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文学 > 大明第一臣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

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

作者:青史尽成灰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郭天叙怎么处置了?”马氏懒懒问道。

    张希孟上身微倾,神态恭谨,回道:“日后让他好生改过自新就是了,没有必要杀之。”

    马氏略微思忖,就笑道:“他也没什么号召力,这么处置,正好显得重八仁德,十分妥当。只是唯恐有人不愿意放手,还想拿他的脑袋请功……”

    张希孟一笑,“夫人看得明白,不过夫人大可放心,我会妥善处置的。”

    可别小看这一句话,张希孟执掌文书往来,如果他诚心不让老朱看见,朱元璋还真就没有办法。

    甚至张希孟都不用刻意隐瞒,他可以把这类的事情放在一大堆的公文之中,趁着老朱头晕眼花的时候送去,只要转了一圈回来,就进入档案室,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就叫专业。

    可以想见,郭少帅的后半生基本就如此了。

    但是马氏想了想,又道:“张先生,我干娘那边如何交代?她一心让我那个干妹妹嫁给重八,这事情已经弄得不少人知道,也没人敢娶她,总不能让她一辈子守活寡吧?”

    这话一说,张希孟就为难了。

    说来说去,还是当初汤和的一念之差,虽然张希孟出手制止,老朱也断然表态,可事情毕竟发生了,朱家军的好多人都知道这个破事。

    想随便找个人嫁了,堂堂郭大帅的亲生女儿,一般人也未必行,同时又担心朱元璋的态度,只要知情的,绝对不敢碰。

    如果一直没有嫁人,只怕又会有人说三道四,指责马氏不贤惠。

    这破事很难处理。

    “张先生,我想了许久,没几天我肚子里的孩子就要出生了,那时候我跟重八说,让他娶了我这个妹妹,你看怎么样?”

    张希孟一怔,如果马氏真的愿意,何必跟自己说?

    “夫人,依我看这是不得已的下策,最好还是让她自己有别的选择。”

    马氏眉头微皱,“先生的意思是,是找一个合适的夫婿?”

    “不是,不是!”张希孟摆手,“夫人,我盘算着能不能让她进学堂,读些书。”

    “什么意思?她一个女孩子家,怎么读书?”马氏不解。

    “那就办个女子学堂!”

    马氏更加诧异,“女子学堂,这能行吗?”

    张希孟笑道:“夫人,咱们在分田的时候,坚持了男女一致,随后打进扬州之后,又查封了青楼。很多人都觉得咱们搞不成……毕竟是靠着主公强力推动,等地盘大了,人多了,纲纪松弛了,就会倒退回去,故态复萌。这点我不否认,但我觉得如果能让女子有机会读书,甚至以后进入官场,到了衙门里面,享有一些权力,掌握一些话语,就算以后不免反复,但也能保住大部分成果,毕竟有人说话和完全漠视,是截然不同的事情。”

    马氏认真思索着,只觉得匪夷所思,乍听之下,根本行不通,但是她又觉得张希孟描绘的效果很美好。

    “先生,你觉得这事能行吗?不会有人反对?”

    “反对是一定的,不过我觉得还有希望。”

    “何以见得?”

    “夫人请想,现在战乱频繁,男人战死太多,有些地方妇人都要下地耕田,撑起一个家庭……其实也是因为如此,咱们在滁州等地分田,才坚持让女子也拿到一样的份额,这样才能激发她们的斗志。同样的道路,在其他行业里面,也可以给女人机会。当然了,如果等天下太平,生息繁衍,把缺口填上,女人的机会就到头了。彼时想做也不可能成功。当下除了时机难得,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

    “那就是要有人出来挑头,做个示范。”张希孟抬起头,和马氏的目光撞在一起。

    马氏稍微沉吟,随即笑了出来,“先生,你这是让我一个妇道人家抛头露面啊!”

    张希孟笑道:“夫人纯良敦厚,阔达之处,男子也比不了,也该替主公多分担一点事情才是。”

    张希孟鼓动马氏出来做事,他的用心还是很深的,除了关于女子地位,发动女人参加劳动这些考虑之外,张希孟还想单纯给马氏找点工作。

    没错,谁都知道马氏是有名的贤后,只不过她死得有点早,才区区五十一岁。

    马氏给朱元璋生了七个孩子,五男两女……考虑到战争期间的颠沛流离,这个强度还是有点大,对身体的损耗也大。

    而且整天被繁杂的琐事缠身,也很影响健康。

    张希孟鼓动马氏出来做事,心胸开阔,有了更多的追求,没准还能有益身心,延年益寿。要知道马氏能不能多活几年,可关系巨大。

    “先生高看我了。”马氏笑道:“行了,我先想想,回头再说吧!”

    张希孟笑着点头,他知道,马氏已经动心了,随即转身告辞。

    就在张希孟出来的时候,郭英来了,同来的还有一个中年书生,郭英喜气洋洋,“先生,上位已经攻克太平,这位是太平路名士,叫汪广洋!”

    “哦!”

    张希孟一惊,这位可是仅次于李善长的重量级文臣啊!

    老朱称赞他处理机要,屡献忠谋。从某种角度来讲,张希孟是占了汪广洋的位置……此人是元末进士出身,工于诗文,擅长书法,绝对是一个人才。

    张希孟打量了汪广洋一番,发现他个子不高,面皮白净,留着黑色的短须,精明干练之中,又透着几分狡黠,果然不错!

    “我是经历司经历张希孟,汪先生能归附主公,实在是一大喜事。”

    汪广洋连忙躬身,“小人拜见张经历,其实小人早就听说,经历虽然年轻,但是才学过人,是上位心腹,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张希孟笑道:“咱们就不用互相吹捧了,我这里正好有一件事,想要跟汪先生聊聊。”他伸手拉着汪广洋到了自己的值房,随即把刘福通出招的事情说了一遍。

    汪广洋认真听着,还不时点头,尤其听张希孟说写下那句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乎?竟然忍不住笑了,“刘福通豪杰自诩,偏偏又要辅佐韩林儿登基,这是取乱之道。以我观之,诸如杜遵道等人,未必会服气刘福通,如果他们和韩林儿联手,只怕还要跟刘福通斗一斗才是!”

    张希孟顿时一喜,好一个敏锐的汪广洋。

    刘福通拿郭天叙恶心朱元璋,这只能算是小儿科,可若是挑起韩林儿和刘福通的矛盾,那可乐子大了。

    果然,这书读多了,心都脏。

    像张希孟,他就干不了这种坏事,所以……“汪先生,当下我们的人一个人被刘福通给扣了,他又派人恶心我们,还要加封上位什么元帅,他也不自己掂量一下,够不够资格……这样吧,先生不能出使刘福通,明白告诉他,赶快放人,少要耍手段,我们也不是吃素的。”

    汪广洋没有料到,刚投靠过来,就接了这么大个活儿,如果办好了,毫无疑问会平步青云。

    “张经历,咱们有什么想法没有?我的意思是该怎么谈?”

    张希孟一笑,“北伐元廷,我们当然支持,双方结盟也可以,但是我们绝不给韩林儿当臣子,当下我们要经略江南,无法提供太多的兵马,粮草和兵器还可以商量。总而言之,全看刘福通他怎么选择,如果非要和我们作对,我们也不会怕他!”

    汪广洋仔细寻思了一阵,终于痛下决心,道:“行,我愿意去。”

    张希孟也是大喜,他身边可用的文官真的是太少了,好容易来了一个,当然不能放过。

    不过去出使刘福通这种事情,一个人肯定不行。

    张希孟想了想,又把蓝玉叫来了。

    “给你个好机会,去韩宋那边开开眼界吧!”

    蓝玉一听这话脸都黑了,他是真不想去了。这些日子光给张希孟跑腿了,靴子都坏了多少双,结果呢,朱文正屡次立功,已经升任了千户,李文忠也开始领兵了。

    张希孟倒是许给他一个百户,可惜的是,只是管少年,说白了,就是个孩子头儿。

    “不去,我要去军前效力,让我去打金陵!”

    张希孟白了他一眼,“没出息的东西,我这么拉拔你,一点都体会不到我的苦心!”

    “苦心?什么苦心?我光知道命苦!”

    “那是你鼠目寸光!刘福通准备北伐了,你年纪小,不起眼,跟那帮老将聊聊,能学到多少本事?以你现在的岁数,怎么跟你姐夫他们比?撑死了也不过是在后面顺风接屁。好好学学,要怎么北伐,怎么对付元廷。这些本事,十年之后,你能受益无穷。就算成就卫青霍去病一般的功绩,也只在眼前,这么好的事情,你不愿意要,那好啊!我让李文忠去,让谁去都比你强!”

    “别!我的祖宗!”蓝玉连忙跳起来,作势往脸上抽了两个巴掌,这才嬉皮笑脸道:“我就知道先生最疼我了,这事除了我,谁也不行!”

    就这样,蓝玉陪着汪广洋,一起去了亳州。

    其实亳州和朱元璋的地盘算是接壤的,朱元璋的地盘最北端在怀远,而从怀远逆着涡水而上,经过蒙城,城父,就是亳州,大约就是后世蚌埠市怀远县和亳州市谯城区的距离,瞧瞧,还没有出省呢!

    但是这一路走来,就能明显感觉到,朱元璋治下是井井有条,尤其是那些田亩,一块接着一块,井然有序,差不多能让你感觉到“井田”的味道。

    而过了怀远之后,就是一片乱糟糟的,虽然也有人耕田种地,但是那个热闹劲儿,完全不如朱元璋这边。

    汪广洋是个聪明人,仅仅走了这一趟,心就定下来了,刘福通或许有项羽之勇,但是朱元璋绝对是笑到最后的汉高祖,他们选错人!

    他没有费多大力气,就见到了韩宋这边的人。

    而出乎预料的是,刘福通提出了北伐主张之后,天完大帝徐寿辉那边根本没有答应,相反,他们送来了一封国书,要求小明王去了帝号,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既然他徐寿辉第一个称帝,理应该是红巾军唯一的太阳,你韩林儿算什么东西!

    如果说这话够讨厌了,那么张士诚送来的书信则更是气的人昏厥!

    张士诚跟刘福通讲,大元国运未衰,气数犹存,劝刘福通不要贸然北伐,相反的是,红巾军当中,有人狼子野心,处处标新立异,理当率先剪除。

    字里行间都透着对老朱的不满。

    其余诸如方国珍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回应。

    跟着这帮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北伐?

    韩宋这边大怒,偏偏这时候,汪广洋代表朱元璋来了,光是从态度上讲,就要比那些人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