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人无魂不立,钧无魂不珍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看着这钧魂二字,他完全惊呆了。
在他看来,这些钧瓷的碎片,有些真的达到了足可的地步。
尤其是一片暗红色的瓷片,如雾霭乍破,如朝霞蓬勃,这种流冶的光泽,简直让他眼睛都看直了。
从这瓷片上,他终于明白了曾经听说过的“家有黄金万两,不如钧瓷一片”的真义,可惜……
可惜它到底是碎了。
带着无限感慨,领导一边叹气,一边摇头,无限惋惜地走了回去。
找着了车间负责人,直接好一通责备。
既然有了进展,为什么报上去全是失败?
如果他们早知道有了这等进步,早就可以……
车间主任沉默地听着他说完,等领导察觉到不对,顿了顿,他才声音沉沉地道:“抱歉,领导,这是陆大师,也是我们所有人讨论一致的结果。”
“……能问一下原因吗?”
人们回头看了看钧魂,再看看正聚精会神上釉的陆子安,脑海中忽然浮现了那日陆子安挥笔写下“钧魂”二字时的气势如虹。
笔锋略带凌厉,一笔挥就。
墨迹略渗,却凝而不散,灼灼日光照耀着陆子安的侧脸。
挺拔的五官,眉宇间透出自信和沉稳。
负手而立的陆子安剑眉朗目,一身英气:“人无魂不立,钧无魂不珍!”
钧魂二字,便由此而来。
残次品一件不留!
每一件作品都力求极致,窑火凝珍,便是陆子安一直坚持恪守的甄选标准。
所以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一件成功的钧瓷。
非是不能,只是不愿!
了解了这些过后,领导看陆子安的眼神都变了。
真的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啊,他万万没想到,原来还会有这种人存在。
他也拎了把椅子过来,认真地盯着陆子安上釉。
原来上釉有这么多的规矩,复填时有这么多的讲究。
一勾一画皆为神韵,更不用说有些复杂的饰件,需要耗费的精力更多。
等到陆子安全部上完釉,已经临近两点了。
这时,陆子安才终于吁了口气,轻轻搁下了笔。
“陆大师,这边的事情我们来就好,你赶紧吃饭吧!”与他共事久了,众人都挺心疼他。
陆子安摇了摇头:“不急,我封完窑门再吃。”
一水儿的匣钵全部打开,陆子安站在一侧,看着他们将各器物坯胎一一放入匣钵。
全部是根据陆子安的排列顺序来的,这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这匣钵的安置也有技巧。
匣钵的大小,竟与器物的大小刚刚好相匹配!
“陆大师,全部装好了。”
陆子安接过递来的热毛巾,一边擦手,一边巡视一遍。
确认无误之后,他慎重地点点头:“合钵吧。”
各个匣钵的上半部分终于被盖上,严丝合缝。
这是因为合钵必须要严,不留缝隙,否则易串烟,烧制的质量就会下降。
确认完毕,陆子安慎重地点点头:“放火样。”
火样是什么呢?
就是一些小零摆件什么的,和这批次的瓷坯取于同样的工艺,只是都做得较小,属于碎了也不心疼的这种。
它是专门用来了解窑内状况的,所以一般是放置在窑门处,以便于他们观察。
一排儿的生肖小玩意儿摆在窑门口,不少人眼睛都望直了。
喝!这手艺!
这猴子活灵活现,这盘龙威武气派,一整套虽然都非常小,难得的是细节都做得非常精妙,这样的工艺品,只要烧制成功,怕是都得飙天价。
这样的瓷胚,陆大师居然拿来做火样?
人们瞅着这精巧的火样都心疼!抽痛!
他们恨不能把自己刚才塞进去的瓷胚拿出来摆着做火样,如果能把陆大师的这些生肖给换进去的话。
算了,不能这么没出息……
众人捂着心口,各自退了一步。
将装着瓷坯的匣钵依次装好之后,陆子安便开始用砖泥密封窑门。
看着承载着所有人希望的窑炉逐渐被封上,众人的心情有些复杂。
陆子安在窑门上方留了观火孔,再三确认能够看到火样的变化,却也不会过大之后,他才重新净手。
“好了,点火。”
先是烧小火,听着柴火噼啪,火光灼目,领导略带迟疑地道:“这,要烧多久?”
“短则一夜,长则三五天。”陆子安擦干净手,顺着众人的意思终于在桌边落座。
这也说不清是午餐还是晚餐了,反正都快四点钟了,他竟然也不是特别饿,大概是饿过头了。
除了专门添柴的工匠外,其他人也纷纷开始吃饭。
和之前每一次一样,所有人全都守在窑炉旁,等待着命运来临。
以前他们还会感到紧张恐惧,如今都已经心如止水。
虽然还是很期待,却也能在略带忐忑的情况下谈笑风生。
时间过得很快,又很慢。
夜,渐渐深了。
很多人困倦不已,纷纷以各种奇葩的姿势昏昏睡下。
陆子安坐在窑炉前仰看天空,浓云已经散去,天边挂着一轮圆月,清亮而温柔。
就着这般月色,他坐在桌前,以清冶的行书写下了四个字:《钧瓷新解》。
在瓷文化里,有一个著名陶瓷艺术家,很多人都不陌生,那就是被国外陶瓷收藏家称为“陶圣”的唐英。
唐英自幼能文善画,在16岁的时候就被内务府选中,为康熙画制瓷器样稿。
这是一位在于瓷艺上极富天分,近乎天才的匠师。
他47岁才接触瓷器烧制,但是短短三年,他便已经熟悉了瓷器烧制的各个流程。
他仿制古瓷。
唐英仿制出的宋代四大名窑作品,如仿哥窑的金丝铁线纹、仿汝窑的冰裂纹,和原作摆在一起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他超越古瓷。
唐英擅书画,他大胆地把书法、绘画和陶艺相结合,把字画意境融入到瓷器烧制中,最终把瓷器的艺术水准推高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创烧新瓷。
唐英不但研制出仿古瓷器的釉料配方,还在这个基础上研制出新的釉料配方。
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唐英在器型上的大胆革新。
转心瓶和交泰瓶,是唐英艺术生涯里的巅峰之作,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将其完全复制出来。
而唐英于瓷文化最大的贡献,却是他所编纂的《陶冶图说》。
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本用图文形式把陶瓷烧制的流程呈现出来,详细记载了陶瓷烧制的各个流程的书籍。
这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凭证,功在千秋。
【奉敕奉敕编陶冶图,为图二十:
曰采石制泥,曰淘炼泥土,曰炼灰配釉,曰制造匣钵,
曰圆器修模,曰圆器拉坯,曰琢器做坯,曰采取青料,
曰炼选青料,曰印坯乳料,曰圆器青花,曰制画琢器,
曰蘸釉吹釉,曰镟坯挖足,曰成坯入窑,曰烧坯开窑,
曰圆琢洋采,曰明炉暗炉,曰束草装桶,曰祀神酬原。
各附详说,备著工作次第,后之治陶政者取法焉。
英所造者,世称“唐窑”。】
陆子安以《陶冶图说》为基准,重新编写了一部更直白、更详尽的书籍。
他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对瓷工艺的理解,事无巨细地剖析了自己的研究过程。
图文并茂,言无不尽。
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陆子安对转心瓶和交泰瓶的研究。
转心瓶是一个形状看似平常的花瓶,它可以拆卸成两部分。
外瓶中央镂空,造型是莲叶荷花,内芯则可转动。
上有四名小童,下有亭台仙女,一旦转动,就如四名小童绕柱而行,仙女则驾舟穿越莲丛,匠心独具,巧夺天工。
交泰瓶则是把瓶身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二者彼此独立,又相互勾连,可作细微活动,却又不可拆分。
寓意上下一体、天地交泰,是我国古代制瓷史上设计最为精巧、工艺最为复杂的制品。
时至今日,也无人能仿制出来。
最贴近的一次,是有位工匠仿制出了其形,花纹相同,但是瓶身却是相连的,不能活动。
陆子安经过反复的尝试和研究,终于制出了两件,也在这同一批瓷胚里面。
没有经过烧制,谁也无法确认会得到什么结果,所以陆子安也没有和任何人说。
三天三夜的烧制,陆子安从未歇笔,偶有睡眠,也很快醒来。
终于,在第三天的夜里,陆子安终于写完了这一叠宣纸。
一直轮班候着的青年眼都没眨地盯着他,见他终于起身,连忙凑了过来:“陆大师……”
“嘘。”陆子安扫了眼睡着的众人,意思很明显:别吵醒他们了。
青年将陆子安扶到躺椅上,保持着书写的姿势太久,缓缓躺下来的时候,陆子安仿佛都听到了自己骨骼嘎嘣声响。
他恨不能就这样一觉睡过去,睡他个三天三夜才好。
只是下一秒,他猛然跳了起来:“住火!”
这一声,如晴空霹雳,惊醒了所有人。
负责守火的工匠连忙住火,犹自有些疑惑:“炉温还不够呀……”
“看火。”陆子安抬了抬下巴:“火焰炽白,温度已经有1300℃了。”
没有人质疑他的决定,众人帮着上前打开炉门,除去炉中余火。
这是为了让窑温下降,以便于取出瓷器。
到了这一步,所有人都没了睡意。
众人眼巴巴地望着窑炉,恨不得这温度一下就降下来才好。
看着这钧魂二字,他完全惊呆了。
在他看来,这些钧瓷的碎片,有些真的达到了足可的地步。
尤其是一片暗红色的瓷片,如雾霭乍破,如朝霞蓬勃,这种流冶的光泽,简直让他眼睛都看直了。
从这瓷片上,他终于明白了曾经听说过的“家有黄金万两,不如钧瓷一片”的真义,可惜……
可惜它到底是碎了。
带着无限感慨,领导一边叹气,一边摇头,无限惋惜地走了回去。
找着了车间负责人,直接好一通责备。
既然有了进展,为什么报上去全是失败?
如果他们早知道有了这等进步,早就可以……
车间主任沉默地听着他说完,等领导察觉到不对,顿了顿,他才声音沉沉地道:“抱歉,领导,这是陆大师,也是我们所有人讨论一致的结果。”
“……能问一下原因吗?”
人们回头看了看钧魂,再看看正聚精会神上釉的陆子安,脑海中忽然浮现了那日陆子安挥笔写下“钧魂”二字时的气势如虹。
笔锋略带凌厉,一笔挥就。
墨迹略渗,却凝而不散,灼灼日光照耀着陆子安的侧脸。
挺拔的五官,眉宇间透出自信和沉稳。
负手而立的陆子安剑眉朗目,一身英气:“人无魂不立,钧无魂不珍!”
钧魂二字,便由此而来。
残次品一件不留!
每一件作品都力求极致,窑火凝珍,便是陆子安一直坚持恪守的甄选标准。
所以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一件成功的钧瓷。
非是不能,只是不愿!
了解了这些过后,领导看陆子安的眼神都变了。
真的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啊,他万万没想到,原来还会有这种人存在。
他也拎了把椅子过来,认真地盯着陆子安上釉。
原来上釉有这么多的规矩,复填时有这么多的讲究。
一勾一画皆为神韵,更不用说有些复杂的饰件,需要耗费的精力更多。
等到陆子安全部上完釉,已经临近两点了。
这时,陆子安才终于吁了口气,轻轻搁下了笔。
“陆大师,这边的事情我们来就好,你赶紧吃饭吧!”与他共事久了,众人都挺心疼他。
陆子安摇了摇头:“不急,我封完窑门再吃。”
一水儿的匣钵全部打开,陆子安站在一侧,看着他们将各器物坯胎一一放入匣钵。
全部是根据陆子安的排列顺序来的,这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这匣钵的安置也有技巧。
匣钵的大小,竟与器物的大小刚刚好相匹配!
“陆大师,全部装好了。”
陆子安接过递来的热毛巾,一边擦手,一边巡视一遍。
确认无误之后,他慎重地点点头:“合钵吧。”
各个匣钵的上半部分终于被盖上,严丝合缝。
这是因为合钵必须要严,不留缝隙,否则易串烟,烧制的质量就会下降。
确认完毕,陆子安慎重地点点头:“放火样。”
火样是什么呢?
就是一些小零摆件什么的,和这批次的瓷坯取于同样的工艺,只是都做得较小,属于碎了也不心疼的这种。
它是专门用来了解窑内状况的,所以一般是放置在窑门处,以便于他们观察。
一排儿的生肖小玩意儿摆在窑门口,不少人眼睛都望直了。
喝!这手艺!
这猴子活灵活现,这盘龙威武气派,一整套虽然都非常小,难得的是细节都做得非常精妙,这样的工艺品,只要烧制成功,怕是都得飙天价。
这样的瓷胚,陆大师居然拿来做火样?
人们瞅着这精巧的火样都心疼!抽痛!
他们恨不能把自己刚才塞进去的瓷胚拿出来摆着做火样,如果能把陆大师的这些生肖给换进去的话。
算了,不能这么没出息……
众人捂着心口,各自退了一步。
将装着瓷坯的匣钵依次装好之后,陆子安便开始用砖泥密封窑门。
看着承载着所有人希望的窑炉逐渐被封上,众人的心情有些复杂。
陆子安在窑门上方留了观火孔,再三确认能够看到火样的变化,却也不会过大之后,他才重新净手。
“好了,点火。”
先是烧小火,听着柴火噼啪,火光灼目,领导略带迟疑地道:“这,要烧多久?”
“短则一夜,长则三五天。”陆子安擦干净手,顺着众人的意思终于在桌边落座。
这也说不清是午餐还是晚餐了,反正都快四点钟了,他竟然也不是特别饿,大概是饿过头了。
除了专门添柴的工匠外,其他人也纷纷开始吃饭。
和之前每一次一样,所有人全都守在窑炉旁,等待着命运来临。
以前他们还会感到紧张恐惧,如今都已经心如止水。
虽然还是很期待,却也能在略带忐忑的情况下谈笑风生。
时间过得很快,又很慢。
夜,渐渐深了。
很多人困倦不已,纷纷以各种奇葩的姿势昏昏睡下。
陆子安坐在窑炉前仰看天空,浓云已经散去,天边挂着一轮圆月,清亮而温柔。
就着这般月色,他坐在桌前,以清冶的行书写下了四个字:《钧瓷新解》。
在瓷文化里,有一个著名陶瓷艺术家,很多人都不陌生,那就是被国外陶瓷收藏家称为“陶圣”的唐英。
唐英自幼能文善画,在16岁的时候就被内务府选中,为康熙画制瓷器样稿。
这是一位在于瓷艺上极富天分,近乎天才的匠师。
他47岁才接触瓷器烧制,但是短短三年,他便已经熟悉了瓷器烧制的各个流程。
他仿制古瓷。
唐英仿制出的宋代四大名窑作品,如仿哥窑的金丝铁线纹、仿汝窑的冰裂纹,和原作摆在一起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他超越古瓷。
唐英擅书画,他大胆地把书法、绘画和陶艺相结合,把字画意境融入到瓷器烧制中,最终把瓷器的艺术水准推高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创烧新瓷。
唐英不但研制出仿古瓷器的釉料配方,还在这个基础上研制出新的釉料配方。
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唐英在器型上的大胆革新。
转心瓶和交泰瓶,是唐英艺术生涯里的巅峰之作,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将其完全复制出来。
而唐英于瓷文化最大的贡献,却是他所编纂的《陶冶图说》。
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本用图文形式把陶瓷烧制的流程呈现出来,详细记载了陶瓷烧制的各个流程的书籍。
这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凭证,功在千秋。
【奉敕奉敕编陶冶图,为图二十:
曰采石制泥,曰淘炼泥土,曰炼灰配釉,曰制造匣钵,
曰圆器修模,曰圆器拉坯,曰琢器做坯,曰采取青料,
曰炼选青料,曰印坯乳料,曰圆器青花,曰制画琢器,
曰蘸釉吹釉,曰镟坯挖足,曰成坯入窑,曰烧坯开窑,
曰圆琢洋采,曰明炉暗炉,曰束草装桶,曰祀神酬原。
各附详说,备著工作次第,后之治陶政者取法焉。
英所造者,世称“唐窑”。】
陆子安以《陶冶图说》为基准,重新编写了一部更直白、更详尽的书籍。
他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对瓷工艺的理解,事无巨细地剖析了自己的研究过程。
图文并茂,言无不尽。
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陆子安对转心瓶和交泰瓶的研究。
转心瓶是一个形状看似平常的花瓶,它可以拆卸成两部分。
外瓶中央镂空,造型是莲叶荷花,内芯则可转动。
上有四名小童,下有亭台仙女,一旦转动,就如四名小童绕柱而行,仙女则驾舟穿越莲丛,匠心独具,巧夺天工。
交泰瓶则是把瓶身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二者彼此独立,又相互勾连,可作细微活动,却又不可拆分。
寓意上下一体、天地交泰,是我国古代制瓷史上设计最为精巧、工艺最为复杂的制品。
时至今日,也无人能仿制出来。
最贴近的一次,是有位工匠仿制出了其形,花纹相同,但是瓶身却是相连的,不能活动。
陆子安经过反复的尝试和研究,终于制出了两件,也在这同一批瓷胚里面。
没有经过烧制,谁也无法确认会得到什么结果,所以陆子安也没有和任何人说。
三天三夜的烧制,陆子安从未歇笔,偶有睡眠,也很快醒来。
终于,在第三天的夜里,陆子安终于写完了这一叠宣纸。
一直轮班候着的青年眼都没眨地盯着他,见他终于起身,连忙凑了过来:“陆大师……”
“嘘。”陆子安扫了眼睡着的众人,意思很明显:别吵醒他们了。
青年将陆子安扶到躺椅上,保持着书写的姿势太久,缓缓躺下来的时候,陆子安仿佛都听到了自己骨骼嘎嘣声响。
他恨不能就这样一觉睡过去,睡他个三天三夜才好。
只是下一秒,他猛然跳了起来:“住火!”
这一声,如晴空霹雳,惊醒了所有人。
负责守火的工匠连忙住火,犹自有些疑惑:“炉温还不够呀……”
“看火。”陆子安抬了抬下巴:“火焰炽白,温度已经有1300℃了。”
没有人质疑他的决定,众人帮着上前打开炉门,除去炉中余火。
这是为了让窑温下降,以便于取出瓷器。
到了这一步,所有人都没了睡意。
众人眼巴巴地望着窑炉,恨不得这温度一下就降下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