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第七十二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常村正道:“这算是一段孽缘了。大人英明,那处屋院的来历起头,正要从这里说开。这是比老朽再往前一两辈人的事了。老朽方才说过,那两间小屋,是安大户家所建。安家就是前朝为了种茶叶,从江南搬到这里来的,不过他们挣了钱,便不怎么做买卖了,在这一带乡里买了好多地,自此住下。他家几房的大宅子在小盏村。本乡几个村都有他家地,所以才在渠里村边盖了小屋让看这边田地的人临时落脚。好些年前,他们家的某一房……乡民尊称家主为安五爷,想是第五房吧。反正不是长房,但名下家业也不少,宅院就在小盏和渠里临近处,渠里这边的地也是他们家的。安五爷只有一个闺女,就招了个上门女婿。安五爷一家都好善,常常接济贫苦。有一年,有个讨饭的老瞎子,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小闺女,一个小小子到村里要饭。老瞎子有病,晕在村外面,小闺女拉着那个小小子到村里磕头求人救救他爷爷。说他们家乡闹灾荒,父母都死了,只剩个瞎爷爷带着姐弟俩一路逃荒来京城。小孩子也机灵,一看安家的宅子大,就求到安家大门口。当时安五爷不在家,陪着夫人去进香游玩了,宅子里大小姐做主。安大小姐成亲后,头胎的孩子夭折了,是个女孩。所以她看到那个女孩,心生怜惜,让这祖孙仨暂时住下了。管家拦着大小姐,劝说莫让来历不明的人住进宅子里,但老瞎子得养病,安大小姐便让祖孙仨暂时住到这处小屋……”
柳桐倚问:“这祖孙三人姓桢?”
常村正点头:“这个姓少见,可巧的,安家祖籍的那个地方就有。据这爷孙仨自称,他们家乡确实跟安家祖籍所在不远。那小闺女特别聪明,发现大小姐怜爱她,就求大小姐让她当丫鬟,说感激安家的恩情,情愿为奴为婢。安大小姐觉得跟她投缘,便答应了。后来安五爷和夫人回来,听闻此事,也觉得是天意缘分,没反对。”
女孩自此留在安府当丫鬟,她爷爷和她弟弟在那处小屋院住着。
安大小姐非常疼爱这个女孩,让人教她认字学女红,待她稍大一些,管事想让这个姑娘做儿媳妇,安大小姐都没答应,想给她找个富裕人家,嫁个忠厚郎君,将来子孙进能读书科举,退可坐守田产,吃喝不愁。
但有一天,内宅的仆妇发现桢氏女身形举止有异,抓她审看,发现这女孩怀孕了。
桢氏女痛哭流涕地向安大小姐道:“事到如今奴婢也不敢隐瞒了。奴奴肚里的孩子,实是老爷的。”
穆集忍不住插话:“这女子所说的老爷,是安小姐的爹,还是她相公?”
常村正道:“她相公。”
穆集顿了一顿:“这事,倒也不新鲜。只是,那男子不是个赘婿么?”
常村正道:“是个入赘的。”
桢氏女哭着和安大小姐解释说,安大小姐的相公其实已经馋她很久了,每每的唤她过去服侍,便会动手撩拨,她虽不愿,但毕竟她是奴婢,安大小姐的相公是主人。后有一次,安大小姐的相公吃酒,让她过去服侍,便把她也煮成了熟饭。
安大小姐怒极,冷笑问道:“你只在我身边服侍,侍奉酒食自有专人,为何会让你去?”
桢氏女哭道:“奴也不知道。老爷让奴奴斟酒,奴奴岂敢不从呢?后来不知怎的睡熟,便被……如今已是如此,夫人待奴恩重如山,奴肚里的孩子,就是夫人的。生下来夫人就是他娘。日后若夫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绝不会抢少爷小姐的风头,奴奴一定教他本本分分的,绝不争抢。”
安大小姐大怒:“他进我家是入赘,跟你生的孩子还想管我叫娘?你还惦记着争抢?”
桢氏女更大哭道:“奴说的是奴奴的孩子绝不会争抢的呀。奴听说夫人上一胎伤了身,不知能不能再怀了。虽然老爷是入赘,一直无后也没办法。难道夫人总不让老爷纳小么?奴替夫人生一个,只当是夫人自己生的,不比从别房过继好?”
安大小姐气得说不出话,让人把相公唤来询问。
她相公却说,桢氏女总在他面前出入,常露诱惑姿态,但他严守夫德,把持内心,从未理会。某日他在后园独自饮酒,身边一个丫鬟都没有,一时醉了,醒来却发现桢氏女躺在怀里。他怀疑当日吃的酒也不对劲,一时情难自控。赌咒发誓日后绝不再犯,但桢氏女既然已经如此,家丑不可外扬,不如暂时在宅中僻静之处安置,待孩子生下,从长计议。
安大小姐命人立刻将桢氏女丢出去,桢氏女哭着不肯,她在宅中自也有处得好的姐妹,向外通了消息。她弟弟扶着瞎祖父到安家,老头坐在门前嚎哭。
“我们虽是逃荒来的,但正经是良家之民,我孙女感念你家的恩德,情愿给你们当奴婢,一文的典身钱都没要。清清白白一个姑娘,被大老爷奸污有孕!如今没个说法,还遭打骂。天理何在?!”
他弟弟也道:“爷爷莫怕,姐姐莫怕,咱们这就去县城,找衙门,请大老爷决断。告他们逼良为婢,无契畜奴,奸污民女!”
众乡邻围观,议论纷纷。
桢氏女在里,她爷爷和弟弟在外,只管闹。
仆役驱赶,老头就躺在地上:“打死人了,大老爷奸污了我孙女,要杀我们全家灭口!”央告乡邻报官。
安大小姐气晕了过去。
安五爷和夫人得知此事,明白这祖孙仨不是凡角,便唤女婿与桢家三人到宅中前厅,请族中长者,乡贤友邻前来见证。
“某唯有一女,不舍外嫁,招赘栾生。成婚数年,今无子嗣,想是缘薄。栾生既已别恋,桢氏本是良家之女,又已有孕。小女不敢耽误栾公子正缘,今愿和离,一别两宽。请各位长者乡邻做个见证。”
栾生大惊求恕,安五爷当场取出安大小姐签好的和离书,栾生不肯签。
桢氏女哭道:“奴是不会与姐姐抢的呀,奴奴会守为妾的本分,奴的孩子就是姐姐的孩子,男子纳妾,天经地义,姐姐何妒不能容也?”
桢氏的弟弟大声道:“我姐姐一个良家女子,白给你家做奴婢多年,就这么算了?她分明是被奸污,也算了?!必要上衙门请青天大老爷给个说法!“
安五爷又道:“栾生与小女多年姻缘,桢氏在宅中侍奉,也算勤勉,如今身怀有孕。我安家从不负人,已备薄礼相赠。”
竟是要给栾生一笔钱财,桢氏亦另有些安身钱。
穆集又忍不住开口道:“安员外诚是忠厚长者,但他女婿毕竟是个入赘的,当要守夫道。本不必如此厚待奸夫□□。”
柳桐倚道:“小人得财,未必能消受长久。
”
常村正钦佩地向柳桐倚拱手:“大人英明。当时,一众乡邻都觉得安五爷宽厚忒过了,不必如此。但后来发生的事儿更出乎意料……”
桢家祖孙三人拿到钱财,也不怎么闹了,栾生本不占理,安家又如此宽厚,他也只得签了和离书。
但这几人都没离开北坝乡。
桢氏女是这么说的:“郎君与姐姐多年夫妻,必有情意。她只是一时嫉妒,不能接受。待奴奴把孩儿生下,咱们再一起好好求求姐姐。姐姐,郎君,奴奴,咱们的孩儿,一家四口,定能团聚。”
栾生道:“娘子说得甚是。你姐姐火气大,但气消得快,岳父岳母这般厚待你我,必也是不舍我离去。他家虽有几个小钱,跟真正的显贵比,算得了什么?安氏已非妙龄,又成过亲,如今闹这一场,悍名远播,丧妻的老头都未必肯要她,哪里再找我这样一个知书达理有风度的年轻男子?深夜孤冷,空守寂寞,少不得想起我的好。到那时等她家拿轿子来抬我们,倒要她给你端茶陪个不是,咱们才去哩。”
两人遂商议定,就近住下。
本乡人大都不齿他们为人,但总有一两户与安家不合等着看笑话的,竟被他们在渠里村买到了一处宅子。
柳桐倚问:“即是黄郎中后来的医馆所在?”
常村正点头:“回大人话,正是。也挺巧,那宅子是丁家的。丁家刚上岸时,也在乡里广置产业,原本想在京麻鸭的买卖里掺上一手。安家虽自己不养,但几户养京麻鸭的人家都有他们投的钱,他们跟京中商铺熟悉,京里的大酒楼订货也是安家牵线。因此跟丁家有点恩怨。那时丁家已不打算参与京麻鸭的买卖,专养花鸭了,在渠里的房子空着,就卖给了那对男女。”
一开始栾生想着,不久之后安家就会派轿子抬他回去,只打算租。桢氏劝他买,说有自己的田亩房产才算立身,多备一处宅子,进出两便。栾生便买了下来,丁家也乐得卖。
购宅,又请人翻修,一半修着,一半自住,还雇了人服侍,一时竟挺滋润。
但没过几个月,就出了事情。
栾生身无功名,不能养奴婢,雇的仆从都是乡里的闲人。桢氏因自家经历不能容她人重演,只留几个上了岁数的婆子服侍内里。其中一个婆子秦氏,到府中没几日,便尤其拔尖,机敏爽利,做活精细,不好言语,还会做精细小点心。桢氏十分满意,得知秦氏是个寡妇,动起念头想让她嫁给桢老头,省下一笔开销,得到长远服侍,着实合宜。
秦氏当然不愿意,她闺女远嫁,儿子儿媳外出做买卖了,自己在家闲了没事,加上对栾生桢氏有点好奇,便来挣几个闲钱花花,趁便攒点跟老姐妹们的谈资,本没打算长做,才显得不计较,性格好。怎能看上桢老头。
桢氏打算落空,大怒,觉得秦氏不识抬举,向栾生哭闹:“一个乡婆子都能欺我,还是不把我们当主子看。孩儿在我肚里都不安生了,想是感到了为娘的苦。”
栾生抱住桢氏道:“乖,不哭,一切有为夫。”立刻把秦氏叫来,劈头盖脸,痛骂一通,让她立刻滚。
秦氏道:“走也成,先把工钱结算。”
桢氏从栾生怀抱挣扎出来大骂:“老虔婆,奶奶我抬举你,你还敢给脸不要脸,如今竟还要钱。”上前厮打秦氏,秦氏避过,桢氏大哭肚疼,伤到了孩儿,要拿秦氏去官府。
秦氏冷笑几声,也没多纠缠,拔腿就走。
栾生仍有几分廉耻,觉得为难一个婆子太失体面,由她离去。
秦氏到了下房,收拾东西。另外几个婆子也常遭桢氏责骂,为她抱屈道:“你白搭这些天进去,侍候这么个人,落得如此。我们干了两三个月的,工钱也没给,不知有无着落哩。”
秦氏道:“老姐姐们,不是我自个儿被骂,存心报复他家。这家人不对劲。若非等钱使,瞅准机会,赶紧抽身。”
栾生有个乳母,从他出娘胎就照料他左右,众人不知其本姓,都唤她栾妈妈。她一直喜欢安家和安大小姐,不喜桢氏,栾生被安家赶出,她也只得跟着出来。得知秦氏被赶,本想安慰两句,自己拿点小钱给秦氏,不料在廊下听见这几句,总觉得秦氏话里有话。但当时人多,不便上前询问。待到隔日,她借口宽慰秦氏,去秦氏家送工钱,询问秦氏是否知道什么桢氏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秦氏却只说没这事,她当时上气,胡乱讲了几句,让栾妈妈不要多想。
栾妈妈总觉得秦氏肯定知道些什么。她打听到有几个妇人与秦氏要好。其中一位是安老爷投了钱的养鸭商户家主母梁氏。这位梁氏很会来事,隔三差五向安家内宅送些小礼,都是些吃食小玩件,不多值钱,但新奇别致。连栾妈妈这样的乳母和其他仆妇婢女也会收到一份,加之内宅本就归安大小姐掌管,所以栾妈妈与她相熟。
她前去央告梁氏,梁氏立刻答允。
梁氏请秦氏吃饭,吃酒到一半时有意嗔怪道:“我一向拿你当亲姐姐看待,每每说我这里忙,请你帮我管一管,没想到你缺钱使,竟去给那样的人家做事,都不来帮我。”
秦氏笑道:“夫人知道我的,也是闲了好奇。”
梁氏问她都看见了什么,姓桢的女子长得什么模样,行事如何等等,
这般聊着聊着,便不由得痛骂这爷孙仨一看就不是好东西,可怜安大小姐这样一个好心肠的美人竟被坑了。栾相公实是个蒙了心的大糊涂蛋。
秦氏道:“可不是糊涂么,替人家孵蛋。”
梁氏一愣:“怎的说?”
秦氏却摆手不肯细说:“这污糟事夫人别知道,脏耳朵。若是被我猜中了,谁知道那种人能干出啥事来。但听我一句话,千万别跟他们沾。”
梁氏再追问,栾妈妈也自隔间走出。
秦氏大惊:“夫人怎的这般坑我。”
梁氏赔罪:“并非有意,着实是因为安老爷待我家有恩,栾妈妈往日也多看顾我。大小姐被那爷孙三人闹到如此,病了老大一场,现在身子也没缓过来,我真真想知道这群贼的底细。”
秦氏摇头:“栾妈妈在这里我也得摸着良心说一句,栾相公着实配不上安小姐,大小姐此番未必不是因祸得福,他如今即便回心转意,也更配不起大小姐,跟那女子好生过倒是合适。”
栾妈妈跪下道:“我知我家少爷对不起安家,绝不是想再纠缠。但您是位有见识的,寻常的事儿绝不会如此。我家少爷贪美色,人糊涂,可种种罪加起来,也罪不至于丢命。望求开恩。”
秦氏经不住左右央告,只得无奈道:“罢了,这乡里人多不知,但梁夫人知道,我娘家也是做买卖的。我小时候跟着我爹的船,南里北里都去过。那姓桢的几个人,平时说话只说某地方言,以为我们北边人听不懂,但我能听懂。他们仨,可能不是爷孙。”
栾乳母与梁氏都惊住。
厅中,听常村正讲述的众人虽心有类似猜测,也不禁或改了改姿势,或变了变神色。
张屏眨了一下眼。
穆集忍不住问:“这爷孙三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常村正道:“说是那个老瞎子,实则没看起来的那么老,也不是真瞎。桢小郎不是他的孙儿,而是他儿子。那女子桢氏,其实是姓桢的童养媳。她肚里的孩子,可能压根儿不是栾生的。”
秦氏在宅中打扫时,听见桢小郎在桢氏房里抱怨。
“这把太亏哩,啥时候能走嘛,白搭进去这些年。”
桢氏道:“啧,这不是你爹定的,怪到我头上。哪晓得这地方的人恁难抠钱。那个婆娘,早知道我把她的首饰剥剥,衣裳剥剥,一遭地卷卷,也好过这里受罪。”
桢小郎道:“你莫说剥剥,爹又馋哩。”
桢氏哼道:“那老娘们,馋什么馋,老窝瓜壳壳都比她鲜嫩。你个小色胚子,姑奶奶我都不够馋?”
桢小郎道:“你只有一个,现在还是这个样,馋不得嘴更捉急哩。”
桢氏呸道:“怪我喽,怪我喽?是谁出的主意,搞大我的肚皮,整得姑奶奶这样累赘!”
桢小郎道:“谁晓得那姓栾的这样不中么,还得我们操劳。”
桢氏捶他道:“得了老娘的便宜,还卖弄,看把你能耐的。我知道你们的主意,若是个女娃娃,过几年又好有个能做这事的。”
桢小郎道:“那她就替了你喽,不好么?”
桢氏哼道:“好不好,看老娘那时候有没有过足瘾……”
桢小郎和老瞎子吃吃笑,一阵不堪入耳之声。
桢氏再哼哼道:“仔细点,有下人在外头,听见了。”
桢小郎道:“吃个茶点罢了,有啥子怕被听见的么~~”
继续一阵不堪入耳之声。
秦氏十分识时务,她向栾妈妈和梁氏道出真相,出了梁家门,立刻回家收拾东西,官道拦车去了京城,在亲戚家住下。
次日,梁氏出门马惊,跌出一身伤,养的鸭子死了一堆。傍晚,栾生的乳母突然口吐白沫抽搐,幸亏有个来帮佣的婆子恰好懂点草头方子,给她灌了点汤水,几个人抬着她去找郎中。郎中扎针灌药到半夜,总算把栾妈妈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几个婆子松了一口气,却望见村里火光冲天。
栾生和桢氏住的宅子,秦氏家的小屋,同时起火。
村民前去救火,从火场中抬出了昏迷的桢氏。
栾生、老瞎子、桢小郎都踪迹不见。火场中也没找到尸骨。
桢氏一直未能醒转,产下一个女儿后气绝身亡。
本地人对此有两种猜测。
其一,栾妈妈告知了栾生真相,栾生杀了老瞎子和桢小郎,打晕桢氏,放火烧屋,亡命天涯。
其二,老瞎子和桢小郎发现事情败露,连下杀手,先害几个知情人,再杀栾生和栾妈妈,放火烧秦氏房屋,觉得桢氏有孕累赘,不便带着一同逃亡,索性点火一块儿烧了。
穆集愕然:“竟成了一宗大案?”又向上首揖道,“惭愧下官竟从未听闻。”
常村正道:“听说这个案子是府衙办的,若大人看过卷宗,应知详细。”
冀实抚须:“吾已记起此案,确实算得一宗曲折的案件。”看向柳桐倚和张屏,“断丞与张文书可要猜一猜,真凶到底是谁?”
张屏道:“关键在栾生的乳母身上。请教失火当日的白天,是否有人见过栾生、老瞎子和桢小郎?”
冀大人道:“卷宗里写,下人们说,没有。都是直接从院里传出话。只有几个婆子见到桢氏躺在小厅睡觉。”
柳桐倚问:“传话的和后来靠近桢氏的都是栾妈妈?”
冀实点头。
张屏再问:“村正方才说,火场中除了昏迷的桢氏,没找到其他人的尸骨。即是说当日在那座宅子里帮佣的下人,也未有人遇难?””
常村正向冀大人看了看,答道:“回先生话,应是没有。”
冀实道:“没有。那宅子的另一半在翻修,当天早上,下仆收到吩咐,或出门跑腿,或去新翻修的那一半宅子里帮忙。门口只有个守门的小厮,素来胆小乖滑。宅子里的婆子都帮着送栾氏去看郎中了。”
柳桐倚双眼明亮,看看张屏,道:“如此,被杀的人是老瞎子和桢小郎。且,此二人或是在前一晚就被杀了。栾生杀死二人,未狠下心打杀桢氏,次日栾生逃走,乳母为其遮掩。”
若是老瞎子和桢小郎行凶,他们伤人纵火,连桢氏都抛弃,没必要带走栾生或藏匿他的尸体。
常村正拱手:“大人和先生真真是英明聪慧,一眼即看破关键。老朽唯敬佩矣!”巩乡长跟着赞叹。
冀实微笑:“断丞与张先生果然名不虚传,令某钦佩汗颜,并望勿怪某之小小唐突。”
柳桐倚还礼:“大人客气,几位谬赞,实愧不敢当,是大人与村正诸多提示,我才侥幸蒙对罢了。请教此案后续如何,还有许多事,譬如栾生下落,老瞎子与桢小郎的尸首在何处,惭愧着实未能猜出。询问栾生乳母,或能得知真相。”
张屏问:“栾生是否还有一位同伙?”
冀实看他一眼,向常村正道:“卷宗记录未必有村正所知详细,仍是请村正讲吧。”
常村正道:“大人抬举,老朽只是道听途说,又时隔多年,若非这事多被人议论,恐怕早已忘却,如今讲来,或也有不对之处。”如此客气一番,方才接着讲述。
“此事后来愈发离奇。先是那栾生的乳母醒来,什么都不肯说……”
栾妈妈说,自己记忆模糊了,火灾当日和前日的事情,什么也想不起来。衙门请了挺多郎中替她看诊,都说她中的那毒影响不了心智,可能是昏倒的时候磕到了头或抬过来的时候被晃到了。
栾乳母时常陷入昏睡,而后高喊“血”,或“放开我家少爷”,“少爷当心”之类醒来。
因这乳母在本乡住了有些年头,她素来与人友善,在安家时很得主人喜爱,与仆婢们相处和睦。随栾生离开安家后,栾生桢氏苛待他人,她都设法圆补。大家都称赞她是个贤惠好性子人,一开始侦办此案的县衙官员和捕快皆是平日就分管这一片的,与安家多有来往,也都认得她,所谓鬼迷熟人眼,偌大破绽也不觉,当真以为栾生是被老瞎子和桢小郎害了,到处搜查他们的来历下落。
待京兆府衙刑房接手,顿时看出不对。
老瞎子和桢小郎杀栾生,害知情人,丢下桢氏,放火烧屋,既无情又干脆,怎的到一奶娘这里柔善了起来,杀她要下毒这么黏糊?
用这乳母中毒之事,支开下人,好放开手脚行凶?
也说得过去,但总觉得牵强。
京兆府的官员一面命人继续搜查失踪三人的下落,一面暗暗观察栾妈妈。
栾生桢氏买的宅子被火烧了,暂时无法住人。竟是安五爷又发善心,念在往日情分,让栾妈妈到渠里村边的那两间小屋暂住。
桢氏生下的孩子无人照料,本来想让栾妈妈带,不料栾妈妈看见这婴儿就发狂或昏厥,衙门只得安排人暂时照看。
此案胶着数日,捕快们搜查各条官道小道,询问证人。忽一日暴雨,雨后,有人到衙门报案,某离小道很近的荒地有一具男尸露出土外。捕快前去查验尸首,发现其年龄身量都十分类似栾生。
这名男子系被人用利器刺死。
栾乳母被传去认尸体,看见尸首就晕了过去。醒来后承认,确实是栾生尸首。再找其他人来认尸,结论相同。
这时衙门在栾生桢氏的那栋宅院内的水井中打捞出了老瞎子和桢小郎的尸骨。
两人系被人重击而亡,桢氏也是被打中头部。
若是栾生杀死这两人,推入井中,又是谁杀了栾生?
张屏问:“是否梁氏?”
冀实、常村正和巩乡长又都深深看了他一眼。
常村正接着讲述。
衙门再提审栾氏乳母,前去小屋拿人,到达时发现,栾生的乳母已在屋内自尽,桌上留有一张纸条,写着「杀人者梁氏」。
柳桐倚感叹:”这我真是没想到,芹墉兄如何得知?”
张屏道:“只是觉得梁氏不必受伤。”
栾生想伪装成自己被老瞎子和桢小郎杀死,毒死梁氏养的鸭子,烧秦氏房子都算合理。令马匹受惊,若当场为之,很容易被发现抓捕。若预先为之,梁氏家做买卖,宅院大,潜入困难。而且应该不会只养一两匹马。预先确定梁氏会出门、出门必须用某匹马,对逃亡的凶犯来说太复杂。
官差询问乡邻,确定栾生的乳母确实识字,桌上字条的确是她的笔迹,便将梁氏拿到公堂。
经过几轮审问,梁氏吐露真相。
原来梁氏常往安府内宅走动,与栾生有些露水情缘。栾生与桢娘相好后,与她仍偶有往来。
栾生的乳母找她帮忙,询问秦氏关于桢娘的秘密,梁氏正巴不得,得知真相后,栾妈妈尚在犹豫,梁氏就先告知了栾生。
栾生大怒,梁氏又拱火嘲讽他白当冤头王八。栾生回家后,支开下人,与老瞎子、桢小郎、桢氏对峙,先和桢小郎口角,一时失手打死了桢小郎。老瞎子与桢氏大呼杀人,栾生的乳母打晕了桢氏,栾生又打死了老瞎子。
栾生杀人后十分慌乱,栾妈妈与他将老瞎子、桢小郎的尸首绑了重物,丢入后院井中。乳母让栾生逃走,自己善后。
因桢娘不肯说孩子到底是不是栾生的,栾生没有杀她。
栾生逃出村,先躲藏在附近。
乳母找梁氏帮忙,梁氏次日借口出门,掩护他离开。她亲自赶车,将栾生带到某个僻静小路,从此处往前,能搭进京商队的车马,转去宝丰码头。
道别时,两人因钱财产生口角。梁氏给栾生备了点盘缠,栾生嫌不够花用,见梁氏身上佩戴有珠宝金饰,向其索要。但这套首饰系梁氏夫君家祖传,很难仿制一套同样的。而且很多丫鬟仆从都知道梁氏今天戴着这套首饰,梁氏不想赠给栾生。栾生竟想杀死梁氏夺取珠宝,且此举令老瞎子、桢小郎杀人之事看起来更加逼真。
梁氏与其扭打,她夫君常年外出,买卖多是她与人谈,随身带有匕首防身,还会点擒拿小术,反手杀死了栾生,临时推到一处坑洼中。但她手边没有铲钎,只能凑合拿车厢里的茶盘铲了点土,将栾生掩埋。因此被大雨一冲,尸体便露了出来。
梁氏惊马之举,也是为了掩盖身上与栾生打斗造成的伤痕。
此案由当时的京兆尹亲审。
根据梁氏的伤势,她掩埋栾生尸体的方法,掘土的痕迹等,判断梁氏确实没打算杀栾生,系反抗时失手。但杀人藏尸、窝藏凶犯、通奸等数罪不能宽饶,最终判了个流配。
柳桐倚问:“那位在栾生桢氏宅中做工的秦氏如何了?全因她听到了桢氏的秘事,告知梁氏和栾生的乳母,方才生出此后惨案。恕我多想,竟有些像话本小说中的情节,过于巧合。”
穆集谨慎地出声:“下官觉得断丞之怀疑太有道理。看来那栾生竟是个风流之徒,会不会秦氏与他也……”
冀实道:“卷宗中有堂审秦氏的记录,亦查过秦氏身份。确实无可疑。”
秦氏坚持自己并未撒谎,但后悔不该将这话说出口。
京兆府找来会讲类似方言的人让秦氏听其言语,秦氏确实能听懂。
桢家三人都已离世,也没找到身份文牒,到其自称的原籍处查访,无所得。查不出他们的来历,无法证明秦氏所听之话的真伪。
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结案后不久,秦氏就搬离了本村。
安大小姐又找了一位郎君,此人后来中了科举,安大小姐跟随夫君去任上。
安五爷多年后也将在此地的财产转给族人,与夫人迁往江南居住。终老于斯。
张屏听着这段故事,皱眉不语。
他觉得,柳桐倚方才说得很对,这件事的很多细节,太像话本小说,又似一件精巧的木器,榫卯扣连,丝毫无错,非出天然,而系人工。
但这些事实在太过久远,已不容易追查。
桂淳出声:“卑职再斗胆插一句话。姓桢的这三人,让卑职想起我们刑部前两年办的一桩案子,先是尚书老大人看出端倪……”
此案起头十分凑巧。
陶周风素来看重卷宗档存,刑部每隔一段时间即会对卷宗进行一番整理,修补梳编。
某日又在归理修编,陶周风亲自到卷宗库查看,顺手从记录寻常案件的架子上拿了几本读。
这几本记录的都是历年各地大户人家的刑案,陶周风翻看时发现,很多案件起始于争产子嗣相关。
他又发现,不少争产案中,都有一类人,他们的生母往往是跟随家人逃难,被这户人家收留,后来就给这户人家生了孩子。待家主离世,分产继承时,会有同姓同族的人质疑他的出身来历,一番争斗,很容易发生命案。
陶周风不由得感慨,这些可怜的女子,或因灾荒,或因贫苦,随家人颠沛流离。本为良善平民,不得已典身为奴仆,卖得钱财,帮扶自己的家人。之后最好的命运,就是成为这家的妾室。且不知为妾是自愿还是被迫,她和她的孩子还要一生受到非议歧视。
陶尚书遂把此类事件归拢一番,上折对民生提了些小建议,譬如地方衙门是否能立些帮扶举措,使得这些人不用颠沛流离。
皇上当时尚未亲政,太后读了折子,十分触动。她也很怜惜这些女子,早朝时让陶周风再阐述些观点。
这天大理寺卿邓绪也来上朝了。
过了一两日,大理寺遣人来刑部,客客气气地说,大理寺最近在办一件案子,与刑部某些旧案或有关联,想调几部旧档。
王砚当时正扑在一桩无比曲折离奇的大案上,连熬了几个大夜,陶周风关爱地让他午时之前不必来衙门。
大理寺的人挑个晌午刚过的闲暇时段到刑部,本想不引人注意地把卷宗调走。不料正撞上王砚到衙门。
王砚的小厮去停放车马,一眼就看到了后院车驾。
“大公子,小的瞧见一辆车,好像是大理寺的。”
王砚立刻问:“大理寺来干什么?”
下属回道,来调些卷宗,都是寻常的旧案。
王砚冷笑:“被大理寺盯上,必不寻常!”吩咐卷宗库的人拖住,让他们多签几份文书盖几个印,辗转个一两天才能把卷宗拿走。这厢立刻把卷宗取来自看。
有两本是陶尚书刚看完的,还热乎着,书内留有陶尚书夹的小标签。
王砚一读,顿时发现端倪。
诸多不幸女子,都有一个特征,她们流落到当地,一般是十岁到十二三岁左右,必然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另外还有一位长辈。若是爷爷,则非瞎即瘸,或是奶奶,体弱多病。有时候还有一具死了的亲属尸体,无人安葬。
这些女孩都很漂亮伶俐,被富户买入,过得几年,便会给主人家生下孩子。
之后这家其他的子嗣便会频频出事。最终家主身亡,只有这个孩子承继家产。
王砚打听到,大理寺手里有个类似的案子,是官宦人家买入的婢女扶成妾室,毒杀别的妾室的子女,这女子的祖父和弟弟是她的帮凶。
“侍郎大人随尚书大人的发现追查,又得知大理寺亦在查一桩类似案件,便与大理寺携手共办。”
燕修咳嗽了一声。
桂淳未被打扰,继续道:“不知断丞有无听闻此案。详细经过卑职就不啰嗦了,总之,后来案子破了,揪出一伙人,查到他们竟是一个江湖帮会,或拐或买女童教养,养到一定年纪,开始做此勾当。每笔买卖都出动一个老头或老太太,再配个男娃,加上女孩共三人。女孩给主人家生的孩子,多不是主人的亲骨肉,而是老头或男娃的孩子。花上数年工夫,把这家的男丁都害死,夺得家产。”
穆集、巩乡长、常村正都失色。
常村正惊叹:“苍天,竟有这样歹毒的谋算!但正合了那……”
巩乡长有些困惑:“但家产到手,他们那孩子也得跟被害的那家人姓啊。血脉确实换了,就是顶了别人的姓。”
桂淳道:“不止。他们上头还是有人掌控,家产得手后,过几年再变卖或怎样,最后大头归了那个帮派,这伙人也能分得一些,这辈子吃喝不愁。”
穆集咂舌:“真是世间之奇,万难想及。姓桢的几人这事是数十年了,万幸终于被众位大人英明破获,否则不晓得还会继续害多少人。”
桂淳称是:“我们侍郎大人当时还请了礼部兰侍郎帮忙,正是兰大人查到这个帮会好多年前就有,他们一般自称山民,或岷人。”
柳桐倚亦知晓此案,但一直静听桂淳讲述,这时才道:“此案就叫岷女案,其实这些人并非岷山或岷江之地人,只是以之为号,另有暗指。”
桂淳道:“正如大人所说,卑职记得,兰大人查出,他们用山民和岷代指一种鸟,好像是杜鹃鸟?才是他们帮会真正拜的。”
柳桐倚道:“是杜鹃鸟。传说蜀王杜宇让位与宰相鳖灵,退居岷山。一说是因为鳖灵治水有功,另一说乃因杜宇与鳖灵的妻子有私情。杜宇在岷山化为杜鹃。杜鹃有一习性,自己不孵卵,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中。杜鹃雏鸟十分胖大,会把窝里的其他小鸟推出去摔死。”
穆集、巩乡长、常村正再感叹。
巩乡长道:“这些女子也是拎不清,如捕头所说,她与同伙把这毒计做成,吞到的家产大头也得上交。不如趁着进了好人家从此好生过日子,生下子女,家产分多分少都是安稳,若栽培子女成才,前途更不可限量,何必如此。”
穆集道:“既然身在这样的帮会里,肯定受人控制,他们上面的人绝对有手段,让他们跑不得。”
桂淳点头:“如大人所说。为了铲这个帮会,协同办案的几地衙门都动了兵。忒的厉害。某就不细说了。对了,他们这个帮会,除却杜鹃鸟,还立了位祖师爷,就是吕不韦。”
其余人复又叹息。
张屏沉默不语,这个帮会令他想起了女儿村一案中的教派,有很多相似处,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
他不由得看向柳桐倚。这时冀实突然道:“天已甚晚,先权且在此用些晚饭吧。方才桂捕头讲的案子或与栾生杀人案有关联。正好某此处还有一件证物,与断丞一观。”
晚饭设在另一间侧厅内。
众人趁机起身舒活筋骨,去去厕房。
转到饭厅,各自落座,桂淳燕修也得入席。
菜品都是本乡特色,张屏尝了一卷酥烤京麻鸭,鸭皮脆嫩,入口即化。另有一道金花松仁鸭碎,一盆奶白色鸭羹,就摆在他面前,张屏都很喜欢。
常村正询问,本乡麻鸭可还合诸位大人口味。
冀实、柳桐倚、桂淳、燕修都一通称赞。
张屏亦肃然道:“好。”
酒过一巡,冀实方才命文吏取来一盒,递给柳桐倚。
“席间读此物不甚合宜,但猜测断丞应想阅之,故冒昧取来。”
他亲自打开盒盖,里面躺着一卷似帛又似纸的物事。
柳桐倚取出,张屏就在他身边坐着,定睛细看。此物外面包裹的是一层绢布,经年累月,最外一层已有了黄斑。
再打开,里面是用绢帛夹卷着的一叠纸,密密写着文字。
压封文字与开头竟像是用血写成。
「求请得此信之差爷代呈府尊。民妇叩首拜谢。九泉之下并之来世必当厚报」。
「罪妇遥拜府尊青天大老爷,今将此书呈上,乃因顺安县北坝乡渠里村栾?杀人一案,另有重大隐情。栾?杀桢家三口,至被梁氏杀于道旁,种种皆被人算计,乞望府尊高悬明镜,勿纵布局之真凶……」
此后文字,改用笔墨书写。
「罪妇先需自陈己罪,罪妇贱名采秀,不知本姓,幼被父卖于杂戏班。六岁于船头演杂戏,讨得油商宾家小姐娇娘欢喜,宾老爷遂买罪妇与娇娘小姐作伴。后小姐嫁茶商栾贵长为妻,妾为陪嫁,到栾家不久,即被栾贵长奸污,因此有孕,生子栾?。小姐无所出,取?为己子,妾为乳母……」
栾?一直知道乳母采秀其实是自己的生母,但只认娇娘小姐做母亲。
栾贵长不善经营,又被仇家算计,竟然致家败,在本地无人肯帮他。栾家与安家是旧交,栾贵长雇了一艘船,带着妻小往京里投奔安家,想借些钱重振生意。
谁知路遇水匪,箱笼尽被劫去。水匪把栾家众人捆绑丢进河中。采秀精通水性,幼年时在戏班学过脱绳技艺,摆脱绳索,但以她能力,只能救一个人。
她选了自己的儿子,任凭娇娘和栾贵长沉向水底。
母子二人逃生后,决定仍旧投奔安家。
历尽曲折,来到顺安县。安家三爷到栾家做过客,也见过栾?,并与宾家曾有来往。但不知道栾?其实是采秀的儿子。栾?仍自称自己是娇娘小姐所生,管采秀叫乳母。
安家三爷安排栾?和采秀在自家宅中偏院暂住,刚好安家老太君即将过寿,安三爷的几个女儿打算绣一架屏风做寿礼,请安五爷的女儿念蓉小姐过来同绣。栾?瞥见念蓉小姐美貌,便着意靠近。
采秀书中曰,念蓉小姐乃与栾?「情投意合,于某夜私成连理」。
安家知晓,便让两人成婚。
安五爷十分震怒,事已至此,只能同意,但提出要求,成婚可以,需得栾?入赘。
栾?觉得,已沦落至此,随别人姓又怎样,答应入赘。
入赘后,栾?与念蓉小姐夫妻和睦,但栾?生性风流,确实有些露水情缘。
采秀如斯写道——
「?儿唯恐安氏嫉妒,从不令其得知。?儿与安氏夫妻和睦,偶有争执,?儿向安氏赔礼,妾亦从旁相劝,不久安氏便能回转。」
栾?很畏惧安五爷,安五爷时常召他谈话,敲打他要本分。
还好安五爷喜欢携妻出门游玩,岳父一不在,栾?在宅中可得自由快活。
某一日,桢氏女来到了安五爷门前。采秀也劝过念蓉小姐不要收留桢氏,未能劝住。念蓉将桢氏留在身边,桢氏一天天长大,妖娆之态渐成。栾?屡被她挑逗。
但采秀觉得,栾?与桢氏一夜云雨之事非常蹊跷。
那日念蓉小姐身子不适,栾?独自在后园厅内吃酒,突然困倦,小憩片刻,醒来发现桢氏在身边,衣衫不整,栾?无法把持,便成鸳鸯。
不久后,桢氏有孕被发现,栾?桢氏连同采秀一起被逐出安家。
栾?选择留在渠里村,采秀十分赞同,她觉得「女子性软,安氏与?儿数年夫妻,岂无情意,待些时日,经人劝解,必有转圜余地」。
买了宅子住下后,她常托宅中熟悉的老妈妈和婢女劝告念蓉小姐,栾?只是少年心性,一时糊涂。桢氏即便为妾,也与小姐身份相差天地。并且让栾?写些情信,买些小物件,托人送给念蓉。
安宅的某位丫鬟透口风给她,念蓉小姐有时会穿戴未与栾?和离前的衣饰了,或「心意松动,仍是想着姑爷的」。
采秀正在暗暗欣喜,这时秦氏发现了桢氏的秘密,告知采秀和梁氏。
栾?从梁氏处得知桢家三人本来面目,大怒。梁氏见栾?离去时怒气冲天,提醒采秀,这三人既有来历,栾?与采秀两人若正面与他们硬刚,恐怕不是对手。
采秀得知栾?打算质问桢氏,怕他吃亏,先给桢氏三人的茶饭里下了点料。
「妾恰有软筋药物,临近几日在县城药坊配得,本有别用,不敢欺瞒大老爷。妾一直打点内外,求安氏见一见妾。见面之地,必在安家之外,无论茶楼酒舍或他人宅院。到时令她与?儿再度团圆,女子水性,定能回转。」
「但?儿怒气正炽,不得已先此一用。」
桢家三人对栾?发现他们的秘密并不以为意。
桢小郎笑道:“你有什么好叫亏的,这一把分明只有你赚了!先是安家小姐,后又得了我姐姐。你以为哪个是瞧上了你么,你个倒插门有甚的好算计?!”
老瞎子拍桌:“我家女娃的金贵身子经老子一番栽培,原是备着套一大票,眼下只落得这点,塞牙缝都不够,老子还想哭咧!”
桢氏磨牙:“只恨安老头太道学。那天我分明是去给他斟酒,怎的变成了你!”
栾?愈发震怒。桢氏又道:“既然你都知道了,便放聪明些。你做倒插门,跟我们图的是一样的。待老娘把这个崽崽生下来,你去求那婆娘。你不会哄,我们教你哄,她生不出孩子,把孩子白给她,她肯定乐意。等你回去了,多多与我们通气,安老头交给我们就成。”
栾?问孩子到底是不是他的。
桢氏一阵大笑:“有不就行了,管他谁的咧。当是你的,就是你的!”
栾?忍无可忍,砸向桢氏,桢小郎上前打栾?,突然身子一晃,大叫:“你这贼下药!”
栾?举起花瓶,将桢小郎砸倒。
老瞎子要上前,似吃醉般站不住,也被栾?打倒在地。
桢氏不知从哪里拔出一把匕首,想刺栾?,被一旁偷听的采秀一棒打晕。
栾?红了眼,抢过采秀手中的木棒,对着老瞎子和桢小郎一通乱砸。
采秀没拦住,待栾?清醒过来些许,发现桢小郎和老瞎子已经没气了。
余下事情如官府所查。
采秀躺在病榻上装中毒时,总觉得这事发生得太快,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道推动。
是命?是因果报应?
还是……
她一直疑惑,安五爷非常精明,其余几房,如安大爷和安三爷,即便是家主兄长,也对他十分忌惮。安五爷游遍山河,连一个做过小买卖的秦氏都能听出桢家三人的秘话,看破他们身份,为什么安五爷却从来没怀疑过这三人?
她再想到,栾?与桢氏被逐出安家后,安五爷曾宽宏大量地表示,可以出车船,送他们离开此地。
栾?与桢氏决定不走,依安家势力,轻易能让他们在本乡待不下去。但栾?买宅住下,并未受到太多阻拦。
当时采秀还觉得,安家可能是一时面子上抹不过去,念蓉小姐其实仍对栾?有情,所以私下留出了退步的余地。
如今再想,当真如此?
「妾半昏半醒时,听郎中娘子与仆妇言语,曰秦氏房子烧了可惜,不过或她不会在意。当年她夫君亡故时,确实潦倒,幸得安五爷送她儿子学做买卖,在外立得家业。闺女也嫁好人家,后半生享不尽的福。岂在意这几间小房。」
郎中娘子又道,安五爷与五夫人大善人,本乡哪个未受过他们恩惠?就是我们这小医铺,县里的药坊,也都得过五爷的帮扶哩。
采秀似被一盆冰水从头顶浇下,淋透心中。
栾?曾对她说过,他觉得他干的所有偷鸡摸狗的事儿岳父都知道,但安五爷从没有大怒责骂过他,只是偶尔言语点他两句,看他的眼神深不可测,令栾?毛骨悚然。
“安氏那蠢娘们好哄,可恨她有这个爹。不过老头早晚得死,到那时我再教他闺女学规矩,让她给咱娘俩洗脚端茶!”
采秀又记起,栾?与桢氏对峙时,桢氏曾道,真没谁是奔着你来的。我们来这,算是一场缘分,只跟你没缘。那日我们爷们在桥边观望,本没打算做大营生,原想趁便摸几个小钱零花。恰巧见一富贵员外携妻看景,正在我们不远处说,他夫妻二人真是赛过神仙,唯憾子息不旺,而今只有一女一婿,偌大家业,不知交付给谁。
“我们爷仨打听了这财主的姓名来历,直奔此地来了。”
常村正道:“这算是一段孽缘了。大人英明,那处屋院的来历起头,正要从这里说开。这是比老朽再往前一两辈人的事了。老朽方才说过,那两间小屋,是安大户家所建。安家就是前朝为了种茶叶,从江南搬到这里来的,不过他们挣了钱,便不怎么做买卖了,在这一带乡里买了好多地,自此住下。他家几房的大宅子在小盏村。本乡几个村都有他家地,所以才在渠里村边盖了小屋让看这边田地的人临时落脚。好些年前,他们家的某一房……乡民尊称家主为安五爷,想是第五房吧。反正不是长房,但名下家业也不少,宅院就在小盏和渠里临近处,渠里这边的地也是他们家的。安五爷只有一个闺女,就招了个上门女婿。安五爷一家都好善,常常接济贫苦。有一年,有个讨饭的老瞎子,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小闺女,一个小小子到村里要饭。老瞎子有病,晕在村外面,小闺女拉着那个小小子到村里磕头求人救救他爷爷。说他们家乡闹灾荒,父母都死了,只剩个瞎爷爷带着姐弟俩一路逃荒来京城。小孩子也机灵,一看安家的宅子大,就求到安家大门口。当时安五爷不在家,陪着夫人去进香游玩了,宅子里大小姐做主。安大小姐成亲后,头胎的孩子夭折了,是个女孩。所以她看到那个女孩,心生怜惜,让这祖孙仨暂时住下了。管家拦着大小姐,劝说莫让来历不明的人住进宅子里,但老瞎子得养病,安大小姐便让祖孙仨暂时住到这处小屋……”
柳桐倚问:“这祖孙三人姓桢?”
常村正点头:“这个姓少见,可巧的,安家祖籍的那个地方就有。据这爷孙仨自称,他们家乡确实跟安家祖籍所在不远。那小闺女特别聪明,发现大小姐怜爱她,就求大小姐让她当丫鬟,说感激安家的恩情,情愿为奴为婢。安大小姐觉得跟她投缘,便答应了。后来安五爷和夫人回来,听闻此事,也觉得是天意缘分,没反对。”
女孩自此留在安府当丫鬟,她爷爷和她弟弟在那处小屋院住着。
安大小姐非常疼爱这个女孩,让人教她认字学女红,待她稍大一些,管事想让这个姑娘做儿媳妇,安大小姐都没答应,想给她找个富裕人家,嫁个忠厚郎君,将来子孙进能读书科举,退可坐守田产,吃喝不愁。
但有一天,内宅的仆妇发现桢氏女身形举止有异,抓她审看,发现这女孩怀孕了。
桢氏女痛哭流涕地向安大小姐道:“事到如今奴婢也不敢隐瞒了。奴奴肚里的孩子,实是老爷的。”
穆集忍不住插话:“这女子所说的老爷,是安小姐的爹,还是她相公?”
常村正道:“她相公。”
穆集顿了一顿:“这事,倒也不新鲜。只是,那男子不是个赘婿么?”
常村正道:“是个入赘的。”
桢氏女哭着和安大小姐解释说,安大小姐的相公其实已经馋她很久了,每每的唤她过去服侍,便会动手撩拨,她虽不愿,但毕竟她是奴婢,安大小姐的相公是主人。后有一次,安大小姐的相公吃酒,让她过去服侍,便把她也煮成了熟饭。
安大小姐怒极,冷笑问道:“你只在我身边服侍,侍奉酒食自有专人,为何会让你去?”
桢氏女哭道:“奴也不知道。老爷让奴奴斟酒,奴奴岂敢不从呢?后来不知怎的睡熟,便被……如今已是如此,夫人待奴恩重如山,奴肚里的孩子,就是夫人的。生下来夫人就是他娘。日后若夫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绝不会抢少爷小姐的风头,奴奴一定教他本本分分的,绝不争抢。”
安大小姐大怒:“他进我家是入赘,跟你生的孩子还想管我叫娘?你还惦记着争抢?”
桢氏女更大哭道:“奴说的是奴奴的孩子绝不会争抢的呀。奴听说夫人上一胎伤了身,不知能不能再怀了。虽然老爷是入赘,一直无后也没办法。难道夫人总不让老爷纳小么?奴替夫人生一个,只当是夫人自己生的,不比从别房过继好?”
安大小姐气得说不出话,让人把相公唤来询问。
她相公却说,桢氏女总在他面前出入,常露诱惑姿态,但他严守夫德,把持内心,从未理会。某日他在后园独自饮酒,身边一个丫鬟都没有,一时醉了,醒来却发现桢氏女躺在怀里。他怀疑当日吃的酒也不对劲,一时情难自控。赌咒发誓日后绝不再犯,但桢氏女既然已经如此,家丑不可外扬,不如暂时在宅中僻静之处安置,待孩子生下,从长计议。
安大小姐命人立刻将桢氏女丢出去,桢氏女哭着不肯,她在宅中自也有处得好的姐妹,向外通了消息。她弟弟扶着瞎祖父到安家,老头坐在门前嚎哭。
“我们虽是逃荒来的,但正经是良家之民,我孙女感念你家的恩德,情愿给你们当奴婢,一文的典身钱都没要。清清白白一个姑娘,被大老爷奸污有孕!如今没个说法,还遭打骂。天理何在?!”
他弟弟也道:“爷爷莫怕,姐姐莫怕,咱们这就去县城,找衙门,请大老爷决断。告他们逼良为婢,无契畜奴,奸污民女!”
众乡邻围观,议论纷纷。
桢氏女在里,她爷爷和弟弟在外,只管闹。
仆役驱赶,老头就躺在地上:“打死人了,大老爷奸污了我孙女,要杀我们全家灭口!”央告乡邻报官。
安大小姐气晕了过去。
安五爷和夫人得知此事,明白这祖孙仨不是凡角,便唤女婿与桢家三人到宅中前厅,请族中长者,乡贤友邻前来见证。
“某唯有一女,不舍外嫁,招赘栾生。成婚数年,今无子嗣,想是缘薄。栾生既已别恋,桢氏本是良家之女,又已有孕。小女不敢耽误栾公子正缘,今愿和离,一别两宽。请各位长者乡邻做个见证。”
栾生大惊求恕,安五爷当场取出安大小姐签好的和离书,栾生不肯签。
桢氏女哭道:“奴是不会与姐姐抢的呀,奴奴会守为妾的本分,奴的孩子就是姐姐的孩子,男子纳妾,天经地义,姐姐何妒不能容也?”
桢氏的弟弟大声道:“我姐姐一个良家女子,白给你家做奴婢多年,就这么算了?她分明是被奸污,也算了?!必要上衙门请青天大老爷给个说法!“
安五爷又道:“栾生与小女多年姻缘,桢氏在宅中侍奉,也算勤勉,如今身怀有孕。我安家从不负人,已备薄礼相赠。”
竟是要给栾生一笔钱财,桢氏亦另有些安身钱。
穆集又忍不住开口道:“安员外诚是忠厚长者,但他女婿毕竟是个入赘的,当要守夫道。本不必如此厚待奸夫□□。”
柳桐倚道:“小人得财,未必能消受长久。
”
常村正钦佩地向柳桐倚拱手:“大人英明。当时,一众乡邻都觉得安五爷宽厚忒过了,不必如此。但后来发生的事儿更出乎意料……”
桢家祖孙三人拿到钱财,也不怎么闹了,栾生本不占理,安家又如此宽厚,他也只得签了和离书。
但这几人都没离开北坝乡。
桢氏女是这么说的:“郎君与姐姐多年夫妻,必有情意。她只是一时嫉妒,不能接受。待奴奴把孩儿生下,咱们再一起好好求求姐姐。姐姐,郎君,奴奴,咱们的孩儿,一家四口,定能团聚。”
栾生道:“娘子说得甚是。你姐姐火气大,但气消得快,岳父岳母这般厚待你我,必也是不舍我离去。他家虽有几个小钱,跟真正的显贵比,算得了什么?安氏已非妙龄,又成过亲,如今闹这一场,悍名远播,丧妻的老头都未必肯要她,哪里再找我这样一个知书达理有风度的年轻男子?深夜孤冷,空守寂寞,少不得想起我的好。到那时等她家拿轿子来抬我们,倒要她给你端茶陪个不是,咱们才去哩。”
两人遂商议定,就近住下。
本乡人大都不齿他们为人,但总有一两户与安家不合等着看笑话的,竟被他们在渠里村买到了一处宅子。
柳桐倚问:“即是黄郎中后来的医馆所在?”
常村正点头:“回大人话,正是。也挺巧,那宅子是丁家的。丁家刚上岸时,也在乡里广置产业,原本想在京麻鸭的买卖里掺上一手。安家虽自己不养,但几户养京麻鸭的人家都有他们投的钱,他们跟京中商铺熟悉,京里的大酒楼订货也是安家牵线。因此跟丁家有点恩怨。那时丁家已不打算参与京麻鸭的买卖,专养花鸭了,在渠里的房子空着,就卖给了那对男女。”
一开始栾生想着,不久之后安家就会派轿子抬他回去,只打算租。桢氏劝他买,说有自己的田亩房产才算立身,多备一处宅子,进出两便。栾生便买了下来,丁家也乐得卖。
购宅,又请人翻修,一半修着,一半自住,还雇了人服侍,一时竟挺滋润。
但没过几个月,就出了事情。
栾生身无功名,不能养奴婢,雇的仆从都是乡里的闲人。桢氏因自家经历不能容她人重演,只留几个上了岁数的婆子服侍内里。其中一个婆子秦氏,到府中没几日,便尤其拔尖,机敏爽利,做活精细,不好言语,还会做精细小点心。桢氏十分满意,得知秦氏是个寡妇,动起念头想让她嫁给桢老头,省下一笔开销,得到长远服侍,着实合宜。
秦氏当然不愿意,她闺女远嫁,儿子儿媳外出做买卖了,自己在家闲了没事,加上对栾生桢氏有点好奇,便来挣几个闲钱花花,趁便攒点跟老姐妹们的谈资,本没打算长做,才显得不计较,性格好。怎能看上桢老头。
桢氏打算落空,大怒,觉得秦氏不识抬举,向栾生哭闹:“一个乡婆子都能欺我,还是不把我们当主子看。孩儿在我肚里都不安生了,想是感到了为娘的苦。”
栾生抱住桢氏道:“乖,不哭,一切有为夫。”立刻把秦氏叫来,劈头盖脸,痛骂一通,让她立刻滚。
秦氏道:“走也成,先把工钱结算。”
桢氏从栾生怀抱挣扎出来大骂:“老虔婆,奶奶我抬举你,你还敢给脸不要脸,如今竟还要钱。”上前厮打秦氏,秦氏避过,桢氏大哭肚疼,伤到了孩儿,要拿秦氏去官府。
秦氏冷笑几声,也没多纠缠,拔腿就走。
栾生仍有几分廉耻,觉得为难一个婆子太失体面,由她离去。
秦氏到了下房,收拾东西。另外几个婆子也常遭桢氏责骂,为她抱屈道:“你白搭这些天进去,侍候这么个人,落得如此。我们干了两三个月的,工钱也没给,不知有无着落哩。”
秦氏道:“老姐姐们,不是我自个儿被骂,存心报复他家。这家人不对劲。若非等钱使,瞅准机会,赶紧抽身。”
栾生有个乳母,从他出娘胎就照料他左右,众人不知其本姓,都唤她栾妈妈。她一直喜欢安家和安大小姐,不喜桢氏,栾生被安家赶出,她也只得跟着出来。得知秦氏被赶,本想安慰两句,自己拿点小钱给秦氏,不料在廊下听见这几句,总觉得秦氏话里有话。但当时人多,不便上前询问。待到隔日,她借口宽慰秦氏,去秦氏家送工钱,询问秦氏是否知道什么桢氏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秦氏却只说没这事,她当时上气,胡乱讲了几句,让栾妈妈不要多想。
栾妈妈总觉得秦氏肯定知道些什么。她打听到有几个妇人与秦氏要好。其中一位是安老爷投了钱的养鸭商户家主母梁氏。这位梁氏很会来事,隔三差五向安家内宅送些小礼,都是些吃食小玩件,不多值钱,但新奇别致。连栾妈妈这样的乳母和其他仆妇婢女也会收到一份,加之内宅本就归安大小姐掌管,所以栾妈妈与她相熟。
她前去央告梁氏,梁氏立刻答允。
梁氏请秦氏吃饭,吃酒到一半时有意嗔怪道:“我一向拿你当亲姐姐看待,每每说我这里忙,请你帮我管一管,没想到你缺钱使,竟去给那样的人家做事,都不来帮我。”
秦氏笑道:“夫人知道我的,也是闲了好奇。”
梁氏问她都看见了什么,姓桢的女子长得什么模样,行事如何等等,
这般聊着聊着,便不由得痛骂这爷孙仨一看就不是好东西,可怜安大小姐这样一个好心肠的美人竟被坑了。栾相公实是个蒙了心的大糊涂蛋。
秦氏道:“可不是糊涂么,替人家孵蛋。”
梁氏一愣:“怎的说?”
秦氏却摆手不肯细说:“这污糟事夫人别知道,脏耳朵。若是被我猜中了,谁知道那种人能干出啥事来。但听我一句话,千万别跟他们沾。”
梁氏再追问,栾妈妈也自隔间走出。
秦氏大惊:“夫人怎的这般坑我。”
梁氏赔罪:“并非有意,着实是因为安老爷待我家有恩,栾妈妈往日也多看顾我。大小姐被那爷孙三人闹到如此,病了老大一场,现在身子也没缓过来,我真真想知道这群贼的底细。”
秦氏摇头:“栾妈妈在这里我也得摸着良心说一句,栾相公着实配不上安小姐,大小姐此番未必不是因祸得福,他如今即便回心转意,也更配不起大小姐,跟那女子好生过倒是合适。”
栾妈妈跪下道:“我知我家少爷对不起安家,绝不是想再纠缠。但您是位有见识的,寻常的事儿绝不会如此。我家少爷贪美色,人糊涂,可种种罪加起来,也罪不至于丢命。望求开恩。”
秦氏经不住左右央告,只得无奈道:“罢了,这乡里人多不知,但梁夫人知道,我娘家也是做买卖的。我小时候跟着我爹的船,南里北里都去过。那姓桢的几个人,平时说话只说某地方言,以为我们北边人听不懂,但我能听懂。他们仨,可能不是爷孙。”
栾乳母与梁氏都惊住。
厅中,听常村正讲述的众人虽心有类似猜测,也不禁或改了改姿势,或变了变神色。
张屏眨了一下眼。
穆集忍不住问:“这爷孙三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常村正道:“说是那个老瞎子,实则没看起来的那么老,也不是真瞎。桢小郎不是他的孙儿,而是他儿子。那女子桢氏,其实是姓桢的童养媳。她肚里的孩子,可能压根儿不是栾生的。”
秦氏在宅中打扫时,听见桢小郎在桢氏房里抱怨。
“这把太亏哩,啥时候能走嘛,白搭进去这些年。”
桢氏道:“啧,这不是你爹定的,怪到我头上。哪晓得这地方的人恁难抠钱。那个婆娘,早知道我把她的首饰剥剥,衣裳剥剥,一遭地卷卷,也好过这里受罪。”
桢小郎道:“你莫说剥剥,爹又馋哩。”
桢氏哼道:“那老娘们,馋什么馋,老窝瓜壳壳都比她鲜嫩。你个小色胚子,姑奶奶我都不够馋?”
桢小郎道:“你只有一个,现在还是这个样,馋不得嘴更捉急哩。”
桢氏呸道:“怪我喽,怪我喽?是谁出的主意,搞大我的肚皮,整得姑奶奶这样累赘!”
桢小郎道:“谁晓得那姓栾的这样不中么,还得我们操劳。”
桢氏捶他道:“得了老娘的便宜,还卖弄,看把你能耐的。我知道你们的主意,若是个女娃娃,过几年又好有个能做这事的。”
桢小郎道:“那她就替了你喽,不好么?”
桢氏哼道:“好不好,看老娘那时候有没有过足瘾……”
桢小郎和老瞎子吃吃笑,一阵不堪入耳之声。
桢氏再哼哼道:“仔细点,有下人在外头,听见了。”
桢小郎道:“吃个茶点罢了,有啥子怕被听见的么~~”
继续一阵不堪入耳之声。
秦氏十分识时务,她向栾妈妈和梁氏道出真相,出了梁家门,立刻回家收拾东西,官道拦车去了京城,在亲戚家住下。
次日,梁氏出门马惊,跌出一身伤,养的鸭子死了一堆。傍晚,栾生的乳母突然口吐白沫抽搐,幸亏有个来帮佣的婆子恰好懂点草头方子,给她灌了点汤水,几个人抬着她去找郎中。郎中扎针灌药到半夜,总算把栾妈妈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几个婆子松了一口气,却望见村里火光冲天。
栾生和桢氏住的宅子,秦氏家的小屋,同时起火。
村民前去救火,从火场中抬出了昏迷的桢氏。
栾生、老瞎子、桢小郎都踪迹不见。火场中也没找到尸骨。
桢氏一直未能醒转,产下一个女儿后气绝身亡。
本地人对此有两种猜测。
其一,栾妈妈告知了栾生真相,栾生杀了老瞎子和桢小郎,打晕桢氏,放火烧屋,亡命天涯。
其二,老瞎子和桢小郎发现事情败露,连下杀手,先害几个知情人,再杀栾生和栾妈妈,放火烧秦氏房屋,觉得桢氏有孕累赘,不便带着一同逃亡,索性点火一块儿烧了。
穆集愕然:“竟成了一宗大案?”又向上首揖道,“惭愧下官竟从未听闻。”
常村正道:“听说这个案子是府衙办的,若大人看过卷宗,应知详细。”
冀实抚须:“吾已记起此案,确实算得一宗曲折的案件。”看向柳桐倚和张屏,“断丞与张文书可要猜一猜,真凶到底是谁?”
张屏道:“关键在栾生的乳母身上。请教失火当日的白天,是否有人见过栾生、老瞎子和桢小郎?”
冀大人道:“卷宗里写,下人们说,没有。都是直接从院里传出话。只有几个婆子见到桢氏躺在小厅睡觉。”
柳桐倚问:“传话的和后来靠近桢氏的都是栾妈妈?”
冀实点头。
张屏再问:“村正方才说,火场中除了昏迷的桢氏,没找到其他人的尸骨。即是说当日在那座宅子里帮佣的下人,也未有人遇难?””
常村正向冀大人看了看,答道:“回先生话,应是没有。”
冀实道:“没有。那宅子的另一半在翻修,当天早上,下仆收到吩咐,或出门跑腿,或去新翻修的那一半宅子里帮忙。门口只有个守门的小厮,素来胆小乖滑。宅子里的婆子都帮着送栾氏去看郎中了。”
柳桐倚双眼明亮,看看张屏,道:“如此,被杀的人是老瞎子和桢小郎。且,此二人或是在前一晚就被杀了。栾生杀死二人,未狠下心打杀桢氏,次日栾生逃走,乳母为其遮掩。”
若是老瞎子和桢小郎行凶,他们伤人纵火,连桢氏都抛弃,没必要带走栾生或藏匿他的尸体。
常村正拱手:“大人和先生真真是英明聪慧,一眼即看破关键。老朽唯敬佩矣!”巩乡长跟着赞叹。
冀实微笑:“断丞与张先生果然名不虚传,令某钦佩汗颜,并望勿怪某之小小唐突。”
柳桐倚还礼:“大人客气,几位谬赞,实愧不敢当,是大人与村正诸多提示,我才侥幸蒙对罢了。请教此案后续如何,还有许多事,譬如栾生下落,老瞎子与桢小郎的尸首在何处,惭愧着实未能猜出。询问栾生乳母,或能得知真相。”
张屏问:“栾生是否还有一位同伙?”
冀实看他一眼,向常村正道:“卷宗记录未必有村正所知详细,仍是请村正讲吧。”
常村正道:“大人抬举,老朽只是道听途说,又时隔多年,若非这事多被人议论,恐怕早已忘却,如今讲来,或也有不对之处。”如此客气一番,方才接着讲述。
“此事后来愈发离奇。先是那栾生的乳母醒来,什么都不肯说……”
栾妈妈说,自己记忆模糊了,火灾当日和前日的事情,什么也想不起来。衙门请了挺多郎中替她看诊,都说她中的那毒影响不了心智,可能是昏倒的时候磕到了头或抬过来的时候被晃到了。
栾乳母时常陷入昏睡,而后高喊“血”,或“放开我家少爷”,“少爷当心”之类醒来。
因这乳母在本乡住了有些年头,她素来与人友善,在安家时很得主人喜爱,与仆婢们相处和睦。随栾生离开安家后,栾生桢氏苛待他人,她都设法圆补。大家都称赞她是个贤惠好性子人,一开始侦办此案的县衙官员和捕快皆是平日就分管这一片的,与安家多有来往,也都认得她,所谓鬼迷熟人眼,偌大破绽也不觉,当真以为栾生是被老瞎子和桢小郎害了,到处搜查他们的来历下落。
待京兆府衙刑房接手,顿时看出不对。
老瞎子和桢小郎杀栾生,害知情人,丢下桢氏,放火烧屋,既无情又干脆,怎的到一奶娘这里柔善了起来,杀她要下毒这么黏糊?
用这乳母中毒之事,支开下人,好放开手脚行凶?
也说得过去,但总觉得牵强。
京兆府的官员一面命人继续搜查失踪三人的下落,一面暗暗观察栾妈妈。
栾生桢氏买的宅子被火烧了,暂时无法住人。竟是安五爷又发善心,念在往日情分,让栾妈妈到渠里村边的那两间小屋暂住。
桢氏生下的孩子无人照料,本来想让栾妈妈带,不料栾妈妈看见这婴儿就发狂或昏厥,衙门只得安排人暂时照看。
此案胶着数日,捕快们搜查各条官道小道,询问证人。忽一日暴雨,雨后,有人到衙门报案,某离小道很近的荒地有一具男尸露出土外。捕快前去查验尸首,发现其年龄身量都十分类似栾生。
这名男子系被人用利器刺死。
栾乳母被传去认尸体,看见尸首就晕了过去。醒来后承认,确实是栾生尸首。再找其他人来认尸,结论相同。
这时衙门在栾生桢氏的那栋宅院内的水井中打捞出了老瞎子和桢小郎的尸骨。
两人系被人重击而亡,桢氏也是被打中头部。
若是栾生杀死这两人,推入井中,又是谁杀了栾生?
张屏问:“是否梁氏?”
冀实、常村正和巩乡长又都深深看了他一眼。
常村正接着讲述。
衙门再提审栾氏乳母,前去小屋拿人,到达时发现,栾生的乳母已在屋内自尽,桌上留有一张纸条,写着「杀人者梁氏」。
柳桐倚感叹:”这我真是没想到,芹墉兄如何得知?”
张屏道:“只是觉得梁氏不必受伤。”
栾生想伪装成自己被老瞎子和桢小郎杀死,毒死梁氏养的鸭子,烧秦氏房子都算合理。令马匹受惊,若当场为之,很容易被发现抓捕。若预先为之,梁氏家做买卖,宅院大,潜入困难。而且应该不会只养一两匹马。预先确定梁氏会出门、出门必须用某匹马,对逃亡的凶犯来说太复杂。
官差询问乡邻,确定栾生的乳母确实识字,桌上字条的确是她的笔迹,便将梁氏拿到公堂。
经过几轮审问,梁氏吐露真相。
原来梁氏常往安府内宅走动,与栾生有些露水情缘。栾生与桢娘相好后,与她仍偶有往来。
栾生的乳母找她帮忙,询问秦氏关于桢娘的秘密,梁氏正巴不得,得知真相后,栾妈妈尚在犹豫,梁氏就先告知了栾生。
栾生大怒,梁氏又拱火嘲讽他白当冤头王八。栾生回家后,支开下人,与老瞎子、桢小郎、桢氏对峙,先和桢小郎口角,一时失手打死了桢小郎。老瞎子与桢氏大呼杀人,栾生的乳母打晕了桢氏,栾生又打死了老瞎子。
栾生杀人后十分慌乱,栾妈妈与他将老瞎子、桢小郎的尸首绑了重物,丢入后院井中。乳母让栾生逃走,自己善后。
因桢娘不肯说孩子到底是不是栾生的,栾生没有杀她。
栾生逃出村,先躲藏在附近。
乳母找梁氏帮忙,梁氏次日借口出门,掩护他离开。她亲自赶车,将栾生带到某个僻静小路,从此处往前,能搭进京商队的车马,转去宝丰码头。
道别时,两人因钱财产生口角。梁氏给栾生备了点盘缠,栾生嫌不够花用,见梁氏身上佩戴有珠宝金饰,向其索要。但这套首饰系梁氏夫君家祖传,很难仿制一套同样的。而且很多丫鬟仆从都知道梁氏今天戴着这套首饰,梁氏不想赠给栾生。栾生竟想杀死梁氏夺取珠宝,且此举令老瞎子、桢小郎杀人之事看起来更加逼真。
梁氏与其扭打,她夫君常年外出,买卖多是她与人谈,随身带有匕首防身,还会点擒拿小术,反手杀死了栾生,临时推到一处坑洼中。但她手边没有铲钎,只能凑合拿车厢里的茶盘铲了点土,将栾生掩埋。因此被大雨一冲,尸体便露了出来。
梁氏惊马之举,也是为了掩盖身上与栾生打斗造成的伤痕。
此案由当时的京兆尹亲审。
根据梁氏的伤势,她掩埋栾生尸体的方法,掘土的痕迹等,判断梁氏确实没打算杀栾生,系反抗时失手。但杀人藏尸、窝藏凶犯、通奸等数罪不能宽饶,最终判了个流配。
柳桐倚问:“那位在栾生桢氏宅中做工的秦氏如何了?全因她听到了桢氏的秘事,告知梁氏和栾生的乳母,方才生出此后惨案。恕我多想,竟有些像话本小说中的情节,过于巧合。”
穆集谨慎地出声:“下官觉得断丞之怀疑太有道理。看来那栾生竟是个风流之徒,会不会秦氏与他也……”
冀实道:“卷宗中有堂审秦氏的记录,亦查过秦氏身份。确实无可疑。”
秦氏坚持自己并未撒谎,但后悔不该将这话说出口。
京兆府找来会讲类似方言的人让秦氏听其言语,秦氏确实能听懂。
桢家三人都已离世,也没找到身份文牒,到其自称的原籍处查访,无所得。查不出他们的来历,无法证明秦氏所听之话的真伪。
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结案后不久,秦氏就搬离了本村。
安大小姐又找了一位郎君,此人后来中了科举,安大小姐跟随夫君去任上。
安五爷多年后也将在此地的财产转给族人,与夫人迁往江南居住。终老于斯。
张屏听着这段故事,皱眉不语。
他觉得,柳桐倚方才说得很对,这件事的很多细节,太像话本小说,又似一件精巧的木器,榫卯扣连,丝毫无错,非出天然,而系人工。
但这些事实在太过久远,已不容易追查。
桂淳出声:“卑职再斗胆插一句话。姓桢的这三人,让卑职想起我们刑部前两年办的一桩案子,先是尚书老大人看出端倪……”
此案起头十分凑巧。
陶周风素来看重卷宗档存,刑部每隔一段时间即会对卷宗进行一番整理,修补梳编。
某日又在归理修编,陶周风亲自到卷宗库查看,顺手从记录寻常案件的架子上拿了几本读。
这几本记录的都是历年各地大户人家的刑案,陶周风翻看时发现,很多案件起始于争产子嗣相关。
他又发现,不少争产案中,都有一类人,他们的生母往往是跟随家人逃难,被这户人家收留,后来就给这户人家生了孩子。待家主离世,分产继承时,会有同姓同族的人质疑他的出身来历,一番争斗,很容易发生命案。
陶周风不由得感慨,这些可怜的女子,或因灾荒,或因贫苦,随家人颠沛流离。本为良善平民,不得已典身为奴仆,卖得钱财,帮扶自己的家人。之后最好的命运,就是成为这家的妾室。且不知为妾是自愿还是被迫,她和她的孩子还要一生受到非议歧视。
陶尚书遂把此类事件归拢一番,上折对民生提了些小建议,譬如地方衙门是否能立些帮扶举措,使得这些人不用颠沛流离。
皇上当时尚未亲政,太后读了折子,十分触动。她也很怜惜这些女子,早朝时让陶周风再阐述些观点。
这天大理寺卿邓绪也来上朝了。
过了一两日,大理寺遣人来刑部,客客气气地说,大理寺最近在办一件案子,与刑部某些旧案或有关联,想调几部旧档。
王砚当时正扑在一桩无比曲折离奇的大案上,连熬了几个大夜,陶周风关爱地让他午时之前不必来衙门。
大理寺的人挑个晌午刚过的闲暇时段到刑部,本想不引人注意地把卷宗调走。不料正撞上王砚到衙门。
王砚的小厮去停放车马,一眼就看到了后院车驾。
“大公子,小的瞧见一辆车,好像是大理寺的。”
王砚立刻问:“大理寺来干什么?”
下属回道,来调些卷宗,都是寻常的旧案。
王砚冷笑:“被大理寺盯上,必不寻常!”吩咐卷宗库的人拖住,让他们多签几份文书盖几个印,辗转个一两天才能把卷宗拿走。这厢立刻把卷宗取来自看。
有两本是陶尚书刚看完的,还热乎着,书内留有陶尚书夹的小标签。
王砚一读,顿时发现端倪。
诸多不幸女子,都有一个特征,她们流落到当地,一般是十岁到十二三岁左右,必然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另外还有一位长辈。若是爷爷,则非瞎即瘸,或是奶奶,体弱多病。有时候还有一具死了的亲属尸体,无人安葬。
这些女孩都很漂亮伶俐,被富户买入,过得几年,便会给主人家生下孩子。
之后这家其他的子嗣便会频频出事。最终家主身亡,只有这个孩子承继家产。
王砚打听到,大理寺手里有个类似的案子,是官宦人家买入的婢女扶成妾室,毒杀别的妾室的子女,这女子的祖父和弟弟是她的帮凶。
“侍郎大人随尚书大人的发现追查,又得知大理寺亦在查一桩类似案件,便与大理寺携手共办。”
燕修咳嗽了一声。
桂淳未被打扰,继续道:“不知断丞有无听闻此案。详细经过卑职就不啰嗦了,总之,后来案子破了,揪出一伙人,查到他们竟是一个江湖帮会,或拐或买女童教养,养到一定年纪,开始做此勾当。每笔买卖都出动一个老头或老太太,再配个男娃,加上女孩共三人。女孩给主人家生的孩子,多不是主人的亲骨肉,而是老头或男娃的孩子。花上数年工夫,把这家的男丁都害死,夺得家产。”
穆集、巩乡长、常村正都失色。
常村正惊叹:“苍天,竟有这样歹毒的谋算!但正合了那……”
巩乡长有些困惑:“但家产到手,他们那孩子也得跟被害的那家人姓啊。血脉确实换了,就是顶了别人的姓。”
桂淳道:“不止。他们上头还是有人掌控,家产得手后,过几年再变卖或怎样,最后大头归了那个帮派,这伙人也能分得一些,这辈子吃喝不愁。”
穆集咂舌:“真是世间之奇,万难想及。姓桢的几人这事是数十年了,万幸终于被众位大人英明破获,否则不晓得还会继续害多少人。”
桂淳称是:“我们侍郎大人当时还请了礼部兰侍郎帮忙,正是兰大人查到这个帮会好多年前就有,他们一般自称山民,或岷人。”
柳桐倚亦知晓此案,但一直静听桂淳讲述,这时才道:“此案就叫岷女案,其实这些人并非岷山或岷江之地人,只是以之为号,另有暗指。”
桂淳道:“正如大人所说,卑职记得,兰大人查出,他们用山民和岷代指一种鸟,好像是杜鹃鸟?才是他们帮会真正拜的。”
柳桐倚道:“是杜鹃鸟。传说蜀王杜宇让位与宰相鳖灵,退居岷山。一说是因为鳖灵治水有功,另一说乃因杜宇与鳖灵的妻子有私情。杜宇在岷山化为杜鹃。杜鹃有一习性,自己不孵卵,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中。杜鹃雏鸟十分胖大,会把窝里的其他小鸟推出去摔死。”
穆集、巩乡长、常村正再感叹。
巩乡长道:“这些女子也是拎不清,如捕头所说,她与同伙把这毒计做成,吞到的家产大头也得上交。不如趁着进了好人家从此好生过日子,生下子女,家产分多分少都是安稳,若栽培子女成才,前途更不可限量,何必如此。”
穆集道:“既然身在这样的帮会里,肯定受人控制,他们上面的人绝对有手段,让他们跑不得。”
桂淳点头:“如大人所说。为了铲这个帮会,协同办案的几地衙门都动了兵。忒的厉害。某就不细说了。对了,他们这个帮会,除却杜鹃鸟,还立了位祖师爷,就是吕不韦。”
其余人复又叹息。
张屏沉默不语,这个帮会令他想起了女儿村一案中的教派,有很多相似处,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
他不由得看向柳桐倚。这时冀实突然道:“天已甚晚,先权且在此用些晚饭吧。方才桂捕头讲的案子或与栾生杀人案有关联。正好某此处还有一件证物,与断丞一观。”
晚饭设在另一间侧厅内。
众人趁机起身舒活筋骨,去去厕房。
转到饭厅,各自落座,桂淳燕修也得入席。
菜品都是本乡特色,张屏尝了一卷酥烤京麻鸭,鸭皮脆嫩,入口即化。另有一道金花松仁鸭碎,一盆奶白色鸭羹,就摆在他面前,张屏都很喜欢。
常村正询问,本乡麻鸭可还合诸位大人口味。
冀实、柳桐倚、桂淳、燕修都一通称赞。
张屏亦肃然道:“好。”
酒过一巡,冀实方才命文吏取来一盒,递给柳桐倚。
“席间读此物不甚合宜,但猜测断丞应想阅之,故冒昧取来。”
他亲自打开盒盖,里面躺着一卷似帛又似纸的物事。
柳桐倚取出,张屏就在他身边坐着,定睛细看。此物外面包裹的是一层绢布,经年累月,最外一层已有了黄斑。
再打开,里面是用绢帛夹卷着的一叠纸,密密写着文字。
压封文字与开头竟像是用血写成。
「求请得此信之差爷代呈府尊。民妇叩首拜谢。九泉之下并之来世必当厚报」。
「罪妇遥拜府尊青天大老爷,今将此书呈上,乃因顺安县北坝乡渠里村栾?杀人一案,另有重大隐情。栾?杀桢家三口,至被梁氏杀于道旁,种种皆被人算计,乞望府尊高悬明镜,勿纵布局之真凶……」
此后文字,改用笔墨书写。
「罪妇先需自陈己罪,罪妇贱名采秀,不知本姓,幼被父卖于杂戏班。六岁于船头演杂戏,讨得油商宾家小姐娇娘欢喜,宾老爷遂买罪妇与娇娘小姐作伴。后小姐嫁茶商栾贵长为妻,妾为陪嫁,到栾家不久,即被栾贵长奸污,因此有孕,生子栾?。小姐无所出,取?为己子,妾为乳母……」
栾?一直知道乳母采秀其实是自己的生母,但只认娇娘小姐做母亲。
栾贵长不善经营,又被仇家算计,竟然致家败,在本地无人肯帮他。栾家与安家是旧交,栾贵长雇了一艘船,带着妻小往京里投奔安家,想借些钱重振生意。
谁知路遇水匪,箱笼尽被劫去。水匪把栾家众人捆绑丢进河中。采秀精通水性,幼年时在戏班学过脱绳技艺,摆脱绳索,但以她能力,只能救一个人。
她选了自己的儿子,任凭娇娘和栾贵长沉向水底。
母子二人逃生后,决定仍旧投奔安家。
历尽曲折,来到顺安县。安家三爷到栾家做过客,也见过栾?,并与宾家曾有来往。但不知道栾?其实是采秀的儿子。栾?仍自称自己是娇娘小姐所生,管采秀叫乳母。
安家三爷安排栾?和采秀在自家宅中偏院暂住,刚好安家老太君即将过寿,安三爷的几个女儿打算绣一架屏风做寿礼,请安五爷的女儿念蓉小姐过来同绣。栾?瞥见念蓉小姐美貌,便着意靠近。
采秀书中曰,念蓉小姐乃与栾?「情投意合,于某夜私成连理」。
安家知晓,便让两人成婚。
安五爷十分震怒,事已至此,只能同意,但提出要求,成婚可以,需得栾?入赘。
栾?觉得,已沦落至此,随别人姓又怎样,答应入赘。
入赘后,栾?与念蓉小姐夫妻和睦,但栾?生性风流,确实有些露水情缘。
采秀如斯写道——
「?儿唯恐安氏嫉妒,从不令其得知。?儿与安氏夫妻和睦,偶有争执,?儿向安氏赔礼,妾亦从旁相劝,不久安氏便能回转。」
栾?很畏惧安五爷,安五爷时常召他谈话,敲打他要本分。
还好安五爷喜欢携妻出门游玩,岳父一不在,栾?在宅中可得自由快活。
某一日,桢氏女来到了安五爷门前。采秀也劝过念蓉小姐不要收留桢氏,未能劝住。念蓉将桢氏留在身边,桢氏一天天长大,妖娆之态渐成。栾?屡被她挑逗。
但采秀觉得,栾?与桢氏一夜云雨之事非常蹊跷。
那日念蓉小姐身子不适,栾?独自在后园厅内吃酒,突然困倦,小憩片刻,醒来发现桢氏在身边,衣衫不整,栾?无法把持,便成鸳鸯。
不久后,桢氏有孕被发现,栾?桢氏连同采秀一起被逐出安家。
栾?选择留在渠里村,采秀十分赞同,她觉得「女子性软,安氏与?儿数年夫妻,岂无情意,待些时日,经人劝解,必有转圜余地」。
买了宅子住下后,她常托宅中熟悉的老妈妈和婢女劝告念蓉小姐,栾?只是少年心性,一时糊涂。桢氏即便为妾,也与小姐身份相差天地。并且让栾?写些情信,买些小物件,托人送给念蓉。
安宅的某位丫鬟透口风给她,念蓉小姐有时会穿戴未与栾?和离前的衣饰了,或「心意松动,仍是想着姑爷的」。
采秀正在暗暗欣喜,这时秦氏发现了桢氏的秘密,告知采秀和梁氏。
栾?从梁氏处得知桢家三人本来面目,大怒。梁氏见栾?离去时怒气冲天,提醒采秀,这三人既有来历,栾?与采秀两人若正面与他们硬刚,恐怕不是对手。
采秀得知栾?打算质问桢氏,怕他吃亏,先给桢氏三人的茶饭里下了点料。
「妾恰有软筋药物,临近几日在县城药坊配得,本有别用,不敢欺瞒大老爷。妾一直打点内外,求安氏见一见妾。见面之地,必在安家之外,无论茶楼酒舍或他人宅院。到时令她与?儿再度团圆,女子水性,定能回转。」
「但?儿怒气正炽,不得已先此一用。」
桢家三人对栾?发现他们的秘密并不以为意。
桢小郎笑道:“你有什么好叫亏的,这一把分明只有你赚了!先是安家小姐,后又得了我姐姐。你以为哪个是瞧上了你么,你个倒插门有甚的好算计?!”
老瞎子拍桌:“我家女娃的金贵身子经老子一番栽培,原是备着套一大票,眼下只落得这点,塞牙缝都不够,老子还想哭咧!”
桢氏磨牙:“只恨安老头太道学。那天我分明是去给他斟酒,怎的变成了你!”
栾?愈发震怒。桢氏又道:“既然你都知道了,便放聪明些。你做倒插门,跟我们图的是一样的。待老娘把这个崽崽生下来,你去求那婆娘。你不会哄,我们教你哄,她生不出孩子,把孩子白给她,她肯定乐意。等你回去了,多多与我们通气,安老头交给我们就成。”
栾?问孩子到底是不是他的。
桢氏一阵大笑:“有不就行了,管他谁的咧。当是你的,就是你的!”
栾?忍无可忍,砸向桢氏,桢小郎上前打栾?,突然身子一晃,大叫:“你这贼下药!”
栾?举起花瓶,将桢小郎砸倒。
老瞎子要上前,似吃醉般站不住,也被栾?打倒在地。
桢氏不知从哪里拔出一把匕首,想刺栾?,被一旁偷听的采秀一棒打晕。
栾?红了眼,抢过采秀手中的木棒,对着老瞎子和桢小郎一通乱砸。
采秀没拦住,待栾?清醒过来些许,发现桢小郎和老瞎子已经没气了。
余下事情如官府所查。
采秀躺在病榻上装中毒时,总觉得这事发生得太快,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道推动。
是命?是因果报应?
还是……
她一直疑惑,安五爷非常精明,其余几房,如安大爷和安三爷,即便是家主兄长,也对他十分忌惮。安五爷游遍山河,连一个做过小买卖的秦氏都能听出桢家三人的秘话,看破他们身份,为什么安五爷却从来没怀疑过这三人?
她再想到,栾?与桢氏被逐出安家后,安五爷曾宽宏大量地表示,可以出车船,送他们离开此地。
栾?与桢氏决定不走,依安家势力,轻易能让他们在本乡待不下去。但栾?买宅住下,并未受到太多阻拦。
当时采秀还觉得,安家可能是一时面子上抹不过去,念蓉小姐其实仍对栾?有情,所以私下留出了退步的余地。
如今再想,当真如此?
「妾半昏半醒时,听郎中娘子与仆妇言语,曰秦氏房子烧了可惜,不过或她不会在意。当年她夫君亡故时,确实潦倒,幸得安五爷送她儿子学做买卖,在外立得家业。闺女也嫁好人家,后半生享不尽的福。岂在意这几间小房。」
郎中娘子又道,安五爷与五夫人大善人,本乡哪个未受过他们恩惠?就是我们这小医铺,县里的药坊,也都得过五爷的帮扶哩。
采秀似被一盆冰水从头顶浇下,淋透心中。
栾?曾对她说过,他觉得他干的所有偷鸡摸狗的事儿岳父都知道,但安五爷从没有大怒责骂过他,只是偶尔言语点他两句,看他的眼神深不可测,令栾?毛骨悚然。
“安氏那蠢娘们好哄,可恨她有这个爹。不过老头早晚得死,到那时我再教他闺女学规矩,让她给咱娘俩洗脚端茶!”
采秀又记起,栾?与桢氏对峙时,桢氏曾道,真没谁是奔着你来的。我们来这,算是一场缘分,只跟你没缘。那日我们爷们在桥边观望,本没打算做大营生,原想趁便摸几个小钱零花。恰巧见一富贵员外携妻看景,正在我们不远处说,他夫妻二人真是赛过神仙,唯憾子息不旺,而今只有一女一婿,偌大家业,不知交付给谁。
“我们爷仨打听了这财主的姓名来历,直奔此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