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文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四十四章 喜庆春节(上)(VIP)

第四十四章 喜庆春节(上)(VIP)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间过得真快,李隽忙于整顿军队,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年三十。年三十这天,李隽起了个大早,先是按照惯例去给谢道清拜年。对于谢道清,李隽实在是无话可说,但碍于当时的礼法制度,他这个皇帝不得不去。

    对于此时的谢道清来说,她一见到李隽的面就觉得特别欢喜,在她已经给群臣发了遣散费的情况下,李隽仍然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时,硬是把伯颜大军给阻挡在临安城下,还打得伯颜大败而逃,实是不容易。

    就是为后人称颂的宋太祖也没有取得过这样的大捷,在谢道清的心目中,此时的李隽已是神人了,一见之下高兴得连念佛也忘了,忙从蒲团上站起来,拉着李隽的手激动地道:“皇上,不,启儿,启儿,让伯母好好看看。嗯,人瘦了许多,精神却更好了。”

    李隽施礼道:“参见寿和圣福,对寿和圣福拜年了。”

    “启儿,启儿,免了,免了,快免了。”谢道清忙阻住,道:“启儿,你打了这么大的胜仗,你知道伯母心里有多高兴吗?伯母这心里一高兴,就念了十三遍《金刚经》。”

    “要是念经能把伯颜大军念退,那些和尚尼姑不是成了国之栋梁?还要文天祥他们这些朝臣做什么?”李隽在心里不赞同她的做法,还不得不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谢她:“谢寿和圣福。能打退伯颜,也有寿和圣福念佛的功劳。”在心里加了后缀:“才怪!”

    李隽一语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让原本就兴致不错的谢道清更是高兴,道:“皇上,看你说的,我哪有功劳。这都是将士们真刀真将打出来的,要不是将士们舍身卫国,也不会有这样的大胜仗,皇上,你可不能亏了将士们。”

    “你也有明白事理的时候,怎么以前老是糊涂?喜欢来马后炮。”李隽在心里腹诽她,道:“谢寿和圣福教诲。寿和圣福,今天的庆祝还要你给将士们说上几句,晚上的宴会还要你参加。”

    谢道清数着佛珠,很是高兴道:“启儿,你能记得伯母,有这份心伯母就高兴了。这给将士们训示就不用了,有你这个比谁都强的皇帝,伯母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启儿,你快去吧,将士们在等着你。”

    在李隽的心目中,谢道清一直是唠叨成性,没完没了,象今天这样通情达理的次数还真不多,心里不得不感叹胜仗还具有改变人性子的奇特功效,应该给常瑜推荐一下新药方,道:“那我就告辞了。寿和圣福,你要好好休息,不要一天到晚就念佛。我们以后的胜仗还会更多,还需要寿和圣福给我教诲。”

    李隽非常平常的一句话,没想到谢道清居然感动得热泪盈眶,道:“启儿,有你这句话,伯母就是死了也能瞑目了。启儿,这些天,伯母想过了,佛祖在哪里?佛祖就在人心里,我们自己就是佛,不是要佛来保佑我们,是要我们自己来保佑自己,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的佛。”

    谢道清这话已经很有道理了,李隽不由得一呆,他万万想不到她居然也有这样的观点,还没有来得及发表高见,只听谢道清接着往下说:“伯母终于明白了,伯母不是治国的料,这国事伯母是不过问了,也不去想了,每天念念经表达一下伯母的心意就行了。启儿,你快去吧,不要让将士们久等了。朝庭已经很对不起将士们了,不能再对不起他们了。”

    在这一刻,李隽真的是感动了,凝视了一眼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婆,道:“寿和圣福,我走了。”边走边回头挥手,只见谢道清在宫女的搀扶下左手数着佛珠,右手不住地挥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皇宫外的广场上,将士们身穿明亮的盔甲,排着整齐的队形,一脸的喜悦。还有十数万老百姓围观,这么大的胜仗,让华夏儿女喜不自禁,老百姓自然也是喜不可言。

    年三十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个喜庆的好日子,今天的天公也作美,连续多日的大雪也没了,太阳公公也出来祝贺得胜的人们,一派阳光明媚的好天气,让原本就喜悦的将士们更是喜上添喜。

    李隽在侍卫的簇拥下来到皇城上,文天祥带领群臣向李隽行礼,道:“参见皇上。”这是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听到的最为悦耳的朝靓之声。大胜仗的功效真的不错,群臣齐喊的声音都高了好多分贝,喜悦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在其中,自我感觉个头都高大了不少。

    “免了。”李隽笑着挥手,叫群臣起道:“你都按自己的们置坐下吧。”

    “谢皇上。”群臣高高兴兴地谢了恩,才站起身,坐了下来。

    刘整这个当日一心逃跑的臣子看着李隽往龙椅上坐下的姿势威严十足,比起他当日在城门口初见李隽时更多了几许霸气,在他的心目中,李隽整个人都高大了不少。

    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李隽不想太过于让朝臣难受,特地给他们准备了座位,凡是参加庆祝大会的臣子都有座位。当然,这座位也是有讲究的,以功劳排序,有大功者坐上首。

    李隽提出这一设想时,文天祥建议设成文武两班,这也是朝中惯例,也是历朝历代的惯例。但是李隽想也没想就否决了,他的理由是要不是将士们用命,一刀一枪地打出来,今年的春节就不是喜庆了,而丧事不断,让将军们和文臣坐在一起,有什么不对?要是文臣的功劳大过将军们,他们也可以坐在上首。

    要不是李隽意外地来到这个世界,改变了历史的车轮,按照南宋当时的情况,必然是溃不成军,举国哀悼,哪里还会有喜庆之事,对于这点文天祥也是无话可说,只得依从李隽的意思安排这庆祝大会的座次。

    其实,李隽真正的想法是宋朝太抑制将军们了,趁这次大胜的机会应该好好提高一下他们的地位,把社会上那些有志于报国的优秀青年吸引到军队中来。

    李隽目光从臣子们的身上掠过,坐在第一位的是廖胜功,第二位的是高达,第三位的文天祥,第四位是赵良淳,第五位是黄永善,第六位是沈毕,第七位是赵佥,第八位是许光汉,第九位是黄汉,第十位的是黄胜功。坐在前十位的只有文天祥一位文臣,还有两黄永善和沈毕两位科学家,其余全是将军们。

    对于这位次的排列,自然是众望所归。廖胜功自从给李隽发现以后,一直是李隽意图的最好理解者和执行者,提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建议,并付诸实施,他名义上是高达的副手,可以说他是临安保卫战仅次于李隽的灵魂人物,是临安保卫战的真正执行者,坐在首位,谁也不敢有异议。

    高达就不用说了,一代名将,在这场保卫战中立下大功,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第二位非他莫属。文天祥气节名臣,主管中书省,筹备物资,其功也不小。

    要不是赵良淳率领大军来援,临安虽是守住了,其结果还真难说。别的不说,就是冬装就够让李隽头疼的了。宋朝真的是无能,在临安这样重要的战略中枢战略物资的储备实在是不敢恭维。没有冬装,李隽只好下令宰杀除战马、骡子这些急需的牲畜外的所有牲畜,剥下皮稍微处理一下,来得及就做成皮坎肩穿在身上,来不及只好将就反穿在身上。

    赵良淳初进临安时,见了临安城里的光景,惊讶得下巴都掉下来了,看着穿着牲畜皮的老百姓还以为自己进了动物园。

    黄永善和沈毕两位科家的功劳人人都知晓,要不是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宋军哪来的武器?让他们坐在文臣之前,也是名至实归之事。在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待遇可不太高,那些新奇的发明,往往会被斥为“奇巧淫技”。李隽这么做,不是绝后之举,也是空前了,开了中国历史一代先河。

    赵佥和许光汉两人,一个是著名的玄甲骑兵的指军官,一个是特种部队的指挥官,这是李隽手里最重要的两把尖刀,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升级成战略部队,在临安保卫战中立下的功劳有目共睹,如此排位,正当应该。

    李隽如此厚待将军们,得到的并不是一片叫好声,那些迂腐的儒生们就很是不满,引用孔孟先圣之言诽谤李隽,说他这是穷兵黩武,不行仁义,重战功,亡国之兆。李隽知道后大笑说:“在孔子的眼里秦国是不行仁义的虎狼之国,重战功而不施仁义,还特地告诫儒生们不得入秦,荀子违反了这一条,到秦国做学问,连儒家宗庙都不得列入。荀子的才学千古称颂,是儒家六大家之一,他是一代儒宗,可见儒生们有多迂腐。秦虽被儒家斥为虎狼之国,但是措施得当,国泰民安,民富国强,争霸天下,最终造成了统一之势。秦始皇‘奋六世余烈’,最终统一了中国。反观山东六国,重用腐儒,其结果是什么呢?当秦始皇发动统一战争之后,秦军大举东进,山东六国迅速灭亡了。管他腐儒们怎么说,提高将军们的地位是最符合目前形势的需要。”

    在群臣左边还有一群胸口戴着大红花的军官和士卒们,他们在临安保卫战中立下大功,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劳,李隽特许让他们上城头观看庆典。

    “开始吧。”李隽对文天祥道。

    “遵旨。”文天祥领旨,展开一卷皇绫,站在李隽身边读他代李隽写就的一篇文章,无非就是些歌功颂德之词,格律韵角都用上了,可以说词采华丽,堪称佳文。

    李隽是个重实务的人,对于这些虚词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本想不要,想到这是礼节所需,少不得,才叫文天祥写了这篇喜庆之词。

    文天祥读完,奏请道:“皇上,阅军仪式开始。请皇上检阅三军。”

    为了振奋士气民心,李隽别出心裁,要搞一个阅兵式,要老百姓来观看,提升一下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阅军,在古代皇帝出巡,往往会去检视军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军仪式。

    搞这个阅兵式,花费不小,同时也担搁将士们的训练,因为阅军的队列是花架子,仅仅用来观赏,在实战中派不上用场。李隽考虑到现在这个时候要是举行一次阅兵仪式的话,对士气民心的振奋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效果比一百位文天祥这样的文学圣手写一万篇宣传文字还要好得多。想想当年莫斯科保卫战最关键时刻,斯大林力排众议,在红场阅军,接受完检阅的苏联红军直接开赴战场,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李隽才决定付出一定代价,搞这个阅兵式。

    李隽站起身来,对廖胜功和高达,道:“我们也走吧。”廖胜功和高达这两位战功最大的将领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李隽阅兵的陪同人员。

    三人走下皇城,翻身上了战马,李隽一勒马缰走在头里,廖胜功和高达走在他身后。李隽仔细打量胯下战马,全身火红,好象一朵火烧云,没有一根杂毛,神骏非凡,配上银鞍,真的是宝马银鞍了,让李隽不自禁喜欢这匹万中无一的骏马。

    李隽在廖胜功和高达的陪同下,策马缓缓从三军前面走过。这批接受检阅的军队都是久经战火洗礼的老兵,每一个都有着骄人的战绩,一个个站得笔直,好象是用直尺划出来似的,目光炯炯,向李隽行注目礼。

    “将士们辛苦了!”李隽喊道。

    “报效朝庭!”将士们齐喊。两万名将士一起高喊,好象一声惊雷,声震长空,声浪远远地传了开去,良久不绝。

    “将士们辛苦了!”李隽再喊。

    “驱除鞑虏!”将士们又一声惊天动地的齐喊。

    李隽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将士们辛苦了”从三军阵前策马而过,此刻的将士们眼里的热度都高了好多度,李隽非常清楚地知道,此时的将士们只要他一声令下,指到哪儿就会打到哪儿,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将士们喊着“报效朝庭!”“驱除鞑虏!”的口号,接受李隽的检阅。一遍又一遍的喊着口号,眼里的热切之情越来越热烈。

    “驱除鞑虏”虽只四个字,但在宋人心目中却是极有份量,恐怕在中国历史上很少难有与之相匹敌的了。造成这种结果的不是历史的幸运,而是历史的不幸。众所周知,宋朝自从太祖开国以来就面临着严重的外敌威胁,先是辽,西夏,后是金,再后来是蒙古,一个比一个强大,一个比一个难缠。反观宋朝,却是越来越弱,对辽对西夏的战争一败再败,少有胜仗。这还是好的,虽然吃了败仗,领土还没丢得太多,主要是在边境骚扰。

    到了金国就不同了,这种不幸中的幸运已经不再光顾宋朝了,金兵大举南下,杀得宋朝溃不成军,首都汴梁都给围过好几回,最终还丢了,失去半壁江山,偏安在临安。

    蒙古人就更狠了,居然要灭亡南宋,忽必烈大军已经到了临安城下。虽给李隽打退了,但是在宋人心目中,驱逐鞑虏,还我河山的愿望却是比什么时候都更强烈。

    将士们的血液沸腾了,以无比尊敬的心情看着李隽这个带领他们打退蒙古的皇帝,心神激荡,只要李隽下令要他们去死,他们也不会皱一眉头。

    检阅仪式完成,李隽在廖胜功和高达的陪同下回到城头上。接下来该是军队走过皇城。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踩着整齐的军步从城下走过,接受李隽的再次检阅。

    走在头里的是赵佥率领的玄甲骑兵,这支军队人数虽然不多,只有三千人,在将士们的心目中他们就是千军万马,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最重要的战场,给敌人以重创。

    对于这支身穿黑色盔甲的骑兵,临安百姓非常喜欢,老百姓把手中的纸花抛向他们,这是对他们最好认可。

    走在第二的是许光汉率领的特种部队。这支军队很是神秘,神出鬼没,总是能创造奇迹,敢于深入龙潭虎穴,斩杀敌人的首脑,伯颜都差点命丧其手,他们的故事早就成了老百姓嘴里的传说,老百姓兴高采烈地把纸花洒向他们。

    为了把效果最大化,只好辛苦将士们了,李隽特地要求接受检阅的军队把临安城里最重要的地方都要走到,让老百姓亲眼看看这支经过战火考验的雄师。

    将士们一队接一队地从城下走过,整齐的军容,雄壮威武,不凡的气势,在宋朝历史上难有其匹,就是岳飞著名的岳家军恐怕与之相比也未必更强。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越来越是热烈,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皇上万岁!”立时一人呼万人和,一片万岁声响遍整个临安城。

    激动的老百姓把手里的纸花洒向将士们,一时间,整个临安成了花的海洋。

    就在临安百姓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伯颜却犯愁了,给李隽气得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