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埚炼钢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臣,兵部尚书杨嗣昌,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看坐。“
“谢陛下。“
身着前胸后背绣着锦鸡鸣日图案,大红色的正二品文官官服,头戴镶玉帽珠的乌纱帽的杨嗣昌,身材微胖,一张圆脸上胡须稀疏,两只圆滚滚的牛眼,分外有神。
此时的他,因是顶着烈日疾步前来,故一身大汗淋漓,浸透官服,直至斜签着身子坐在椅子上时,犹在微微喘息。
崇祯用一种关爱的眼光,看着这位新任的兵部尚书。然后,简略叙述了一遍有关李啸的流言,再让太监将骆养性的密奏,递给他看。
崇祯对杨嗣昌的青睐与看重,由来已久。
在崇祯帝还未登基时,就看过杨嗣昌所撰写的《地官集》等书,十分赞叹杨嗣昌的才能。在皇帝的关注与爱护下,杨嗣昌升职十分迅速。
崇祯元年,杨嗣昌分巡河南汝州道,加右参政,不久后,便移霸州道,崇祯四年九月,迁山海关内监军兵备道。此时,他的父亲杨鹤,因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任上招抚流寇神一魁失败,被下狱论死,杨嗣昌闻讯后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结果崇祯帝爱材之心顿起,便免了杨鹤的死罪,而改戍江西袁州,也没有让杨嗣昌辞职,还多次温言抚慰,激励他尽职任事。
翌年五月,杨嗣昌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他在任内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崇祯七年九月,他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赴任后六次上疏陈述边事,并主张开矿招工以瓦解乱党,多有规划与计谋,给皇帝的印象是此人有大才可用。只不过,在他仕途一帆风顺之时,父亲杨鹤于当年去世于袁州,杨嗣昌不得不辞官回家丁忧。
到了今年,清兵大肆入关,皇帝嫌原兵部尚书张凤翼畏鞑如虎,了无功绩,将其撤职拿办。虽未如真实历史上一样,强迫张凤翼服毒自杀,却也勒令其去职归乡,从此告别仕途。然后,崇祯皇帝下旨夺情,命杨嗣昌接任兵部尚书。杨嗣昌三疏请辞,崇祯帝不许,他便于崇祯九年八月底抵京赴任,开始活跃于政治舞台的中心。
今天是杨嗣昌到京的第二天,连杨嗣昌自已也没想到,自已会这么快被皇帝召见,而且,竟然首先是来讨论关于李啸的事情。
杨嗣昌听完崇祯的简述,又看完骆养性的密奏,脸色却十分难看。
“文弱,以汝观之,当如何处置李啸方是合适?”龙椅上的崇祯,凝视着他问道。
“陛下,恕臣直言,这等流言,万万不可轻信!”杨嗣昌起身,向崇祯拱手言道。
“哦?”
“陛下,这等流言,无根无据,若凭此流言,便要审办方立大功又献俘阙下李啸,则微臣深恐此举将使将士离心,人人自危。值此国家危难之际,若还要这般猜忌大将,只会徒令亲者痛,仇者快啊。”杨嗣昌脸色沉重的说道。
崇祯沉默无语。
杨嗣昌轻叹一声,又道;“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李啸真有怨恨之心,但其一直为国效忠,驱驰南北,尚无任何反迹,陛下不念其功,反因流言而疑忌国之良将,恕臣直言,实非明智之举。臣在想,若陛下果这般处置李啸,无异于自断臂膀,那鞑酋皇太极,若知闻消息,怕是要拍手称快了。”
崇祯无言默坐,脸上却愈发难看。
杨嗣昌抬起头,声音低沉却清晰地说道:“陛下,现在我大明国力衰微,鞑子流寇两处应对已是十分勉强了。若皇上真把李啸逼急了,就不怕他在山东,再成为第二个孔有德么?若李啸属下的强兵悍卒起而作乱,对大明的危害,怕是孔有德的十倍亦不止啊!”
听了杨嗣昌忧心忡忡的话,一丝忧惧之色,从崇祯的脸上明显表露,他喃喃道;“那依文弱之见,朕当如何处之,方为合适?”
杨嗣昌目光凝然,朗声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当就此揭过,不必再提。若皇上要刻意笼络李啸的的话,完全可授李啸登莱总兵一职,以代替那碌碌无为的陈洪范,而不是只加荣爵虚衔,如此一来,李啸必深感陛下器重之恩,更思为国报效了。”
崇祯沉吟了一番,终于长叹了一声道:“文弱,审讯李啸一事,便依卿之见,暂且就此揭过,不究细底。至于升李啸为登莱总兵一事,朕方给李啸加了爵衔,却不好立时又升其官职。此事且容日后李啸再立战功时,再为升赏,亦不为迟。”
见崇祯皇帝这般吝于升赏,杨嗣昌心下暗叹不已,却还只得拱手说了一句表扬的话:“吾皇圣明,臣代天下将士,为陛下贺。”
。。。。。。
在京城中暗云涌动,流言四起之际,身在山东的李啸,虽听到属下安全司的禀报,却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因为他感觉,这样弱智的流言,简直不值一提。而如果崇祯因为这样的流言,便要来审问自已的话,李啸才不会如袁崇焕一般,任其摆布。
他自京城返回山东后,首先是带着英格玛,去看自已的各位妻子。
李啸原本担心,桀骜不驯的英格玛,恐会与自已的一众妻妾难于搞好关系,结果没想到,英格玛在她们面前表现得十分和气,得到了正妻朱媺姵、平妻祖婉儿、小妾卓那希的一致接纳与喜爱,让李啸心下十分高兴。
李啸随后,便向众人宣布,正式迎纳英格玛为妾,并安排宴席,款待一众将领及部下,以为庆贺。
而英格玛本人,对这些汉人娶亲纳妾的习俗与仪式,并不十分在意。最让她激动心喜的,还是在这赤凤城中,繁华景象远胜宣府北路的金汤城,看到了太多新鲜有趣的商品与物件,算是大开了眼界。
这个调皮好动的蒙古姑娘,见到龙口港那些商船往来,一直在草原生活,从未见过大海的她,感觉十分新奇。她甚至还未经李啸同意,就偷偷上乘坐那艘二号福船,与一众水师军兵一同出海捕鱼,尽管在船上吐了个七荤八素,也算是大大地过了一番坐船的瘾。
英格玛在赤凤城玩得尽兴,李啸却没那么多时间去陪她到处玩耍了。
现在李啸关心的事情,一是海洋岛的水师基地建设,二是铁龙城的钢铁研究进度。
据工业司的报告,现在的海洋岛上,船厂在这几个月中,已初具雏形,船坞及车间均已建成,正大量从东江镇处,采购从辽东走私过来的大根木材,阴干后备用,预计在年底之时,便可试产第一批小型船只。
鉴于海洋岛的船厂进度,有经验丰富的老匠头林大壮负责,一切也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李啸并不特别放在心上,他更关心的,便是铁龙城的炼钢技术的发展程度。
李啸现在随着官位越来越高,要管的事务越来越繁忙,对于基层的事务,也越来越没时间亲自去处理。一般皆是指明方向与要点,便委托工匠们自行研发。
李啸现在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大幅度增加钢材产量。
因为,现在铁龙城的钢铁生产,虽然一切皆已步入正轨,便其实还有个重大问题没解决。
那就是,现在这种全凭炒铁炉碰运气般地生产高碳钢材,产量实在太少,还有要努力想办法,才能实行合格钢材的量产化。
李啸所想到的办法,便是坩埚炼钢。
这坩埚炼钢,在欧洲1740年时,才出现并使用,但它并不是欧洲人专门发明的技术,我们中华的老祖宗们,早在春秋时期,便发明了这种享誉一时的坩埚炼钢法。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汉朝时最为兴盛,用它炼出的钢材,制成坚固的鱼鳞甲、锋利的环首刀,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大汉军,才有了将匈奴从蒙古高原打到欧洲的辉煌胜利,才有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赫赫声威!
也许是五胡乱华的战争,也许是其它什么莫名其妙的原因,坩埚法在南北朝时期,竟莫名其妙的失传了。这项源于中国的炼钢技术,反而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印度得到蓬勃发展,阿三们用此法炼制的乌兹钢,制作的大马士革军刀锋利无比,成了绿教军队的必备利器,曾经斩下无数十字军战士的头颅,为绿教在欧亚大陆的血腥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坩埚法在人类社会中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被马丁-西门子平炉炼钢法逐渐取代,但这种方法,并没有在现代社会绝迹,因为,二十世纪兴起的转炉、电炉等高级炼钢方式,又可以看作坩埚法的变种,坩埚炼钢法在两千年后,又焕发了新生。
这种曾让我们的祖先称雄世界的炼钢方式,在这明朝时代,因为失传之故,一直没有被采用。在这个年代,最接近的炼钢方式是方炉炼钢,这种方法,在福建各地被广泛采用,不过,它炼的是铁,而不是钢。
所以李啸想在这个明末年代,从一片空白中,成功做出坩埚来生产钢材,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坩埚炼钢的关键在于那个坩埚,而坩埚的关键又在于他的耐火材料,或者说是高温耐火砖。铁料含碳量越高,则熔点越低,而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的多,起码要达到1600℃,钢料才会融化成钢水。而坩埚材料,李啸已经知道是由石墨、瓷土、粘土组成,混合均匀以后塑成型状,小火烘干,再用焦炭烧到最高温度,方可炼出钢来。
只不过,因原先李啸据地狭窄,诸如石墨、瓷土之类,一时还没找到原料产地,故此时便耽搁了下来。现在李啸据了黄县与招远两地后,已在招远发现了瓷土矿与石墨矿,虽然产量不能与盛行此二物的青州莱西之地相比,但要供应李啸的工匠们,研究坩埚炼钢,却是绰绰有余。
故李啸自据了黄县与招远二地以来,立刻令铁厂的作头颜均及他手下一众工匠,反复试验坩埚的具体配比比例,以尽快研制出能实际生产的坩埚出来。
在李啸回到山东后一个月后,终于从铁龙城传来了让他十分欣喜的消息,那就是,铁龙城的工匠们,在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研究后,终于制出了合适的炼钢坩埚!
得到消息的李啸十分欣喜,他立即前往铁龙城,并亲自观看了一番工匠们用坩埚出产钢铁的全过程。
“出钢了!出钢了!”
在一众工匠兴奋的叫声中,李啸看到,工匠们在观看到平炉中盛放的坩埚里面的那些铁锭,均已变成迷人的橘红色时,便停止加热,然后打开炉子,将坩埚从炉子中一一钳出,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坩埚盖子,用杓子撇掉液面的夹渣,将炽热的钢水,注入到生铁模槽中,然后在钢水表面又铺上一层生石灰,生石灰上层则铺上一层木炭粉。
这是李啸嘱咐的做法,可以防止钢铁二次氧化,同时可用于造渣,以进一步除去硫磷等有害物质。
待到钢水的冷却,工匠们再敲掉表面的表示的造渣物,十根一公尺长,十公分见方的纯净钢锭,便终于制成了。
这是碳含量被严格控制在0.77%左右的共析钢,它在红热状态下自然冷却,到723摄氏度时内部生成多边形珠光体组织,片状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平行排列,从金相学上看,其强度硬度和加工性能都很优秀,特别适合调质。
李啸告诉他们,如果用这种共析钢来生产诸如精钢长枪枪头之类的武器的话,还比原先碰运气一般生产的钢材,那质量与硬度,绝对要好得多。
见工匠们对自已的话有所怀疑,李啸当即让他们做了个试验。
那就是,把刚制出来的共析钢,用普通淬火再高温回火的方法,打造出一柄粗糙的剑,与仓库中现有的一把上品青锋剑,两相对砍,看看哪个先断,便知优劣了。
工匠们对李啸的观点,皆是十分怀疑,不过,还是按他的吩咐,打造了一柄粗糙丑陋的宝剑出来。
这是怎么一柄丑剑啊,没有剑鞘、没有护手、剑柄是光秃秃的,连剑身也没有叠锻打制所特有的云纹,而是白亮亮的一片,看上去死气沉沉,就像是块磨光了的铁片。
而那柄青锋宝剑,则是青光莹莹,流光盈彩,一看便知非是凡物,工匠们虽不说话,但几乎人人都在心中认定,李都督的双剑对砍,必是这柄丑剑断裂无疑。
李啸手执那柄丑剑,与手持青锋宝剑的颜均,互相对砍。
“看好了!”
李啸一声大喝,两剑相斫,只听得叮噹一声响,半截儿剑尖坠于地上。
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的是,断掉地不是那把丑剑,而是百炼青锋宝剑!
包括颜均在内,在场所有的工匠们,霎时都呆住了。
这怎么可能!
“臣,兵部尚书杨嗣昌,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看坐。“
“谢陛下。“
身着前胸后背绣着锦鸡鸣日图案,大红色的正二品文官官服,头戴镶玉帽珠的乌纱帽的杨嗣昌,身材微胖,一张圆脸上胡须稀疏,两只圆滚滚的牛眼,分外有神。
此时的他,因是顶着烈日疾步前来,故一身大汗淋漓,浸透官服,直至斜签着身子坐在椅子上时,犹在微微喘息。
崇祯用一种关爱的眼光,看着这位新任的兵部尚书。然后,简略叙述了一遍有关李啸的流言,再让太监将骆养性的密奏,递给他看。
崇祯对杨嗣昌的青睐与看重,由来已久。
在崇祯帝还未登基时,就看过杨嗣昌所撰写的《地官集》等书,十分赞叹杨嗣昌的才能。在皇帝的关注与爱护下,杨嗣昌升职十分迅速。
崇祯元年,杨嗣昌分巡河南汝州道,加右参政,不久后,便移霸州道,崇祯四年九月,迁山海关内监军兵备道。此时,他的父亲杨鹤,因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任上招抚流寇神一魁失败,被下狱论死,杨嗣昌闻讯后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结果崇祯帝爱材之心顿起,便免了杨鹤的死罪,而改戍江西袁州,也没有让杨嗣昌辞职,还多次温言抚慰,激励他尽职任事。
翌年五月,杨嗣昌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他在任内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崇祯七年九月,他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赴任后六次上疏陈述边事,并主张开矿招工以瓦解乱党,多有规划与计谋,给皇帝的印象是此人有大才可用。只不过,在他仕途一帆风顺之时,父亲杨鹤于当年去世于袁州,杨嗣昌不得不辞官回家丁忧。
到了今年,清兵大肆入关,皇帝嫌原兵部尚书张凤翼畏鞑如虎,了无功绩,将其撤职拿办。虽未如真实历史上一样,强迫张凤翼服毒自杀,却也勒令其去职归乡,从此告别仕途。然后,崇祯皇帝下旨夺情,命杨嗣昌接任兵部尚书。杨嗣昌三疏请辞,崇祯帝不许,他便于崇祯九年八月底抵京赴任,开始活跃于政治舞台的中心。
今天是杨嗣昌到京的第二天,连杨嗣昌自已也没想到,自已会这么快被皇帝召见,而且,竟然首先是来讨论关于李啸的事情。
杨嗣昌听完崇祯的简述,又看完骆养性的密奏,脸色却十分难看。
“文弱,以汝观之,当如何处置李啸方是合适?”龙椅上的崇祯,凝视着他问道。
“陛下,恕臣直言,这等流言,万万不可轻信!”杨嗣昌起身,向崇祯拱手言道。
“哦?”
“陛下,这等流言,无根无据,若凭此流言,便要审办方立大功又献俘阙下李啸,则微臣深恐此举将使将士离心,人人自危。值此国家危难之际,若还要这般猜忌大将,只会徒令亲者痛,仇者快啊。”杨嗣昌脸色沉重的说道。
崇祯沉默无语。
杨嗣昌轻叹一声,又道;“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李啸真有怨恨之心,但其一直为国效忠,驱驰南北,尚无任何反迹,陛下不念其功,反因流言而疑忌国之良将,恕臣直言,实非明智之举。臣在想,若陛下果这般处置李啸,无异于自断臂膀,那鞑酋皇太极,若知闻消息,怕是要拍手称快了。”
崇祯无言默坐,脸上却愈发难看。
杨嗣昌抬起头,声音低沉却清晰地说道:“陛下,现在我大明国力衰微,鞑子流寇两处应对已是十分勉强了。若皇上真把李啸逼急了,就不怕他在山东,再成为第二个孔有德么?若李啸属下的强兵悍卒起而作乱,对大明的危害,怕是孔有德的十倍亦不止啊!”
听了杨嗣昌忧心忡忡的话,一丝忧惧之色,从崇祯的脸上明显表露,他喃喃道;“那依文弱之见,朕当如何处之,方为合适?”
杨嗣昌目光凝然,朗声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当就此揭过,不必再提。若皇上要刻意笼络李啸的的话,完全可授李啸登莱总兵一职,以代替那碌碌无为的陈洪范,而不是只加荣爵虚衔,如此一来,李啸必深感陛下器重之恩,更思为国报效了。”
崇祯沉吟了一番,终于长叹了一声道:“文弱,审讯李啸一事,便依卿之见,暂且就此揭过,不究细底。至于升李啸为登莱总兵一事,朕方给李啸加了爵衔,却不好立时又升其官职。此事且容日后李啸再立战功时,再为升赏,亦不为迟。”
见崇祯皇帝这般吝于升赏,杨嗣昌心下暗叹不已,却还只得拱手说了一句表扬的话:“吾皇圣明,臣代天下将士,为陛下贺。”
。。。。。。
在京城中暗云涌动,流言四起之际,身在山东的李啸,虽听到属下安全司的禀报,却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因为他感觉,这样弱智的流言,简直不值一提。而如果崇祯因为这样的流言,便要来审问自已的话,李啸才不会如袁崇焕一般,任其摆布。
他自京城返回山东后,首先是带着英格玛,去看自已的各位妻子。
李啸原本担心,桀骜不驯的英格玛,恐会与自已的一众妻妾难于搞好关系,结果没想到,英格玛在她们面前表现得十分和气,得到了正妻朱媺姵、平妻祖婉儿、小妾卓那希的一致接纳与喜爱,让李啸心下十分高兴。
李啸随后,便向众人宣布,正式迎纳英格玛为妾,并安排宴席,款待一众将领及部下,以为庆贺。
而英格玛本人,对这些汉人娶亲纳妾的习俗与仪式,并不十分在意。最让她激动心喜的,还是在这赤凤城中,繁华景象远胜宣府北路的金汤城,看到了太多新鲜有趣的商品与物件,算是大开了眼界。
这个调皮好动的蒙古姑娘,见到龙口港那些商船往来,一直在草原生活,从未见过大海的她,感觉十分新奇。她甚至还未经李啸同意,就偷偷上乘坐那艘二号福船,与一众水师军兵一同出海捕鱼,尽管在船上吐了个七荤八素,也算是大大地过了一番坐船的瘾。
英格玛在赤凤城玩得尽兴,李啸却没那么多时间去陪她到处玩耍了。
现在李啸关心的事情,一是海洋岛的水师基地建设,二是铁龙城的钢铁研究进度。
据工业司的报告,现在的海洋岛上,船厂在这几个月中,已初具雏形,船坞及车间均已建成,正大量从东江镇处,采购从辽东走私过来的大根木材,阴干后备用,预计在年底之时,便可试产第一批小型船只。
鉴于海洋岛的船厂进度,有经验丰富的老匠头林大壮负责,一切也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李啸并不特别放在心上,他更关心的,便是铁龙城的炼钢技术的发展程度。
李啸现在随着官位越来越高,要管的事务越来越繁忙,对于基层的事务,也越来越没时间亲自去处理。一般皆是指明方向与要点,便委托工匠们自行研发。
李啸现在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大幅度增加钢材产量。
因为,现在铁龙城的钢铁生产,虽然一切皆已步入正轨,便其实还有个重大问题没解决。
那就是,现在这种全凭炒铁炉碰运气般地生产高碳钢材,产量实在太少,还有要努力想办法,才能实行合格钢材的量产化。
李啸所想到的办法,便是坩埚炼钢。
这坩埚炼钢,在欧洲1740年时,才出现并使用,但它并不是欧洲人专门发明的技术,我们中华的老祖宗们,早在春秋时期,便发明了这种享誉一时的坩埚炼钢法。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汉朝时最为兴盛,用它炼出的钢材,制成坚固的鱼鳞甲、锋利的环首刀,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大汉军,才有了将匈奴从蒙古高原打到欧洲的辉煌胜利,才有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赫赫声威!
也许是五胡乱华的战争,也许是其它什么莫名其妙的原因,坩埚法在南北朝时期,竟莫名其妙的失传了。这项源于中国的炼钢技术,反而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印度得到蓬勃发展,阿三们用此法炼制的乌兹钢,制作的大马士革军刀锋利无比,成了绿教军队的必备利器,曾经斩下无数十字军战士的头颅,为绿教在欧亚大陆的血腥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坩埚法在人类社会中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被马丁-西门子平炉炼钢法逐渐取代,但这种方法,并没有在现代社会绝迹,因为,二十世纪兴起的转炉、电炉等高级炼钢方式,又可以看作坩埚法的变种,坩埚炼钢法在两千年后,又焕发了新生。
这种曾让我们的祖先称雄世界的炼钢方式,在这明朝时代,因为失传之故,一直没有被采用。在这个年代,最接近的炼钢方式是方炉炼钢,这种方法,在福建各地被广泛采用,不过,它炼的是铁,而不是钢。
所以李啸想在这个明末年代,从一片空白中,成功做出坩埚来生产钢材,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坩埚炼钢的关键在于那个坩埚,而坩埚的关键又在于他的耐火材料,或者说是高温耐火砖。铁料含碳量越高,则熔点越低,而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的多,起码要达到1600℃,钢料才会融化成钢水。而坩埚材料,李啸已经知道是由石墨、瓷土、粘土组成,混合均匀以后塑成型状,小火烘干,再用焦炭烧到最高温度,方可炼出钢来。
只不过,因原先李啸据地狭窄,诸如石墨、瓷土之类,一时还没找到原料产地,故此时便耽搁了下来。现在李啸据了黄县与招远两地后,已在招远发现了瓷土矿与石墨矿,虽然产量不能与盛行此二物的青州莱西之地相比,但要供应李啸的工匠们,研究坩埚炼钢,却是绰绰有余。
故李啸自据了黄县与招远二地以来,立刻令铁厂的作头颜均及他手下一众工匠,反复试验坩埚的具体配比比例,以尽快研制出能实际生产的坩埚出来。
在李啸回到山东后一个月后,终于从铁龙城传来了让他十分欣喜的消息,那就是,铁龙城的工匠们,在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研究后,终于制出了合适的炼钢坩埚!
得到消息的李啸十分欣喜,他立即前往铁龙城,并亲自观看了一番工匠们用坩埚出产钢铁的全过程。
“出钢了!出钢了!”
在一众工匠兴奋的叫声中,李啸看到,工匠们在观看到平炉中盛放的坩埚里面的那些铁锭,均已变成迷人的橘红色时,便停止加热,然后打开炉子,将坩埚从炉子中一一钳出,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坩埚盖子,用杓子撇掉液面的夹渣,将炽热的钢水,注入到生铁模槽中,然后在钢水表面又铺上一层生石灰,生石灰上层则铺上一层木炭粉。
这是李啸嘱咐的做法,可以防止钢铁二次氧化,同时可用于造渣,以进一步除去硫磷等有害物质。
待到钢水的冷却,工匠们再敲掉表面的表示的造渣物,十根一公尺长,十公分见方的纯净钢锭,便终于制成了。
这是碳含量被严格控制在0.77%左右的共析钢,它在红热状态下自然冷却,到723摄氏度时内部生成多边形珠光体组织,片状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平行排列,从金相学上看,其强度硬度和加工性能都很优秀,特别适合调质。
李啸告诉他们,如果用这种共析钢来生产诸如精钢长枪枪头之类的武器的话,还比原先碰运气一般生产的钢材,那质量与硬度,绝对要好得多。
见工匠们对自已的话有所怀疑,李啸当即让他们做了个试验。
那就是,把刚制出来的共析钢,用普通淬火再高温回火的方法,打造出一柄粗糙的剑,与仓库中现有的一把上品青锋剑,两相对砍,看看哪个先断,便知优劣了。
工匠们对李啸的观点,皆是十分怀疑,不过,还是按他的吩咐,打造了一柄粗糙丑陋的宝剑出来。
这是怎么一柄丑剑啊,没有剑鞘、没有护手、剑柄是光秃秃的,连剑身也没有叠锻打制所特有的云纹,而是白亮亮的一片,看上去死气沉沉,就像是块磨光了的铁片。
而那柄青锋宝剑,则是青光莹莹,流光盈彩,一看便知非是凡物,工匠们虽不说话,但几乎人人都在心中认定,李都督的双剑对砍,必是这柄丑剑断裂无疑。
李啸手执那柄丑剑,与手持青锋宝剑的颜均,互相对砍。
“看好了!”
李啸一声大喝,两剑相斫,只听得叮噹一声响,半截儿剑尖坠于地上。
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的是,断掉地不是那把丑剑,而是百炼青锋宝剑!
包括颜均在内,在场所有的工匠们,霎时都呆住了。
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