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劝李世民南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真要说治理地方,王牧可以说得上天下无双!我们萧规曹随,跟着学习就好。”杜如晦佩服的说道。
“你说得有理,只要他弄出足够的新东西,我们学习就好,不知道他在林邑,又能弄出什么来?听说世家过去开矿了。”房玄龄赞同道。
“难得陛下居然同意了只取三成的条件。”
“林邑那么选,成本太高,三成虽然略低,不过也正是因为利益够高,才有人趋之若鹜,王牧看得很透彻,他一个人,就足以抵得上六部之一,幸好有他在,我们才轻松许多。”
“赵家来关中培养良种的事情,朝廷要不要也开辟一块实验地出来?”杜如晦眉头微微一皱道。
“做官的人是啥样,你又不是不知道,朝廷派人去做定然收效甚微,不过可以建议陛下安排一些年轻人过去学习。”房玄龄摇摇头说道。
“这到也是,赵家这步棋走得好啊!完全抛弃其他心思,专心做良种,以后定然是农家圣地,又是一个孔家一样的存在。”杜如晦感叹道。
“这是羡慕不来的,毕竟一个大家族,突然转变生存方式,需要的魄力可不小,其他家族,想要学习,已经晚了。”房玄龄微微摇头道,他心里也佩服赵家,不过他更知道,赵家的模式难以复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时是王牧当时要拉拢世家,开发姑复,至于地利,也是姑复能够拿出几万亩良田,帮忙收集各地种子;至于人和,除了家族上下齐心,那就是王牧的提点和支持,都知道这个主意,是出至于王牧,不过赵家在其中付出的心血,没人能够否认。
别说普通人,世家对土地更加看重,每年种植粮食,都是有规划的,而且佃户不可能冒险去用一些不成熟或者说陌生的方式。只有像姑复一样,完全的空地,想种啥雇人去种就是了。
不是说其他人不能效彷,只不过都明白其中的难度,需要多年不断总结经验,需要不少读书人去主持,亲自守着,一心一意的去做。世家有读书人,当然希望他们做官,哪里舍得让他们种地,而且读书人自己也不想种地。
赵家一开始压力也大,不过他们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家族之人看到了一条光明的前途,所以能全心全意的投入。
粮食培养,和养殖不一样,养殖的经验容易学习,一说就懂,又方便操作;粮食这玩意,不花很长的时间,根本摸不到门路,其他人就算跟着学习,也无法取代赵家的地位,除非赵家突然全部发疯,抛弃自己的基业。
孔家因为孔夫子这个圣人,后人又一直坚持儒学,所以成为圣人世家,除非有一天皇帝不需要儒学,否则孔家就不会没落,至少传承不会断;赵家只要坚持做下去,即便没有圣人,将来地位都不会低于孔家,而且比孔家更加安全,因为赵家的人,即便进入官场,也是在司农寺,属于九寺五监之一,连最重要的六部都没进。可以说和其他人冲突极小,再加上农业的重要性,可以说没人会针对他们,赵家地位,将比任何一个世家都稳。
“犬子写信说,林邑要嫁接培养果树,王牧要把林邑打造成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听说最少也要种植十万亩山地,啧啧!这手笔真是不小啊。”杜如晦感叹道。
说起儿子,房玄龄就感觉胸口发闷,房遗爱读论语的事情,已经传遍了长安,未此他觉得老脸丢光了,好在房遗爱也算争气,前一些日子传回来的战报,房遗爱斩杀敌人上百人。
想想房家出一个武将,似乎也不错,房玄龄这才消了气,只不过看好友故意显摆自己儿子,有点郁闷。
说来两人名声一样,同样也是两个儿子,大儿子资质也差不多,偏偏小儿子拉开了差距,即便房玄龄知道自己儿子走的是武将路子,还是觉得文官更好。
“看来以后水果,普通百姓,也能随时吃到了。”
“岭南那边,真是一个好地方啊!就那山里的水果,也能养活不少人。”
“十万亩山地,还是最少的!想来林邑以后,漫山遍野将会是水果。”
“你说要是请陛下南巡如何?”房玄龄停下脚步问道。
“南巡?这肯定有很多人反对。”杜如晦愣了一下说道。
“陛下又不是杨广,即便南巡,也花费不了多少。”房玄龄解释道。
“这到也是,走水路,直奔岭南,有水师护送,根本不需要调动大军。”杜如晦思索着说道。
“那好!明天先试一下,陛下的意思。”房玄龄说道。
“嗯,由我来提吧。”
两人商量了一下细节,这才各自回家,正好第二天是朝会时间,杜如晦在李世民说了无事散朝之后,站了出来。
“陛下!大唐一统天下已经快二十年,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臣请陛下南巡,让南方百姓,近距离感受陛下的恩泽。”
突然听到杜如晦提出这么一个问题,除了房玄龄,其他人都愣住了,一些大臣,还以为这是李世民授意的,纷纷抬头凝神,看向最上方的李世民。
李世民同样也愣了,这个问题杜如晦根本没有和他提过,他迅速的开始在脑子里,思考有没有必要南巡。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一边思考,王牧一边询问。
“陛下,南巡之事,需要调动护卫,这需要消耗很多粮食,甚至影响地方,所以臣建议暂缓。”一名御史起身说道。
“陛下!臣以为南巡之事可行,尤其是岭南,林邑等地,土族刚附,说句大不道的话,恐怕不少人连陛下威名,都未曾听过。南巡的话,对于地方稳定,有极大好处。
至于说调动护卫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有水师护送,根本不需要出动多少人马,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地方的影响。”房玄龄起身,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ps:月初了,有月票的读者老爷,把月票砸给老五吧,也让老五有激情爆更。
“真要说治理地方,王牧可以说得上天下无双!我们萧规曹随,跟着学习就好。”杜如晦佩服的说道。
“你说得有理,只要他弄出足够的新东西,我们学习就好,不知道他在林邑,又能弄出什么来?听说世家过去开矿了。”房玄龄赞同道。
“难得陛下居然同意了只取三成的条件。”
“林邑那么选,成本太高,三成虽然略低,不过也正是因为利益够高,才有人趋之若鹜,王牧看得很透彻,他一个人,就足以抵得上六部之一,幸好有他在,我们才轻松许多。”
“赵家来关中培养良种的事情,朝廷要不要也开辟一块实验地出来?”杜如晦眉头微微一皱道。
“做官的人是啥样,你又不是不知道,朝廷派人去做定然收效甚微,不过可以建议陛下安排一些年轻人过去学习。”房玄龄摇摇头说道。
“这到也是,赵家这步棋走得好啊!完全抛弃其他心思,专心做良种,以后定然是农家圣地,又是一个孔家一样的存在。”杜如晦感叹道。
“这是羡慕不来的,毕竟一个大家族,突然转变生存方式,需要的魄力可不小,其他家族,想要学习,已经晚了。”房玄龄微微摇头道,他心里也佩服赵家,不过他更知道,赵家的模式难以复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时是王牧当时要拉拢世家,开发姑复,至于地利,也是姑复能够拿出几万亩良田,帮忙收集各地种子;至于人和,除了家族上下齐心,那就是王牧的提点和支持,都知道这个主意,是出至于王牧,不过赵家在其中付出的心血,没人能够否认。
别说普通人,世家对土地更加看重,每年种植粮食,都是有规划的,而且佃户不可能冒险去用一些不成熟或者说陌生的方式。只有像姑复一样,完全的空地,想种啥雇人去种就是了。
不是说其他人不能效彷,只不过都明白其中的难度,需要多年不断总结经验,需要不少读书人去主持,亲自守着,一心一意的去做。世家有读书人,当然希望他们做官,哪里舍得让他们种地,而且读书人自己也不想种地。
赵家一开始压力也大,不过他们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家族之人看到了一条光明的前途,所以能全心全意的投入。
粮食培养,和养殖不一样,养殖的经验容易学习,一说就懂,又方便操作;粮食这玩意,不花很长的时间,根本摸不到门路,其他人就算跟着学习,也无法取代赵家的地位,除非赵家突然全部发疯,抛弃自己的基业。
孔家因为孔夫子这个圣人,后人又一直坚持儒学,所以成为圣人世家,除非有一天皇帝不需要儒学,否则孔家就不会没落,至少传承不会断;赵家只要坚持做下去,即便没有圣人,将来地位都不会低于孔家,而且比孔家更加安全,因为赵家的人,即便进入官场,也是在司农寺,属于九寺五监之一,连最重要的六部都没进。可以说和其他人冲突极小,再加上农业的重要性,可以说没人会针对他们,赵家地位,将比任何一个世家都稳。
“犬子写信说,林邑要嫁接培养果树,王牧要把林邑打造成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听说最少也要种植十万亩山地,啧啧!这手笔真是不小啊。”杜如晦感叹道。
说起儿子,房玄龄就感觉胸口发闷,房遗爱读论语的事情,已经传遍了长安,未此他觉得老脸丢光了,好在房遗爱也算争气,前一些日子传回来的战报,房遗爱斩杀敌人上百人。
想想房家出一个武将,似乎也不错,房玄龄这才消了气,只不过看好友故意显摆自己儿子,有点郁闷。
说来两人名声一样,同样也是两个儿子,大儿子资质也差不多,偏偏小儿子拉开了差距,即便房玄龄知道自己儿子走的是武将路子,还是觉得文官更好。
“看来以后水果,普通百姓,也能随时吃到了。”
“岭南那边,真是一个好地方啊!就那山里的水果,也能养活不少人。”
“十万亩山地,还是最少的!想来林邑以后,漫山遍野将会是水果。”
“你说要是请陛下南巡如何?”房玄龄停下脚步问道。
“南巡?这肯定有很多人反对。”杜如晦愣了一下说道。
“陛下又不是杨广,即便南巡,也花费不了多少。”房玄龄解释道。
“这到也是,走水路,直奔岭南,有水师护送,根本不需要调动大军。”杜如晦思索着说道。
“那好!明天先试一下,陛下的意思。”房玄龄说道。
“嗯,由我来提吧。”
两人商量了一下细节,这才各自回家,正好第二天是朝会时间,杜如晦在李世民说了无事散朝之后,站了出来。
“陛下!大唐一统天下已经快二十年,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臣请陛下南巡,让南方百姓,近距离感受陛下的恩泽。”
突然听到杜如晦提出这么一个问题,除了房玄龄,其他人都愣住了,一些大臣,还以为这是李世民授意的,纷纷抬头凝神,看向最上方的李世民。
李世民同样也愣了,这个问题杜如晦根本没有和他提过,他迅速的开始在脑子里,思考有没有必要南巡。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一边思考,王牧一边询问。
“陛下,南巡之事,需要调动护卫,这需要消耗很多粮食,甚至影响地方,所以臣建议暂缓。”一名御史起身说道。
“陛下!臣以为南巡之事可行,尤其是岭南,林邑等地,土族刚附,说句大不道的话,恐怕不少人连陛下威名,都未曾听过。南巡的话,对于地方稳定,有极大好处。
至于说调动护卫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有水师护送,根本不需要出动多少人马,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地方的影响。”房玄龄起身,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ps:月初了,有月票的读者老爷,把月票砸给老五吧,也让老五有激情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