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上学啦
推荐阅读:注视深渊、篮坛少帅、联盟之魔王系统、绝地之传奇归来、网游之神级村长、成全、一枪致命、落地一把98K、纵猎天下、英雄联盟之全能天才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子娘为了小姨的事情气得不行不行的,当时就说了,以后跟小姨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二姨本来还想劝,看明子娘气那样儿,也没敢说什么。
明子娘住院的时候,一直是二姐跟着伺候的,家里大姐走不了,屋内屋外的活儿都指着她呢。等到娘出院的时候,又快要进腊月了。
舅姥爷在毛家店屯也不是无名之辈,日子还过得去,可是家里人口也不少,再加上明子姥姥,住得也挤巴巴的,明子娘就想把姥姥接到家里来住。可是自家,地方也不宽敞啊。大哥都去生产队挤大炕了。
明子爹没说啥,过了些天,用生产队的马车,进城拉了半车木板回来,在屋里靠着西山墙搭了个木板床。原本靠西墙放着的一些杂物一部分挪到小抱夏里,一部分放到仓房去了。木板床不比火炕,一点儿温度都没有,还靠着大墙,特别的冷。明子爹又在上面铺了厚厚的两层草垫子。又靠着床边上搭了个炕炉子,是用土砌的,直接连着炕,炉子上面是一口小锅,能烧水能做饭的。
有了这个炕炉子,屋子里能暖和不少,在木板床上睡也不会冻着。而且,以后有个单独的小锅给爷爷做素菜,其他人也不用再吃后放油全是荤油味儿的菜了。
床都搭好了之后,明子爹用自行车带着明子娘去的毛家店,得先跟舅姥爷和姥姥通好气才能接人啊。
明子姥姥说啥也不同意搬到明子家。说是快要过年了,她一个外人,不好在关家过年。舅姥爷也是那个意思。明子娘也就没强求。
可是床已经搭好了,放着也是放着,大哥这年冬天,终于不用再去生产队大炕挤了,先在木板床上混了半冬。
后来,明子爹年前又去了毛家两趟,一趟给送去了二十多斤猪肉和几斤粉条,一趟送去了十斤面和二十斤鱼。
去年是大姐的事儿,今天是姥姥的事儿。连着两年,明子家的年过得都不顺心。明子娘一直在念叨,是因为不供祖谱,不敬先人,祖宗怪罪了。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就这个世道。
宋知青回老家去过年了,过完年回来的时候,心情很沉重,总是唉声叹气,明子听他自言自语,说再这么闹下去,国家要完了。
宋知青给明子带了几本书,明子一看,四大名著。这可真够看得起她的了,她明面上的年龄,过了年才七岁,居然就给她看四大名著了?别说七岁了,上辈子三十多的时候,她都不敢说自己能完全看得懂。
那书上还有注示,宋知青说,是他外公的手迹。明子仔细的研究的几天,表面说看不懂,心里可是明白的,宋知青的姥爷可是有学问的人,那注示,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
高官屯有了前一年明子爹给做的示范,这一年,原本都想着套种大蒜和白菜。等到种的时候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大蒜并不便宜,好的大蒜种子更不便宜。这个高官屯的大部分人家还是能承受得了的。重要的是下一条儿,你得有时间和精力,又是浇水,又是除草的,如果照顾不精心,那蒜可就瞎了。
到最后,真正种上人家,连一半都没有。连明子家,也没有比前一年多种。还是一亩蒜,两亩地瓜。
只是自家开荒的地里不用种玉米了,除了土豆,又种回大黄米和谷子了。明子听爹娘念叨过,想把家里的房子再接出一间去,可不得着急多挣些钱嘛。大黄米是最挣钱的了。
出了正月,明子爹娘就去把姥姥接过来了。姥姥的家当很少,就一床被子和一个小包袱,里面就一套单衣一双鞋。明子娘看姥姥没有褥子,总不能直接睡在草垫子上,又赶着用旧棉花做了一床褥子出来。
其实,关家人也是前年才睡上褥子,之前睡炕席都睡习惯了,明子娘一直就没舍得花钱再给大家伙做褥子,直到前年卖大黄米挣钱了,才终于狠了狠心,一人做了一床褥子……
姥姥刚过六十岁,身体还硬朗得很。比明子娘可健康多了。老太太来了之后,家里缝缝补补的活儿,就都接过去了。打麻绳纳鞋底这些活儿,也分担了不少。其实,二娃已经成年了,这些活这两年也不是全靠着大姐一个人了。这下子,有了姥姥帮手,能有更多的时间干地里的活儿了。爷爷带着大姐二姐,又开出来两亩荒地。
明子七岁了,跟着宋知青学了两年多,宋知青说,她的知识储备足够用到小学毕业了,直接上中学都没有问题。
明子可不敢那么得瑟。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七一年了。五年之内,上完小学,中学,再花二年读完高中,正好不耽误高考。那时候她也十四了。上大学,看着也不是特别违和了。
跟爹娘商量了一下,明子九月的时候,就跟着老姐和小哥一起上学去了,直接上的二年级,周围十里八村的都知道她是小天才,学校也没有强制要求她必须得上一年级。
明子上学可轻松了,连书包都没有。书本都在老姐的书包里呢,到了学校,老姐会先到她班里,把书本和铅笔橡皮给她放好,在回自己班,放学的时候再来班里接她一起走。还有午饭,也都是老姐帮她带着呢。午饭就是一人一个玉米饼子,用一个手帕包着,再加上几块咸菜,三个人的咸菜用一个铝饭盒装着,中午了一起到老姐的班里去吃。
三姐士敏暑假的时候就读完初中了。差了几分没有考上高中。她性子慢,做什么都是慢动作。三姐的这种慢,还不是说她反应慢或是脑子慢,就是动作慢,做什么都不着急,走路慢,吃饭慢,干活慢,做什么都要花别人两倍到三倍的时间,就是慢动作。娘总说她是火上房不着忙。就没有着急的事儿。这一点儿,随爷爷,但是吧,爷爷也没那么不着急,三姐这是青出于蓝了。
就三姐的性子,也不是干农活的料啊。人家种三亩地她能种上一亩就不错了,娘说她这样的,在家种地的话,准得饿死。还是念书吧,念完书,将来还能找个不用种地的活儿干。正好,她也能坐着住,念书正适合她。学习也不错,没考上高中,是因为她紧张,语文差两分就考满分了,考数学的时候,居然看错行?选择题全填错行了!愁人的。
所以,三姐打算下学期回初三复读,再考一年。上半学期在家自学,省学费。在家的时候,三姐也没闲着,干农活儿她是干不了多少了。空余时间,居然跟爷爷学起了说书。就爷爷留着那些话本子,她全都看会了,还会边说边唱。什么回杯记啊,花为媒啥的,唱得可流畅,可好听了。
自打三姐学会了说书,晚上高官屯就有了娱乐活动了,生产队开完会,跳完了中字舞,就全都往明子家聚,听三姐说书,天天晚上明子家屋里都挤满了人,炕上,木板床上坐得满满当当的,还有自备小板凳的,连窗户外都有人趴着窗户听。
后来,大房身老家明子爹的堂姑父来明子家串门,明子得叫老姑爷的。年纪比明子爹也就大上十来岁。是大房身屯很有威信的人,在兴隆镇粮库做贫农代表,是在镇上都有发言权的人。向来跟明子家关系好。时常来明子家串门,明子娘总是好吃好喝的招待。
老姑爷来串门的时候,听了一次三姐说书,就听入了迷,后来,秋收忙过了,到底把三姐接到他们家住了三天,给说了三天书。三姐这一去,半个月才回来。在老姑爷家是只说了三天,可是大房身,那是关家的老屯啊,关家本家亲戚大部全在那个屯子里,这家接去说两天,那家接去说三天,可不就得一阵子。三姐回来说,她到谁家,恨不得全屯子的人都跟着聚到谁家,有的人都听了好几遍了,还天天跟着听。
哎,明子就觉得这时候的人可怜,一点儿娱乐生活都没有。听个说书就能这么痴迷。
大房身的亲戚都知道三姐会说书了,木王堡的还能不知道?三姐才从老屯回来没两天,二舅就来把三姐接走了,木王堡里关家亲戚也不少啊,这一去,又是半个月。三姐说书都说出名儿了。当然,三姐不是以说书为生的,别人是请不去的。娘也不可能让三姐出去说书。
高章家之前来家里透过话儿,不想让三姐继续考学。高章已经不读书了,去了镇里学木匠活儿,他们家怕三姐读了高中出去念书,万一再考上学,就不会再回来了。只是三姐自己想接着念书,娘也觉得不能这么早就断了三姐未来的路。就没同意。他们家,也就没再说什么。
二姐士云十九岁了,出落得越发的好看,原本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只是大姐英子因为上一次的退亲事件之后,一直没有再订亲,二姐的亲事也就耽搁下了。
大姐跟赵家的亲事黄了,也不是没人给介绍,只是大姐有了心理阴影,一直都没应,连看都不肯看,娘心疼她,也一直没强求。
明子娘为了小姨的事情气得不行不行的,当时就说了,以后跟小姨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二姨本来还想劝,看明子娘气那样儿,也没敢说什么。
明子娘住院的时候,一直是二姐跟着伺候的,家里大姐走不了,屋内屋外的活儿都指着她呢。等到娘出院的时候,又快要进腊月了。
舅姥爷在毛家店屯也不是无名之辈,日子还过得去,可是家里人口也不少,再加上明子姥姥,住得也挤巴巴的,明子娘就想把姥姥接到家里来住。可是自家,地方也不宽敞啊。大哥都去生产队挤大炕了。
明子爹没说啥,过了些天,用生产队的马车,进城拉了半车木板回来,在屋里靠着西山墙搭了个木板床。原本靠西墙放着的一些杂物一部分挪到小抱夏里,一部分放到仓房去了。木板床不比火炕,一点儿温度都没有,还靠着大墙,特别的冷。明子爹又在上面铺了厚厚的两层草垫子。又靠着床边上搭了个炕炉子,是用土砌的,直接连着炕,炉子上面是一口小锅,能烧水能做饭的。
有了这个炕炉子,屋子里能暖和不少,在木板床上睡也不会冻着。而且,以后有个单独的小锅给爷爷做素菜,其他人也不用再吃后放油全是荤油味儿的菜了。
床都搭好了之后,明子爹用自行车带着明子娘去的毛家店,得先跟舅姥爷和姥姥通好气才能接人啊。
明子姥姥说啥也不同意搬到明子家。说是快要过年了,她一个外人,不好在关家过年。舅姥爷也是那个意思。明子娘也就没强求。
可是床已经搭好了,放着也是放着,大哥这年冬天,终于不用再去生产队大炕挤了,先在木板床上混了半冬。
后来,明子爹年前又去了毛家两趟,一趟给送去了二十多斤猪肉和几斤粉条,一趟送去了十斤面和二十斤鱼。
去年是大姐的事儿,今天是姥姥的事儿。连着两年,明子家的年过得都不顺心。明子娘一直在念叨,是因为不供祖谱,不敬先人,祖宗怪罪了。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就这个世道。
宋知青回老家去过年了,过完年回来的时候,心情很沉重,总是唉声叹气,明子听他自言自语,说再这么闹下去,国家要完了。
宋知青给明子带了几本书,明子一看,四大名著。这可真够看得起她的了,她明面上的年龄,过了年才七岁,居然就给她看四大名著了?别说七岁了,上辈子三十多的时候,她都不敢说自己能完全看得懂。
那书上还有注示,宋知青说,是他外公的手迹。明子仔细的研究的几天,表面说看不懂,心里可是明白的,宋知青的姥爷可是有学问的人,那注示,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
高官屯有了前一年明子爹给做的示范,这一年,原本都想着套种大蒜和白菜。等到种的时候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大蒜并不便宜,好的大蒜种子更不便宜。这个高官屯的大部分人家还是能承受得了的。重要的是下一条儿,你得有时间和精力,又是浇水,又是除草的,如果照顾不精心,那蒜可就瞎了。
到最后,真正种上人家,连一半都没有。连明子家,也没有比前一年多种。还是一亩蒜,两亩地瓜。
只是自家开荒的地里不用种玉米了,除了土豆,又种回大黄米和谷子了。明子听爹娘念叨过,想把家里的房子再接出一间去,可不得着急多挣些钱嘛。大黄米是最挣钱的了。
出了正月,明子爹娘就去把姥姥接过来了。姥姥的家当很少,就一床被子和一个小包袱,里面就一套单衣一双鞋。明子娘看姥姥没有褥子,总不能直接睡在草垫子上,又赶着用旧棉花做了一床褥子出来。
其实,关家人也是前年才睡上褥子,之前睡炕席都睡习惯了,明子娘一直就没舍得花钱再给大家伙做褥子,直到前年卖大黄米挣钱了,才终于狠了狠心,一人做了一床褥子……
姥姥刚过六十岁,身体还硬朗得很。比明子娘可健康多了。老太太来了之后,家里缝缝补补的活儿,就都接过去了。打麻绳纳鞋底这些活儿,也分担了不少。其实,二娃已经成年了,这些活这两年也不是全靠着大姐一个人了。这下子,有了姥姥帮手,能有更多的时间干地里的活儿了。爷爷带着大姐二姐,又开出来两亩荒地。
明子七岁了,跟着宋知青学了两年多,宋知青说,她的知识储备足够用到小学毕业了,直接上中学都没有问题。
明子可不敢那么得瑟。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七一年了。五年之内,上完小学,中学,再花二年读完高中,正好不耽误高考。那时候她也十四了。上大学,看着也不是特别违和了。
跟爹娘商量了一下,明子九月的时候,就跟着老姐和小哥一起上学去了,直接上的二年级,周围十里八村的都知道她是小天才,学校也没有强制要求她必须得上一年级。
明子上学可轻松了,连书包都没有。书本都在老姐的书包里呢,到了学校,老姐会先到她班里,把书本和铅笔橡皮给她放好,在回自己班,放学的时候再来班里接她一起走。还有午饭,也都是老姐帮她带着呢。午饭就是一人一个玉米饼子,用一个手帕包着,再加上几块咸菜,三个人的咸菜用一个铝饭盒装着,中午了一起到老姐的班里去吃。
三姐士敏暑假的时候就读完初中了。差了几分没有考上高中。她性子慢,做什么都是慢动作。三姐的这种慢,还不是说她反应慢或是脑子慢,就是动作慢,做什么都不着急,走路慢,吃饭慢,干活慢,做什么都要花别人两倍到三倍的时间,就是慢动作。娘总说她是火上房不着忙。就没有着急的事儿。这一点儿,随爷爷,但是吧,爷爷也没那么不着急,三姐这是青出于蓝了。
就三姐的性子,也不是干农活的料啊。人家种三亩地她能种上一亩就不错了,娘说她这样的,在家种地的话,准得饿死。还是念书吧,念完书,将来还能找个不用种地的活儿干。正好,她也能坐着住,念书正适合她。学习也不错,没考上高中,是因为她紧张,语文差两分就考满分了,考数学的时候,居然看错行?选择题全填错行了!愁人的。
所以,三姐打算下学期回初三复读,再考一年。上半学期在家自学,省学费。在家的时候,三姐也没闲着,干农活儿她是干不了多少了。空余时间,居然跟爷爷学起了说书。就爷爷留着那些话本子,她全都看会了,还会边说边唱。什么回杯记啊,花为媒啥的,唱得可流畅,可好听了。
自打三姐学会了说书,晚上高官屯就有了娱乐活动了,生产队开完会,跳完了中字舞,就全都往明子家聚,听三姐说书,天天晚上明子家屋里都挤满了人,炕上,木板床上坐得满满当当的,还有自备小板凳的,连窗户外都有人趴着窗户听。
后来,大房身老家明子爹的堂姑父来明子家串门,明子得叫老姑爷的。年纪比明子爹也就大上十来岁。是大房身屯很有威信的人,在兴隆镇粮库做贫农代表,是在镇上都有发言权的人。向来跟明子家关系好。时常来明子家串门,明子娘总是好吃好喝的招待。
老姑爷来串门的时候,听了一次三姐说书,就听入了迷,后来,秋收忙过了,到底把三姐接到他们家住了三天,给说了三天书。三姐这一去,半个月才回来。在老姑爷家是只说了三天,可是大房身,那是关家的老屯啊,关家本家亲戚大部全在那个屯子里,这家接去说两天,那家接去说三天,可不就得一阵子。三姐回来说,她到谁家,恨不得全屯子的人都跟着聚到谁家,有的人都听了好几遍了,还天天跟着听。
哎,明子就觉得这时候的人可怜,一点儿娱乐生活都没有。听个说书就能这么痴迷。
大房身的亲戚都知道三姐会说书了,木王堡的还能不知道?三姐才从老屯回来没两天,二舅就来把三姐接走了,木王堡里关家亲戚也不少啊,这一去,又是半个月。三姐说书都说出名儿了。当然,三姐不是以说书为生的,别人是请不去的。娘也不可能让三姐出去说书。
高章家之前来家里透过话儿,不想让三姐继续考学。高章已经不读书了,去了镇里学木匠活儿,他们家怕三姐读了高中出去念书,万一再考上学,就不会再回来了。只是三姐自己想接着念书,娘也觉得不能这么早就断了三姐未来的路。就没同意。他们家,也就没再说什么。
二姐士云十九岁了,出落得越发的好看,原本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只是大姐英子因为上一次的退亲事件之后,一直没有再订亲,二姐的亲事也就耽搁下了。
大姐跟赵家的亲事黄了,也不是没人给介绍,只是大姐有了心理阴影,一直都没应,连看都不肯看,娘心疼她,也一直没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