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祭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嗯。”阎立德摸着胡须,应了一声,目光看向王牧。
“还有没有其它办法?”王牧询问道。
王牧并不是不忍心拿小矮子祭天,只不过他知道,祭天并不能解决问题,修桥的问题,最终还是得想其它办法解决。
“也有办法,从两侧桥墩,修建一个大拱,把中间托起。”阎立德回答道。
“不如做两手准备,让人去打两个大的铁桶出来,要十米长,我们把铁桶打进淤泥,然后把水泥浇筑在铁桶里面,这样就有两个小墩子;至于中间的拱,依然可以用。”王牧提议道。
“也行!”阎立德点点头道。
“生祭的事情?”工匠小心的说道。
“拉几个到河边砍了就是。”王牧无所谓的说道。
“我们这座桥,是有史以来,最长的桥,当隆重对待,九乃极数,不如就用九个祭天。”阎立本提议道。
王牧眉梢一挑有些意外,没想到阎立本一个文人,居然有不小的杀心。
不过想想如今的人,对于鬼神的敬畏,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王牧忽略了一点,这种桥,连同和道路链接的地方,也只有两百多米,对于他来说,一点也不长,比这长得多的,都见过许多;但是对于阎立德他们来说,除了浮桥,这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座桥梁,还是跨过大河修建,注定载入史册,注定青史留名,他们如何能不重视。
要是条件允许,阎立德他们都恨不能住在这里,毕竟宫殿修的说道多了,大桥可不多,前一个修建石桥的李春,就因为修桥,成为让人尊敬的大匠。
这座桥无论是长度,高度还是宽度,都远远超出了济州桥,所以在他们心目中,那是不容有失,别说杀九个小矮子,九十九个,阎立本都敢提出来。
“嗯,等铁桶做出来,祭天一并举行!这几天继续准备沙石。”王牧点头赞同。
桥面可是下了血本的,用钢筋做网的混泥土桥面,上面再铺碎石枕木,造价最高就是这区区四百米的距离。
这座桥距离河面,十五米,宽十二米,需要消耗钢铁十万斤以上,差不多是武德年间,大唐一年的产值。最近李世民见到王牧,眼睛都是红的,恨不得拿王牧的骨头炼铁。
为了铁路修建,除了辽东这一处地方产出的铁矿,其它的都用到了这里,预计今年都没有多余的铁矿锻造武器。
一晃过去半个月,贞观十一年,正月十五,渭南城百姓早已听说,朝廷要在这一天祭河,渭河最后一个桥墩,将在这一天建成。
渭南城的百姓,早就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尤其是商人,以往过河,就必须坐船,即便到了就上船,加上下船,下货的时间,怎么也得花费半天功夫,如果通了桥,一柱香不到的功夫,就应该能过去。
河风有点大,却不能阻当百姓看热闹的心情,河岸上站满了人,如果不是有衙役维护次序,恐怕都有人被挤下河。
因为渭水被隔开了一半的缘故,河水显得比往日汹涌了不少。
“来了!来了!”随着太阳升到天中,有人激动的喊道。
在渭水西岸,王牧他们带着护卫,出现在河提。
“时辰差不多了,带出来吧!”王牧看了看天空,澹澹的说道。
“喏!”护卫应了一声,随后转身招了招手。
一群小矮子,被护卫押了出来,一脚踢过去,顿时跪成一排。
阎立德对弟弟点了点头;阎立本也点头回应,随后从怀中掏出一份祭表。
“呜!呜!呜!”
“彭!彭!彭!”
号角与牛皮鼓先后响起,现场顿时一片肃穆。
一头猪和一头羊被牵了过来,九支长香点燃,随后阎立本就打开祭文,朗声颂了起来。
“献!礼!”阎立本合上祭文,拉长声音喊道。
随着阎立本的喊声,护卫高举横刀,一刀挥下。
根本没有惨叫声发出,也没人惊呼,只有对岸一些大人,捂住了孩子的眼睛。
见到祭品被斩杀,阎立本就把手中祭文,点燃丢进了一尊方鼎。
斩杀的小矮子,被护卫抬起,丢进了河提下面挖出的坑,猪,羊则丢进了另外一个坑里。
“哦!哦!哦!”见到祭文丢进方鼎,对岸百姓顿时欢呼起来。
“下护筒!”阎立德大声喊道。
“嘿幼!嘿幼!”沿着一条临时木桥,苦力喊着号子,拉着两个大铁筒,向着河中间而去。
用了半个时辰,铁筒到了河中间,随后被扶正,跟着一些人,爬上搭起的木架上面。
“一!”
“砰!”
“一!”
“砰!”
有人喊号子,随着口号,高举的铁锤砸到铁桶上面。
这次花的时间很长,用了两个时辰,铁筒最顶端,都完全变形,再也无法下去一点,这才停了下来。
接下来之后,一个个木桶丢进铁筒,开始清理铁筒里面的水,还有淤泥。
这事直到天黑,都没有完成,只得停下工作,第二天继续。
铁桶清淤的工作,进行了两天,五个小矮子死在了里面,不过他们身上捆着绳子,尸体被拉了出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祭祀过的缘故,除了小矮子死了几个,其它事情很是顺利。
到了第三天,开始向铁筒倒混泥土。
人多力量大,民夫和苦力把一筐筐搅拌好的混泥土,递到了铁筒最顶端,向铁筒倾倒了下去。
前几天清淤泥的时候,在铁桶四周,已经用青石堆砌石墩。为了桥梁的安稳,这一批水泥,是特意从东海道运送过来的火山灰,搅拌的水也是海水。
不求这桥梁,能像罗马斗兽场一样,保留一两千年,至少也得使用上百年,相信到时候,大唐会有更好的办法,更好的技术来修建新桥。所以王牧就采用修建罗马斗兽场一样的方法,海水加火山灰,据说这种办法,过上几年,就能让建筑形成一个整体。
混泥土凝固需要时间,桥墩一成,桥面反而相对简单一些,只要铁网织好,继续浇筑混泥土就是了。
好在渭南距离长安不远,就当巡视一样,回长安住两天,又沿着铁路到渭南。
沿着铁路,还修建了不少管理点,这些管理点,就是保护铁路安全,避免有人破坏铁路;同时也清理铁路上可能威胁火车安全的东西,尤其是那些有山坡的地方,必须有人每天巡逻,防止有石头滚落到铁路上。
十五处路段,同时修建,速度当然很快,如果不是铁轨锻造跟不上,恐怕都要快竣工了。
铁轨没有到位,不过桥梁到是可以通行了,没有铺设铁轨,但是一点不妨碍行人通过。王牧到的时候,正有不少民夫,搬开桥面的稻草,给桥面洒水。
修建了三年的水泥路,给路面洒水,晚上盖稻草保温,这种工作,已经形成了程序。
走在桥面上,河风吹过,如果不是桥边护栏,全是木头,提醒着他这还是大唐,王牧都有一种回到后世的感觉。
“很是太妙了!没有缝隙,浑若天成!”阎立德张开双臂,看向桥梁另外一头,就像要拥抱桥梁一样。
“关键是厚实!走在上面,让人觉得心里踏实。”阎立本点点头说道。
没有理会两个文清病发作的家伙,王牧嘴角上扬,微笑着走向对岸。
桥头站着许多人,王牧不由走了过去。
“燕国公!”听到身后有人走近,宇文温回头看了一眼,急忙行礼。
“见过燕国公!”百姓急忙跟着行礼。
听到百姓有些激动的声音,王牧抬手回礼,朗声道:“诸位乡亲不用多礼。”
其实王牧并不知道,他在百姓心目中,地位非常高。随着时间流逝,他所做的事情,慢慢传开,百姓自然对他感恩戴德。
“燕国公!这些商人,询问能不能从桥上通过。”宇文温说道。
“当然可以!桥梁两侧,本身就是让百姓通行的,只不过如今桥梁尚未修建完成,所以只能一早一晚放行。”王牧点点头回答道。
“多谢燕国公!”王牧的话,距离不远的人都听到了,一些人高兴的再次行礼。
“让他们过去吧!”看着远一点的地方,还有马车,王牧指了一下说道。
“喏!”
“你们听到了吧!可以过桥,从右边过去,左边回来,明白了吗?”宇文温朗声说道。
“明白!”
“喏!”
“遵命!”
百姓乱七八糟的应道,随后从护卫让开的位置,向对岸走去。
“此桥一通,从渭南到长安,就畅通无阻了。”宇文温感叹道。
“等火车通了,一个时辰就能从渭南到长安,那才叫好。”王牧眉头一挑,颇为自豪的说道。
自己领着人把火车弄出来,这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以后大唐将独领风骚,至少几百年内,会领先世界,有几百年的时间,足够中原王朝,横扫六合,少数骑兵,就想夺取中原,那种事情,再也不可能发生。
“下官很期待!”
“快了!这边交代好,我们就回长安试车。”王牧说道。
“已经可以了吗?”宇文温惊喜的问道。
“嗯,铁轨已经铺设了三千多米,可以试车了。”王牧点点头道。
“好!下官已经迫不及待了!”宇文温击掌,兴奋的说道。
“我来就是通知你们回去的,没有你们,试车就不完美。”王牧笑着说道。
“嘿嘿!”宇文温忍不住咧嘴一笑,这才不好意思的说道:“这都是您的功劳,下官等人,不过打打下手而已。”
“不!如果没有你们,这条路即便再过两年,也未必能修通,还有这桥梁,只用了半年,真是不可思议!”王牧感叹道。他这话还真不是恭维,而是真心话,这样一座桥梁,即便放到有机械的后世,也得花半年时间,才可能修出来。
这除了民夫和苦力多之外,宇文温等人功不可没,任何一个技术难题,他们都能解决。
王牧和阎立德,阎立本,宇文温等人都谈过,他们不懂风力,重力,压力这些,但是他们一眼就能看出,青石有没有正,会不会影响桥梁;也能一眼看出,水泥路面是否平整,根本不需要仪器,就让路面达到想要的角度,不会让水在路面囤积。
“鬼斧神工!”
“太了不起!”
“不可思议!”
这座大桥,主体已经算是完成,桥下的临时木桥正在拆除,整体横平竖直的大桥,见到的人都纷纷赞叹不已。
听到百姓的称赞,参与修建桥梁的人,无不抬头挺胸,很有自豪感。
大桥通行的消息,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了李世民桉头。
“横跨渭水的大桥,真的修成了?”李世民惊讶的问道。
“回陛下,是的!大桥横跨百米大河,宽十五米,中间预留,两侧可供马车通行,百辆马车,同时经过,毫无问题。”下首百骑,恭敬的回答道。
“比朕御书房还宽,厉害!”李世民起身,在书房走来走去,似乎在丈量宽窄。
“王牧他们在做什么?”李世民问道。
“回陛下,燕国公他们正在回长安的路上,只不过属下是快马加鞭,他们应该晚上才到。”百骑回答道。
“回长安了?回来做什么?”李世民眉头一皱,不解的问道。
“听说要试车。”
“试车?难不成已经锻造好了?”李世民愣了一下问道。
百骑没有回答,李世民这才想起,百骑各有任务,这个百骑是渭南那边的,又如何能知道长安的事情呢。
“辛苦了,你先下去吧!”李世民摆摆手道。
“喏!”
“算了,反正会来告诉朕的。”李世民自言自语的说道。
没有见过火车,过了一开始的兴奋,李世民的期待感已经降低了很多,所以这几个月,他已经很少关注铁路问题。
程咬金到沙洲,自然引起很大的反响,尤其是陇右道的诸多部落,关外的突厥,毕竟大唐一万府兵出关,加上一万多百姓,这就让他们忌惮不已,生怕大唐出兵是为了对付他们。
“嗯。”阎立德摸着胡须,应了一声,目光看向王牧。
“还有没有其它办法?”王牧询问道。
王牧并不是不忍心拿小矮子祭天,只不过他知道,祭天并不能解决问题,修桥的问题,最终还是得想其它办法解决。
“也有办法,从两侧桥墩,修建一个大拱,把中间托起。”阎立德回答道。
“不如做两手准备,让人去打两个大的铁桶出来,要十米长,我们把铁桶打进淤泥,然后把水泥浇筑在铁桶里面,这样就有两个小墩子;至于中间的拱,依然可以用。”王牧提议道。
“也行!”阎立德点点头道。
“生祭的事情?”工匠小心的说道。
“拉几个到河边砍了就是。”王牧无所谓的说道。
“我们这座桥,是有史以来,最长的桥,当隆重对待,九乃极数,不如就用九个祭天。”阎立本提议道。
王牧眉梢一挑有些意外,没想到阎立本一个文人,居然有不小的杀心。
不过想想如今的人,对于鬼神的敬畏,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王牧忽略了一点,这种桥,连同和道路链接的地方,也只有两百多米,对于他来说,一点也不长,比这长得多的,都见过许多;但是对于阎立德他们来说,除了浮桥,这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座桥梁,还是跨过大河修建,注定载入史册,注定青史留名,他们如何能不重视。
要是条件允许,阎立德他们都恨不能住在这里,毕竟宫殿修的说道多了,大桥可不多,前一个修建石桥的李春,就因为修桥,成为让人尊敬的大匠。
这座桥无论是长度,高度还是宽度,都远远超出了济州桥,所以在他们心目中,那是不容有失,别说杀九个小矮子,九十九个,阎立本都敢提出来。
“嗯,等铁桶做出来,祭天一并举行!这几天继续准备沙石。”王牧点头赞同。
桥面可是下了血本的,用钢筋做网的混泥土桥面,上面再铺碎石枕木,造价最高就是这区区四百米的距离。
这座桥距离河面,十五米,宽十二米,需要消耗钢铁十万斤以上,差不多是武德年间,大唐一年的产值。最近李世民见到王牧,眼睛都是红的,恨不得拿王牧的骨头炼铁。
为了铁路修建,除了辽东这一处地方产出的铁矿,其它的都用到了这里,预计今年都没有多余的铁矿锻造武器。
一晃过去半个月,贞观十一年,正月十五,渭南城百姓早已听说,朝廷要在这一天祭河,渭河最后一个桥墩,将在这一天建成。
渭南城的百姓,早就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尤其是商人,以往过河,就必须坐船,即便到了就上船,加上下船,下货的时间,怎么也得花费半天功夫,如果通了桥,一柱香不到的功夫,就应该能过去。
河风有点大,却不能阻当百姓看热闹的心情,河岸上站满了人,如果不是有衙役维护次序,恐怕都有人被挤下河。
因为渭水被隔开了一半的缘故,河水显得比往日汹涌了不少。
“来了!来了!”随着太阳升到天中,有人激动的喊道。
在渭水西岸,王牧他们带着护卫,出现在河提。
“时辰差不多了,带出来吧!”王牧看了看天空,澹澹的说道。
“喏!”护卫应了一声,随后转身招了招手。
一群小矮子,被护卫押了出来,一脚踢过去,顿时跪成一排。
阎立德对弟弟点了点头;阎立本也点头回应,随后从怀中掏出一份祭表。
“呜!呜!呜!”
“彭!彭!彭!”
号角与牛皮鼓先后响起,现场顿时一片肃穆。
一头猪和一头羊被牵了过来,九支长香点燃,随后阎立本就打开祭文,朗声颂了起来。
“献!礼!”阎立本合上祭文,拉长声音喊道。
随着阎立本的喊声,护卫高举横刀,一刀挥下。
根本没有惨叫声发出,也没人惊呼,只有对岸一些大人,捂住了孩子的眼睛。
见到祭品被斩杀,阎立本就把手中祭文,点燃丢进了一尊方鼎。
斩杀的小矮子,被护卫抬起,丢进了河提下面挖出的坑,猪,羊则丢进了另外一个坑里。
“哦!哦!哦!”见到祭文丢进方鼎,对岸百姓顿时欢呼起来。
“下护筒!”阎立德大声喊道。
“嘿幼!嘿幼!”沿着一条临时木桥,苦力喊着号子,拉着两个大铁筒,向着河中间而去。
用了半个时辰,铁筒到了河中间,随后被扶正,跟着一些人,爬上搭起的木架上面。
“一!”
“砰!”
“一!”
“砰!”
有人喊号子,随着口号,高举的铁锤砸到铁桶上面。
这次花的时间很长,用了两个时辰,铁筒最顶端,都完全变形,再也无法下去一点,这才停了下来。
接下来之后,一个个木桶丢进铁筒,开始清理铁筒里面的水,还有淤泥。
这事直到天黑,都没有完成,只得停下工作,第二天继续。
铁桶清淤的工作,进行了两天,五个小矮子死在了里面,不过他们身上捆着绳子,尸体被拉了出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祭祀过的缘故,除了小矮子死了几个,其它事情很是顺利。
到了第三天,开始向铁筒倒混泥土。
人多力量大,民夫和苦力把一筐筐搅拌好的混泥土,递到了铁筒最顶端,向铁筒倾倒了下去。
前几天清淤泥的时候,在铁桶四周,已经用青石堆砌石墩。为了桥梁的安稳,这一批水泥,是特意从东海道运送过来的火山灰,搅拌的水也是海水。
不求这桥梁,能像罗马斗兽场一样,保留一两千年,至少也得使用上百年,相信到时候,大唐会有更好的办法,更好的技术来修建新桥。所以王牧就采用修建罗马斗兽场一样的方法,海水加火山灰,据说这种办法,过上几年,就能让建筑形成一个整体。
混泥土凝固需要时间,桥墩一成,桥面反而相对简单一些,只要铁网织好,继续浇筑混泥土就是了。
好在渭南距离长安不远,就当巡视一样,回长安住两天,又沿着铁路到渭南。
沿着铁路,还修建了不少管理点,这些管理点,就是保护铁路安全,避免有人破坏铁路;同时也清理铁路上可能威胁火车安全的东西,尤其是那些有山坡的地方,必须有人每天巡逻,防止有石头滚落到铁路上。
十五处路段,同时修建,速度当然很快,如果不是铁轨锻造跟不上,恐怕都要快竣工了。
铁轨没有到位,不过桥梁到是可以通行了,没有铺设铁轨,但是一点不妨碍行人通过。王牧到的时候,正有不少民夫,搬开桥面的稻草,给桥面洒水。
修建了三年的水泥路,给路面洒水,晚上盖稻草保温,这种工作,已经形成了程序。
走在桥面上,河风吹过,如果不是桥边护栏,全是木头,提醒着他这还是大唐,王牧都有一种回到后世的感觉。
“很是太妙了!没有缝隙,浑若天成!”阎立德张开双臂,看向桥梁另外一头,就像要拥抱桥梁一样。
“关键是厚实!走在上面,让人觉得心里踏实。”阎立本点点头说道。
没有理会两个文清病发作的家伙,王牧嘴角上扬,微笑着走向对岸。
桥头站着许多人,王牧不由走了过去。
“燕国公!”听到身后有人走近,宇文温回头看了一眼,急忙行礼。
“见过燕国公!”百姓急忙跟着行礼。
听到百姓有些激动的声音,王牧抬手回礼,朗声道:“诸位乡亲不用多礼。”
其实王牧并不知道,他在百姓心目中,地位非常高。随着时间流逝,他所做的事情,慢慢传开,百姓自然对他感恩戴德。
“燕国公!这些商人,询问能不能从桥上通过。”宇文温说道。
“当然可以!桥梁两侧,本身就是让百姓通行的,只不过如今桥梁尚未修建完成,所以只能一早一晚放行。”王牧点点头回答道。
“多谢燕国公!”王牧的话,距离不远的人都听到了,一些人高兴的再次行礼。
“让他们过去吧!”看着远一点的地方,还有马车,王牧指了一下说道。
“喏!”
“你们听到了吧!可以过桥,从右边过去,左边回来,明白了吗?”宇文温朗声说道。
“明白!”
“喏!”
“遵命!”
百姓乱七八糟的应道,随后从护卫让开的位置,向对岸走去。
“此桥一通,从渭南到长安,就畅通无阻了。”宇文温感叹道。
“等火车通了,一个时辰就能从渭南到长安,那才叫好。”王牧眉头一挑,颇为自豪的说道。
自己领着人把火车弄出来,这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以后大唐将独领风骚,至少几百年内,会领先世界,有几百年的时间,足够中原王朝,横扫六合,少数骑兵,就想夺取中原,那种事情,再也不可能发生。
“下官很期待!”
“快了!这边交代好,我们就回长安试车。”王牧说道。
“已经可以了吗?”宇文温惊喜的问道。
“嗯,铁轨已经铺设了三千多米,可以试车了。”王牧点点头道。
“好!下官已经迫不及待了!”宇文温击掌,兴奋的说道。
“我来就是通知你们回去的,没有你们,试车就不完美。”王牧笑着说道。
“嘿嘿!”宇文温忍不住咧嘴一笑,这才不好意思的说道:“这都是您的功劳,下官等人,不过打打下手而已。”
“不!如果没有你们,这条路即便再过两年,也未必能修通,还有这桥梁,只用了半年,真是不可思议!”王牧感叹道。他这话还真不是恭维,而是真心话,这样一座桥梁,即便放到有机械的后世,也得花半年时间,才可能修出来。
这除了民夫和苦力多之外,宇文温等人功不可没,任何一个技术难题,他们都能解决。
王牧和阎立德,阎立本,宇文温等人都谈过,他们不懂风力,重力,压力这些,但是他们一眼就能看出,青石有没有正,会不会影响桥梁;也能一眼看出,水泥路面是否平整,根本不需要仪器,就让路面达到想要的角度,不会让水在路面囤积。
“鬼斧神工!”
“太了不起!”
“不可思议!”
这座大桥,主体已经算是完成,桥下的临时木桥正在拆除,整体横平竖直的大桥,见到的人都纷纷赞叹不已。
听到百姓的称赞,参与修建桥梁的人,无不抬头挺胸,很有自豪感。
大桥通行的消息,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了李世民桉头。
“横跨渭水的大桥,真的修成了?”李世民惊讶的问道。
“回陛下,是的!大桥横跨百米大河,宽十五米,中间预留,两侧可供马车通行,百辆马车,同时经过,毫无问题。”下首百骑,恭敬的回答道。
“比朕御书房还宽,厉害!”李世民起身,在书房走来走去,似乎在丈量宽窄。
“王牧他们在做什么?”李世民问道。
“回陛下,燕国公他们正在回长安的路上,只不过属下是快马加鞭,他们应该晚上才到。”百骑回答道。
“回长安了?回来做什么?”李世民眉头一皱,不解的问道。
“听说要试车。”
“试车?难不成已经锻造好了?”李世民愣了一下问道。
百骑没有回答,李世民这才想起,百骑各有任务,这个百骑是渭南那边的,又如何能知道长安的事情呢。
“辛苦了,你先下去吧!”李世民摆摆手道。
“喏!”
“算了,反正会来告诉朕的。”李世民自言自语的说道。
没有见过火车,过了一开始的兴奋,李世民的期待感已经降低了很多,所以这几个月,他已经很少关注铁路问题。
程咬金到沙洲,自然引起很大的反响,尤其是陇右道的诸多部落,关外的突厥,毕竟大唐一万府兵出关,加上一万多百姓,这就让他们忌惮不已,生怕大唐出兵是为了对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