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盐碱地也是宝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参加完秋耕仪式,李啸回到赤凤城后,赤凤城主管许秀清,给心情大好的李啸报告了一件事情。
“禀大人,这次清理田亩完成后,在下与农牧司人员统计了一下,现在我赤凤卫中,还有大量的盐碱地未能加以利用。其中轻度盐碱地约3万亩,分散在赤凤卫各乡镇中,重度盐碱地约5万亩,主要集中在赤凤城北部一带。”
李啸哦了一声,心下不觉暗叹,这些盐碱地,庄稼难种,谷麦难收,如何利用,倒还真是一件难事。
真的只能这么闲置么?
当然不能。
“秀清,你再传令下去,凡有能利用盐碱地,为我军产生经济效益者,本官定有重赏。这道军令,赤凤城与铁龙城都要通知到。”
“学生遵命。”
三天后,又是一天晚饭时间,在山东单县铁龙城乙总军营中,一群从原先修筑铁龙城的河南百姓们中,新招的辅兵,在训练完毕后,开始进餐。
而辅兵郑如宝却没有食欲。
坐在一个角落里的他,一手拿着一只热乎乎的面馍,一手捏着一只蒸得红通通的猪肉团子,望着旁边吃得狼吞虎咽的队友,却不觉深深地叹了口气。
郑如宝不觉想起了从前。
他永远记得那一天,一直被流贼黑蝎子部裹胁的他,最终被李啸军解救出来,成了数千名被允许留在李啸军中的河南百姓中的一员。
随着在李啸军中呆的时间越长,郑如宝就越后悔自已加入李啸军太晚。
他是河南虞城人,在连年的饥荒灾害与流寇侵掠中,郑如宝家人尽丧,只剩下他孤身一人,最后不得不成为黑蝎子部流贼中一名被裹胁的百姓,赖以活命。
黑蝎子部被李啸用计歼灭后,郑如宝随后与那些河南百姓一样,作为流民加入李啸军,接下来一直在铁龙城处修筑城池。前段时间,李啸下令扩军,郑如宝有幸被选入王义守部的乙总军兵之中。但因为身体素质一般,没有入选战兵,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辅兵。
虽然只是一名辅兵,但郑如宝很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感觉由来以久,似乎是那天他从铁龙城民政司官员手里,接过属于自已的户口本,戴上刻了自已名字的腰牌,吃上热乎充足的食物时,郑如宝就有这种发自内心踏实安稳的感觉。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发切实地感觉自已与李啸军血肉相联,密不可分。
不过,珍惜现在的生活,与向往更美好的未来,两者并不矛盾。
辅兵阵中的郑如宝,曾眼热地看着那些有军功的战兵领取的赏银,也颇怀羡慕地看过那些分得赤凤卫田土的战兵们那兴高采烈的样子。
郑如宝在心中隐隐地感觉,自已其实也可以做一番大事业的,只不过,暂时没机会。
前段时间,他看到李啸在全军兵营张贴的那份有奖告示时,能清楚地感觉自已的心在砰砰地跳。
不过当时他没有勇气去毛遂自荐,郑如宝有种莫名的自卑感,总感觉自已的建议不一定会被采纳,到时反被军中的同伴们取笑。
直到昨天,他又看了了李啸专门针对盐碱地颁发的军令时,郑如宝再也忍不住心中渴望出人头地的强烈想法,他决定怎么也要去试一下。
丢脸就丢脸,怕什么,总比一个闷屁都不敢放强。
郑如宝在心下给自已壮胆。
只是,当他下定决心后,狼吞虎咽地吃完手中食物,前往铁龙城民政司时,他发现自已还是有些犹豫不决。
这位赤凤卫指挥使大人李啸,真的会在乎自已这样一名小小辅兵的建议吗?
郑如宝在民政司外徘徊良久,终于咬牙走了进去。
郑如宝没想到,民政司的官员,听完他建议后,竟是大喜过望,连忙带他去见铁龙城主管吴亮。
吴亮听了郑如宝的建议,亦是极为欢喜,连忙派人送他立刻前往赤凤城。
郑如宝被许秀清引进到李啸的千户官厅时,天色已黑,李啸正在自已的房间中准备休息,听得外面许秀清叫喊,连忙开门让他们进来。
许秀清刚跨入房门,便一脸喜色地对李啸说道:“大人,这位郑如宝军士,刚刚向学生建言,他倒是有个极好的法子,既能整理盐碱地,又能为我军增加经济收入。”
李啸顿时来了兴趣,连忙让两人就座详谈。
郑如宝心下拘谨,讪笑着在一个凳子上斜签着坐下。
“郑如宝,你有何好建议,请详细告诉本官。”李啸和颜悦色地说道。
郑如宝听得李啸言语亲切,心头一暖,忙说道:“李大人,听许大人说,我赤凤卫内,有3万亩轻度盐碱地和5万亩重度盐碱地,这般大量的盐碱地若弃置不用,实为可惜。”
李啸叹道:“这盐碱非是本官不想利用,只是上面庄稼难种,没什么好办法,故只能暂时闲置。”
郑如宝忙说道:“大人,这些盐碱地,其实未非一无用处,据小的经验,盐碱地经改良后,其盐碱程度会减弱很多,虽然还不能用于种粮食,却可以用来种其他耐碱作物,比如轻度盐碱地改良后,可用于种植桑树,重度盐碱地改良后,可用来种苜蓿、碱蓬、盐角草、滨藜等经济作物。”
听郑如宝这般说话,李啸笑道:“哦,没想到,这盐碱地还有这般用途,如宝啊,你倒是让本官开了眼界。”
见李啸甚是感兴趣,郑如宝也来了精神,他继续侃侃而谈:“李大人,小人懂这些,这是因为以前在河南老家时,也在盐碱地种过桑树。小人知道,这桑树为耐弱盐碱、耐低温干旱之树木,完全可以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桑树若能成功在轻度盐碱地上种植,便可以养蚕缫丝,当可为我军一大财源。若大人信得过我,小人愿为大人改造盐碱地种桑树及各类经济作物。”
郑如宝的这番话,让李啸不觉心头大喜。
他看过明史资料,知道养蚕缫丝的利润乃是极高,若能改良盐碱地,用来种桑养蚕,却是最好不过。
明末松江府的相关资料中记载,当时每亩上好的桑田,可产桑叶1600斤,可养蚕虫10斤,生茧100斤,缫丝10斤。而生丝在明朝国内的价格,大约是每斤6~7钱银子,按每担120斤计算,约是72~84两这样的价格。也就是说,如果李啸能有3万亩良田的话,那么拿来种桑缫丝,每年可获生丝三十万斤,售出可得银子18万两!
而且,生丝这种东西,若只在国内销售的话,价格不算太高,真正利润大的,乃是对外出口贸易。
明末海外贸易资料显示,当时许多洋商从广州购买生丝,然后贩回欧洲各国,或者转运美洲墨西哥等地纺织,其进货价约在每担160~180两之间,约为国内市场价的两倍多!如果是质量好,品相佳,份量充足没有弄虚作假的优质生丝,更可高达每担260~300两之多!
李啸不觉想起前世的历史书的记录,那大海商兼大海寇郑芝龙,由于完全垄断了对日贸易,在把福建生产的生丝贩运到日本后,每担的出手价更高达让人叹为观止的600两!这个近乎可怕的价格,达到国内市场价格的9倍多,实在是完完全全的暴利!
因此,生丝贸易成为郑芝龙迅速崛起的重要财源,甚至,在福建沿海,还传开了「一船细丝朝东去,一船花银往家来」这样的的儿童民谣。
“大人,这些由盐碱地改良而成的桑田,桑叶产量,当然不能与上好良田相比,一般来说,这样改良的桑田,约可产桑叶1000斤左右,可缫丝5至6斤。”
郑如宝这一说,李啸心下又在迅速计算,如果自已开了这3万亩改良桑田,按最低产量计算,每年能产出15万斤多的生丝,如果在国内销售的话,每年可获9万两银子,而卖到海外的话,就有20万两银子啊!
李啸心下决定,为加快速度,充分利用时间,将铁龙城现在数千名河南百姓,划拔一千人调到赤凤卫来,由郑如宝来指挥统筹,尽快先把这3万亩轻度盐碱地开发出来。
李啸笑着站起身来,走过去拍拍郑如宝的肩膀,微笑说道:“郑如宝,你之建议甚好。这样吧,我将你从铁龙城辅兵队中调出,今后就在赤凤城农牧司任职,并由你担任桑蚕课课长,今后专管桑蚕之事。”
在获知自已将有一千人力供自已指挥后,郑如宝顿时一脸喜色,他连忙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躬身对李啸说道:“请李大人放心,小的定为大人尽心效力。”
李啸点点头,随后又问道:“郑如宝,那桑田改良需要多久,桑何时可以开始种植?”
“禀大人,桑树要在春季方可种植,故在下安排,从现在到明年开春,应该可用这四五个月的时间,先将这3万亩轻度盐碱地与5万亩重度盐碱地先行整治,使其达到可以使用的条件。”郑如宝从容答道。
李啸哦了一声,这时一旁的许秀清插话过来:“郑如宝,那你说这重度盐碱地改良后,能不能用来种植桑树呢?”
郑如宝忙道:“大人,这重度盐碱地,因为土壤之中,含有的盐碱成分实在太高,若要改良至可种桑树的程度,那要花费的人力与钱财实在太多,况且时间也会耗时过长,这来一算,便得不偿失了。还有一点,重度盐碱地,因为其地下水份,多已被海水严重侵袭,即使改良成功,今后复成为盐碱地的机率也很高,所以这些土地,却是实在不能用于种植桑树的。”
见李啸与许秀清皆是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郑如宝接着说道:“不过,这些重度盐碱地,在经过改良后,用来种植苜蓿和滨藜一类作物,却还是极好的。将来,可以用作我军养马场,也可以用来饲养牛、猪、兔、鸡、鸭等动物,特别是猪和牛,最喜吃滨藜,长肉也快。而碱蓬与盐角草,则是可以作为中药药材使用呢。”
郑如宝这段话,说得李啸与许秀清两人都不觉大笑起来。
李啸心下甚喜,没想到啊,此路不通通彼路,自已正犯愁要怎么给赤凤城内700多匹马匹修建马场呢,这郑如宝的建议,倒是给自已指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明路。
其实李啸前世还曾听说过一种木盐树,最适合在重度盐碱地上种植,产于我国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有六七米高,每到夏季,树干就像热得出了汗。“汗水”蒸发后,留下的就是一层白似雪花的盐。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就用小刀把盐轻轻地刮下来,回家炒菜用。据说,它的质量可以跟精制食盐一比高低。
不过,现在这种木盐树的产地,乃是后金的地盘,李啸无法取得树种,故只得作罢。
李啸一脸喜悦,转头对许秀清吩咐道:“秀清,却取50两银子来,作为献策赏银,赏给郑如宝,并在全军张贴布告,以彰其功!”
许诱清应诺而去,很快,郑如宝颤颤地收下这50两沉甸甸的雪花银子,一脸笑得稀烂。
“李大人,你这般看重在下,在下定会将这盐碱地改良一事,尽快为大人做好!”郑如宝一脸激动神情,大声地对李啸说道。
李啸大笑,又夸赞了他几句,便对许秀清说道:“秀清,这盐碱地改良之事,就暂由你协助郑如宝,所需资金人力一概优先,务必早日改造好土地,植桑养蚕,种苜蓿滨藜等作物,为我军尽快创造效益。”
许秀清拱手回道:“大人请放心,学生定会尽力协助郑课长,绝不会耽搁我军种桑养蚕之事。”
参加完秋耕仪式,李啸回到赤凤城后,赤凤城主管许秀清,给心情大好的李啸报告了一件事情。
“禀大人,这次清理田亩完成后,在下与农牧司人员统计了一下,现在我赤凤卫中,还有大量的盐碱地未能加以利用。其中轻度盐碱地约3万亩,分散在赤凤卫各乡镇中,重度盐碱地约5万亩,主要集中在赤凤城北部一带。”
李啸哦了一声,心下不觉暗叹,这些盐碱地,庄稼难种,谷麦难收,如何利用,倒还真是一件难事。
真的只能这么闲置么?
当然不能。
“秀清,你再传令下去,凡有能利用盐碱地,为我军产生经济效益者,本官定有重赏。这道军令,赤凤城与铁龙城都要通知到。”
“学生遵命。”
三天后,又是一天晚饭时间,在山东单县铁龙城乙总军营中,一群从原先修筑铁龙城的河南百姓们中,新招的辅兵,在训练完毕后,开始进餐。
而辅兵郑如宝却没有食欲。
坐在一个角落里的他,一手拿着一只热乎乎的面馍,一手捏着一只蒸得红通通的猪肉团子,望着旁边吃得狼吞虎咽的队友,却不觉深深地叹了口气。
郑如宝不觉想起了从前。
他永远记得那一天,一直被流贼黑蝎子部裹胁的他,最终被李啸军解救出来,成了数千名被允许留在李啸军中的河南百姓中的一员。
随着在李啸军中呆的时间越长,郑如宝就越后悔自已加入李啸军太晚。
他是河南虞城人,在连年的饥荒灾害与流寇侵掠中,郑如宝家人尽丧,只剩下他孤身一人,最后不得不成为黑蝎子部流贼中一名被裹胁的百姓,赖以活命。
黑蝎子部被李啸用计歼灭后,郑如宝随后与那些河南百姓一样,作为流民加入李啸军,接下来一直在铁龙城处修筑城池。前段时间,李啸下令扩军,郑如宝有幸被选入王义守部的乙总军兵之中。但因为身体素质一般,没有入选战兵,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辅兵。
虽然只是一名辅兵,但郑如宝很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感觉由来以久,似乎是那天他从铁龙城民政司官员手里,接过属于自已的户口本,戴上刻了自已名字的腰牌,吃上热乎充足的食物时,郑如宝就有这种发自内心踏实安稳的感觉。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发切实地感觉自已与李啸军血肉相联,密不可分。
不过,珍惜现在的生活,与向往更美好的未来,两者并不矛盾。
辅兵阵中的郑如宝,曾眼热地看着那些有军功的战兵领取的赏银,也颇怀羡慕地看过那些分得赤凤卫田土的战兵们那兴高采烈的样子。
郑如宝在心中隐隐地感觉,自已其实也可以做一番大事业的,只不过,暂时没机会。
前段时间,他看到李啸在全军兵营张贴的那份有奖告示时,能清楚地感觉自已的心在砰砰地跳。
不过当时他没有勇气去毛遂自荐,郑如宝有种莫名的自卑感,总感觉自已的建议不一定会被采纳,到时反被军中的同伴们取笑。
直到昨天,他又看了了李啸专门针对盐碱地颁发的军令时,郑如宝再也忍不住心中渴望出人头地的强烈想法,他决定怎么也要去试一下。
丢脸就丢脸,怕什么,总比一个闷屁都不敢放强。
郑如宝在心下给自已壮胆。
只是,当他下定决心后,狼吞虎咽地吃完手中食物,前往铁龙城民政司时,他发现自已还是有些犹豫不决。
这位赤凤卫指挥使大人李啸,真的会在乎自已这样一名小小辅兵的建议吗?
郑如宝在民政司外徘徊良久,终于咬牙走了进去。
郑如宝没想到,民政司的官员,听完他建议后,竟是大喜过望,连忙带他去见铁龙城主管吴亮。
吴亮听了郑如宝的建议,亦是极为欢喜,连忙派人送他立刻前往赤凤城。
郑如宝被许秀清引进到李啸的千户官厅时,天色已黑,李啸正在自已的房间中准备休息,听得外面许秀清叫喊,连忙开门让他们进来。
许秀清刚跨入房门,便一脸喜色地对李啸说道:“大人,这位郑如宝军士,刚刚向学生建言,他倒是有个极好的法子,既能整理盐碱地,又能为我军增加经济收入。”
李啸顿时来了兴趣,连忙让两人就座详谈。
郑如宝心下拘谨,讪笑着在一个凳子上斜签着坐下。
“郑如宝,你有何好建议,请详细告诉本官。”李啸和颜悦色地说道。
郑如宝听得李啸言语亲切,心头一暖,忙说道:“李大人,听许大人说,我赤凤卫内,有3万亩轻度盐碱地和5万亩重度盐碱地,这般大量的盐碱地若弃置不用,实为可惜。”
李啸叹道:“这盐碱非是本官不想利用,只是上面庄稼难种,没什么好办法,故只能暂时闲置。”
郑如宝忙说道:“大人,这些盐碱地,其实未非一无用处,据小的经验,盐碱地经改良后,其盐碱程度会减弱很多,虽然还不能用于种粮食,却可以用来种其他耐碱作物,比如轻度盐碱地改良后,可用于种植桑树,重度盐碱地改良后,可用来种苜蓿、碱蓬、盐角草、滨藜等经济作物。”
听郑如宝这般说话,李啸笑道:“哦,没想到,这盐碱地还有这般用途,如宝啊,你倒是让本官开了眼界。”
见李啸甚是感兴趣,郑如宝也来了精神,他继续侃侃而谈:“李大人,小人懂这些,这是因为以前在河南老家时,也在盐碱地种过桑树。小人知道,这桑树为耐弱盐碱、耐低温干旱之树木,完全可以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桑树若能成功在轻度盐碱地上种植,便可以养蚕缫丝,当可为我军一大财源。若大人信得过我,小人愿为大人改造盐碱地种桑树及各类经济作物。”
郑如宝的这番话,让李啸不觉心头大喜。
他看过明史资料,知道养蚕缫丝的利润乃是极高,若能改良盐碱地,用来种桑养蚕,却是最好不过。
明末松江府的相关资料中记载,当时每亩上好的桑田,可产桑叶1600斤,可养蚕虫10斤,生茧100斤,缫丝10斤。而生丝在明朝国内的价格,大约是每斤6~7钱银子,按每担120斤计算,约是72~84两这样的价格。也就是说,如果李啸能有3万亩良田的话,那么拿来种桑缫丝,每年可获生丝三十万斤,售出可得银子18万两!
而且,生丝这种东西,若只在国内销售的话,价格不算太高,真正利润大的,乃是对外出口贸易。
明末海外贸易资料显示,当时许多洋商从广州购买生丝,然后贩回欧洲各国,或者转运美洲墨西哥等地纺织,其进货价约在每担160~180两之间,约为国内市场价的两倍多!如果是质量好,品相佳,份量充足没有弄虚作假的优质生丝,更可高达每担260~300两之多!
李啸不觉想起前世的历史书的记录,那大海商兼大海寇郑芝龙,由于完全垄断了对日贸易,在把福建生产的生丝贩运到日本后,每担的出手价更高达让人叹为观止的600两!这个近乎可怕的价格,达到国内市场价格的9倍多,实在是完完全全的暴利!
因此,生丝贸易成为郑芝龙迅速崛起的重要财源,甚至,在福建沿海,还传开了「一船细丝朝东去,一船花银往家来」这样的的儿童民谣。
“大人,这些由盐碱地改良而成的桑田,桑叶产量,当然不能与上好良田相比,一般来说,这样改良的桑田,约可产桑叶1000斤左右,可缫丝5至6斤。”
郑如宝这一说,李啸心下又在迅速计算,如果自已开了这3万亩改良桑田,按最低产量计算,每年能产出15万斤多的生丝,如果在国内销售的话,每年可获9万两银子,而卖到海外的话,就有20万两银子啊!
李啸心下决定,为加快速度,充分利用时间,将铁龙城现在数千名河南百姓,划拔一千人调到赤凤卫来,由郑如宝来指挥统筹,尽快先把这3万亩轻度盐碱地开发出来。
李啸笑着站起身来,走过去拍拍郑如宝的肩膀,微笑说道:“郑如宝,你之建议甚好。这样吧,我将你从铁龙城辅兵队中调出,今后就在赤凤城农牧司任职,并由你担任桑蚕课课长,今后专管桑蚕之事。”
在获知自已将有一千人力供自已指挥后,郑如宝顿时一脸喜色,他连忙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躬身对李啸说道:“请李大人放心,小的定为大人尽心效力。”
李啸点点头,随后又问道:“郑如宝,那桑田改良需要多久,桑何时可以开始种植?”
“禀大人,桑树要在春季方可种植,故在下安排,从现在到明年开春,应该可用这四五个月的时间,先将这3万亩轻度盐碱地与5万亩重度盐碱地先行整治,使其达到可以使用的条件。”郑如宝从容答道。
李啸哦了一声,这时一旁的许秀清插话过来:“郑如宝,那你说这重度盐碱地改良后,能不能用来种植桑树呢?”
郑如宝忙道:“大人,这重度盐碱地,因为土壤之中,含有的盐碱成分实在太高,若要改良至可种桑树的程度,那要花费的人力与钱财实在太多,况且时间也会耗时过长,这来一算,便得不偿失了。还有一点,重度盐碱地,因为其地下水份,多已被海水严重侵袭,即使改良成功,今后复成为盐碱地的机率也很高,所以这些土地,却是实在不能用于种植桑树的。”
见李啸与许秀清皆是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郑如宝接着说道:“不过,这些重度盐碱地,在经过改良后,用来种植苜蓿和滨藜一类作物,却还是极好的。将来,可以用作我军养马场,也可以用来饲养牛、猪、兔、鸡、鸭等动物,特别是猪和牛,最喜吃滨藜,长肉也快。而碱蓬与盐角草,则是可以作为中药药材使用呢。”
郑如宝这段话,说得李啸与许秀清两人都不觉大笑起来。
李啸心下甚喜,没想到啊,此路不通通彼路,自已正犯愁要怎么给赤凤城内700多匹马匹修建马场呢,这郑如宝的建议,倒是给自已指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明路。
其实李啸前世还曾听说过一种木盐树,最适合在重度盐碱地上种植,产于我国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有六七米高,每到夏季,树干就像热得出了汗。“汗水”蒸发后,留下的就是一层白似雪花的盐。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就用小刀把盐轻轻地刮下来,回家炒菜用。据说,它的质量可以跟精制食盐一比高低。
不过,现在这种木盐树的产地,乃是后金的地盘,李啸无法取得树种,故只得作罢。
李啸一脸喜悦,转头对许秀清吩咐道:“秀清,却取50两银子来,作为献策赏银,赏给郑如宝,并在全军张贴布告,以彰其功!”
许诱清应诺而去,很快,郑如宝颤颤地收下这50两沉甸甸的雪花银子,一脸笑得稀烂。
“李大人,你这般看重在下,在下定会将这盐碱地改良一事,尽快为大人做好!”郑如宝一脸激动神情,大声地对李啸说道。
李啸大笑,又夸赞了他几句,便对许秀清说道:“秀清,这盐碱地改良之事,就暂由你协助郑如宝,所需资金人力一概优先,务必早日改造好土地,植桑养蚕,种苜蓿滨藜等作物,为我军尽快创造效益。”
许秀清拱手回道:“大人请放心,学生定会尽力协助郑课长,绝不会耽搁我军种桑养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