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是不是政治斗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诸葛亮率军回到了汉中,而孙权那边的诈降计划也因为满宠等人的高度戒备而未能成功,此次北伐除射杀张郃外没有什么实质进展。
回到汉中后,诸葛亮最急切想弄清楚的是后方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后主得到了怎样的报告才给前方下诏回师,而解开这一切疑惑的关键就是李严,但让诸葛亮大吃一惊的是,李严走了。
在诸葛亮回到汉中之前,李严已请病假去了沮漳,后来又去了江阳。沮漳应指沮水和漳水,但它们不在蜀汉,而在孙吴的控制区,所以有人怀疑史书上的这个地名是笔误,应该是哪里已经不太清楚了。江阳在蜀汉,它指的是新设立的江阳郡,在成都的东南方向,但李严不是江阳郡人,也从未在那里任过职,他的祖籍是荆州刺史部南阳郡,在犍为郡当过太守,所以有人认为江阳也是笔误,应该是江州才对,李严长期驻守江州,前不久离开江州后,他的儿子李丰任江州督,仍负责江州的防务,所以回江州的可能性最大。
李严如果真的回到了江州,那问题就相当严重了,大概他已意识到自己有一场政治危机即将到来,回江州是要与诸葛亮彻底翻脸的前奏,他可以携江州自重,与诸葛亮公开叫板,甚至可以投降曹魏。但到后来,李严在参军狐忠等人的反复劝说下还是回到了汉中,大概他认为无论公开撕破脸还是投降敌人,都没有太大的把握吧。
让诸葛亮不解的是,李严回到汉中后对之前的事情不仅没有做出合理解释,反而对撤军一事表示了惊讶,他说:“军粮很丰富,您为什么要撤呀?”
这当然是糊弄不过去的,诸葛亮让人马上回去成都,调阅了李严这段时间里上给后主的所有奏章,诸葛亮惊讶地发现,在李严给后主的奏章里竟然有这样的话:“现在让大军撤退是假的,目的是引诱敌人一战”。李严采取了两边欺骗的办法,一边告诉诸葛亮,后主让他撤军;一边告诉后主是诸葛亮要求撤军的,撤军是一种战略战术。李严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办事不力,加上又遇到了连阴雨,他负责筹办的军粮出了问题,为掩饰过失才想出这样一个不太高明的办法。
诸葛亮把李严写给自己的信以及给后主所上的奏章都拿出来,摆在李严的面前,前后矛盾之处无法抵赖,李严只得认错,连连叩头谢罪。
事情弄清楚了,但怎么处置却让诸葛亮犯了难。
如果就事而论,李严这次绝对犯下了大错,他不仅误事而且欺瞒后主,致使第四次北伐前功尽弃,这样论起来杀了他都不为过。但李严跟自己一样,都是先主生前亲自指定的托孤重臣,如果处理得太重,势必给人一种权力斗争的印象。
诸葛亮平时很注意和李严处好关系,尽量给予包容甚至忍让,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就想抽调李严所属人马来汉中,但李严却不理会,反而写信劝诸葛亮加九锡,又提出设立巴州,由他当巴州刺史,最后调兵的事也不了了之。
曹真进犯汉中时,汉中的兵力实在有限,诸葛亮再次请李严增兵,但李严又提出了新条件,说他走后必须让儿子李丰任江州督,诸葛亮无奈,只得上表后主,擢升李严为骠骑将军,并同意由李丰负责江州的事务,这样李严才肯来。诸葛亮也听到一些议论,说李严平时情绪挺大,常发牢骚,觉得自己同是托孤大臣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实权,心里很不满,常因此影响工作。
考虑再三,诸葛亮决定这一次不再忍让,于是向后主郑重上表,回顾了近年来李严的种种不端行为,并说李严来到汉中后,自己把各种事务都交给了他,群臣都怪他对李严太宠爱了,而自己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北伐大业正在进行,很多事情还没有头绪,与其批评李严的短处,不如发挥他的长处和优点,但李严不能理解,竟然犯下了这种不能宽恕的错误。
在这份弹劾表里,诸葛亮最后说:“如果这件事不去解决,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也怪我平时不够敏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再多说了,多说更增加了罪责!”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弹劾表并非诸葛亮一人所上,后面还有20多位蜀汉大臣共同联署,包括车骑将军刘琰、征西大将军兼凉州刺史魏延、前将军袁、左将军兼荆州刺史吴壹、右将军高翔、后将军吴班、丞相长史兼绥军将军杨仪、扬武将军邓芝、征南将军刘巴、中护军兼偏将军费祎、偏将军许允、笃信中郎将丁咸、偏将军刘敏、征南将军姜维、讨虏将军上官雝、昭武中郎将胡济、建义将军阎晏、偏将军爨习、裨将军杜义、武略中郎将杜祺、绥戎都尉盛勃、武略中郎将樊岐等,从这份名单里,大致可以看到当时蜀汉的主要权力结构。
结果李严被后主解除了所担任的一切职务,夺去俸禄,收回节传、印绶、符策,削去都乡侯的爵位,以一个老百姓的身份到梓潼郡居住。
李严的儿子李丰不合适继续留任,但诸葛亮没搞株连九族那一套,而是让李丰以中郎将的身份到丞相府任参军,诸葛亮担心李丰有心理负担,还专门给他写信劝慰,信中写道:“我和你父亲同心协力辅佐汉室,不仅世人知晓,也是神明所知的事。所以,我推荐你父亲到汉中任职,委托你在东部要地镇守,也是不想让那些议论是非的人有话柄。我只想实心实意感动于人,始终保持其中的友情,谁又能想到中途会出变故呢?”
李丰后来到了成都的丞相府,蒋琬是丞相府留守的长史,诸葛亮还鼓励李丰与蒋琬精诚合作,李丰也不负诸葛亮的一片真诚,跟蒋琬合作得很好,后来被提拔为朱提郡太守。
但毕竟是一位托孤大臣弹劾另一位托孤大臣,所以历来也有人认为李严案有“内幕”,是诸葛亮争权或为第四次北伐失利找借口而制造出的冤案,但这种看法只能算一种揣度,缺乏事实依据。
事实上,诸葛亮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既坚持了原则又充满人情味,李严本人虽被罢免,心里却不恨诸葛亮,后来诸葛亮死了,李严听到消息十分悲痛,认为从此以后不可能有人还能理解他。后世有史学家就此发出过感慨,认为水很平所以人们拿它作为标尺,镜子里的人很丑但人看了不会发怒,水和镜子之所以能穷物尽态而人们却无怨,因为它们是无私的。水和镜子因为无私,所以能避免别人的诽谤,大人君子心怀好善之心,有宽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于犯罪之人,赐给爵位不因为关系好,诛杀犯罪不因为自己被触犯,天下哪有不服的?
在蜀汉建兴九年(231)第四次北伐之后,有两年的时间诸葛亮一直没有大规模用兵,他在做着各种准备,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修复秦岭山中的栈道,并在里面修建粮仓。
到建兴十一年(233),斜谷的粮仓里已经储备下大量粮食,之前被烧毁的褒斜道栈道也基本修复完成了。次年2月,天气转暖,秦岭山中的积雪融化,诸葛亮决定进行第五次北伐。
与每次北伐一样,这一次诸葛亮也给孙权写了信,约定共同行动,信里写道:“汉室遭遇不幸,朝廷的法纪被废弛,从曹操篡逆开始,已蔓延到了今天,我们双方都有剿灭曹贼的想法,但是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达成目标。我承蒙昭烈皇帝的重托,不敢不尽忠竭虑。现在大军已集结于祁山一带,敌人即将被消灭于渭水之滨。恳切盼望您按照同盟的约定,命令将领北征,一同平定中原,共扶汉室。书不尽言,万望明鉴。”
从信里透露的意思看,此次北伐的路线似乎还要西出祁山,这与在秦岭山中正在做的大量准备工作不符,其实这只是个笼统的说法,或者为了保密的需要故意放出的烟幕弹。
孙权接到来信后立即进行了部署,蜀汉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寂再举北伐,孙权知道这次的力度肯定会超过以往,所以他也想抓住这个机会,在东线和中线两个战场同时给曹魏制造出强大的压力,因而此次的配合行动也超过了以往。
吴军主力悉数全出,分三路向曹魏发起进攻:一路由孙权亲自率领,总兵力达10万人,由皖城等地出发,出巢湖,攻击合肥;一路由上大将军陆逊、大将军诸葛瑾率领,由江夏郡出发攻击曹魏南部重镇襄阳;一路由镇北将军孙韶、奋威将军张承率领攻入淮水,目标是曹魏的六陵、淮阴。
魏明帝接到报告,感到事态很严重,他命负责东线战场的征东将军满宠、负责中线战场的荆州刺史毌丘俭等加强守备,同时抽调其他州郡的兵马前去支援。
诸葛亮率军回到了汉中,而孙权那边的诈降计划也因为满宠等人的高度戒备而未能成功,此次北伐除射杀张郃外没有什么实质进展。
回到汉中后,诸葛亮最急切想弄清楚的是后方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后主得到了怎样的报告才给前方下诏回师,而解开这一切疑惑的关键就是李严,但让诸葛亮大吃一惊的是,李严走了。
在诸葛亮回到汉中之前,李严已请病假去了沮漳,后来又去了江阳。沮漳应指沮水和漳水,但它们不在蜀汉,而在孙吴的控制区,所以有人怀疑史书上的这个地名是笔误,应该是哪里已经不太清楚了。江阳在蜀汉,它指的是新设立的江阳郡,在成都的东南方向,但李严不是江阳郡人,也从未在那里任过职,他的祖籍是荆州刺史部南阳郡,在犍为郡当过太守,所以有人认为江阳也是笔误,应该是江州才对,李严长期驻守江州,前不久离开江州后,他的儿子李丰任江州督,仍负责江州的防务,所以回江州的可能性最大。
李严如果真的回到了江州,那问题就相当严重了,大概他已意识到自己有一场政治危机即将到来,回江州是要与诸葛亮彻底翻脸的前奏,他可以携江州自重,与诸葛亮公开叫板,甚至可以投降曹魏。但到后来,李严在参军狐忠等人的反复劝说下还是回到了汉中,大概他认为无论公开撕破脸还是投降敌人,都没有太大的把握吧。
让诸葛亮不解的是,李严回到汉中后对之前的事情不仅没有做出合理解释,反而对撤军一事表示了惊讶,他说:“军粮很丰富,您为什么要撤呀?”
这当然是糊弄不过去的,诸葛亮让人马上回去成都,调阅了李严这段时间里上给后主的所有奏章,诸葛亮惊讶地发现,在李严给后主的奏章里竟然有这样的话:“现在让大军撤退是假的,目的是引诱敌人一战”。李严采取了两边欺骗的办法,一边告诉诸葛亮,后主让他撤军;一边告诉后主是诸葛亮要求撤军的,撤军是一种战略战术。李严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办事不力,加上又遇到了连阴雨,他负责筹办的军粮出了问题,为掩饰过失才想出这样一个不太高明的办法。
诸葛亮把李严写给自己的信以及给后主所上的奏章都拿出来,摆在李严的面前,前后矛盾之处无法抵赖,李严只得认错,连连叩头谢罪。
事情弄清楚了,但怎么处置却让诸葛亮犯了难。
如果就事而论,李严这次绝对犯下了大错,他不仅误事而且欺瞒后主,致使第四次北伐前功尽弃,这样论起来杀了他都不为过。但李严跟自己一样,都是先主生前亲自指定的托孤重臣,如果处理得太重,势必给人一种权力斗争的印象。
诸葛亮平时很注意和李严处好关系,尽量给予包容甚至忍让,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就想抽调李严所属人马来汉中,但李严却不理会,反而写信劝诸葛亮加九锡,又提出设立巴州,由他当巴州刺史,最后调兵的事也不了了之。
曹真进犯汉中时,汉中的兵力实在有限,诸葛亮再次请李严增兵,但李严又提出了新条件,说他走后必须让儿子李丰任江州督,诸葛亮无奈,只得上表后主,擢升李严为骠骑将军,并同意由李丰负责江州的事务,这样李严才肯来。诸葛亮也听到一些议论,说李严平时情绪挺大,常发牢骚,觉得自己同是托孤大臣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实权,心里很不满,常因此影响工作。
考虑再三,诸葛亮决定这一次不再忍让,于是向后主郑重上表,回顾了近年来李严的种种不端行为,并说李严来到汉中后,自己把各种事务都交给了他,群臣都怪他对李严太宠爱了,而自己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北伐大业正在进行,很多事情还没有头绪,与其批评李严的短处,不如发挥他的长处和优点,但李严不能理解,竟然犯下了这种不能宽恕的错误。
在这份弹劾表里,诸葛亮最后说:“如果这件事不去解决,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也怪我平时不够敏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再多说了,多说更增加了罪责!”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弹劾表并非诸葛亮一人所上,后面还有20多位蜀汉大臣共同联署,包括车骑将军刘琰、征西大将军兼凉州刺史魏延、前将军袁、左将军兼荆州刺史吴壹、右将军高翔、后将军吴班、丞相长史兼绥军将军杨仪、扬武将军邓芝、征南将军刘巴、中护军兼偏将军费祎、偏将军许允、笃信中郎将丁咸、偏将军刘敏、征南将军姜维、讨虏将军上官雝、昭武中郎将胡济、建义将军阎晏、偏将军爨习、裨将军杜义、武略中郎将杜祺、绥戎都尉盛勃、武略中郎将樊岐等,从这份名单里,大致可以看到当时蜀汉的主要权力结构。
结果李严被后主解除了所担任的一切职务,夺去俸禄,收回节传、印绶、符策,削去都乡侯的爵位,以一个老百姓的身份到梓潼郡居住。
李严的儿子李丰不合适继续留任,但诸葛亮没搞株连九族那一套,而是让李丰以中郎将的身份到丞相府任参军,诸葛亮担心李丰有心理负担,还专门给他写信劝慰,信中写道:“我和你父亲同心协力辅佐汉室,不仅世人知晓,也是神明所知的事。所以,我推荐你父亲到汉中任职,委托你在东部要地镇守,也是不想让那些议论是非的人有话柄。我只想实心实意感动于人,始终保持其中的友情,谁又能想到中途会出变故呢?”
李丰后来到了成都的丞相府,蒋琬是丞相府留守的长史,诸葛亮还鼓励李丰与蒋琬精诚合作,李丰也不负诸葛亮的一片真诚,跟蒋琬合作得很好,后来被提拔为朱提郡太守。
但毕竟是一位托孤大臣弹劾另一位托孤大臣,所以历来也有人认为李严案有“内幕”,是诸葛亮争权或为第四次北伐失利找借口而制造出的冤案,但这种看法只能算一种揣度,缺乏事实依据。
事实上,诸葛亮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既坚持了原则又充满人情味,李严本人虽被罢免,心里却不恨诸葛亮,后来诸葛亮死了,李严听到消息十分悲痛,认为从此以后不可能有人还能理解他。后世有史学家就此发出过感慨,认为水很平所以人们拿它作为标尺,镜子里的人很丑但人看了不会发怒,水和镜子之所以能穷物尽态而人们却无怨,因为它们是无私的。水和镜子因为无私,所以能避免别人的诽谤,大人君子心怀好善之心,有宽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于犯罪之人,赐给爵位不因为关系好,诛杀犯罪不因为自己被触犯,天下哪有不服的?
在蜀汉建兴九年(231)第四次北伐之后,有两年的时间诸葛亮一直没有大规模用兵,他在做着各种准备,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修复秦岭山中的栈道,并在里面修建粮仓。
到建兴十一年(233),斜谷的粮仓里已经储备下大量粮食,之前被烧毁的褒斜道栈道也基本修复完成了。次年2月,天气转暖,秦岭山中的积雪融化,诸葛亮决定进行第五次北伐。
与每次北伐一样,这一次诸葛亮也给孙权写了信,约定共同行动,信里写道:“汉室遭遇不幸,朝廷的法纪被废弛,从曹操篡逆开始,已蔓延到了今天,我们双方都有剿灭曹贼的想法,但是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达成目标。我承蒙昭烈皇帝的重托,不敢不尽忠竭虑。现在大军已集结于祁山一带,敌人即将被消灭于渭水之滨。恳切盼望您按照同盟的约定,命令将领北征,一同平定中原,共扶汉室。书不尽言,万望明鉴。”
从信里透露的意思看,此次北伐的路线似乎还要西出祁山,这与在秦岭山中正在做的大量准备工作不符,其实这只是个笼统的说法,或者为了保密的需要故意放出的烟幕弹。
孙权接到来信后立即进行了部署,蜀汉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寂再举北伐,孙权知道这次的力度肯定会超过以往,所以他也想抓住这个机会,在东线和中线两个战场同时给曹魏制造出强大的压力,因而此次的配合行动也超过了以往。
吴军主力悉数全出,分三路向曹魏发起进攻:一路由孙权亲自率领,总兵力达10万人,由皖城等地出发,出巢湖,攻击合肥;一路由上大将军陆逊、大将军诸葛瑾率领,由江夏郡出发攻击曹魏南部重镇襄阳;一路由镇北将军孙韶、奋威将军张承率领攻入淮水,目标是曹魏的六陵、淮阴。
魏明帝接到报告,感到事态很严重,他命负责东线战场的征东将军满宠、负责中线战场的荆州刺史毌丘俭等加强守备,同时抽调其他州郡的兵马前去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