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九章花印传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斌听到许未之说没有红筋纹的田黄竟然是田黄中的极品,不禁愕然,脸上略显后悔之色,因为收藏一块上等田黄一直是他的心愿。
宁拂尘听到乾隆皇帝在宫女身上盖章一事,却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后人演绎的花边故事,相当八卦而已。
不料许未之却道:“清宫秘闻中,有很多关于这印章的传说。
你看这本书上记载:乾隆六年四月,兵部尚书鄂善于京都怡红院喝花酒,见一女子才艺俱佳,择其侍寝。
见女子腿边印记:恩施玉露,花满乾坤,仍强行与乐,被乾隆皇帝赐令自尽。”
宁拂尘闻言,忙取出田黄龙钮印,给许未之仔细参详。
“不错,不错,正是此物,你来看,这可是五爪金龙,五爪只有帝王才能佩戴,王侯可佩四爪龙,民间的龙纹一般是三爪。”
“还有这种讲究?”
“是啊,封建时期,这种讲究很严格的,如果民间发现有人佩戴五爪金龙饰物,那可不知道多少人脑袋搬家了。”
“好啦,这个印章先不谈了,如果赚了钱,在补偿刘老师吧。”
“宁大师,你可别把我看小了,便说是一点点钱,就是命也比不上我老刘的信誉。”刘斌一听有点急了:“再说,这印章和你有缘,我要不是见他太新了,也不会给你,我想着顶多就是个田黄而已,压根没想过还是古代的,我跟你说,就是一块现代的田黄石,就值这个价。再说,我看你身上就有帝王之气,适合收藏这帝王金印。”
三人齐声大笑,宁拂尘也收起印章:“许老,听说您这趟的收获很大呀。”
“托宁先生福,收了几件东西,还满意。”
许老一声宁先生,把宁拂尘叫得从凳子上站起来:“您老要是叫我宁先生,我可跟您急了,您就叫小宁,小宁。”
许老一边笑着从柜台取出一幅卷轴道:“古玩这行,达者为师,你已经超出我们很多了,我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这幅卷轴还没打开,宁拂尘就已经感觉到一股淡淡的灵气,凭以往的经验判断,大若四五百年的样子,可这灵气中却掺杂了一些比较新的鲜的气息,大约百来年的气息。
这画只怕有古怪。
许未之小心翼翼的打开卷轴,只见画中一名女子,横卧在一片芭蕉叶上,怡然自得的样子,旁边落款赫然是“唐寅”,印章清晰可见“伯虎”二字。
许未之欣喜的道:“唐寅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人画家,在山水、人物、花鸟画方面成就卓然,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大家。
他的仕女画人物形象温婉动人,柔美娇弱,既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又具有明代文人画的审美情趣。
他笔下仕女人物流露出的淡淡惆怅传达出他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慨叹。
你看,这就是他的真迹无疑,无论从纸张,墨彩,还是朱砂,款印,没有任何疑问。”
宁拂尘走近卷轴,神识感应到这幅作品的上下卷轴和周边装裱的绢纸确实是四百年前的灵气,唯独中间的画,纸张上散发的灵气不够浓郁,而且夹杂在这些浓郁灵气中,气息很明显。
宁拂尘一时有些为难了,如果照实讲,对许未之打击太大,不讲的话,有不符合自己的性格。沉吟了一下道:”据我所知,唐寅的在绘画方面的贡献,主要是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融合在一起。
他吸收了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
他的画,既有宋画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为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弘扬文入画的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他诗书画的有机结合。
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诗文、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在诗书画有机结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贡献。
他的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因为两者都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
我在书中见过他的作品照片,他的字不会这么软弱,画中线条也欠流畅,虽然像极了吴派画风,却透出了晚清文人临摹古画的风格,用笔停顿较多。
但是这木柄卷轴和装裱绢纸,确系明代之物,中间的画只怕被掉包了。“
许未之一听,顿时急了,忙找出放大镜仔细查看,果然在装裱的接口处,发现了现代装裱技术的痕迹,再看画中的线条,果然有宁拂尘所说的破绽。
刘斌也惊疑的看着宁拂尘,不是感叹他的水平,而是惊讶他敢于直说。
要知道,站在他们面前的,可是号称字画第一人的许未之呀!
”宁先生真是火眼金睛,这次吃亏大了,就算买了个教训吧。“
”哈哈,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吃亏是福。“宁拂尘安慰道。
”只是这亏吃得有点大呀。“许未之垂头丧气道。
”您老还有些什么收获呀?“宁拂尘想转移话题,忙道。
”其他的东西就别提了,都是晚清字画,不过有一幅画比较奇特。“说完,又拿出一幅卷轴。
宁拂尘一看,这是一幅残画,中间一条缝隙,好像被撕裂了。
上半幅看上去是几十年的东西,下半边却散发浓浓的灵气,整幅画却意气相通,一脉相承,浑然一体。
宁拂尘大奇,明明是两个时代的东西,怎么会如此偶合?
”这是宋画,许老这下捡大漏了。“
”我看也是宋画,可是这上下不一致,虽然看上去是同一人手笔,浑然一体,可是这纸张和笔墨深浅,一看就不是同时期的。“
”您也看出来了?“
”当然,要不也不会这么便宜。“
”我看不然,这幅宋代的画肯定被分成了两半,也许在民国时期,被一个大师级的画家,续上了另一半,这样,两个人的名气叠加,只怕价值会更高。“(未完待续。)
刘斌听到许未之说没有红筋纹的田黄竟然是田黄中的极品,不禁愕然,脸上略显后悔之色,因为收藏一块上等田黄一直是他的心愿。
宁拂尘听到乾隆皇帝在宫女身上盖章一事,却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后人演绎的花边故事,相当八卦而已。
不料许未之却道:“清宫秘闻中,有很多关于这印章的传说。
你看这本书上记载:乾隆六年四月,兵部尚书鄂善于京都怡红院喝花酒,见一女子才艺俱佳,择其侍寝。
见女子腿边印记:恩施玉露,花满乾坤,仍强行与乐,被乾隆皇帝赐令自尽。”
宁拂尘闻言,忙取出田黄龙钮印,给许未之仔细参详。
“不错,不错,正是此物,你来看,这可是五爪金龙,五爪只有帝王才能佩戴,王侯可佩四爪龙,民间的龙纹一般是三爪。”
“还有这种讲究?”
“是啊,封建时期,这种讲究很严格的,如果民间发现有人佩戴五爪金龙饰物,那可不知道多少人脑袋搬家了。”
“好啦,这个印章先不谈了,如果赚了钱,在补偿刘老师吧。”
“宁大师,你可别把我看小了,便说是一点点钱,就是命也比不上我老刘的信誉。”刘斌一听有点急了:“再说,这印章和你有缘,我要不是见他太新了,也不会给你,我想着顶多就是个田黄而已,压根没想过还是古代的,我跟你说,就是一块现代的田黄石,就值这个价。再说,我看你身上就有帝王之气,适合收藏这帝王金印。”
三人齐声大笑,宁拂尘也收起印章:“许老,听说您这趟的收获很大呀。”
“托宁先生福,收了几件东西,还满意。”
许老一声宁先生,把宁拂尘叫得从凳子上站起来:“您老要是叫我宁先生,我可跟您急了,您就叫小宁,小宁。”
许老一边笑着从柜台取出一幅卷轴道:“古玩这行,达者为师,你已经超出我们很多了,我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这幅卷轴还没打开,宁拂尘就已经感觉到一股淡淡的灵气,凭以往的经验判断,大若四五百年的样子,可这灵气中却掺杂了一些比较新的鲜的气息,大约百来年的气息。
这画只怕有古怪。
许未之小心翼翼的打开卷轴,只见画中一名女子,横卧在一片芭蕉叶上,怡然自得的样子,旁边落款赫然是“唐寅”,印章清晰可见“伯虎”二字。
许未之欣喜的道:“唐寅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人画家,在山水、人物、花鸟画方面成就卓然,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大家。
他的仕女画人物形象温婉动人,柔美娇弱,既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又具有明代文人画的审美情趣。
他笔下仕女人物流露出的淡淡惆怅传达出他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慨叹。
你看,这就是他的真迹无疑,无论从纸张,墨彩,还是朱砂,款印,没有任何疑问。”
宁拂尘走近卷轴,神识感应到这幅作品的上下卷轴和周边装裱的绢纸确实是四百年前的灵气,唯独中间的画,纸张上散发的灵气不够浓郁,而且夹杂在这些浓郁灵气中,气息很明显。
宁拂尘一时有些为难了,如果照实讲,对许未之打击太大,不讲的话,有不符合自己的性格。沉吟了一下道:”据我所知,唐寅的在绘画方面的贡献,主要是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融合在一起。
他吸收了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
他的画,既有宋画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为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弘扬文入画的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他诗书画的有机结合。
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诗文、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在诗书画有机结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贡献。
他的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因为两者都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
我在书中见过他的作品照片,他的字不会这么软弱,画中线条也欠流畅,虽然像极了吴派画风,却透出了晚清文人临摹古画的风格,用笔停顿较多。
但是这木柄卷轴和装裱绢纸,确系明代之物,中间的画只怕被掉包了。“
许未之一听,顿时急了,忙找出放大镜仔细查看,果然在装裱的接口处,发现了现代装裱技术的痕迹,再看画中的线条,果然有宁拂尘所说的破绽。
刘斌也惊疑的看着宁拂尘,不是感叹他的水平,而是惊讶他敢于直说。
要知道,站在他们面前的,可是号称字画第一人的许未之呀!
”宁先生真是火眼金睛,这次吃亏大了,就算买了个教训吧。“
”哈哈,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吃亏是福。“宁拂尘安慰道。
”只是这亏吃得有点大呀。“许未之垂头丧气道。
”您老还有些什么收获呀?“宁拂尘想转移话题,忙道。
”其他的东西就别提了,都是晚清字画,不过有一幅画比较奇特。“说完,又拿出一幅卷轴。
宁拂尘一看,这是一幅残画,中间一条缝隙,好像被撕裂了。
上半幅看上去是几十年的东西,下半边却散发浓浓的灵气,整幅画却意气相通,一脉相承,浑然一体。
宁拂尘大奇,明明是两个时代的东西,怎么会如此偶合?
”这是宋画,许老这下捡大漏了。“
”我看也是宋画,可是这上下不一致,虽然看上去是同一人手笔,浑然一体,可是这纸张和笔墨深浅,一看就不是同时期的。“
”您也看出来了?“
”当然,要不也不会这么便宜。“
”我看不然,这幅宋代的画肯定被分成了两半,也许在民国时期,被一个大师级的画家,续上了另一半,这样,两个人的名气叠加,只怕价值会更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