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玉真初见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皇太后报完了礼单,坐在炕上看她往帖子上誊抄。她膝盖并的紧紧的,上半身腰背笔直,微侧着头,笔杆子在包着白绢布的手上抓着,掌心虚拢,三根手指灵动异常。太皇太后和塔嬷嬷交换了一下眼色,真像个做学问的样子。明治皇帝极偏爱她,让她和兄弟们一道在上书房念书,是小时候练下的童子功,架势不在话下。
样子看着好,也不知写得怎么样,便由塔嬷嬷搀着过去看。她的字迹娟秀,通篇的蝇头小字工工整整,竟是正宗的簪花小楷。太皇太后轻轻勾了勾唇角,颇满意的样子。通嫔也在一旁说好,她虚应了两句,继续埋头抄写。太皇太后对通嫔一笑,“别闹她,咱们坐下说话。”
通嫔在帽椅里落座儿,窝着不太舒服,就腆起了肚子。太皇太后说腰里不能空,叫人卷了毡子给她垫上,问道:“说是二月里的事,怎么这会子大得这样?莫不是两个吧?要是真那样就是上上大吉的了,宫里这么多嫔妃,还没人生过双胞儿,你这一胎要是两个,那就是大功臣,要叫你们万岁爷重重地赏你才是!”
通嫔笑道:“借老祖宗吉言,奴才真能得个双胞,那就是奴才最大的造化了!”
太皇太后赏了碗冰糖银耳给她,“最近皇上可来瞧过你?”
这么一问问到了通嫔的痛处,自打万寿节上匆匆见过一面之后,那位主子爷有一阵子没上长春、宫去了。偶尔打发御前总管太监来问一声,看缺什么短什么打发人办,自己整日躲在养心殿不露面。她去过两回想见一见,都叫太监拦住了,说没有万岁爷的吩咐不让进。后来听说皇上近来宠幸永和宫的多贵人,连翻了三夜绿头牌子,气得她什么念想也没了。
后宫佳丽三千,围着一个男人转,他今儿和你一头睡,转天连你叫什么都忘了,这是身在大内的悲哀。还不能有怨言,丈夫不是你一个人的,是大家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痛快?别以为自己怀了身子就能有什么特权,皇上儿女多了去了,十个皇子,十四个帝姬。孩子生下来也轮不着自己带,眼光不开阔,只盯着脚前这一小片,连活着都没什么劲儿。所以得看开了,花无百日红,大家都一样,半斤对八两,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通嫔眼里的愁云一闪而过,复又笑着说:“皇上政务忙,我那儿又没什么要紧事儿,好吃好睡的,他自己来不了,常叫李玉贵来瞧我的。”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你们万岁爷不容易。人都说知足常乐,像你这样胸襟的才能在宫里活得好。要是见天儿的找不自在,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弄垮了身子也没人心疼你,就成了自作孽了。”
通嫔道:“老祖宗说得极是!我是个一腔子到底的人,肚子里也没什么弯弯绕,想着和姊妹们一团和气就是最好的。”
太皇太后听了愈发撞到心坎上,“正是呢!人都说读书人难缠,你是个例外的。”通嫔掩着嘴笑,“太皇太后抬举奴才!如今咱们西六所不光我能写字了,还有老祖宗跟前的锦书姑娘呢!塔嬷嬷会调理人,慈宁宫里的宫女子个个水葱似的。”
塔嬷嬷听通嫔提起自己,方才插话道:“小主快别往奴才脸上贴金了,都是姑娘们伶俐。”
太皇太后往桌前看,锦书仍是一丝不苟的仔细模样。帖子抄得长了,顺着右手边一点点地垂下去。太皇太后有些奇怪,这十来年她一直在掖庭待着,那里的活又重又累,想也没时候读书练字,这手漂亮的小楷长久不写是怎么保持得这么囫囵的?便问锦书,“掖庭那儿也有这种写字的差使吗?”
锦书停了笔站起来,“回老佛爷话,有时候杂役房出入账要记档,碰上管事的忙,就吩咐奴才帮着料理。”
太皇太后垂下眼皮子,“怪道呢,原来是一时也没落下,方不曾白荒废了这手好字。”
锦书被唬了一跳,忙跪下磕头,“奴才死罪!”
太皇太后摆了下手,“没什么,起来吧!这是自小就会的,跌跤都跌不掉的东西,会就是会,我倒不喜欢别人欺瞒我。往后你又有新差事了,但凡有帖子手谕要出,就都交给你了。”
锦书屈屈膝,应了个“是”,复坐下捡了笔接着誊写。
太皇太后又对通嫔道:“你们可议了年初一怎么过?”
在宫里,三十比平日略隆重些,年初一才是正经大日子。晚上有个大宴,皇帝皇后亲自侍膳,给太皇太后、皇太后斟酒布菜。妃嫔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只能自己想法子找乐子,通嫔道:“咱们议了,到建福宫去,章贵妃做东,请咱们吃席。”
太皇太后笑道:“那敢情好!只是章贵妃身子不爽利,怕又累着。”
通嫔道:“老祖宗放心吧,我今儿去瞧了,已经大安了,说是计划照旧。”顿了顿又道,“一众姊妹都去,只永和宫的多贵人告假,说近来头晕,不去凑趣儿了。”
太皇太后脸上有些不悦,“有病就叫御医诊治,什么了不得的大病,大禧的日子要告假?章贵妃前阵子病得那样还日日来请安,那叫识大体,偏她娇贵,头晕得起不来炕了不成?”
通嫔知道太皇太后素来讨厌裤裆底下插令箭的,这么顺嘴一提,见她果然冷了脸子,暗里高兴不已。又要装好人,又要接着埋汰,舌头打着滚道:“老祖宗别气,多贵人进宫时候短,年纪又小,近来圣眷正隆,许是累着了。”
太皇太后一哼,“圣眷正隆更要小心做人,她是个什么位份,拿乔得这样!”
通嫔应道:“老祖宗教训得是。”
说话间听见宫门上太监扯着嗓子通传,“皇上驾到!”
锦书一怔,正在砚台里蘸墨的笔顿住了,脑子里一片空白。看见通嫔由人扶着站起来,便连忙搁了笔起身。才站定,眼尾扫见宫女打起软帘,一道明黄的身影跨进了偏殿。她低头和众人一同肃拜,只听皇帝恭敬道:“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她一颤,觉得背上寒毛都竖起来,背心里冷一阵热一阵,汗涔涔仿佛生了场大病。那声音和藩王晚宴上对对子的声音重叠,在她脑中循环放大,她神思混沌,耳中只剩窗纸上北风相扑,发出的簌簌之声。
太皇太后笑道:“皇帝怎么这会子来了?”
“上半晌听说皇祖母身上不好,孙儿心里惦念,批完了折子就上赶着来瞧瞧。”皇帝边说边解了颈下系的闪金长绦,崔贵祥忙上前替他脱了大氅,接在手里。他见屋里人跪了一地,便道,“都起来吧。通嫔也在?”
通嫔道是,甜甜地笑。
太皇太后叫人搬杌子来随身放着,指了指道:“坐吧,难为你惦记我,这会子都好了。东篱说漠北又有八百里加急,可是出了什么事?”
皇帝道:“北方有战事,鞑靼人扰我边境,烧了戍边的两座连营大寨。皇祖母别忧心,孙儿已让军机处拟诏,令宁古塔驻军渡斡难河清剿。鞑靼六年前溃败,元气大伤,如今只剩些残部,成不了大气候。老祖宗只管放心,不日便会有捷报自盛京发回。”
一字一句豪气万端,声声敲打在锦书脑仁儿上。宇文澜舟原就是将才,天下到了他手上之后大治北方,明治时候割让的土地如数收回,将那些蛮子都赶到斡难河以北,这确实是她父亲无法企及的。这些年来的文治武功也令四海臣服,她悲哀地想,天下人大概都把大邺朝忘到脖子后头去了,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日子富足,哪管那些民族大义,横竖谁做皇帝都是一样的。
太皇太后听了皇帝的话劝慰,“政务虽忙,也要保重圣躬,该歇着就歇着,可别没日没夜的,一口吃不了一个饽饽。”
皇帝躬身道是,视线不经意划过书案上的帖子,满目皆是女儿家的闺阁楷书,含蓄细致并且秀美,遂道:“这是谁写的?不像是通嫔的字迹。”
锦书一凛,心头突突直跳,愈发把头低下来。
通嫔一笑,“皇上说得是,的确不是奴才写的。”
太皇太后笃悠悠道:“皇帝眼力好,我才得着个伶俐人儿。”往锦书方向一比,“就是那丫头。”
帝微一顿,哦了声,并未再追究。又对太皇太后道:“节下忙,好多顾念不上,今年寒食在二月,又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等开了春,天暖和了,海子边的柳树也发了芽,孙儿陪皇祖母游湖去。”
承德帝是个杀阀决断的人,对政务处置毫不手软,排除异己时或打或杀,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纵然铁腕,却以孝出名。都说孝顺的人坏不到哪里去,显然他属于第三类人,也许随便能让人琢磨透了的,就做不了帝王了吧!
锦书始终低着头,也没有需要近身伺候的差事办,所以未能得见天颜。皇帝和太皇太后说了会子话,便起驾回乾清宫去了。
太皇太后报完了礼单,坐在炕上看她往帖子上誊抄。她膝盖并的紧紧的,上半身腰背笔直,微侧着头,笔杆子在包着白绢布的手上抓着,掌心虚拢,三根手指灵动异常。太皇太后和塔嬷嬷交换了一下眼色,真像个做学问的样子。明治皇帝极偏爱她,让她和兄弟们一道在上书房念书,是小时候练下的童子功,架势不在话下。
样子看着好,也不知写得怎么样,便由塔嬷嬷搀着过去看。她的字迹娟秀,通篇的蝇头小字工工整整,竟是正宗的簪花小楷。太皇太后轻轻勾了勾唇角,颇满意的样子。通嫔也在一旁说好,她虚应了两句,继续埋头抄写。太皇太后对通嫔一笑,“别闹她,咱们坐下说话。”
通嫔在帽椅里落座儿,窝着不太舒服,就腆起了肚子。太皇太后说腰里不能空,叫人卷了毡子给她垫上,问道:“说是二月里的事,怎么这会子大得这样?莫不是两个吧?要是真那样就是上上大吉的了,宫里这么多嫔妃,还没人生过双胞儿,你这一胎要是两个,那就是大功臣,要叫你们万岁爷重重地赏你才是!”
通嫔笑道:“借老祖宗吉言,奴才真能得个双胞,那就是奴才最大的造化了!”
太皇太后赏了碗冰糖银耳给她,“最近皇上可来瞧过你?”
这么一问问到了通嫔的痛处,自打万寿节上匆匆见过一面之后,那位主子爷有一阵子没上长春、宫去了。偶尔打发御前总管太监来问一声,看缺什么短什么打发人办,自己整日躲在养心殿不露面。她去过两回想见一见,都叫太监拦住了,说没有万岁爷的吩咐不让进。后来听说皇上近来宠幸永和宫的多贵人,连翻了三夜绿头牌子,气得她什么念想也没了。
后宫佳丽三千,围着一个男人转,他今儿和你一头睡,转天连你叫什么都忘了,这是身在大内的悲哀。还不能有怨言,丈夫不是你一个人的,是大家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痛快?别以为自己怀了身子就能有什么特权,皇上儿女多了去了,十个皇子,十四个帝姬。孩子生下来也轮不着自己带,眼光不开阔,只盯着脚前这一小片,连活着都没什么劲儿。所以得看开了,花无百日红,大家都一样,半斤对八两,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通嫔眼里的愁云一闪而过,复又笑着说:“皇上政务忙,我那儿又没什么要紧事儿,好吃好睡的,他自己来不了,常叫李玉贵来瞧我的。”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你们万岁爷不容易。人都说知足常乐,像你这样胸襟的才能在宫里活得好。要是见天儿的找不自在,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弄垮了身子也没人心疼你,就成了自作孽了。”
通嫔道:“老祖宗说得极是!我是个一腔子到底的人,肚子里也没什么弯弯绕,想着和姊妹们一团和气就是最好的。”
太皇太后听了愈发撞到心坎上,“正是呢!人都说读书人难缠,你是个例外的。”通嫔掩着嘴笑,“太皇太后抬举奴才!如今咱们西六所不光我能写字了,还有老祖宗跟前的锦书姑娘呢!塔嬷嬷会调理人,慈宁宫里的宫女子个个水葱似的。”
塔嬷嬷听通嫔提起自己,方才插话道:“小主快别往奴才脸上贴金了,都是姑娘们伶俐。”
太皇太后往桌前看,锦书仍是一丝不苟的仔细模样。帖子抄得长了,顺着右手边一点点地垂下去。太皇太后有些奇怪,这十来年她一直在掖庭待着,那里的活又重又累,想也没时候读书练字,这手漂亮的小楷长久不写是怎么保持得这么囫囵的?便问锦书,“掖庭那儿也有这种写字的差使吗?”
锦书停了笔站起来,“回老佛爷话,有时候杂役房出入账要记档,碰上管事的忙,就吩咐奴才帮着料理。”
太皇太后垂下眼皮子,“怪道呢,原来是一时也没落下,方不曾白荒废了这手好字。”
锦书被唬了一跳,忙跪下磕头,“奴才死罪!”
太皇太后摆了下手,“没什么,起来吧!这是自小就会的,跌跤都跌不掉的东西,会就是会,我倒不喜欢别人欺瞒我。往后你又有新差事了,但凡有帖子手谕要出,就都交给你了。”
锦书屈屈膝,应了个“是”,复坐下捡了笔接着誊写。
太皇太后又对通嫔道:“你们可议了年初一怎么过?”
在宫里,三十比平日略隆重些,年初一才是正经大日子。晚上有个大宴,皇帝皇后亲自侍膳,给太皇太后、皇太后斟酒布菜。妃嫔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只能自己想法子找乐子,通嫔道:“咱们议了,到建福宫去,章贵妃做东,请咱们吃席。”
太皇太后笑道:“那敢情好!只是章贵妃身子不爽利,怕又累着。”
通嫔道:“老祖宗放心吧,我今儿去瞧了,已经大安了,说是计划照旧。”顿了顿又道,“一众姊妹都去,只永和宫的多贵人告假,说近来头晕,不去凑趣儿了。”
太皇太后脸上有些不悦,“有病就叫御医诊治,什么了不得的大病,大禧的日子要告假?章贵妃前阵子病得那样还日日来请安,那叫识大体,偏她娇贵,头晕得起不来炕了不成?”
通嫔知道太皇太后素来讨厌裤裆底下插令箭的,这么顺嘴一提,见她果然冷了脸子,暗里高兴不已。又要装好人,又要接着埋汰,舌头打着滚道:“老祖宗别气,多贵人进宫时候短,年纪又小,近来圣眷正隆,许是累着了。”
太皇太后一哼,“圣眷正隆更要小心做人,她是个什么位份,拿乔得这样!”
通嫔应道:“老祖宗教训得是。”
说话间听见宫门上太监扯着嗓子通传,“皇上驾到!”
锦书一怔,正在砚台里蘸墨的笔顿住了,脑子里一片空白。看见通嫔由人扶着站起来,便连忙搁了笔起身。才站定,眼尾扫见宫女打起软帘,一道明黄的身影跨进了偏殿。她低头和众人一同肃拜,只听皇帝恭敬道:“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她一颤,觉得背上寒毛都竖起来,背心里冷一阵热一阵,汗涔涔仿佛生了场大病。那声音和藩王晚宴上对对子的声音重叠,在她脑中循环放大,她神思混沌,耳中只剩窗纸上北风相扑,发出的簌簌之声。
太皇太后笑道:“皇帝怎么这会子来了?”
“上半晌听说皇祖母身上不好,孙儿心里惦念,批完了折子就上赶着来瞧瞧。”皇帝边说边解了颈下系的闪金长绦,崔贵祥忙上前替他脱了大氅,接在手里。他见屋里人跪了一地,便道,“都起来吧。通嫔也在?”
通嫔道是,甜甜地笑。
太皇太后叫人搬杌子来随身放着,指了指道:“坐吧,难为你惦记我,这会子都好了。东篱说漠北又有八百里加急,可是出了什么事?”
皇帝道:“北方有战事,鞑靼人扰我边境,烧了戍边的两座连营大寨。皇祖母别忧心,孙儿已让军机处拟诏,令宁古塔驻军渡斡难河清剿。鞑靼六年前溃败,元气大伤,如今只剩些残部,成不了大气候。老祖宗只管放心,不日便会有捷报自盛京发回。”
一字一句豪气万端,声声敲打在锦书脑仁儿上。宇文澜舟原就是将才,天下到了他手上之后大治北方,明治时候割让的土地如数收回,将那些蛮子都赶到斡难河以北,这确实是她父亲无法企及的。这些年来的文治武功也令四海臣服,她悲哀地想,天下人大概都把大邺朝忘到脖子后头去了,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日子富足,哪管那些民族大义,横竖谁做皇帝都是一样的。
太皇太后听了皇帝的话劝慰,“政务虽忙,也要保重圣躬,该歇着就歇着,可别没日没夜的,一口吃不了一个饽饽。”
皇帝躬身道是,视线不经意划过书案上的帖子,满目皆是女儿家的闺阁楷书,含蓄细致并且秀美,遂道:“这是谁写的?不像是通嫔的字迹。”
锦书一凛,心头突突直跳,愈发把头低下来。
通嫔一笑,“皇上说得是,的确不是奴才写的。”
太皇太后笃悠悠道:“皇帝眼力好,我才得着个伶俐人儿。”往锦书方向一比,“就是那丫头。”
帝微一顿,哦了声,并未再追究。又对太皇太后道:“节下忙,好多顾念不上,今年寒食在二月,又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等开了春,天暖和了,海子边的柳树也发了芽,孙儿陪皇祖母游湖去。”
承德帝是个杀阀决断的人,对政务处置毫不手软,排除异己时或打或杀,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纵然铁腕,却以孝出名。都说孝顺的人坏不到哪里去,显然他属于第三类人,也许随便能让人琢磨透了的,就做不了帝王了吧!
锦书始终低着头,也没有需要近身伺候的差事办,所以未能得见天颜。皇帝和太皇太后说了会子话,便起驾回乾清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