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周承允辞别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诸位要是不放心,不妨与我一道回晋南解州如何?反正那里你们也熟。”周承允停下脚步,对身后送行的涿鹿山诸人说道。
以宋献策和李智为首的众人,都是哂然一笑,他们这一路相送,从涿鹿山送到涿鹿集,都到官道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小英娘越出人群,“承允,要不你还是再多留几天,等可旺他们从鲁东回来,我们安排人手护送你更安全些。”
周承允初到涿鹿山时身受重伤,小英娘要照顾他的吃喝,还要帮他洗衣服,小英、志文等人又不在身边,满满的母爱不由自主地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几个月相处下来,已经把周承允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子侄。
“等不及了,宋婶儿。”周承允低着头,轻声解释,“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老家的事我再不回去处理,恐怕就要乱成一锅粥了。”
去年冬天出的芒硝,还等着他回去卖呢。
“可你这护卫...,会不会少了些?”小英娘担心地问道。
和周承允一道回晋南的,除了司茶,就只有两个护卫,看上去的确是单薄了些。
周承允接着宽慰,“宋婶儿,你别看我们人少,那两个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我和司茶也有些自保功夫,你就别担心了。”
“再说了,我现在可是晋西巡抚和总兵的座上嘉宾,整个晋西可以横着走,不用担心的,宋婶儿。”
“唉!”小英娘有些伤感,抱怨道,“一个个的都有事,都忙,你看志文和小英他们,出去这么长时间,连个音信都没有。”
“他们啊!”周承允失笑道,“有志文在,出不了什么事儿的,你大可放心就是。”
“话是这么说,可刀箭不长眼啊,你看你从京畿来我们这儿,受的那伤...”小英娘至今对周承允的箭伤仍记忆深刻。
“这不是还得多亏了志文和孙神医的救助,才把我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周承允感慨道。
“娘,有志文在,你不用担心小英她们的。”宋才捷也在旁边劝慰着,“再说,他们去的地方,离那辽东建州女真还挺远的,出不了什么大事儿。”
“这可不好说,你不惹事儿,可事儿偏偏会找上你,唉,只是我再担心也没用,但愿他们都好好的。”小英娘叹道。
“对了,孙神医呢,怎么没见到他?”周承允见小英娘开始伤感起来,故意岔开话题问道。
“周大哥,你是贵人多忘事啊,孙伯一直担心药材不够,之前志哥去京师又是空手而回,他坐不住,和孙可旺一道押货去了,打算在京师或是通州买些药材。”宋献策说道。
“对对对,是有这么一回事,我给忙忘了。”周承允笑道,“献策兄说笑了,我哪是什么贵人,你们才是我的贵人,要不是认识了你们,毛衣这么好的生意,怎么轮得到我。”
“周公子谦虚了,要没有你,毛衣可卖不出这么多,我们也赚不了这么多的钱。”李智说道。
“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一道努力的结果。”
“李兄,二位宋兄,辛苦了。”周承允开始顺着打招呼,笑道,“番薯土豆的种植窍要,我和司茶可是毫无保留地都奉献出来了,要是收成不好,可别怪我。”
李智、宋献策和宋才捷都抱拳行礼,“周公子太谦虚了,我等还要感谢你的倾囊相授。”
番薯土豆,找几个老农,摸索一下,估计也是种得出来的,只是这样一来,耽误的可是一季的收成,这里基本都是山地,种其他粮食很不划算。
按志文的说法,这两玩意儿产量很高,真被耽误了,大家都会心疼的。
“李定国小兄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你练兵的手段,真真是一等一的。”周承允真诚地夸着李定国,“下次我一定把我的护卫带些过来,让你好好地操练一下。”
“还要多谢周大哥相助,帮我们买了些长枪和弓箭,要不我们还在用着木根呢。”李定国也是心怀感激地道谢。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对吧!”周承允说道,“那两个辽东遗民,弓马娴熟,你可不能让他们闲着,得把他们的真功夫掏出来。”
“瞧你说的,周大哥,我与老言和老三,关系好着呢,怎会让他们有清闲的时候,不过现在马不够用啊,”李定国有些苦恼,“也不知道志哥这次出塞,除了买羊毛,会不会再弄些马回来。”
“放心好了。”周承允哈哈笑道,“你觉得志文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吗?”
“说的也是,”李定国道,“但他们只有五个人,马少的话,无济于事,马多了,他们可怎么弄回来啊。”
“这你就不用操心了,”周承允劝道,“那小子比猴还精,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的。”
“八千呢?”周承允左右望了望,“他不会还在山顶盯着人洗羊毛吧?”
见众人都在点头,当下无奈地说道,“这小子真是死心眼,也不想着来见见我,和我道个别。”
“宋婶儿,我这就走了,你保重身体。”周承允再次来到小英娘身前拜别。
小英娘双眼微红,“你自己也多保重。”
见小英娘情绪不高,周承允笑道,“哎呀,宋婶儿,过不了几个月你就能见到我了,我可是急切地想看到你新织出来的薄毛衣呢。”
前段时间周承允突发奇想,觉得可以把毛线再纺得细些,这样织出来的毛衣应该能薄些。
他把这想法和大家一说,众人都觉得不错,小英娘拭了几次后,终于如愿以偿地纺出了细毛线,这样一来,毛衣在春秋两季也能穿,销量势必大增。
谈到这个,小英娘有些自豪,“你要是再多呆两天,第一件薄毛衣都能织好了。”
“下次,下次。”见小英娘终于有了丝笑意,周承允也笑眯眯地说道,“宋婶儿,你现在可是咱们商社和工会的顶梁柱啊。”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周承允长长作了一揖,“诸位请回吧。”
“诸位要是不放心,不妨与我一道回晋南解州如何?反正那里你们也熟。”周承允停下脚步,对身后送行的涿鹿山诸人说道。
以宋献策和李智为首的众人,都是哂然一笑,他们这一路相送,从涿鹿山送到涿鹿集,都到官道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小英娘越出人群,“承允,要不你还是再多留几天,等可旺他们从鲁东回来,我们安排人手护送你更安全些。”
周承允初到涿鹿山时身受重伤,小英娘要照顾他的吃喝,还要帮他洗衣服,小英、志文等人又不在身边,满满的母爱不由自主地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几个月相处下来,已经把周承允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子侄。
“等不及了,宋婶儿。”周承允低着头,轻声解释,“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老家的事我再不回去处理,恐怕就要乱成一锅粥了。”
去年冬天出的芒硝,还等着他回去卖呢。
“可你这护卫...,会不会少了些?”小英娘担心地问道。
和周承允一道回晋南的,除了司茶,就只有两个护卫,看上去的确是单薄了些。
周承允接着宽慰,“宋婶儿,你别看我们人少,那两个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我和司茶也有些自保功夫,你就别担心了。”
“再说了,我现在可是晋西巡抚和总兵的座上嘉宾,整个晋西可以横着走,不用担心的,宋婶儿。”
“唉!”小英娘有些伤感,抱怨道,“一个个的都有事,都忙,你看志文和小英他们,出去这么长时间,连个音信都没有。”
“他们啊!”周承允失笑道,“有志文在,出不了什么事儿的,你大可放心就是。”
“话是这么说,可刀箭不长眼啊,你看你从京畿来我们这儿,受的那伤...”小英娘至今对周承允的箭伤仍记忆深刻。
“这不是还得多亏了志文和孙神医的救助,才把我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周承允感慨道。
“娘,有志文在,你不用担心小英她们的。”宋才捷也在旁边劝慰着,“再说,他们去的地方,离那辽东建州女真还挺远的,出不了什么大事儿。”
“这可不好说,你不惹事儿,可事儿偏偏会找上你,唉,只是我再担心也没用,但愿他们都好好的。”小英娘叹道。
“对了,孙神医呢,怎么没见到他?”周承允见小英娘开始伤感起来,故意岔开话题问道。
“周大哥,你是贵人多忘事啊,孙伯一直担心药材不够,之前志哥去京师又是空手而回,他坐不住,和孙可旺一道押货去了,打算在京师或是通州买些药材。”宋献策说道。
“对对对,是有这么一回事,我给忙忘了。”周承允笑道,“献策兄说笑了,我哪是什么贵人,你们才是我的贵人,要不是认识了你们,毛衣这么好的生意,怎么轮得到我。”
“周公子谦虚了,要没有你,毛衣可卖不出这么多,我们也赚不了这么多的钱。”李智说道。
“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一道努力的结果。”
“李兄,二位宋兄,辛苦了。”周承允开始顺着打招呼,笑道,“番薯土豆的种植窍要,我和司茶可是毫无保留地都奉献出来了,要是收成不好,可别怪我。”
李智、宋献策和宋才捷都抱拳行礼,“周公子太谦虚了,我等还要感谢你的倾囊相授。”
番薯土豆,找几个老农,摸索一下,估计也是种得出来的,只是这样一来,耽误的可是一季的收成,这里基本都是山地,种其他粮食很不划算。
按志文的说法,这两玩意儿产量很高,真被耽误了,大家都会心疼的。
“李定国小兄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你练兵的手段,真真是一等一的。”周承允真诚地夸着李定国,“下次我一定把我的护卫带些过来,让你好好地操练一下。”
“还要多谢周大哥相助,帮我们买了些长枪和弓箭,要不我们还在用着木根呢。”李定国也是心怀感激地道谢。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对吧!”周承允说道,“那两个辽东遗民,弓马娴熟,你可不能让他们闲着,得把他们的真功夫掏出来。”
“瞧你说的,周大哥,我与老言和老三,关系好着呢,怎会让他们有清闲的时候,不过现在马不够用啊,”李定国有些苦恼,“也不知道志哥这次出塞,除了买羊毛,会不会再弄些马回来。”
“放心好了。”周承允哈哈笑道,“你觉得志文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吗?”
“说的也是,”李定国道,“但他们只有五个人,马少的话,无济于事,马多了,他们可怎么弄回来啊。”
“这你就不用操心了,”周承允劝道,“那小子比猴还精,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的。”
“八千呢?”周承允左右望了望,“他不会还在山顶盯着人洗羊毛吧?”
见众人都在点头,当下无奈地说道,“这小子真是死心眼,也不想着来见见我,和我道个别。”
“宋婶儿,我这就走了,你保重身体。”周承允再次来到小英娘身前拜别。
小英娘双眼微红,“你自己也多保重。”
见小英娘情绪不高,周承允笑道,“哎呀,宋婶儿,过不了几个月你就能见到我了,我可是急切地想看到你新织出来的薄毛衣呢。”
前段时间周承允突发奇想,觉得可以把毛线再纺得细些,这样织出来的毛衣应该能薄些。
他把这想法和大家一说,众人都觉得不错,小英娘拭了几次后,终于如愿以偿地纺出了细毛线,这样一来,毛衣在春秋两季也能穿,销量势必大增。
谈到这个,小英娘有些自豪,“你要是再多呆两天,第一件薄毛衣都能织好了。”
“下次,下次。”见小英娘终于有了丝笑意,周承允也笑眯眯地说道,“宋婶儿,你现在可是咱们商社和工会的顶梁柱啊。”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周承允长长作了一揖,“诸位请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