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零金国的危机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完颜长之率军回到了桓州的时候,受到了军民人等的夹道欢迎,见了金军到达,百姓都跪伏于地,高呼“万岁”。[(
因为这一次出战,金军不仅打退了蒙古军,而且还解救回了三万多被俘的百姓,如果在以往,被草原鞑靼虏掠走的百姓都是被当作奴隶,由主人随意打骂,受尽拆磨,往往都是九死一生,偶尔有侥幸从草原逃回的人,都把被俘之后的遭遇形容得仿佛是在地狱一般。
这一次金军不反能够把这三万多被俘的百姓全部都解救出来,而且将他们基本都平安送还回家,这些百姓自然是人人都对完颜长之感恩带徳,溢于言表。再加上他们的亲友,乡亲也都会感念皇帝的恩德,因此在完颜长之撤军回中都的时候,边境一带的百姓都自在大道两边设案焚香祷告,拜伏于地。还有不少人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向皇帝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种百姓自表示出来的感激莫拜,在大金历代的皇帝之中,还从未有过。完颜长之也颇为感动,亲自下马将为的几个老者扶起来,并用好言安慰,然后才让他们散去。
同时完颜长之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其实老百姓的想法都很简单,他们不会在乎是谁做皇帝,只要是能够保护他们,让他们生存下去,他们就会支持谁。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也不难理解,然而却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够做到。
回到中都的时候,完颜长之一行在城外又一次受到中都的文武百官的欢迎,恭贺他们这一次打败蒙古大军。
而在迎驾的时候,留守中都的完颜福寿也向他禀报,就在完颜长之率军迎战蒙古大军的期间,太师张浩以在中都病逝,张鹄以经随张浩的长子张汝为的押送灵柩队伍一行,回张浩的渤海原籍安葬。因此没有参加迎完颜长之的凯旋回师。完颜长之对张浩也颇有敬意,因此虽然早知道张浩的命不久矣,但听到了他的死迅,仍然不禁有些感伤。
等回到皇宫之后,完颜福寿立刻送上拆本,原来在完颜长之回京之前,完颜福寿以经会同其他大臣,将张浩死后的追赠、谥号及抚恤子孙的事宜都拟定好了,只能完颜长之过目之后,就可以立刻下旨召准了。
完颜长之看过之后,基本都符合自己的心意,也不用修改,因此立刻下旨,按照完颜福寿等人之议,追任张浩为韩王,谥号文康。配享世宗庙廷,并绘图像置于衍庆宫。由完颜福寿命率百官在中都致奠,又命左宣徽使赵兴祥为使,代表皇帝去渤海奠灵,并赠张家白银万两、重彩五百端、绢一千匹。
张浩共有五子:张汝为、张汝霖、张汝能、张汝方、张汝猷。其中张汝能、张汝方己逝,而张汝方就是张鹄的父亲。现在只剩三人,张浩治家颇严,对子女的约束十分严格,虽然有荫恩,但只有长子张汝为是正议大夫,礼部侍郎,是个正四品的官员。而张汝霖是大中大夫、张汝猷是少中大夫,都是从四品官阶,而且还是有阶无职。而张汝能和张汝方分别追授为六品的奉政大夫和奉议大夫。
完颜长之随后又下旨,加封张汝为正三品资善大夫,张汝霖和张汝猷也各升一级,为正四品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其他子孙也都各有加封。又追任死去的张汝方为从二品光禄大夫,滦阳郡侯,妻史氏,也就是张鹄的母亲,被封为郡侯夫人,张汝猷为正五品中议大夫。其中张汝方追任的品级是最高,连遗孀也有诰命封号,这自然是完颜长之看张鹄的面子,而礼敬其父母,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张鹄这一支派在家族中的地位。
外理完张浩的后事之后,几位留守的执政大臣,完颜福寿、完颜宗政、纥石列良弼等人又都纷伤上表,恭贺完颜长之这次击败蒙古军,同时众臣都主张要在中都城中,大肆庆贺几天。
因为大金是以武立国的,而且这又是完颜长之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行动,还是完颜长之御驾亲征,也确实是击退了蒙古大军,同时完颜长之还亲自领军,深入草原,虽然没有催毁设在捕鱼儿海边的蒙古营地,但沿路也灭掉了几个小营地,先后杀死的蒙古部民也有近两万人,还救回了三万多金国百姓,即使算不上是战果辉煌,但无论从那方面看,也算是取得了一场胜利,也值得好好炫耀一番。
而且自从金国入主中原之后,一直都对这伙草原鞑靼也非常头疼,因为他们在边境一带劫掠,行动迅,来去如飞,极难对付。在金熙宗时期,完颜长之的老父完颜宗弼就曾亲率大军,征伐蒙古部,结果被当时的蒙古却领哈不勒汗率军打败。金国迫不得己才使用以夷制夷之法,扶植塔塔儿部来抗衡蒙古部,才算免强维持住了北方边境的安定。到了金世宗的时候,又在北方边境修筑了堺壕,以阻挡草原鞑靼对金国边境的劫掠。因此可以说完颜长之这次取得的胜利,可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由其是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两人,他们随完颜允恭救援西夏的失利,可以说是被宋蒙联军打败的。特别是后来在无定河边,遭到蒙古军的袭击,十几万金军几乎被蒙古军打得全军覆没,最后三万余名金兵俘虏竟被蒙古人屠杀在无定河边,在大金的历史上,可以算是奇耻大辱,两人的颜面自然也无光。
两人心里自然是对蒙古恨之入骨。这次打败蒙古军,虽然并沒有完全报了蒙古人屠杀金俘之仇,但也算是使两人出了这一口恶气。而且纥石列志宁还随完颜长之一起杀入草原,走了一趟,因此回到中都之后也觉得可以算是扬眉吐气了。自然是想好好庆贺一番。
但完颜长之封赏完了这次出征蒙古的有功人员之后,就以如今自己刚刚继承皇位,大金国力疲惫,国库空虚,一切当以从简为是,因此只在皇宫中设下御宴,宴请文武大臣一番,其他的庆祝活动一率减免。
众大臣虽然觉得有些意外,但皇帝说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同时也认为皇帝能够体谅国情,而感到颇为高兴,因此也就作罢了。还有人专程上表,夸赞完颜长之体恤民情,勤俭治国等等。
其实金国的文武大臣都不知道,在完颜长之心里,根本就不认为这是一场胜场,在他看来,这次出战,除了解救回来那三万多百姓还算是一个收获之外,其他的都可程可乏。
在出战之前,完颜长之为这一次迎战蒙古军定下了两个目标,第一就是袭击捕鱼儿海边的蒙古主营地,彻底催毁蒙古部的大后方,第二就是趁蒙古大军仓促回军,救援营地的时候,出兵追击,给蒙古大军予以重创。
这两项战略目标无论实现其中的那一个,都能够使蒙古元气大伤,至少在五年之内,没有力量再度大举侵犯金国边境,而大金则可以趁铁木真大败,蒙古部实力大减之际,再挑动草原其他各部重新自立,使草原又陷入群雄纷争的局面。大金正好又可以从中挑拨离间,以夷制夷,这样一来,蒙古就永远不会危胁到金国的北方边境。
但这两个战略目标一个也沒有完成,虽然金军在草原上捣毁了几个小营地,但蒙古的主营却依然完好无损。蒙古大军虽然也退回了草原,但因为是主动撤军,金军来不及追击,兵力的损失并不大,因此蒙古部在草原上的绝对实力,仍然不可动摇。而且只要铁木真愿意,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蒙古就可以重新集结大军,再度侵犯金国北境。
而且以铁木真的才智,一定会认识到这次出兵的失误之处,那么在下一次侵犯金国,他决不会在这么集结大军,冒然来大举进攻金国。而是使用令金国最头庝的战术,将大军化整为零,分派小股人马,不断在边境搔扰劫掠,今人防不胜防。
在南方还宋朝牵制的情况下,金国也很难出动十万以上的大军去主动进攻蒙古。在金国无法出动足够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就冒然深入草原去攻击蒙古,只会正中铁木真的下怀。他绝不会集中大军,和金军正面抗衡,而是釆用诱敌深入,不断搔挠,然后再断其粮道的战术。而金国的大军只会迷失在茫茫的草原上,被蒙古军不停的轮番袭击,而疲于奔命,直致最后粮绝兵尽,全军覆没。
但即使是维持现状,金国也会处于宋蒙的南北夹击之中,左支右拙,疲于奔命,直致国力疲惫的时候,宋蒙联军才会同时动大军,大举侵犯金国。
尽管现在南宋还没有北伐的意图,并且也在与大金正在进行讲和的谈判,但完颜长之心里清楚,这只是因为南宋刚刚吞并西夏,国力不足,而且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稳定西夏的局面。金宋之间的世仇跟本不可能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而南宋之主赵忱又是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因此目前的和平局面不是只是暂时的,金宋之间,迟早都会有一战,金国必须早作准备才行。
完颜长之久在南京驻守,因此对南宋的边境兵力分布十分清楚,现在南宋在边境一带设置了十二支御前驻军,共计人马有三十二万左右。因此为了能够与之相抗衡,大金在南方边境布置的兵力至少必须保证在二十五至三十万左右,而目前大金在南境的兵力还不足二十万。
另外在北境想要能够阻挡蒙古人南下,据完颜长之估算,至少也有二十至二十五万左右的兵力。但目前北境的兵力也只有十三万多。南北双线的兵力都不足。
金国虽然不像当年的宋朝,蓄养着一百好几十万的庞大军队,但毕竟是以武立国,全国常规军队的数量也保持在八十至一百万之间,按说在边境驻守五十万左右的兵力,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但甴于完颜允恭的亲征西夏,再加上内战,大金以经损失了二十万以上的兵力。尽管人数是可以补充,但损失的都是大金的精锐人马,补充进伍的新军如果不经过四五年的训练和战场考验,是无法完全顶替老兵的。
这也就是大金明明还有足够的军队数量,但现在南北两线的兵力还是不足的原因。
完颜陈和尚在动身之前就对完颜长之提过南境守军不足的情况,现在到南京上任以经有两个多月了,尽管他并没有上书给完颜长之催增兵力。但完颜长之心里清楚,这不过是因为完颜陈和尚也明白目前大金面临的困境,怕自己着急,才一直没有催增兵力。在他的心里,一定比谁都着急。
如果说兵力不足还只是一方面,毕竟还有别的办法来弥补,先把新兵派上去也能顶一阵,实在不行,就自己亲自上阵去指挥也可以。而在另一方面,完颜长之就有些束手无策了。
尽管目前大金的财政还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但如果大金用在驻守边境的兵力将长期保持在五十万左右。所消耗的钱粮物资也必将大大增加,不仅财政压力也必将变得沉重起来。根本就无从积攒国力。相反如果等到宋蒙准备的差不多之后,从南北同时兵入侵,那么大金可就危险了。
因此在欢宴之后,完颜长之一个人坐在御书房沉思,满朝的文武大臣居然都还沉浸在打败蒙古军的喜悦之中,沒有一个人看到了大金其实并未摆脱危机。而且也沒有一个人能够和自己分担一下这个圧力,想到这里,完颜长之也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朝中的官员实在太令自己失望了。
到了这个时候,完颜长之不禁想起张鹄向自己提出,仿照南宋,改革税役制度的建议。
完颜长之率军回到了桓州的时候,受到了军民人等的夹道欢迎,见了金军到达,百姓都跪伏于地,高呼“万岁”。[(
因为这一次出战,金军不仅打退了蒙古军,而且还解救回了三万多被俘的百姓,如果在以往,被草原鞑靼虏掠走的百姓都是被当作奴隶,由主人随意打骂,受尽拆磨,往往都是九死一生,偶尔有侥幸从草原逃回的人,都把被俘之后的遭遇形容得仿佛是在地狱一般。
这一次金军不反能够把这三万多被俘的百姓全部都解救出来,而且将他们基本都平安送还回家,这些百姓自然是人人都对完颜长之感恩带徳,溢于言表。再加上他们的亲友,乡亲也都会感念皇帝的恩德,因此在完颜长之撤军回中都的时候,边境一带的百姓都自在大道两边设案焚香祷告,拜伏于地。还有不少人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向皇帝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种百姓自表示出来的感激莫拜,在大金历代的皇帝之中,还从未有过。完颜长之也颇为感动,亲自下马将为的几个老者扶起来,并用好言安慰,然后才让他们散去。
同时完颜长之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其实老百姓的想法都很简单,他们不会在乎是谁做皇帝,只要是能够保护他们,让他们生存下去,他们就会支持谁。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也不难理解,然而却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够做到。
回到中都的时候,完颜长之一行在城外又一次受到中都的文武百官的欢迎,恭贺他们这一次打败蒙古大军。
而在迎驾的时候,留守中都的完颜福寿也向他禀报,就在完颜长之率军迎战蒙古大军的期间,太师张浩以在中都病逝,张鹄以经随张浩的长子张汝为的押送灵柩队伍一行,回张浩的渤海原籍安葬。因此没有参加迎完颜长之的凯旋回师。完颜长之对张浩也颇有敬意,因此虽然早知道张浩的命不久矣,但听到了他的死迅,仍然不禁有些感伤。
等回到皇宫之后,完颜福寿立刻送上拆本,原来在完颜长之回京之前,完颜福寿以经会同其他大臣,将张浩死后的追赠、谥号及抚恤子孙的事宜都拟定好了,只能完颜长之过目之后,就可以立刻下旨召准了。
完颜长之看过之后,基本都符合自己的心意,也不用修改,因此立刻下旨,按照完颜福寿等人之议,追任张浩为韩王,谥号文康。配享世宗庙廷,并绘图像置于衍庆宫。由完颜福寿命率百官在中都致奠,又命左宣徽使赵兴祥为使,代表皇帝去渤海奠灵,并赠张家白银万两、重彩五百端、绢一千匹。
张浩共有五子:张汝为、张汝霖、张汝能、张汝方、张汝猷。其中张汝能、张汝方己逝,而张汝方就是张鹄的父亲。现在只剩三人,张浩治家颇严,对子女的约束十分严格,虽然有荫恩,但只有长子张汝为是正议大夫,礼部侍郎,是个正四品的官员。而张汝霖是大中大夫、张汝猷是少中大夫,都是从四品官阶,而且还是有阶无职。而张汝能和张汝方分别追授为六品的奉政大夫和奉议大夫。
完颜长之随后又下旨,加封张汝为正三品资善大夫,张汝霖和张汝猷也各升一级,为正四品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其他子孙也都各有加封。又追任死去的张汝方为从二品光禄大夫,滦阳郡侯,妻史氏,也就是张鹄的母亲,被封为郡侯夫人,张汝猷为正五品中议大夫。其中张汝方追任的品级是最高,连遗孀也有诰命封号,这自然是完颜长之看张鹄的面子,而礼敬其父母,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张鹄这一支派在家族中的地位。
外理完张浩的后事之后,几位留守的执政大臣,完颜福寿、完颜宗政、纥石列良弼等人又都纷伤上表,恭贺完颜长之这次击败蒙古军,同时众臣都主张要在中都城中,大肆庆贺几天。
因为大金是以武立国的,而且这又是完颜长之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行动,还是完颜长之御驾亲征,也确实是击退了蒙古大军,同时完颜长之还亲自领军,深入草原,虽然没有催毁设在捕鱼儿海边的蒙古营地,但沿路也灭掉了几个小营地,先后杀死的蒙古部民也有近两万人,还救回了三万多金国百姓,即使算不上是战果辉煌,但无论从那方面看,也算是取得了一场胜利,也值得好好炫耀一番。
而且自从金国入主中原之后,一直都对这伙草原鞑靼也非常头疼,因为他们在边境一带劫掠,行动迅,来去如飞,极难对付。在金熙宗时期,完颜长之的老父完颜宗弼就曾亲率大军,征伐蒙古部,结果被当时的蒙古却领哈不勒汗率军打败。金国迫不得己才使用以夷制夷之法,扶植塔塔儿部来抗衡蒙古部,才算免强维持住了北方边境的安定。到了金世宗的时候,又在北方边境修筑了堺壕,以阻挡草原鞑靼对金国边境的劫掠。因此可以说完颜长之这次取得的胜利,可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由其是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两人,他们随完颜允恭救援西夏的失利,可以说是被宋蒙联军打败的。特别是后来在无定河边,遭到蒙古军的袭击,十几万金军几乎被蒙古军打得全军覆没,最后三万余名金兵俘虏竟被蒙古人屠杀在无定河边,在大金的历史上,可以算是奇耻大辱,两人的颜面自然也无光。
两人心里自然是对蒙古恨之入骨。这次打败蒙古军,虽然并沒有完全报了蒙古人屠杀金俘之仇,但也算是使两人出了这一口恶气。而且纥石列志宁还随完颜长之一起杀入草原,走了一趟,因此回到中都之后也觉得可以算是扬眉吐气了。自然是想好好庆贺一番。
但完颜长之封赏完了这次出征蒙古的有功人员之后,就以如今自己刚刚继承皇位,大金国力疲惫,国库空虚,一切当以从简为是,因此只在皇宫中设下御宴,宴请文武大臣一番,其他的庆祝活动一率减免。
众大臣虽然觉得有些意外,但皇帝说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同时也认为皇帝能够体谅国情,而感到颇为高兴,因此也就作罢了。还有人专程上表,夸赞完颜长之体恤民情,勤俭治国等等。
其实金国的文武大臣都不知道,在完颜长之心里,根本就不认为这是一场胜场,在他看来,这次出战,除了解救回来那三万多百姓还算是一个收获之外,其他的都可程可乏。
在出战之前,完颜长之为这一次迎战蒙古军定下了两个目标,第一就是袭击捕鱼儿海边的蒙古主营地,彻底催毁蒙古部的大后方,第二就是趁蒙古大军仓促回军,救援营地的时候,出兵追击,给蒙古大军予以重创。
这两项战略目标无论实现其中的那一个,都能够使蒙古元气大伤,至少在五年之内,没有力量再度大举侵犯金国边境,而大金则可以趁铁木真大败,蒙古部实力大减之际,再挑动草原其他各部重新自立,使草原又陷入群雄纷争的局面。大金正好又可以从中挑拨离间,以夷制夷,这样一来,蒙古就永远不会危胁到金国的北方边境。
但这两个战略目标一个也沒有完成,虽然金军在草原上捣毁了几个小营地,但蒙古的主营却依然完好无损。蒙古大军虽然也退回了草原,但因为是主动撤军,金军来不及追击,兵力的损失并不大,因此蒙古部在草原上的绝对实力,仍然不可动摇。而且只要铁木真愿意,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蒙古就可以重新集结大军,再度侵犯金国北境。
而且以铁木真的才智,一定会认识到这次出兵的失误之处,那么在下一次侵犯金国,他决不会在这么集结大军,冒然来大举进攻金国。而是使用令金国最头庝的战术,将大军化整为零,分派小股人马,不断在边境搔扰劫掠,今人防不胜防。
在南方还宋朝牵制的情况下,金国也很难出动十万以上的大军去主动进攻蒙古。在金国无法出动足够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就冒然深入草原去攻击蒙古,只会正中铁木真的下怀。他绝不会集中大军,和金军正面抗衡,而是釆用诱敌深入,不断搔挠,然后再断其粮道的战术。而金国的大军只会迷失在茫茫的草原上,被蒙古军不停的轮番袭击,而疲于奔命,直致最后粮绝兵尽,全军覆没。
但即使是维持现状,金国也会处于宋蒙的南北夹击之中,左支右拙,疲于奔命,直致国力疲惫的时候,宋蒙联军才会同时动大军,大举侵犯金国。
尽管现在南宋还没有北伐的意图,并且也在与大金正在进行讲和的谈判,但完颜长之心里清楚,这只是因为南宋刚刚吞并西夏,国力不足,而且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稳定西夏的局面。金宋之间的世仇跟本不可能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而南宋之主赵忱又是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因此目前的和平局面不是只是暂时的,金宋之间,迟早都会有一战,金国必须早作准备才行。
完颜长之久在南京驻守,因此对南宋的边境兵力分布十分清楚,现在南宋在边境一带设置了十二支御前驻军,共计人马有三十二万左右。因此为了能够与之相抗衡,大金在南方边境布置的兵力至少必须保证在二十五至三十万左右,而目前大金在南境的兵力还不足二十万。
另外在北境想要能够阻挡蒙古人南下,据完颜长之估算,至少也有二十至二十五万左右的兵力。但目前北境的兵力也只有十三万多。南北双线的兵力都不足。
金国虽然不像当年的宋朝,蓄养着一百好几十万的庞大军队,但毕竟是以武立国,全国常规军队的数量也保持在八十至一百万之间,按说在边境驻守五十万左右的兵力,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但甴于完颜允恭的亲征西夏,再加上内战,大金以经损失了二十万以上的兵力。尽管人数是可以补充,但损失的都是大金的精锐人马,补充进伍的新军如果不经过四五年的训练和战场考验,是无法完全顶替老兵的。
这也就是大金明明还有足够的军队数量,但现在南北两线的兵力还是不足的原因。
完颜陈和尚在动身之前就对完颜长之提过南境守军不足的情况,现在到南京上任以经有两个多月了,尽管他并没有上书给完颜长之催增兵力。但完颜长之心里清楚,这不过是因为完颜陈和尚也明白目前大金面临的困境,怕自己着急,才一直没有催增兵力。在他的心里,一定比谁都着急。
如果说兵力不足还只是一方面,毕竟还有别的办法来弥补,先把新兵派上去也能顶一阵,实在不行,就自己亲自上阵去指挥也可以。而在另一方面,完颜长之就有些束手无策了。
尽管目前大金的财政还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但如果大金用在驻守边境的兵力将长期保持在五十万左右。所消耗的钱粮物资也必将大大增加,不仅财政压力也必将变得沉重起来。根本就无从积攒国力。相反如果等到宋蒙准备的差不多之后,从南北同时兵入侵,那么大金可就危险了。
因此在欢宴之后,完颜长之一个人坐在御书房沉思,满朝的文武大臣居然都还沉浸在打败蒙古军的喜悦之中,沒有一个人看到了大金其实并未摆脱危机。而且也沒有一个人能够和自己分担一下这个圧力,想到这里,完颜长之也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朝中的官员实在太令自己失望了。
到了这个时候,完颜长之不禁想起张鹄向自己提出,仿照南宋,改革税役制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