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宣德炉,风磨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余耀暗暗点头,这可比口头介绍要直观多了!
说是四件器物,其实是四个锦盒,只不过余耀提前知道了里面装的是高仿重器罢了。
这四个锦盒,都是方盒,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显然是根据器物大小量身定做的。
最高的一个锦盒,高达半米多,边长一尺多。
最宽的一个锦盒,虽然高度只有十厘米左右,但是边长却有四十多厘米。
最小的一个锦盒,竟然和普通的烟盒差不多大小。
还有一个锦盒,方方正正,边长十几厘米。
“以老爷子的手段,我这和欣赏真品也差不多了!今天可以一饱眼福了!”余耀搓了搓手,“先看哪一个呢?”
“又来!这和真品怎么可能一样?特别是,我最擅长青铜,但这里面有一件铜质极为特殊,很难定性,我又没有秘方,自感外观还可以,但是铜质和重量上肯定不对!”
滕昆吾之前少有这种说话的状态,就在这举手投足之间,大家之风却显露了出来。
“铜质特殊?”余耀接口,“这铜器,无非就是青铜,黄铜,白铜,紫铜,难不成这几种都不是?”
如今,我们平时见到的铜,以黄铜居多,其实就是铜锌合金。
而青铜,则是铜中加入了锡或铅。
白铜相对少见,主要的添加物是镍。
至于紫铜,其实就是纯铜,民间叫紫铜多,行业内叫红铜。纯粹的铜质,是一种紫红色。
“说紫铜也可以,不过却添加了金银等成分,历史上称之为风磨铜!”滕昆吾应道。
“宣德炉?!”
一提风磨铜,必然想到宣德炉!
余耀一听,立即拿起了那个边长十几厘米的方方正正的锦盒,这个锦盒的大小,放一件不大的香炉倒是合适。
滕昆吾颔首:“正是!”
说起宣德炉,其实最应该先问的是:目前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宣德炉传世呢?
目前,故宫有两件,台岛故宫有四件。这样的六件够权威了吧?但即便是这六件,还是有专家怀疑未必是宣德三年的真品。
大明宣德三年,宣德皇帝朱瞻基,从暹罗(今泰国)进口一批红铜,让工部侍郎吴邦佐和御用工匠吕震进一步冶炼,同时,根据皇宫内府的宋代名窑的瓷器款式,并参考各种史籍,设计和制造了一批香炉。
这批香炉,最终做出了三千余件。宣德皇帝是亲自参与过监制的。
进口的红铜虽然已经接近纯铜,但是宣德皇帝还是要求进一步精炼。吕震在精炼六遍之后,曾经上奏过一次,说已经精炼六遍,原料也只剩下一半了!
宣德皇帝却不以为意,因为他这次追求的是精品,不惜工本!
继续炼!同时,光去杂不行,还得加精!
于是,吕震就又精炼了六遍,这样前后一共十二遍,同时加入了金、银等十几种贵金属。
宣德三年,三千余件香炉终于铸造成功。
宣德三年的这批香炉,就此成为绝唱,此后再也没有铸造。
这种精炼十二遍,还加入了金银等贵金属的铜,被称为风磨铜。
所以,如果鬼眼门金字口当时得到了一件宣德三年的香炉真品,那么必是风磨铜的质地。
而滕昆吾的水平再高,没有秘方,只是按照图谱铸造,质地上肯定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由此,重量上也应该有所差别。
余耀小心翼翼打开了锦盒。
天鸡耳簋式炉。
簋是一种食器,一般是圆口双耳,造型经典,是华夏标志性的青铜器。簋式炉,自然是参照簋的造型做的香炉。
这件天鸡耳簋式炉,炉体小巧,口径不足十厘米,胎壁厚度一般,但是炉底却十分厚重。
两只炉耳,是凸起的天鸡鸡首耳钮。同时,外撇的炉口口沿下方,还有祥云纹饰。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天鸡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能吞火,象形铸炉倒也合适。同时呢,天鸡也可寓意鸾凤,天鸡耳的香炉,在皇后和妃嫔的宫殿中多有出现。
这件天鸡耳簋式炉的铜色,是一种黑黄色,炉外通体一色,润泽厚重。
“这,就是藏经色了?”余耀轻抚香炉,手感细腻绵实。
“图谱是墨笔勾勒,没有颜色,不过有注释,确实是标注藏经色。但藏经色也有各种细微变化,这只是我构想的一种。”
在史料记载中,宣德炉的颜色多达四十多种,比如经典的藏经色,茄皮色,棠梨色,猪肝色,琥珀色,蟹壳青等等。
余耀点点头,翻看炉底。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刻款,是铸成之后以刀刻出。字体隽永,颇具魏碑之神采。
“这宣德炉,连故宫里的,都有人怀疑并非宣德三年真品。秘藏之中,却有一件宣德炉!”余耀心道,之前火字口的三件瓷器,已经是价值连城!金字口也是不遑多让啊!
“我没见过实物,不过从形制图谱和注释上来看,我信是真品!”滕昆吾斩钉截铁,而后却又叹息,“可惜啊,没有风磨铜的秘方!”
余耀一边继续欣赏,一边问道,“老爷子,这风磨铜,世人传得神乎其神,这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名字的由来,如今也是个谜团。不过,这里面应该有两种意思。”
滕昆吾解释道,“第一,从炼铜上来说,用了大风箱,风力大风力足,火力也就充分持久。第二,体现的是这铜质‘见风’之后的皮色,也就是氧化和使用后的皮色。”
“噢,怪不得说宣德炉最妙在色。也就是说,这种特殊的铜质,在不同环境,有不同的接触,历经不同的岁月长短,才会有不同的色泽体现?”
“可以这么理解。不过,也不光是外因。据说当时炼制风磨铜,加入了黄金、白银等十几种贵金属,这么一大批铜材,这么多添加金属,在冶炼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均匀一致,再结合不同的环境和时间变化,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色泽体现。”
滕昆吾伸手一指香炉,“比如这件,我加的黄金比例最大,有百分之五左右,比其他金属的总量之和还多。成炉刻字之后,还得做旧皮壳,这个过程产生的颜色变化,主要是黄金造成的。”
“老爷子,要是让你得到风磨铜秘方,出手定能和真品无异!”
余耀暗暗点头,这可比口头介绍要直观多了!
说是四件器物,其实是四个锦盒,只不过余耀提前知道了里面装的是高仿重器罢了。
这四个锦盒,都是方盒,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显然是根据器物大小量身定做的。
最高的一个锦盒,高达半米多,边长一尺多。
最宽的一个锦盒,虽然高度只有十厘米左右,但是边长却有四十多厘米。
最小的一个锦盒,竟然和普通的烟盒差不多大小。
还有一个锦盒,方方正正,边长十几厘米。
“以老爷子的手段,我这和欣赏真品也差不多了!今天可以一饱眼福了!”余耀搓了搓手,“先看哪一个呢?”
“又来!这和真品怎么可能一样?特别是,我最擅长青铜,但这里面有一件铜质极为特殊,很难定性,我又没有秘方,自感外观还可以,但是铜质和重量上肯定不对!”
滕昆吾之前少有这种说话的状态,就在这举手投足之间,大家之风却显露了出来。
“铜质特殊?”余耀接口,“这铜器,无非就是青铜,黄铜,白铜,紫铜,难不成这几种都不是?”
如今,我们平时见到的铜,以黄铜居多,其实就是铜锌合金。
而青铜,则是铜中加入了锡或铅。
白铜相对少见,主要的添加物是镍。
至于紫铜,其实就是纯铜,民间叫紫铜多,行业内叫红铜。纯粹的铜质,是一种紫红色。
“说紫铜也可以,不过却添加了金银等成分,历史上称之为风磨铜!”滕昆吾应道。
“宣德炉?!”
一提风磨铜,必然想到宣德炉!
余耀一听,立即拿起了那个边长十几厘米的方方正正的锦盒,这个锦盒的大小,放一件不大的香炉倒是合适。
滕昆吾颔首:“正是!”
说起宣德炉,其实最应该先问的是:目前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宣德炉传世呢?
目前,故宫有两件,台岛故宫有四件。这样的六件够权威了吧?但即便是这六件,还是有专家怀疑未必是宣德三年的真品。
大明宣德三年,宣德皇帝朱瞻基,从暹罗(今泰国)进口一批红铜,让工部侍郎吴邦佐和御用工匠吕震进一步冶炼,同时,根据皇宫内府的宋代名窑的瓷器款式,并参考各种史籍,设计和制造了一批香炉。
这批香炉,最终做出了三千余件。宣德皇帝是亲自参与过监制的。
进口的红铜虽然已经接近纯铜,但是宣德皇帝还是要求进一步精炼。吕震在精炼六遍之后,曾经上奏过一次,说已经精炼六遍,原料也只剩下一半了!
宣德皇帝却不以为意,因为他这次追求的是精品,不惜工本!
继续炼!同时,光去杂不行,还得加精!
于是,吕震就又精炼了六遍,这样前后一共十二遍,同时加入了金、银等十几种贵金属。
宣德三年,三千余件香炉终于铸造成功。
宣德三年的这批香炉,就此成为绝唱,此后再也没有铸造。
这种精炼十二遍,还加入了金银等贵金属的铜,被称为风磨铜。
所以,如果鬼眼门金字口当时得到了一件宣德三年的香炉真品,那么必是风磨铜的质地。
而滕昆吾的水平再高,没有秘方,只是按照图谱铸造,质地上肯定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由此,重量上也应该有所差别。
余耀小心翼翼打开了锦盒。
天鸡耳簋式炉。
簋是一种食器,一般是圆口双耳,造型经典,是华夏标志性的青铜器。簋式炉,自然是参照簋的造型做的香炉。
这件天鸡耳簋式炉,炉体小巧,口径不足十厘米,胎壁厚度一般,但是炉底却十分厚重。
两只炉耳,是凸起的天鸡鸡首耳钮。同时,外撇的炉口口沿下方,还有祥云纹饰。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天鸡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能吞火,象形铸炉倒也合适。同时呢,天鸡也可寓意鸾凤,天鸡耳的香炉,在皇后和妃嫔的宫殿中多有出现。
这件天鸡耳簋式炉的铜色,是一种黑黄色,炉外通体一色,润泽厚重。
“这,就是藏经色了?”余耀轻抚香炉,手感细腻绵实。
“图谱是墨笔勾勒,没有颜色,不过有注释,确实是标注藏经色。但藏经色也有各种细微变化,这只是我构想的一种。”
在史料记载中,宣德炉的颜色多达四十多种,比如经典的藏经色,茄皮色,棠梨色,猪肝色,琥珀色,蟹壳青等等。
余耀点点头,翻看炉底。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刻款,是铸成之后以刀刻出。字体隽永,颇具魏碑之神采。
“这宣德炉,连故宫里的,都有人怀疑并非宣德三年真品。秘藏之中,却有一件宣德炉!”余耀心道,之前火字口的三件瓷器,已经是价值连城!金字口也是不遑多让啊!
“我没见过实物,不过从形制图谱和注释上来看,我信是真品!”滕昆吾斩钉截铁,而后却又叹息,“可惜啊,没有风磨铜的秘方!”
余耀一边继续欣赏,一边问道,“老爷子,这风磨铜,世人传得神乎其神,这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名字的由来,如今也是个谜团。不过,这里面应该有两种意思。”
滕昆吾解释道,“第一,从炼铜上来说,用了大风箱,风力大风力足,火力也就充分持久。第二,体现的是这铜质‘见风’之后的皮色,也就是氧化和使用后的皮色。”
“噢,怪不得说宣德炉最妙在色。也就是说,这种特殊的铜质,在不同环境,有不同的接触,历经不同的岁月长短,才会有不同的色泽体现?”
“可以这么理解。不过,也不光是外因。据说当时炼制风磨铜,加入了黄金、白银等十几种贵金属,这么一大批铜材,这么多添加金属,在冶炼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均匀一致,再结合不同的环境和时间变化,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色泽体现。”
滕昆吾伸手一指香炉,“比如这件,我加的黄金比例最大,有百分之五左右,比其他金属的总量之和还多。成炉刻字之后,还得做旧皮壳,这个过程产生的颜色变化,主要是黄金造成的。”
“老爷子,要是让你得到风磨铜秘方,出手定能和真品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