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第一次远征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洪武二十三年春,北平的燕山卫正在进行一场誓师大会,为的是两天后的秘密北伐。
这场誓师大会上,叶羽被正式任命为此次北伐的随军军师。燕山卫的将士中,有一部分参加过去年太子巡边时的那次围猎,所以对这位突然被任命为军师的叶公子有些印象。
而更多的人,对于这位军师的唯一印象,就是燕王千岁的把兄弟这个身份。
但不管怎样,叶羽这个人,将作为他们的军师,在之后的行军之中,成为全军至关重要的角色。
誓师大会结束后,叶羽在清羽阁收拾东西,江月来找他了。
“想不到,你嘴里天天念叨着安逸安逸,这次却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叶羽无奈的笑笑,他对江月说道:“是,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但是月,你知道么,我在浑源经历的那场战役,完全改变了我的心态。”
江月不语,她当然也听说了他们在边境是经历了什么,但说实话,她无法真切的体会叶羽心态的变化。
“而且我还知道了一件事。”叶羽的语气变得愈发的无奈,“我找到石头了,她现在人在凉州,身份是蓝家军的少帅。”
江月这下再也没法沉默了,她这一惊可不小,不可置信的问道:“你说什么?石头在哪儿?做什么?”
叶羽苦笑道:“我也不想相信,但我已经证实过了,我现在很确定那个人就是石头。具体的情况,以后有机会见到她再详细问吧。”
江月现在的心情真的很复杂,叶羽这个消息带给自己的震撼太大,以至于完全不能消化。
最后,她只能说:“小羽,这次去打仗,你要小心。你和他,都要小心!”
叶羽明白好友对自己的担心,微笑着摸摸她的头,道:“放心,我和他都会平安的回来的!”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第一次正式成为明军的主帅,率领军队远征蒙古,这一年,他三十岁。
朱棣骑在战马之上,他身穿明亮的锁子甲,头戴象征皇族及主帅的头盔,手握佩剑,勒马在全军最前方。
此刻的他是既兴奋又满足的,这样的情景,曾无数次出现在他的梦中,怒马亮甲,旌旗飘扬,指挥数万将士纵横沙场,这些勇猛的将士将会在自己的旗帜下勇往直前,建立不朽功勋。
儿时的朱棣就在羡慕那些驰骋沙场的名将们,如今,他终于可以完成自己的夙愿。
率领大军行进在路上的朱棣此时心里很清楚,这次北伐是父皇朱元璋的一次考验,即便也像叶羽说的那样,父皇多多少少有替太子争取军功的用意在里面,但把这样的战争指挥权交给自己,也的的确确是要看一下自己的表现。
深刻明白这一点的朱棣,为这次的北伐做了充分的准备。
大明距离上一次北伐已经过去一年,但这两次战役其实在关键点上没有任何区别,那就是如何找到敌人。
于是,和上一次蓝玉北伐时出现了戏剧性的相同,此次北伐大军在进行到庆州的时候,主帅朱棣要求全军就地修整。
这样的意识和决定是正确的,朱棣要的不是鲁莽的进兵,而是准确的敌军动向。
与上次北伐不同的是,朱棣这次的行动,做的部署更加的周密和详尽。早在大军出征之前,他便已经安排燕山卫的斥候部队深入漠北进行探查。
朱棣的斥候部队在水平上也区别于蓝玉的斥候,前者常年生活在边境要塞,在朱棣的要求下更是整日与风沙大漠打交道,他们日常的活动及工作,便是作为燕王朱棣的耳目,在草原上周旋于蒙古各部落之间。
而蓝玉的斥候,是临时行动的,他们虽然身为探子,但却几乎没有在北漠探查的任何经验。于是,在效率和能力方面,都输给了朱棣的斥候部队。
此时,朱棣并不担心前方斥候的能力,反倒比较担忧第一次随军远征的叶羽。说实话,他确实对于那次浑源战役的收获颇为满意,更是惊喜于叶羽心态上的突然转变。他只是没想到,叶羽会提出此次北伐要跟随自己一同前来。
“三弟,还习惯吗?”朱棣拿着一些干粮,坐在叶羽的身边。
叶羽此时已不是平日里那般潇洒随性的打扮,他早已留长的长发不再随意束在脑后,反而盘成及冠男子的发髻,以冠束之。身上也不再是一袭雪白长衫,反而换上红色的战袍,身披亮银色锁子甲。褪去一身的潇洒慵懒之态,笼上了一层淡淡的英武气概。
见朱棣坐在自己身边,叶羽笑道:“二哥放心,小弟还不至于这点苦都吃不得。”
朱棣笑而点头,道:“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你居然会突然提出参与到这次北伐当中。”
叶羽只是平和的笑,说:“这世上的很多事都是在改变的,人心也是如此。想法会随着时间和遭遇而改变,我也不例外。”
“浑源的事情,对你影响很大?”
叶羽笑笑,点头道:“是的。我只是在浑源北城门外的战场上,想明白了二哥你之前说过得话。停云在何方?若已然身处这样的环境和时代,那就不如把眼前的一切都当做停云吧。”
朱棣静静看着叶羽的侧脸,他其实还不是很能明白。事实上,打从自己第一次见到叶羽时开始,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人。他来自何方?有着怎样的身份背景?经历过怎样的变故?自己都一无所知。
就是这样的神秘感,反而促使朱棣与叶羽越走越近,这究竟是对未知神秘的探索心,还是被叶羽此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朱棣其实并不能明白。
北伐大军在庆州停留了两天后,朱棣先前派去漠北的斥候前来汇报,在庆州西北的两面乡发现乃儿不花部队的踪迹。
两面乡是地处庆州西北的一片荒地,地势平坦,几乎毫无险阻。
朱棣有些微微的惊讶,不明白乃儿不花在这种地方安营的用意是什么,他和叶羽微微商议了一下,决定暂且不管,先一口气冲到两面乡再说。
叶羽和朱棣曾设想过乃儿不花会在两面乡安排伏兵或陷阱,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伏兵和陷阱都没有,这只是因为乃儿不花太蠢。
朱棣在庆州对北伐大军做了最后一次誓师,他并没有浪费时间去讲让人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相反,他只是做了纪律上的约束。
比如行军过程中决不能暴露一点点行踪,比如每日埋锅造饭决不可露出半缕炊烟。在叮嘱好这些保密措施后,朱棣率领大军正式向两面乡进发。
这一路的行军比想象中要顺利很多,虽然天气与上一次北伐时一样的恶劣,但比较好的情况是,这一路都没有下雪。
这一日,大军行进至离两面乡只有十里的时候暂时停住脚步。朱棣安排全军将士原地修整,做战前的最后准备。
叶羽一个人坐在火堆前,脑中盘算着到达两面乡之后的部署和计划。
这时,一个人坐到了叶羽身边,正是跟随北伐大军出征的楚信。
叶羽见是他,微微有些诧异,道:“楚将军有事?”
楚信点点头,神情稍稍有些凝重,他道:“军师,天气不太好,明日恐怕要降雪了。”
叶羽第一次听到楚信这犹如神棍般的发言,不禁诧异的眨眨眼,问:“楚将军怎会如此有把握?”
楚信笑言:“只是无聊时学过一些天象之术罢了。军师,我们要不要先告知殿下一声?”
叶羽抬头看看天空,微微沉吟片刻,点头道:“楚将军随我来吧。”
带着楚信来到三军主帐,朱棣见到二人不免面露惊讶之情,他问道:“军师和楚将军,找我有什么事么?”
叶羽将楚信刚刚所言对朱棣说了一遍,朱棣先是一阵沉默,他心中微微犯难,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若是突然天降大雪,必会影响士气。
朱棣先是问了楚信:“楚将军,你可有确实的把握明日会降雪?”
楚信自信的点点头,道:“殿下,末将必有完全把握才会向殿下和军师提出,末将所言是否是真,明早便知分晓。”
朱棣见他如此自信,也不好再说什么,他心中微微衡量,已有了些计较。
“三弟,你怎么认为?我们是该继续行军,还是暂且停止继续修整?”
叶羽沉吟一下,微微笑道:“二哥心中早已有了想法,又何必问小弟呢。不过,若让小弟说的话,还是继续行军是为上策。”
朱棣面上没有过多表情,只问:“哦?但天降大雪不会影响我军士气么?”
叶羽却露出自信的笑意,道:“天降大雪必会影响士气,但也同时会影响敌军的心态。若无此雪,乃儿不花恐怕还会心设防备,但若突然降雪,我敢保证,他必会放下心中最后一道防线,因为他认为,不会有人冒雪行军至此!所以,小弟的意见是,照常行军!”<
洪武二十三年春,北平的燕山卫正在进行一场誓师大会,为的是两天后的秘密北伐。
这场誓师大会上,叶羽被正式任命为此次北伐的随军军师。燕山卫的将士中,有一部分参加过去年太子巡边时的那次围猎,所以对这位突然被任命为军师的叶公子有些印象。
而更多的人,对于这位军师的唯一印象,就是燕王千岁的把兄弟这个身份。
但不管怎样,叶羽这个人,将作为他们的军师,在之后的行军之中,成为全军至关重要的角色。
誓师大会结束后,叶羽在清羽阁收拾东西,江月来找他了。
“想不到,你嘴里天天念叨着安逸安逸,这次却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叶羽无奈的笑笑,他对江月说道:“是,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但是月,你知道么,我在浑源经历的那场战役,完全改变了我的心态。”
江月不语,她当然也听说了他们在边境是经历了什么,但说实话,她无法真切的体会叶羽心态的变化。
“而且我还知道了一件事。”叶羽的语气变得愈发的无奈,“我找到石头了,她现在人在凉州,身份是蓝家军的少帅。”
江月这下再也没法沉默了,她这一惊可不小,不可置信的问道:“你说什么?石头在哪儿?做什么?”
叶羽苦笑道:“我也不想相信,但我已经证实过了,我现在很确定那个人就是石头。具体的情况,以后有机会见到她再详细问吧。”
江月现在的心情真的很复杂,叶羽这个消息带给自己的震撼太大,以至于完全不能消化。
最后,她只能说:“小羽,这次去打仗,你要小心。你和他,都要小心!”
叶羽明白好友对自己的担心,微笑着摸摸她的头,道:“放心,我和他都会平安的回来的!”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第一次正式成为明军的主帅,率领军队远征蒙古,这一年,他三十岁。
朱棣骑在战马之上,他身穿明亮的锁子甲,头戴象征皇族及主帅的头盔,手握佩剑,勒马在全军最前方。
此刻的他是既兴奋又满足的,这样的情景,曾无数次出现在他的梦中,怒马亮甲,旌旗飘扬,指挥数万将士纵横沙场,这些勇猛的将士将会在自己的旗帜下勇往直前,建立不朽功勋。
儿时的朱棣就在羡慕那些驰骋沙场的名将们,如今,他终于可以完成自己的夙愿。
率领大军行进在路上的朱棣此时心里很清楚,这次北伐是父皇朱元璋的一次考验,即便也像叶羽说的那样,父皇多多少少有替太子争取军功的用意在里面,但把这样的战争指挥权交给自己,也的的确确是要看一下自己的表现。
深刻明白这一点的朱棣,为这次的北伐做了充分的准备。
大明距离上一次北伐已经过去一年,但这两次战役其实在关键点上没有任何区别,那就是如何找到敌人。
于是,和上一次蓝玉北伐时出现了戏剧性的相同,此次北伐大军在进行到庆州的时候,主帅朱棣要求全军就地修整。
这样的意识和决定是正确的,朱棣要的不是鲁莽的进兵,而是准确的敌军动向。
与上次北伐不同的是,朱棣这次的行动,做的部署更加的周密和详尽。早在大军出征之前,他便已经安排燕山卫的斥候部队深入漠北进行探查。
朱棣的斥候部队在水平上也区别于蓝玉的斥候,前者常年生活在边境要塞,在朱棣的要求下更是整日与风沙大漠打交道,他们日常的活动及工作,便是作为燕王朱棣的耳目,在草原上周旋于蒙古各部落之间。
而蓝玉的斥候,是临时行动的,他们虽然身为探子,但却几乎没有在北漠探查的任何经验。于是,在效率和能力方面,都输给了朱棣的斥候部队。
此时,朱棣并不担心前方斥候的能力,反倒比较担忧第一次随军远征的叶羽。说实话,他确实对于那次浑源战役的收获颇为满意,更是惊喜于叶羽心态上的突然转变。他只是没想到,叶羽会提出此次北伐要跟随自己一同前来。
“三弟,还习惯吗?”朱棣拿着一些干粮,坐在叶羽的身边。
叶羽此时已不是平日里那般潇洒随性的打扮,他早已留长的长发不再随意束在脑后,反而盘成及冠男子的发髻,以冠束之。身上也不再是一袭雪白长衫,反而换上红色的战袍,身披亮银色锁子甲。褪去一身的潇洒慵懒之态,笼上了一层淡淡的英武气概。
见朱棣坐在自己身边,叶羽笑道:“二哥放心,小弟还不至于这点苦都吃不得。”
朱棣笑而点头,道:“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你居然会突然提出参与到这次北伐当中。”
叶羽只是平和的笑,说:“这世上的很多事都是在改变的,人心也是如此。想法会随着时间和遭遇而改变,我也不例外。”
“浑源的事情,对你影响很大?”
叶羽笑笑,点头道:“是的。我只是在浑源北城门外的战场上,想明白了二哥你之前说过得话。停云在何方?若已然身处这样的环境和时代,那就不如把眼前的一切都当做停云吧。”
朱棣静静看着叶羽的侧脸,他其实还不是很能明白。事实上,打从自己第一次见到叶羽时开始,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人。他来自何方?有着怎样的身份背景?经历过怎样的变故?自己都一无所知。
就是这样的神秘感,反而促使朱棣与叶羽越走越近,这究竟是对未知神秘的探索心,还是被叶羽此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朱棣其实并不能明白。
北伐大军在庆州停留了两天后,朱棣先前派去漠北的斥候前来汇报,在庆州西北的两面乡发现乃儿不花部队的踪迹。
两面乡是地处庆州西北的一片荒地,地势平坦,几乎毫无险阻。
朱棣有些微微的惊讶,不明白乃儿不花在这种地方安营的用意是什么,他和叶羽微微商议了一下,决定暂且不管,先一口气冲到两面乡再说。
叶羽和朱棣曾设想过乃儿不花会在两面乡安排伏兵或陷阱,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伏兵和陷阱都没有,这只是因为乃儿不花太蠢。
朱棣在庆州对北伐大军做了最后一次誓师,他并没有浪费时间去讲让人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相反,他只是做了纪律上的约束。
比如行军过程中决不能暴露一点点行踪,比如每日埋锅造饭决不可露出半缕炊烟。在叮嘱好这些保密措施后,朱棣率领大军正式向两面乡进发。
这一路的行军比想象中要顺利很多,虽然天气与上一次北伐时一样的恶劣,但比较好的情况是,这一路都没有下雪。
这一日,大军行进至离两面乡只有十里的时候暂时停住脚步。朱棣安排全军将士原地修整,做战前的最后准备。
叶羽一个人坐在火堆前,脑中盘算着到达两面乡之后的部署和计划。
这时,一个人坐到了叶羽身边,正是跟随北伐大军出征的楚信。
叶羽见是他,微微有些诧异,道:“楚将军有事?”
楚信点点头,神情稍稍有些凝重,他道:“军师,天气不太好,明日恐怕要降雪了。”
叶羽第一次听到楚信这犹如神棍般的发言,不禁诧异的眨眨眼,问:“楚将军怎会如此有把握?”
楚信笑言:“只是无聊时学过一些天象之术罢了。军师,我们要不要先告知殿下一声?”
叶羽抬头看看天空,微微沉吟片刻,点头道:“楚将军随我来吧。”
带着楚信来到三军主帐,朱棣见到二人不免面露惊讶之情,他问道:“军师和楚将军,找我有什么事么?”
叶羽将楚信刚刚所言对朱棣说了一遍,朱棣先是一阵沉默,他心中微微犯难,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若是突然天降大雪,必会影响士气。
朱棣先是问了楚信:“楚将军,你可有确实的把握明日会降雪?”
楚信自信的点点头,道:“殿下,末将必有完全把握才会向殿下和军师提出,末将所言是否是真,明早便知分晓。”
朱棣见他如此自信,也不好再说什么,他心中微微衡量,已有了些计较。
“三弟,你怎么认为?我们是该继续行军,还是暂且停止继续修整?”
叶羽沉吟一下,微微笑道:“二哥心中早已有了想法,又何必问小弟呢。不过,若让小弟说的话,还是继续行军是为上策。”
朱棣面上没有过多表情,只问:“哦?但天降大雪不会影响我军士气么?”
叶羽却露出自信的笑意,道:“天降大雪必会影响士气,但也同时会影响敌军的心态。若无此雪,乃儿不花恐怕还会心设防备,但若突然降雪,我敢保证,他必会放下心中最后一道防线,因为他认为,不会有人冒雪行军至此!所以,小弟的意见是,照常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