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绍怎么赢?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永汉元年六月,陈暮路过兖州,曾经邀请曹操孙坚一同进攻袁绍。
当时曹操已经答应,孙坚更是亲领一万人马北上,入驻冀州最南面的黎阳县,随时准备与洛阳军一起共同攻打冀州。
然而除了孙坚吕布以外,南方的各路诸侯,无一不清楚,这个时间节点已经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不管是曹操袁术孙策,乃至于刘表张绣,都明白如果再不消灭彼此,统一河南。
那么等到袁绍和刘备这两个巨无霸之间的战争结束的时候,北方将会出现一个实力极为雄厚的军事集团,坐北朝南,俯视整个天下。
而南方一盘散沙的各路诸侯互相敌视,基本不可能联合在一起,若没有强力人物出现,到时候也只能是被一一吞并的下场。
所以这些有野心的诸侯们,一个个几乎都像是达成了共识一样,开始联合在一起,向着本就敌对的那些人发起进攻。
南阳郡,作为汉末人口超过两百万的大郡,自黄巾之乱后,此地与汝南一样,凋零了许多。
但相比于汝南这几年一直处于动荡,南阳好歹还算安稳,并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历史上袁术是南阳太守,关东联军讨董,他就是从南阳出发讨伐董卓。
但如今历史早已经改变,他被陈暮暗中调往长沙,担任长沙太守,后来迁左将军,早就已经不在南阳。
董卓之乱后,袁术兴风作浪,从荆州南部顺长江而下,占据了扬州西部以及豫州南部,对南阳虎视眈眈,想要通过南阳,三面包围整个荆州。
而恰好原来的南阳太守灌恂病死了,刘表出兵与袁术相抗,再加上陈暮派孙坚前往豫州,以及曹操的牵制,才把袁术从汝南赶走,南阳因此得以保存下来,没有受到袁术的祸害。
不过这个时候的南阳也并非一片乐土,因为四面环山,多有盗匪,黄巾残部众多,刘表那个时候才刚刚把荆州北部稳定,打退袁术,根本没有多余的能力再把南阳吃下,于是南阳就落到了从武关退出长安的张济部手里。
张济到南阳之后,由于粮草稀缺,所以率部进攻襄阳北面的屏障穰城。当时刘表的手也才刚刚摸到南阳南部,面对张济的进攻,刘表予以回击,在乱战之中,将张济射死,张济之侄张绣领其残部撤兵。
本来双方应该已经势如水火,不断攻伐才对。但后来刘表想了一个计谋,他觉得河南之地一片混乱,袁术随时可能会卷土重来,因而不如接纳张绣,让他屯兵宛城,以作襄阳屏障。
这个计策摆明了是要拿张绣做挡箭牌,张绣的谋士贾诩跟他说过,然而面对刘表的说客,张绣即便是清楚自己被人当枪使,也只能接受刘表的提议,换取粮草。
没办法,他当时陷入了困境,如果不同意的话,由于粮草缺失,大军就得饿死,还不如先答应下来,换取一片生存之地。
数年下来,张绣占据宛城,又得南阳北部数县,逐渐站稳脚跟,实力稍微有所发展。
此时,早春时分,南阳盆地淅淅沥沥下起了春雨。
春雨贵如油,远方的伏牛山脉郁郁葱葱,如长龙脊背一般起伏,烟雨朦胧之中,宛城的楼台亭阁内,雨点打在楼阁的瓦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
清风拂过楼中,吹动纱帘飘荡,屋内厅堂里,趁着这个难得的午间时光,贾诩躺在房间里的木榻上呼呼大睡,享受着片刻休闲。
可他才睡下没有多久,蹬蹬蹬的楼梯声音传来,将他吵醒,迷迷糊糊间,就听到有人喊道:“先生,先生!”
“嗯......”
贾诩睡眼惺忪地起来,松垮的皮肤上布了几颗老人斑,两眼略微浑浊,坐在床沿边好一会儿才恢复清醒。
他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了,不管是体力还是精力,都远不如年轻时候。
张绣快步上了阁楼,手中拿着一份文书,来到贾诩身边说道:“先生,叶县那边传了信过来,曹操跟吕布,孙策与袁术又打起来了。”
贾诩挠了挠头,懒洋洋地道:“他们不是半月一小战,三月一大战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虽然河南等地大规模战争没有打起来,但双方在边境还是摩擦不断。上个月孙策就曾经领兵突袭当涂,与袁术大打出手,周围各路诸侯早就习以为常。
然而张绣却无比严肃地道:“这次不同,如先生预料的那样,他们已经尽起大军,要打决战了。”
“哦?这么快?”
贾诩顿时脸色微变,坐直了身,来到厅中席地而坐,接过张绣递来的文书仔细阅读。
就看到文书中称双方把全部家底掏了出来,在沛国等地开始了交战。
之前张绣曾经问过贾诩,现在北方刘备和袁绍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他蜗居南阳,该当如何?
当时贾诩就告诉过他,南方各路诸侯必然会担忧袁绍与刘备之间决出一个霸主,到时候将他们依次吞并,所以必然会互相攻伐,尽快壮大自身,以免未来袁绍或者刘备大军南下。
那个时候贾诩也预料到袁绍和刘备之间肯定不会那么快分出胜负,因此就劝说张绣先在南阳整顿兵马,先坐看天下形势,最后再做出决定。
只是没想到那四个诸侯居然如此心急,刘备跟袁绍才开战半年,他们就已经完成了准备工作,开始决战。
等贾诩看完文书,张绣就说道:“先生觉得,我现在应该如何?”
贾诩沉吟许久,摇摇头道:“将军知道为什么河南等地各路诸侯宁愿相互吞并,也不愿意去插手进袁绍和刘备之间的战争中去吗?”
“因为他们势大?”
张绣问道。
贾诩笑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真正的原因还在于不管是刘备亦或者袁绍,都在黄河周边,除了曹操和孙坚以外,其它诸侯想要进攻他们,非常困难,没有人可以越过那么远的距离,进攻青州或者冀州,除非这些诸侯想死,去进攻洛阳。”
“进攻洛阳就是找死吗?”
张绣不解。
贾诩点点头,叹息道:“是啊,找死尔。”
历史上曹操迎汉献帝,不仅袁绍跟他打,就连孙策都有偷袭许都的想法。
那是因为当时他们是有借口的,说曹操胁天子以令诸侯,他们是忠诚于汉室的诸侯,所以才起兵反曹,只是反曹,并非反天子。
而此时呢?
刘备可没有胁天子以令诸侯,他人都在青州,洛阳军队大权是在朱儁手里,要那些诸侯们说朱儁胁迫了刘虞,别说天下人,就连这些诸侯自己人都没几个信。
因此即便这些诸侯想要参与到袁绍和刘备之间的战争,也没有借口,除非他们想造反,丢掉大义名分。
不得不说,就算是贾诩也很佩服陈暮这一手立刘虞为帝,刘虞本身威望足够高,且又是光武帝刘秀的嫡系后裔,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曾经昭告天下,说自己无子,讨伐天下各路不臣之后,就从河间抱取章帝子孙为新皇。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道诏书,让天下人对刘虞心服口服,除了公然造反的袁绍、袁术、刘璋、李傕、郭汜等人以外,就连吕布也是上书朝廷,表示愿意臣服,于是得了个徐州牧的位置,逼得曹操退兵。
这就是各路诸侯无法插手进刘备和袁绍之间战斗的根本原因,地缘问题以及政治因素,怀有异心,且离得近的曹操不敢反叛,离得远的袁术、刘璋、李傕、郭汜等人则打不到洛阳。
所以河南等地的诸侯,对于北方大战的事情上,完全插不上手。即便是能插手的曹操和孙坚,也只能去帮刘备,而不能帮袁绍,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听了贾诩的解释之后,张绣似懂非懂,点点头道:“那为什么曹操和孙坚不出兵帮助刘备,而选择和袁术吕布大战呢?”
“孙坚不是出兵了吗?”
贾诩笑道:“孙文台乃江东猛虎也,一心向汉,朝廷待他不薄,因而此番出兵必然竭尽全力。至于那曹孟德,早有异心,此次袁术吕布异动,最高兴的怕就是他了。”
“打仗还那么高兴吗?”
张绣也笑了起来,他是个粗人,不太懂里面的弯弯绕绕。
贾诩说道:“你想想,如果曹操真心向汉,肯定是要帮朝廷出兵。但他却选择与吕布在沛国等地交战,不就是因为他不想帮朝廷出兵吗?如果他占据了吕布的淮北,顺势南下夺得淮南,恐怕就有一定实力,此时再反叛朝廷,消灭孙坚,夺取豫州,则有了与北方抗衡之能,届时南北对峙,二分天下也。”
“先生说的我不懂。”
张绣摇摇头:“我只想知道,我现在应该如何是好?是看他们打吗?如果他们决出胜负,我是不是就危险了?”
“是啊。”
贾诩点点头:“将军兵马不多,不过寥寥一两万人,曹操孙坚等人虽比不得袁绍刘备等人拥众十余二十万,但亦有数万精锐之士,我们难以与他们抗衡,将来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等他们决出胜负,找一个有实力的诸侯投降而已。”
“唉.......”
张绣叹了口气,他对于自己的实力倒是认得很清楚,不说南阳有一半还在刘表手里,单说他的处境就十分尴尬,南边是刘表,北面是孙坚,个个都比他强大,就算是想有点作为,也被夹在中间难以动弹。
二人沉默片刻,张绣才说道:“以先生之见,我该投降于谁比较好?河南之地,总归是这几个诸侯最后决出一人胜负,其中袁术实力最强大,莫非是他?”
“袁术?”
贾诩嗤笑道:“袁术现在空有近十万大军,但他的实力是最弱小的,麾下尽是乌合之众也,我预料第一个被消灭的,就是他。”
“那是,孙坚?”
张绣试探询问。
贾诩想了想,摇摇头:“孙坚过于刚直,已经领军北上响应朝廷号召,其人不如曹操狡诈,恐怕最后会遭到曹操阴袭。”
“那就是曹操了。”
张绣拍板道:“先生是让我投降曹操!”
贾诩翻起了白眼:“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投降曹操?将军,有的时候不要只看着身边,要有远见。曹操确实是最有可能统一河南之地的人,但将军即便要投降,也该找一个最后的胜利者,而非眼前的胜利者。”
“最后的胜利者?”
“不错,你觉得天下各路诸侯当中,谁才能一统天下?”
“那就只能是刘备或者袁绍了吧。”
张绣毫不犹豫地回答。
倒不是他有多聪明,而是这几乎是天下人的共识。
就如同官渡之战前,大家都认为袁绍和曹操之间的胜利者会一统天下一样。
这二人当中无论是地盘、人口都是天下排名前二的大诸侯,互相吞并之后,实力只会更大,其它诸侯哪有那么大的能耐与他们抗衡?
“正是。”
贾诩深邃的目光望向北方,轻声说道:“将军虽据南阳之地,然地狭人少,腹背皆敌,难以有所为。然刘备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司隶等丰腴之地,地广人多,方才能行大事,将军若要找人投靠,也该找他们当中一人。”
“那么谁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张绣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贾诩沉吟了许久,淡淡地道:“也许,是刘备吧。”
他想起了前段时间阎忠给他的书信。
里面倒也没有什么其它的内容,只是说,段煨已经投靠了朝廷,他的家人都已经安顿起来。
长子贾穆被朝廷征为议郎,次子贾访也被举为孝廉,如今在司隶任官吏。
当初贾诩之所以没有跟阎忠一起走,就是因为他很害怕。
他怕朝廷依旧无法原谅西凉军集团,不愿意赦免他们这些曾经的董卓旧部,到时候万一遭了朝廷毒手,以贾诩惜命的性格,绝不会跑去关东找讨伐董卓的头子刘备。
但现在段煨被朝廷接纳,自己原本留在段煨那边的家人也得到了妥善安顿,而阎忠只是说,举荐他长子和次子的人,正是陈暮。
那么他做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自然是张绣。
就连身在南阳的自己都要算计,陈子归此人,当真是可怕得很。
有他在,袁绍怎么赢?
永汉元年六月,陈暮路过兖州,曾经邀请曹操孙坚一同进攻袁绍。
当时曹操已经答应,孙坚更是亲领一万人马北上,入驻冀州最南面的黎阳县,随时准备与洛阳军一起共同攻打冀州。
然而除了孙坚吕布以外,南方的各路诸侯,无一不清楚,这个时间节点已经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不管是曹操袁术孙策,乃至于刘表张绣,都明白如果再不消灭彼此,统一河南。
那么等到袁绍和刘备这两个巨无霸之间的战争结束的时候,北方将会出现一个实力极为雄厚的军事集团,坐北朝南,俯视整个天下。
而南方一盘散沙的各路诸侯互相敌视,基本不可能联合在一起,若没有强力人物出现,到时候也只能是被一一吞并的下场。
所以这些有野心的诸侯们,一个个几乎都像是达成了共识一样,开始联合在一起,向着本就敌对的那些人发起进攻。
南阳郡,作为汉末人口超过两百万的大郡,自黄巾之乱后,此地与汝南一样,凋零了许多。
但相比于汝南这几年一直处于动荡,南阳好歹还算安稳,并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历史上袁术是南阳太守,关东联军讨董,他就是从南阳出发讨伐董卓。
但如今历史早已经改变,他被陈暮暗中调往长沙,担任长沙太守,后来迁左将军,早就已经不在南阳。
董卓之乱后,袁术兴风作浪,从荆州南部顺长江而下,占据了扬州西部以及豫州南部,对南阳虎视眈眈,想要通过南阳,三面包围整个荆州。
而恰好原来的南阳太守灌恂病死了,刘表出兵与袁术相抗,再加上陈暮派孙坚前往豫州,以及曹操的牵制,才把袁术从汝南赶走,南阳因此得以保存下来,没有受到袁术的祸害。
不过这个时候的南阳也并非一片乐土,因为四面环山,多有盗匪,黄巾残部众多,刘表那个时候才刚刚把荆州北部稳定,打退袁术,根本没有多余的能力再把南阳吃下,于是南阳就落到了从武关退出长安的张济部手里。
张济到南阳之后,由于粮草稀缺,所以率部进攻襄阳北面的屏障穰城。当时刘表的手也才刚刚摸到南阳南部,面对张济的进攻,刘表予以回击,在乱战之中,将张济射死,张济之侄张绣领其残部撤兵。
本来双方应该已经势如水火,不断攻伐才对。但后来刘表想了一个计谋,他觉得河南之地一片混乱,袁术随时可能会卷土重来,因而不如接纳张绣,让他屯兵宛城,以作襄阳屏障。
这个计策摆明了是要拿张绣做挡箭牌,张绣的谋士贾诩跟他说过,然而面对刘表的说客,张绣即便是清楚自己被人当枪使,也只能接受刘表的提议,换取粮草。
没办法,他当时陷入了困境,如果不同意的话,由于粮草缺失,大军就得饿死,还不如先答应下来,换取一片生存之地。
数年下来,张绣占据宛城,又得南阳北部数县,逐渐站稳脚跟,实力稍微有所发展。
此时,早春时分,南阳盆地淅淅沥沥下起了春雨。
春雨贵如油,远方的伏牛山脉郁郁葱葱,如长龙脊背一般起伏,烟雨朦胧之中,宛城的楼台亭阁内,雨点打在楼阁的瓦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
清风拂过楼中,吹动纱帘飘荡,屋内厅堂里,趁着这个难得的午间时光,贾诩躺在房间里的木榻上呼呼大睡,享受着片刻休闲。
可他才睡下没有多久,蹬蹬蹬的楼梯声音传来,将他吵醒,迷迷糊糊间,就听到有人喊道:“先生,先生!”
“嗯......”
贾诩睡眼惺忪地起来,松垮的皮肤上布了几颗老人斑,两眼略微浑浊,坐在床沿边好一会儿才恢复清醒。
他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了,不管是体力还是精力,都远不如年轻时候。
张绣快步上了阁楼,手中拿着一份文书,来到贾诩身边说道:“先生,叶县那边传了信过来,曹操跟吕布,孙策与袁术又打起来了。”
贾诩挠了挠头,懒洋洋地道:“他们不是半月一小战,三月一大战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虽然河南等地大规模战争没有打起来,但双方在边境还是摩擦不断。上个月孙策就曾经领兵突袭当涂,与袁术大打出手,周围各路诸侯早就习以为常。
然而张绣却无比严肃地道:“这次不同,如先生预料的那样,他们已经尽起大军,要打决战了。”
“哦?这么快?”
贾诩顿时脸色微变,坐直了身,来到厅中席地而坐,接过张绣递来的文书仔细阅读。
就看到文书中称双方把全部家底掏了出来,在沛国等地开始了交战。
之前张绣曾经问过贾诩,现在北方刘备和袁绍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他蜗居南阳,该当如何?
当时贾诩就告诉过他,南方各路诸侯必然会担忧袁绍与刘备之间决出一个霸主,到时候将他们依次吞并,所以必然会互相攻伐,尽快壮大自身,以免未来袁绍或者刘备大军南下。
那个时候贾诩也预料到袁绍和刘备之间肯定不会那么快分出胜负,因此就劝说张绣先在南阳整顿兵马,先坐看天下形势,最后再做出决定。
只是没想到那四个诸侯居然如此心急,刘备跟袁绍才开战半年,他们就已经完成了准备工作,开始决战。
等贾诩看完文书,张绣就说道:“先生觉得,我现在应该如何?”
贾诩沉吟许久,摇摇头道:“将军知道为什么河南等地各路诸侯宁愿相互吞并,也不愿意去插手进袁绍和刘备之间的战争中去吗?”
“因为他们势大?”
张绣问道。
贾诩笑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真正的原因还在于不管是刘备亦或者袁绍,都在黄河周边,除了曹操和孙坚以外,其它诸侯想要进攻他们,非常困难,没有人可以越过那么远的距离,进攻青州或者冀州,除非这些诸侯想死,去进攻洛阳。”
“进攻洛阳就是找死吗?”
张绣不解。
贾诩点点头,叹息道:“是啊,找死尔。”
历史上曹操迎汉献帝,不仅袁绍跟他打,就连孙策都有偷袭许都的想法。
那是因为当时他们是有借口的,说曹操胁天子以令诸侯,他们是忠诚于汉室的诸侯,所以才起兵反曹,只是反曹,并非反天子。
而此时呢?
刘备可没有胁天子以令诸侯,他人都在青州,洛阳军队大权是在朱儁手里,要那些诸侯们说朱儁胁迫了刘虞,别说天下人,就连这些诸侯自己人都没几个信。
因此即便这些诸侯想要参与到袁绍和刘备之间的战争,也没有借口,除非他们想造反,丢掉大义名分。
不得不说,就算是贾诩也很佩服陈暮这一手立刘虞为帝,刘虞本身威望足够高,且又是光武帝刘秀的嫡系后裔,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曾经昭告天下,说自己无子,讨伐天下各路不臣之后,就从河间抱取章帝子孙为新皇。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道诏书,让天下人对刘虞心服口服,除了公然造反的袁绍、袁术、刘璋、李傕、郭汜等人以外,就连吕布也是上书朝廷,表示愿意臣服,于是得了个徐州牧的位置,逼得曹操退兵。
这就是各路诸侯无法插手进刘备和袁绍之间战斗的根本原因,地缘问题以及政治因素,怀有异心,且离得近的曹操不敢反叛,离得远的袁术、刘璋、李傕、郭汜等人则打不到洛阳。
所以河南等地的诸侯,对于北方大战的事情上,完全插不上手。即便是能插手的曹操和孙坚,也只能去帮刘备,而不能帮袁绍,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听了贾诩的解释之后,张绣似懂非懂,点点头道:“那为什么曹操和孙坚不出兵帮助刘备,而选择和袁术吕布大战呢?”
“孙坚不是出兵了吗?”
贾诩笑道:“孙文台乃江东猛虎也,一心向汉,朝廷待他不薄,因而此番出兵必然竭尽全力。至于那曹孟德,早有异心,此次袁术吕布异动,最高兴的怕就是他了。”
“打仗还那么高兴吗?”
张绣也笑了起来,他是个粗人,不太懂里面的弯弯绕绕。
贾诩说道:“你想想,如果曹操真心向汉,肯定是要帮朝廷出兵。但他却选择与吕布在沛国等地交战,不就是因为他不想帮朝廷出兵吗?如果他占据了吕布的淮北,顺势南下夺得淮南,恐怕就有一定实力,此时再反叛朝廷,消灭孙坚,夺取豫州,则有了与北方抗衡之能,届时南北对峙,二分天下也。”
“先生说的我不懂。”
张绣摇摇头:“我只想知道,我现在应该如何是好?是看他们打吗?如果他们决出胜负,我是不是就危险了?”
“是啊。”
贾诩点点头:“将军兵马不多,不过寥寥一两万人,曹操孙坚等人虽比不得袁绍刘备等人拥众十余二十万,但亦有数万精锐之士,我们难以与他们抗衡,将来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等他们决出胜负,找一个有实力的诸侯投降而已。”
“唉.......”
张绣叹了口气,他对于自己的实力倒是认得很清楚,不说南阳有一半还在刘表手里,单说他的处境就十分尴尬,南边是刘表,北面是孙坚,个个都比他强大,就算是想有点作为,也被夹在中间难以动弹。
二人沉默片刻,张绣才说道:“以先生之见,我该投降于谁比较好?河南之地,总归是这几个诸侯最后决出一人胜负,其中袁术实力最强大,莫非是他?”
“袁术?”
贾诩嗤笑道:“袁术现在空有近十万大军,但他的实力是最弱小的,麾下尽是乌合之众也,我预料第一个被消灭的,就是他。”
“那是,孙坚?”
张绣试探询问。
贾诩想了想,摇摇头:“孙坚过于刚直,已经领军北上响应朝廷号召,其人不如曹操狡诈,恐怕最后会遭到曹操阴袭。”
“那就是曹操了。”
张绣拍板道:“先生是让我投降曹操!”
贾诩翻起了白眼:“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投降曹操?将军,有的时候不要只看着身边,要有远见。曹操确实是最有可能统一河南之地的人,但将军即便要投降,也该找一个最后的胜利者,而非眼前的胜利者。”
“最后的胜利者?”
“不错,你觉得天下各路诸侯当中,谁才能一统天下?”
“那就只能是刘备或者袁绍了吧。”
张绣毫不犹豫地回答。
倒不是他有多聪明,而是这几乎是天下人的共识。
就如同官渡之战前,大家都认为袁绍和曹操之间的胜利者会一统天下一样。
这二人当中无论是地盘、人口都是天下排名前二的大诸侯,互相吞并之后,实力只会更大,其它诸侯哪有那么大的能耐与他们抗衡?
“正是。”
贾诩深邃的目光望向北方,轻声说道:“将军虽据南阳之地,然地狭人少,腹背皆敌,难以有所为。然刘备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司隶等丰腴之地,地广人多,方才能行大事,将军若要找人投靠,也该找他们当中一人。”
“那么谁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张绣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贾诩沉吟了许久,淡淡地道:“也许,是刘备吧。”
他想起了前段时间阎忠给他的书信。
里面倒也没有什么其它的内容,只是说,段煨已经投靠了朝廷,他的家人都已经安顿起来。
长子贾穆被朝廷征为议郎,次子贾访也被举为孝廉,如今在司隶任官吏。
当初贾诩之所以没有跟阎忠一起走,就是因为他很害怕。
他怕朝廷依旧无法原谅西凉军集团,不愿意赦免他们这些曾经的董卓旧部,到时候万一遭了朝廷毒手,以贾诩惜命的性格,绝不会跑去关东找讨伐董卓的头子刘备。
但现在段煨被朝廷接纳,自己原本留在段煨那边的家人也得到了妥善安顿,而阎忠只是说,举荐他长子和次子的人,正是陈暮。
那么他做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自然是张绣。
就连身在南阳的自己都要算计,陈子归此人,当真是可怕得很。
有他在,袁绍怎么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