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京都到白沟的客车上,毕成有点儿紧张地捂住肚子,毕月一侧头看到大弟这幅模样,凑到毕成耳边儿小声道:
“你这是提示小偷,你钱藏哪吶?”
毕成被客车中间过道的人一挤,挤歪了身体,靠近他姐姐再次确认道:
“真都上货?一分不留?姐,到底靠谱不靠谱啊?”
白沟到京都的距离113公里,两个半小时的车程。
毕月看向车外,她想,成不成的,都在此一举了。
……
车窗外一片翠绿葱葱,车厢里散发着浓浓的汗味儿。
毕月两个手指用劲,桎梏的车窗被她打开,随后坐在她身后的大姐就开始抱怨:
“你开这么大,我这面窗户都被你推过来了!”
毕月没心思搭理大姐吵嘴架,她满脑子里都在算计着钱。任由身后的大姐又把窗户推了回来,只给她留个小缝隙。
大弟刚才问她的话,毕月没有回答。
她想着:她现在和毕成都是大学生,坚持两三个月炸油条挣辛苦钱还算能挺住,就是即便如此,那还是李老师帮的忙。
但长此以往,大弟的学习成绩会下降,她和弟弟的身体也吃不消。可见这条谋生的路不适合她们。
他们要是再累倒,毕家这个穷苦的家庭,真的会受不住了。
毕月对着窗外叹了口气。
再加上带爷爷去医院彻底大检查一番,钱指定得不少花。哪个年代都是如此,没钱啊,看不起病!
还有那些欠账,难道她和大弟回老家,顶着一张厚脸皮继续拜谢各家,然后不提不念这些年的欠款吗?
东头王家三块,西头李家五块八……
爷爷这些年吃药钱,小叔在监狱不挨欺负的打点钱,父亲治腿欠村里赤脚医生的治疗费,她和毕成当年踏上求学路的路费……
毕月动过不念书去做小买卖的打算,这样不出一年,她相信自己凭着穿越来的眼光,应该能做到让毕家越来越好。
但当她看到老家的父亲给她写的信,那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要好好念书,爹脸上有光”时,她才意识到,“大学生”仨字,对毕家有多重要。
也许,这就是让那个贫苦的家,一直支撑下去的缘由。
……
毕月忽然侧过头,认真地看向毕成问道:“你信姐不?”
“不是,姐,我不是那个意思,我那意思……”毕成压低声音,声音小的只有毕月能听清他的含糊声:
“咱不留点儿过河钱?”
毕月斩钉截铁的回道:“没必要。”
自信的模样,毕成看的一愣,最近越来越觉得姐姐变化巨大,犹如……犹如天地之差。
他姐愣是相信什么巧遇的苏国人,可他姐又告诉他不会苏国话,难道那个“苏国买卖人”也会英语?还是倒动老头衫的?咋这么凑巧?
毕成心里有保留意见,犯着嘀咕,却不得不盲目的跟随毕月,相信姐姐。
他晚上睡不着觉时,翻来覆去的琢磨,姐姐忽然会炸麻花油条,又“点高”的遇到外国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天饿不死瞎家巧(雀)”?
……
而毕月闻着柴油味儿、汗味儿,也陷进了回忆中。
她清楚的记得,曾经有幸在刚上班时,采访过一名著名企业家。
那名中年男士带着回忆且向往的眼神跟她聊过去、过去那些在苏国赚第一桶金的日子。
别的话题,那名老总都言简意赅,只有采访到那一段时,他兴致勃勃的说:
“在当年那样的大环境下,我做这个,那得是个秘密,跟谁都不能说!
当时纺织品倒到苏国,纯利润最少两番,这让我看到了很多商机。
后来不再做这个了,一是因为大环境下,设立投机倒把这个罪名,太过冒险。
二是到了八十年代末,很多人参与进来,利润在缩减,不良竞争下,即便在异国他乡本该拧成团的同胞,也暴露了很多丑陋的本性,我不愿意对人性太过失望。
三,更是因为我已经不需要那么拼了。事实证明,要敢于做那个吃第一口螃蟹的人,却不能长期吃,寒凉。”
犹记得那位企业家站起身,背对着她,以一种感叹的语气总结那段日子:
“背着包裹在火车上爬上爬下,狼狈的样子,就是我经历的青春。”
通过回忆这一段对话……
毕月想,要稳、准、狠,马上翻身改变窘境,挣快钱……
前方等着她的,无论是什么,她都要走一遭、试一试!
白沟站到了。
左拐右拐,其实随着人流,随着刚才下汽车那些眼神灵活的人群走着走着,就能看见很多“奇妙。
啥时代都是没钱看不了病。
啥时代也都是别人不敢干时,你干,你就牛气了!
所谓批发点儿,就是一个大长街,一条很窄很长的马路,看起来像早市一般热闹的大集市。
一排一排竖起的铁丝网,一家挨着一家的叫卖声,老板们胳膊上搭着几件主卖的款式,吆喝着、和顾客大声着你来我往的商议价格。
而他们的身后,密密麻麻地挂满各式衣物,有的货量大的卖家摊上,铁丝网上挂的衣服一件压着一件,看客只能看个半截。
要想细看,老板得拎一个大长木棍,木棍一头是个小叉子,用这个长木棍勾着衣挂才能拿下来。
毕成紧紧尾随,跟在毕月的身后。
人很多,毕成听着毕月娴熟的边走边问价格,而他自己左躲右闪观察他们身旁的这些人,两手会不自觉的搭在小腹处,就怕别人偷他们的钱。
毕月一直没出手,汗流浃背的她,直到走完了大半个集市,最后在一处卖兜子的地方站住了脚:
“老板,给我来四个最大号的胶丝袋子!”
这是姐弟俩花的第一份钱,渴的不行,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更不用说午饭了。
毕成心里明白,姐姐这是要出手了,估计连在哪家上货心里都有数了。
毕月原路返回,跑到刚一进集市就相中的那个柜台前:
“老板,这文化衫怎么拿货?”
快五十岁的男人上下扫了几眼毕月,又眯眼瞧了瞧毕成,不熟,第一次来拿货的,脱口道:“三块!”
从京都到白沟的客车上,毕成有点儿紧张地捂住肚子,毕月一侧头看到大弟这幅模样,凑到毕成耳边儿小声道:
“你这是提示小偷,你钱藏哪吶?”
毕成被客车中间过道的人一挤,挤歪了身体,靠近他姐姐再次确认道:
“真都上货?一分不留?姐,到底靠谱不靠谱啊?”
白沟到京都的距离113公里,两个半小时的车程。
毕月看向车外,她想,成不成的,都在此一举了。
……
车窗外一片翠绿葱葱,车厢里散发着浓浓的汗味儿。
毕月两个手指用劲,桎梏的车窗被她打开,随后坐在她身后的大姐就开始抱怨:
“你开这么大,我这面窗户都被你推过来了!”
毕月没心思搭理大姐吵嘴架,她满脑子里都在算计着钱。任由身后的大姐又把窗户推了回来,只给她留个小缝隙。
大弟刚才问她的话,毕月没有回答。
她想着:她现在和毕成都是大学生,坚持两三个月炸油条挣辛苦钱还算能挺住,就是即便如此,那还是李老师帮的忙。
但长此以往,大弟的学习成绩会下降,她和弟弟的身体也吃不消。可见这条谋生的路不适合她们。
他们要是再累倒,毕家这个穷苦的家庭,真的会受不住了。
毕月对着窗外叹了口气。
再加上带爷爷去医院彻底大检查一番,钱指定得不少花。哪个年代都是如此,没钱啊,看不起病!
还有那些欠账,难道她和大弟回老家,顶着一张厚脸皮继续拜谢各家,然后不提不念这些年的欠款吗?
东头王家三块,西头李家五块八……
爷爷这些年吃药钱,小叔在监狱不挨欺负的打点钱,父亲治腿欠村里赤脚医生的治疗费,她和毕成当年踏上求学路的路费……
毕月动过不念书去做小买卖的打算,这样不出一年,她相信自己凭着穿越来的眼光,应该能做到让毕家越来越好。
但当她看到老家的父亲给她写的信,那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要好好念书,爹脸上有光”时,她才意识到,“大学生”仨字,对毕家有多重要。
也许,这就是让那个贫苦的家,一直支撑下去的缘由。
……
毕月忽然侧过头,认真地看向毕成问道:“你信姐不?”
“不是,姐,我不是那个意思,我那意思……”毕成压低声音,声音小的只有毕月能听清他的含糊声:
“咱不留点儿过河钱?”
毕月斩钉截铁的回道:“没必要。”
自信的模样,毕成看的一愣,最近越来越觉得姐姐变化巨大,犹如……犹如天地之差。
他姐愣是相信什么巧遇的苏国人,可他姐又告诉他不会苏国话,难道那个“苏国买卖人”也会英语?还是倒动老头衫的?咋这么凑巧?
毕成心里有保留意见,犯着嘀咕,却不得不盲目的跟随毕月,相信姐姐。
他晚上睡不着觉时,翻来覆去的琢磨,姐姐忽然会炸麻花油条,又“点高”的遇到外国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天饿不死瞎家巧(雀)”?
……
而毕月闻着柴油味儿、汗味儿,也陷进了回忆中。
她清楚的记得,曾经有幸在刚上班时,采访过一名著名企业家。
那名中年男士带着回忆且向往的眼神跟她聊过去、过去那些在苏国赚第一桶金的日子。
别的话题,那名老总都言简意赅,只有采访到那一段时,他兴致勃勃的说:
“在当年那样的大环境下,我做这个,那得是个秘密,跟谁都不能说!
当时纺织品倒到苏国,纯利润最少两番,这让我看到了很多商机。
后来不再做这个了,一是因为大环境下,设立投机倒把这个罪名,太过冒险。
二是到了八十年代末,很多人参与进来,利润在缩减,不良竞争下,即便在异国他乡本该拧成团的同胞,也暴露了很多丑陋的本性,我不愿意对人性太过失望。
三,更是因为我已经不需要那么拼了。事实证明,要敢于做那个吃第一口螃蟹的人,却不能长期吃,寒凉。”
犹记得那位企业家站起身,背对着她,以一种感叹的语气总结那段日子:
“背着包裹在火车上爬上爬下,狼狈的样子,就是我经历的青春。”
通过回忆这一段对话……
毕月想,要稳、准、狠,马上翻身改变窘境,挣快钱……
前方等着她的,无论是什么,她都要走一遭、试一试!
白沟站到了。
左拐右拐,其实随着人流,随着刚才下汽车那些眼神灵活的人群走着走着,就能看见很多“奇妙。
啥时代都是没钱看不了病。
啥时代也都是别人不敢干时,你干,你就牛气了!
所谓批发点儿,就是一个大长街,一条很窄很长的马路,看起来像早市一般热闹的大集市。
一排一排竖起的铁丝网,一家挨着一家的叫卖声,老板们胳膊上搭着几件主卖的款式,吆喝着、和顾客大声着你来我往的商议价格。
而他们的身后,密密麻麻地挂满各式衣物,有的货量大的卖家摊上,铁丝网上挂的衣服一件压着一件,看客只能看个半截。
要想细看,老板得拎一个大长木棍,木棍一头是个小叉子,用这个长木棍勾着衣挂才能拿下来。
毕成紧紧尾随,跟在毕月的身后。
人很多,毕成听着毕月娴熟的边走边问价格,而他自己左躲右闪观察他们身旁的这些人,两手会不自觉的搭在小腹处,就怕别人偷他们的钱。
毕月一直没出手,汗流浃背的她,直到走完了大半个集市,最后在一处卖兜子的地方站住了脚:
“老板,给我来四个最大号的胶丝袋子!”
这是姐弟俩花的第一份钱,渴的不行,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更不用说午饭了。
毕成心里明白,姐姐这是要出手了,估计连在哪家上货心里都有数了。
毕月原路返回,跑到刚一进集市就相中的那个柜台前:
“老板,这文化衫怎么拿货?”
快五十岁的男人上下扫了几眼毕月,又眯眼瞧了瞧毕成,不熟,第一次来拿货的,脱口道:“三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