不可以也不除人欲,我也只当半个贤者就好了。”七岁的秦昭很舍不得种美味的零食,舍不得放弃早上的懒觉,舍不得自己的那些好玩的玩具等,他不想只天天读书做功课。
“哈哈哈,你小子,能当半个贤者的话,有些合理的欲望倒也是可以的。”
秦琅借机也特意跟孝恭好好深入聊了聊天理人欲这些,他担心二十九岁的秦孝恭参悟圣贤之道走火入魔,万一到时跟程朱理学一样搞到后面,被徒子徒孙们荒腔走板,成了禁锢人性的禁锢,最后甚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搞的主次颠倒。
程朱两人所开创、发展的理学,或道学是儒家一支,他们提出的理论观点其实并没有什么错,错的是后人歪曲,走上岐路。
比如说唐宋时妇人社会地位比较高,寡妇再嫁,甚至抛头露面经商开店的也不少,但到了明清之时,妇女受禁锢就比较厉害,除了没有跟新月教一样弄块罩纱把头脸包起来,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尤其是加上裹小脚带来的巨大伤害,女人地位非常低了,甚至成了寡妇后还得守节不许再嫁,把贞节看的比性命还重,诸如种种太多,这些就是严重违背了天理的行为。
秦孝恭还年轻,就怕走火入魔。
孝恭自继承王位之后,对秦琅这位无上王还是非常尊重的。
就算秦琅在传位秦俞后就已经放手不管吕宋政事,但孝恭继位后,依然是让内阁把所有奏本,都一正二副两本抄送,其中一份直接送呈秦琅处。
虽然几个月来,秦琅对孙子送来的这些奏本,从不会处理,送去了就如石沉大海,也一再告诉秦孝恭不用再呈给他,但孝恭却还一直坚持着。
甚至一些重大的事务,也会亲自去拜见秦琅问策,哪怕秦琅外出时,也会派专人赶去请问。
这份态度还是做的非常不错的,引的吕宋上下都称赞不已。
就算平时,孝恭也总会隔三差五的来拜见请安。
秦琅对于孙子该说的也都说过了,未来吕宋发展的路线,基本的国策方针,都早传授了,甚至现在以薛绍为首的吕宋中枢几套班子,那也是秦琅亲自为孝恭调整过的,比如薛绍就是孝恭侧妃的父亲等。
该做的都做了,秦琅现在尽量试着放手。
年轻国王呈送来的奏章,其实里面有不少事情的处置上,秦琅是有异议的,甚至能看到不少有问题的地方,但最终他还是按捺住了。
他总会有死的一天。
所以现在就当自己是提前死了,有问题有缺漏,也得由他们自己补救。
吕宋毕竟已经是他们在管了。
“你即位也已经满百日了,如果旧金山这边安稳下来了,你就挑个时间,上奏洛阳,请求入洛朝见天子吧,这一趟总得要走的。”秦琅提醒孙子。
“阿公同去否?”
“我?我就懒得去了,一把年纪了,可不想死在半路上,这天气也热了,要死半路上,还只能跟找些臭鱼烂虾一起装着掩盖尸臭,那也太惨了。”秦琅笑呵呵道。
“把秦昭带去洛阳吧,七岁了,就在洛阳那边进学,陪太子殿下在崇贤馆读书,也多亲近亲近,吕宋虽是海外藩属,但我们得保持跟中原的联系,可不化沦为海外蛮夷了。”
秦孝恭明白带世子去洛阳读书,其实是按惯例把世子放那边做质子的,虽有不舍,也不能拒绝。
“阿公,听说圣人有意削藩?”
最后,秦孝恭说起了自己担忧的一个传闻。
秦琅却摇了摇头,“放心吧,洛阳那位天子比你还年轻,就算是个想做为的,可他若是想借这次机会削藩,哪怕是从宗室削起,也不可能成功的。到了洛阳,天子若问起此事,你只要态度明确的表明,世封之制乃圣祖所定祖制国策不可更改便行了。”
世封之制推行数十年,到如今跟太多的人利益相连了,皇帝想削藩?
那他真是太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