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有用APP”起步(求月票!)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0月25日,周二。
汉东大学家属院小区。
余平安从出租车上下来,掏出手机看了一眼具体的地址和门牌号。
今天他要登门拜访汉东大学文学系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孔哲敏。
孔哲敏教授,1946年生,任汉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汉东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曾任汉东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等。
简而言之,是汉东大学文科学院中,乃至整个国内的学术圈当之无愧的大师。
有钱的公司高管,余平安见的多了,没什么好紧张的。
但要跟孔哲敏教授这样真正的大师见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余平安在上楼之前,先平复了一下心情,认真回顾了一下“有用APP”的准备情况。
他今天来是想请孔教授出山,但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上次从裴总那边接到“有用APP”的开发任务之后,余平安就立刻着手对整个部门的业务进行重新规划,优化人员结构。
一部分人还是继续开发、完善腾达生活APP的各项功能,而另一部分人则是被抽调出来,组建成为“有用APP”的研发团队。
在接到裴总任务的时候,余平安整个人都是迷茫的。
因为在他看来,“有用APP”开发周期太长了、极难盈利,真的不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不过,他还是严格执行了裴总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开始筹备。
因为余平安很清楚,裴总做软件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迭代”!
从自家部门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得出来了,从“学霸快来”到“腾达生活”,这个APP几经改版,内容不断调整,面向的用户群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可以说,如果没有裴总一直在推动的“迭代”,就不可能有“腾达生活APP”现在的成功!
所以,裴总要做的新项目“有用APP”,哪怕现在看起来不太靠谱,以后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迭代,总会达到裴总的预期,获得巨大的成功。
对于这一点,余平安是深信不疑的。
只是在开始研发“有用APP”的过程中,余平安遇到的问题之多,远超他的想想。
裴总已经给出了这个APP的基础结构框架:它是一个内容产出平台,应该是一个树状结构。
树干的部分有点类似于百科网站:树根是一个个关键词和基础概念,树枝是由这个关键词衍生出的概念和解释,而树叶则是针对某个具体衍生概念的提问和回答。
而整个APP的结构就像是一棵棵树木组成的森林:关键的基础概念之间会互相关联,支持在词条内互相跳转,或者在一个大类(如文学、物理、游戏等范畴)内进行分类检索。
也就是说,将百科模式跟问答模式给嫁接了起来,在形式上只是进行了一点微创新,却可以极大的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
但想要实现裴总需要的这个基础结构框架,仍旧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细节和内容方面共同发力。
比如,APP的每一级子界面如何设计、页面布局如何安排才能让用户一眼就看到关键信息、如何让管理者能够自由增删词条或者修改整个树状结构……
这些都是产品经理们需要头疼的关键问题。
除此之外,就是“有用APP”上的内容产出问题。
“有用APP”既然是一个内容产出平台,那么它到底能不能火,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上面的内容到底好不好。
具体来说,无非是三点:
内容是否准确,不能有错误信息;
内容是否精简,不能有垃圾信息;
索引是否便捷,能否快速找到想查的内容。
归根到底还是看人。
如果平台上的内容产出者故意释放错误信息和垃圾信息骗取流量,那这个平台肯定也成不了。
哪怕是要监管,也只能是用优秀的产出者去监管不那么优秀的产出者。
涉及到一些专业概念,那肯定还是得让专业的大佬出面,才能准确地定性它到底是正确信息、错误信息还是垃圾信息。
所以,到哪去找这些优秀的产出者呢?
余平安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校。
邀请各个行业的大牛,当然也是可以的,比如在关系到互联网产业的问题时,邀请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的高层,这些人肯定也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但问题在于,这些大佬都是成功人士,要忙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事业,不一定有时间去做这些琐碎的事情。
而且,掌握知识和讲解知识,区别很大。
“有用APP”更像是一个讲解知识的平台,百科这个模式发展到极致,其实就是教科书。而百科词条相关的那些问题,其实就是教材详解。
所以,高校的研究生、青年讲师、教授等等,是最合适的人选,也是这个APP的中坚力量。
各个行业的大牛,只能作为补充。
而“有用APP”包罗万象,这愚公移山一般的工作,又该从何做起呢?
余平安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些基础知识。
裴总说了,“有用APP”是个长久的计划,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宁可不做,也不能做错。
先从基础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开始,稍微做一下,试试水,如果效果好,再推广到更多领域,一步一个脚印地拓展。
不求量、只求质,才能保证这个APP真正对得起它的名字。
所以,余平安辗转找到汉东大学官方,并登门拜访孔教授。
汉东大学这边,尤其是文学院,对于这次的合作还是比较支持的。事实上,校企合作一直是国家大力支持和倡导的,许多理科学院与企业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而文科学院因为专业的特殊性,跟企业合作较少,这次“有用APP”如果能够成功,也是一次双赢的尝试。
更何况腾达集团立足京州,裴总更是五次三番为母校捐款,有这层关系在,谈起合作来会容易很多。
唯一的问题在于,学院不能替孔哲敏教授做出决定。
因为孔教授要带研究生,要给本科生授课,还要做研究,老先生到底有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作为特别顾问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这得打个问号。
所以,今天余平安想要搬动孔教授这尊大佛,就得使出浑身解数了。
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余平安进入家属楼,来到二层轻轻敲门。
片刻之后,防盗门打开了,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教授上下打量着余平安:“余总对吧?”
余平安赶忙说道:“孔老您叫我小余就行,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孔哲敏教授笑了笑:“不打扰不打扰,请进。”
余平安跟着孔哲敏教授进入客厅,这里跟想象中的情况差不多,沙发和家具基本上都是以木质为主,看起来很有年代感,墙上挂着书画,整面墙都是书架,堆满了各种书籍。
孔哲敏教授还给余平安倒了杯茶,余平安都有些惶恐了。
闲聊两句之后,余平安也不敢多耽误孔教授的时间,直入正题:“孔老,我的来意呢,文学院那边的领导应该也已经跟您简单说过了,我再跟您详细介绍一下我们这个APP的具体内容吧。”
“我原本是在腾达集团负责腾达生活APP业务的,现在负责这个‘有用APP’,就是想做一个‘百科’和‘问答’模式结合起来的知识分享社区……”
孔哲敏教授认真听着,时不时地点头,眼中偶尔有疑惑闪过,但没有打断余平安的讲述,而是等余平安把整个“有用APP”的出发点、具体结构、收费模式、激励模式等内容全都讲述一遍之后,才开始把这些信息全都整合起来,认真思考。
考虑片刻之后,孔哲敏教授说道:“余总,听你的描述,这个软件似乎在定位上和检索学术文献、学术论文的知网有些类似,那二者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余平安立刻回答:“当然是有很大区别的。”
“通俗一点地说,我们面向的人群是完全不同的,想要达成的目标也是不同的。”
“学术论文和学术文献,包括大学中各种课程的教材,固然都是最精华、最前沿的知识,但要阅读、理解、掌握这些内容,其实是需要很高门槛的。”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即使让他们看这些知识,他们也看不懂。”
“如果以科普为目标的话,这种效率肯定是非常低的。”
“所以,我们在做的这个软件主要面向的是普通大众,我们致力于用较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他们普及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
“我们在做的,是理解成本较低的专业内容,更倾向于让用户‘了解’而非‘完全掌握’。”
“而这个软件跟问答平台的最大区别在于,这上面的知识是经过筛选的,我们会尽可能做到没有垃圾信息,同时有更先进的索引机制,大大提升知识的获取效率。”
10月25日,周二。
汉东大学家属院小区。
余平安从出租车上下来,掏出手机看了一眼具体的地址和门牌号。
今天他要登门拜访汉东大学文学系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孔哲敏。
孔哲敏教授,1946年生,任汉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汉东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曾任汉东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等。
简而言之,是汉东大学文科学院中,乃至整个国内的学术圈当之无愧的大师。
有钱的公司高管,余平安见的多了,没什么好紧张的。
但要跟孔哲敏教授这样真正的大师见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余平安在上楼之前,先平复了一下心情,认真回顾了一下“有用APP”的准备情况。
他今天来是想请孔教授出山,但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上次从裴总那边接到“有用APP”的开发任务之后,余平安就立刻着手对整个部门的业务进行重新规划,优化人员结构。
一部分人还是继续开发、完善腾达生活APP的各项功能,而另一部分人则是被抽调出来,组建成为“有用APP”的研发团队。
在接到裴总任务的时候,余平安整个人都是迷茫的。
因为在他看来,“有用APP”开发周期太长了、极难盈利,真的不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不过,他还是严格执行了裴总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开始筹备。
因为余平安很清楚,裴总做软件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迭代”!
从自家部门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得出来了,从“学霸快来”到“腾达生活”,这个APP几经改版,内容不断调整,面向的用户群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可以说,如果没有裴总一直在推动的“迭代”,就不可能有“腾达生活APP”现在的成功!
所以,裴总要做的新项目“有用APP”,哪怕现在看起来不太靠谱,以后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迭代,总会达到裴总的预期,获得巨大的成功。
对于这一点,余平安是深信不疑的。
只是在开始研发“有用APP”的过程中,余平安遇到的问题之多,远超他的想想。
裴总已经给出了这个APP的基础结构框架:它是一个内容产出平台,应该是一个树状结构。
树干的部分有点类似于百科网站:树根是一个个关键词和基础概念,树枝是由这个关键词衍生出的概念和解释,而树叶则是针对某个具体衍生概念的提问和回答。
而整个APP的结构就像是一棵棵树木组成的森林:关键的基础概念之间会互相关联,支持在词条内互相跳转,或者在一个大类(如文学、物理、游戏等范畴)内进行分类检索。
也就是说,将百科模式跟问答模式给嫁接了起来,在形式上只是进行了一点微创新,却可以极大的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
但想要实现裴总需要的这个基础结构框架,仍旧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细节和内容方面共同发力。
比如,APP的每一级子界面如何设计、页面布局如何安排才能让用户一眼就看到关键信息、如何让管理者能够自由增删词条或者修改整个树状结构……
这些都是产品经理们需要头疼的关键问题。
除此之外,就是“有用APP”上的内容产出问题。
“有用APP”既然是一个内容产出平台,那么它到底能不能火,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上面的内容到底好不好。
具体来说,无非是三点:
内容是否准确,不能有错误信息;
内容是否精简,不能有垃圾信息;
索引是否便捷,能否快速找到想查的内容。
归根到底还是看人。
如果平台上的内容产出者故意释放错误信息和垃圾信息骗取流量,那这个平台肯定也成不了。
哪怕是要监管,也只能是用优秀的产出者去监管不那么优秀的产出者。
涉及到一些专业概念,那肯定还是得让专业的大佬出面,才能准确地定性它到底是正确信息、错误信息还是垃圾信息。
所以,到哪去找这些优秀的产出者呢?
余平安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校。
邀请各个行业的大牛,当然也是可以的,比如在关系到互联网产业的问题时,邀请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的高层,这些人肯定也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但问题在于,这些大佬都是成功人士,要忙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事业,不一定有时间去做这些琐碎的事情。
而且,掌握知识和讲解知识,区别很大。
“有用APP”更像是一个讲解知识的平台,百科这个模式发展到极致,其实就是教科书。而百科词条相关的那些问题,其实就是教材详解。
所以,高校的研究生、青年讲师、教授等等,是最合适的人选,也是这个APP的中坚力量。
各个行业的大牛,只能作为补充。
而“有用APP”包罗万象,这愚公移山一般的工作,又该从何做起呢?
余平安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些基础知识。
裴总说了,“有用APP”是个长久的计划,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宁可不做,也不能做错。
先从基础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开始,稍微做一下,试试水,如果效果好,再推广到更多领域,一步一个脚印地拓展。
不求量、只求质,才能保证这个APP真正对得起它的名字。
所以,余平安辗转找到汉东大学官方,并登门拜访孔教授。
汉东大学这边,尤其是文学院,对于这次的合作还是比较支持的。事实上,校企合作一直是国家大力支持和倡导的,许多理科学院与企业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而文科学院因为专业的特殊性,跟企业合作较少,这次“有用APP”如果能够成功,也是一次双赢的尝试。
更何况腾达集团立足京州,裴总更是五次三番为母校捐款,有这层关系在,谈起合作来会容易很多。
唯一的问题在于,学院不能替孔哲敏教授做出决定。
因为孔教授要带研究生,要给本科生授课,还要做研究,老先生到底有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作为特别顾问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这得打个问号。
所以,今天余平安想要搬动孔教授这尊大佛,就得使出浑身解数了。
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余平安进入家属楼,来到二层轻轻敲门。
片刻之后,防盗门打开了,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教授上下打量着余平安:“余总对吧?”
余平安赶忙说道:“孔老您叫我小余就行,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孔哲敏教授笑了笑:“不打扰不打扰,请进。”
余平安跟着孔哲敏教授进入客厅,这里跟想象中的情况差不多,沙发和家具基本上都是以木质为主,看起来很有年代感,墙上挂着书画,整面墙都是书架,堆满了各种书籍。
孔哲敏教授还给余平安倒了杯茶,余平安都有些惶恐了。
闲聊两句之后,余平安也不敢多耽误孔教授的时间,直入正题:“孔老,我的来意呢,文学院那边的领导应该也已经跟您简单说过了,我再跟您详细介绍一下我们这个APP的具体内容吧。”
“我原本是在腾达集团负责腾达生活APP业务的,现在负责这个‘有用APP’,就是想做一个‘百科’和‘问答’模式结合起来的知识分享社区……”
孔哲敏教授认真听着,时不时地点头,眼中偶尔有疑惑闪过,但没有打断余平安的讲述,而是等余平安把整个“有用APP”的出发点、具体结构、收费模式、激励模式等内容全都讲述一遍之后,才开始把这些信息全都整合起来,认真思考。
考虑片刻之后,孔哲敏教授说道:“余总,听你的描述,这个软件似乎在定位上和检索学术文献、学术论文的知网有些类似,那二者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余平安立刻回答:“当然是有很大区别的。”
“通俗一点地说,我们面向的人群是完全不同的,想要达成的目标也是不同的。”
“学术论文和学术文献,包括大学中各种课程的教材,固然都是最精华、最前沿的知识,但要阅读、理解、掌握这些内容,其实是需要很高门槛的。”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即使让他们看这些知识,他们也看不懂。”
“如果以科普为目标的话,这种效率肯定是非常低的。”
“所以,我们在做的这个软件主要面向的是普通大众,我们致力于用较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他们普及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
“我们在做的,是理解成本较低的专业内容,更倾向于让用户‘了解’而非‘完全掌握’。”
“而这个软件跟问答平台的最大区别在于,这上面的知识是经过筛选的,我们会尽可能做到没有垃圾信息,同时有更先进的索引机制,大大提升知识的获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