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文学 > 汉侯 > 219.第两百十九章

219.第两百十九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建元四年八月, 汉军抵达番禺城下。

    大军扎下营盘不久, 南越王赵胡秘遣太子为使,携降书入汉营,求见长沙王刘发和太仆公孙贺。

    乍闻此讯, 刘发和公孙贺皆心存疑虑,认为是计。

    见到南越太子, 发现对方除了降书,连王印都一并带来, 心中不免吃惊,怀疑也消去几分。

    赵婴齐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当着刘发和公孙贺的面, 痛斥国相悖逆不法,囚禁南越王室。

    按照他的说法,吕相为掌控大权,以“保护”为名, 调兵包围王宫。

    宫内诸人不许随意进出, 赵胡更被单独软禁。非是宦者冒死送出降书和王印,并带赵婴齐走密道, 他根本无法离开宫中半步。

    “伏请天军诛逆!”赵婴齐俯身在地, 声音嘶哑。

    因忠于王室的秦军后裔多被斩杀, 赵胡恨极了吕相, 也恨群臣见利忘恩, 坐视王室被囚, 自愿放弃王位, 将南越之地尽交于汉。

    之所以做出这份决断,目的不单是诛杀逆臣,出一口恶气,更为给赵氏子孙求一条生路。

    吕相独掌大权,在朝中一言九鼎,军中尽为其爪牙。南越国早非赵氏之南越。若非汉军到来,吕相早已篡位,岂会留下赵胡性命。

    赵胡被软禁宫内,呼来喝去犹如奴婢,对比赵佗在时,简直是天上地下。随着皇宫被包围,逐渐断绝同外界的联系,日子愈发生不如死。

    经过多日考量,赵胡下定决心,亲手写下这份降书,连同王印一并交给心腹,命其带给太子,并以自己为饵,掩护赵婴齐逃出王宫。

    “赵氏本为秦人,祖籍中原。”

    “三郡本为秦地,今归于汉,顺天应理。”

    “非我族类,素行悖逆,性如豺狼。不知恩德,唯慑勇力。汉军入番禺,则赵氏子孙犹能活。旦为逆臣篡位,赵氏必亡。”

    赵婴齐牢记赵胡之言,见刘发时,不敢有半分倨傲,言行俱以臣礼。

    刘发和公孙贺接下降书,命人将赵婴齐带下去,召众将商议一番,决定明日试探攻城。如能下,则一鼓作气;如不能,则等四营抵达,合兵再攻。

    城内,吕相获得密报,亲自带人搜查王宫,拷-问服侍赵胡和赵婴齐的宦者,终得知赵婴齐已逃出都城,携赵胡亲笔降书去见汉军。

    吕相勃然大怒,持剑闯入赵胡寝宫,抡起剑鞘击在赵胡额前,呵斥道:“你做的好事!引汉军来,南越定将不存!”

    赵胡似感觉不到疼痛,任由血顺着脸颊流淌,沿下颌滴落,染上衣襟,浸开数朵暗色。

    “吕相怕是忘记,先王臣服汉朝,是为汉臣,南越王印绶俱为汉高祖皇帝赐下。”赵胡站起身,举臂挡住吕相二度挥来的剑鞘,冷笑道,“南越为汉之藩属,汉军入南越实为天经地义。吕相之言大为不敬,实属悖逆!”

    “一派胡言!”吕相大怒,一脚踢向赵胡,“我越人之地,何时属了汉?赵胡,你贪生怕死,献地求生,愧为南越之主!”

    赵胡躲闪不及,被踢中腹部,踉跄后退数步,捂着伤处不断冷笑。

    “南越之主?如今的南越之主难道不是国相?”背靠殿中立柱,赵胡抹去嘴角血痕,双眼盯着吕相,狠声道,“与其被你这逆贼篡夺王位,莫如除国,郡县百姓尽归于汉!”

    “赵胡!”

    吕相怒不可遏,抽-出利刃就要杀人。

    恰在这时,一名朝官闯入殿中,满脸急色道:“国相,汉军攻城!”

    汉军来袭,吕相不得不收敛怒气,命人看守赵胡,不许他出寝殿半步,随后亲自前往城头布防。

    番禺城为赵佗主持建造,城墙及城内建筑俱为夯土打造,带有秦时特征。

    鉴于城墙牢固,守军作战英勇,汉军进攻固然猛烈,终无法一战而下。

    当日傍晚,刘发和公孙贺鸣金收兵。总结过战况,知晓番禺城不好打,决定采用第二条策略,等待四营抵达,合兵之后再下城池。

    等待援军的日子里,刘发和公孙贺也没闲着,组织起人手,大量制造投石器,每日定时定点向城内抛石块断木,宣示存在感。

    公孙贺想起演武时见过的喇叭,命人做出几个,择选嗓门大的兵卒,每日在城下喊话。不懂汉话没关系,兵卒喊话完毕,会有归降的土人翻译一遍,确保城内人人能够听懂。

    每日天不亮,汉军就开始喊话,喊完就会有大量的石块和断木飞来。

    每当呼啸声传来,城墙上的守军会立即紧贴墙角,根本不敢冒头。经验告诉他们,这个时候逞英雄,绝对是找死的节奏。

    投石器的抛掷方向时常改变,确保不留任何死角。哪怕天降暴雨,汉军依旧准时,从没有雨停再动手的打算。

    日复一日,恐惧和紧张聚成阴云,笼罩整座番禺城。城内传言纷起,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来一场混乱。

    这种气氛下,守军的意志和勇气不断被消磨,军心涣散。吕相办法用尽,许下金银绢帛,依旧无法提振士气。

    汉军真刀真枪打来,为守护都城,还能设法调动军心,聚拢民意。偏偏汉军别出心裁,压根不急于拿下城池,而是采取攻心之策,摆出架势,似要同守军耗到底。

    时至今日,除了番禺城,南越尽被大军所下。

    有熟悉当地的辅兵,汉军无需担忧粮秣,就地屯兵,围上几个月都不成问题。

    相比城内的焦灼,城外的汉军还有闲暇伐木,一批又一批打造投石器,多余的木料制造箭楼、云梯、攻城锤和营寨。

    四营抵达时,积攒下的攻城器械堆满小半座营盘。

    十多名匠人按照医匠的吩咐,将草茎、草叶混合在一起,碾碎压成汁,涂抹在箭头上。这种-毒-不致命,却能令伤者行动迟缓甚至全身麻痹,在攻城战时,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四营休整两日,见识过刘发和公孙贺的手段,又从赵婴齐处知晓城防布局,决定第三日开始攻城。

    赵嘉和魏悦主攻西城门。

    沙陵步卒和云中骑互相配合,在辅兵推动攻城锤,架起云梯时,正卒登上可移动的箭楼,借木墙掩护,同城墙上的守军展开对射。

    很快,城头箭雨被压制,滚木推下几根,冒头的守军尽被射死。

    云梯架上城头,汉军蜂拥而至。

    为首的悍卒背负强-弩,长刀用布条绑在手上,跃上墙头的刹那,手中的刀锋已然挥下。上前阻挡的南越兵近乎被砍成两截,鲜血飞溅,洒下一片血雨。

    辅兵推动攻城锤,直抵城门下。

    全身爬满图腾的壮汉拉动绳索,削尖的巨木猛然撞--击,木制城门剧烈摇动,城墙掉落一块块土皮,扬起大片灰尘。

    咚!

    又是一声巨响,守卫番禺城数十年的城门,被巨木穿透,轰然倒塌。

    西城门最先被攻破,继而是北城门和东城门。

    南城门稍慢,全因此处是出海的方向,也是诸多官员给自己和家人留的后路。守卫的越人士兵凶悍异常,刘发的国兵险些翻船。李当户亲自上阵,才将守军全部斩杀,夺下城门。

    “此处连有水道,南下可直通入海。”查看过城门四周,李当户得出结论。

    “难怪。”韩嫣甩掉刀锋上的血,令三名队率接管城头,转身和李当户一起向城内攻去。

    汉军破城比预期更快。

    厮杀声由远及近,赵胡立在寝殿中,并未感到多少轻松,反而心生酸楚。各种复杂的情绪一并涌上,最后化为一声长叹。

    “终究愧对大父。”

    赵佗创建的南越国,结束在他的手上。

    但他不后悔。

    “今日之后,再无南越王室,唯归降赵氏。”

    殿门被一脚踹开,赵胡转过身,就见全身染血的吕相朝自己走来。

    “国相来了。”

    赵胡微微一笑,似未察觉对方的杀意。亦或早有察觉,只是他不在乎。

    “南越即将亡国,大王竟还笑得出来?”吕相咬牙切齿道。

    “不然如何?赵氏祖籍恒山,生为秦人,与汉同源。今三郡归汉,不过重入华夏,远胜落入蛮夷之手。”

    吕相被彻底激怒,举刀砍向赵胡。

    赵胡不闪不避,任由刀刃-贯-穿胸膛,借机扣住吕相前臂,视线越过他的肩膀,看向出现在不远处的年轻汉将,大声道:“请上禀汉天子,南越归汉!赵氏胡亡于逆臣,天军讨逆,胡承恩德,叩谢长安!”

    话落,抽-出藏在袖中的匕首,用尽全身力气,刺-向对面的吕相。可惜身负有伤,力气不济,被躲开要害,更被对方一脚踢开,仰面摔倒,涌出大口鲜血,当场气绝身亡。

    “父王!”

    见到这一幕,赵婴齐越过赵嘉,持刀冲向吕相。拼着肩膀被砍伤,长刀-贯-入对方胸膛,同赵胡的伤处近乎一模一样。

    待到吕相倒地,赵婴齐犹不解恨,举刀斩断他的头颅,祭在赵胡身前。

    “收敛南越王尸身,厚葬。”长沙王走进殿内,看到死去的赵胡,听赵嘉转述他临终所言,不由得叹息一声,“终有几分其祖风采。”

    建元四年,九月底,汉军下闽越、南越全境。

    闽越王郢死,伪王馀善逃无所踪。南越王赵胡死于国相之手,子赵婴齐降,上表国除,愿为民内迁。

    战报送抵长安,刘彻下旨,闽越、南越除国,许赵氏同东瓯一并内迁。朝廷派遣太守,掌闽越、南越,当地百姓录籍造册,比同汉民。

    圣旨中没有提及百越诸部,只是在委任太守同时,派出三千驻军。此举用意如何,不言自明。

    刘彻兑现出兵前的承诺,将南海郡划入长沙国。

    刘发上表谢恩,随后给楚王和胶东王送去书信,继出资造船之后,三人又开始合伙做生意。用铸币权换来柘糖之利和天子的好感,完全不亏,更是大赚特赚。

    建元五年春,南征告一段落,大军接到旨意,准备开拔返还。

    于此同时,匈奴使臣和西域番邦来使陆续抵达长安,前者意图尚且不明,后者明摆着来抱大腿。

    汉宫内,继许良人诞下天子长女,陆续又有三名家人子怀孕。

    本该是喜庆时刻,长乐宫和未央宫却无多少喜气,全因太皇太后身染重病,短短半个月时间,竟已起不得榻。

    至五月间,窦太后病情略有好转,只是精力大不如前。

    侍医向天子和皇后禀报,太皇太后终究年迈,又逢一场大病,身体亏损得厉害,寿元恐将有限。

    “多则两载,少则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