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喜欢打猎的皇帝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治国理政之余,曹丕还是一位爱玩的皇帝。
与汉灵帝刘宏整天瞎折腾不同,曹丕最大的业务爱好是打猎,他当太子时就喜欢这件事,五官中郎将府任职的栈潜曾劝谏过他,曹丕不听,一有空就去,当了皇帝后约束少了,曹丕更是经常出去打猎。
打猎这件事,好处是可以锻炼身体,练练骑马、射箭,缺点是浪费时间,这不像打高尔夫,有半天空闲就能玩一次,打猎得去猎场,得安排布置,一趟下来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朝廷每天都有无数大事小事需要皇帝拍板,你跑去打猎了,一时还联系不上,肯定耽误事。
打猎还有一个坏处,那就是危险。骑马、射箭类似军事演习,万一马受惊或者道路崎岖险峻,容易酿成事故,那时候山林间凶猛的野兽也比较多,像老虎这类动物在各地都有,突然来个近距离接触,就麻烦了。即使遇不着老虎,埋伏个刺客什么的也很危险,孙策不就是这么死的吗?
孙策喜欢打猎,孙权也喜欢,也遇到过危险。据史书记载,有一次孙权骑马射猎,突然蹿出一只老虎,都扑住了孙权的马鞍。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张昭知道了立即变色进谏:“将军何必这样做?为人君的要善于驾驶英雄豪杰,任用贤良,而不是在原野上驱驰,去跟猛兽比试勇力,一旦发生不测,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说得很严厉,张昭是老官僚,孙权赶紧赔不是:“是我年少虑事不周,愧对先生厚望。”但孙权依然不改,继续出去打猎,他还让人发明了一种射虎车,这种车设有方孔,没有车盖,一个人驾驭,坐在车中射虎。这当然很危险,有离群的野兽常往车上扑,孙权就用手与它们搏击,以此为乐。
曹丕比孙权还要放得开,不仅自己打猎,还把百官都叫上。
皇帝看到大家平时都挺辛苦,安排个活动让百官放松放松,这是多好的事?可是皇帝喜欢的大家不一定都喜欢,皇帝在享受,百官却在受罪。
有一次曹丕带着大家去打猎,射中一只野鸡,高兴地说:“射了一只野鸡,好高兴啊!”担任侍中的辛毗不失时机地给领导上了一次眼药:“陛下觉得高兴,可我们觉得好辛苦!”曹丕一听很不爽,当场不便发作,但以后再出来就很少再带辛毗了。
不带辛毗,有他人也会上眼药,鲍勋那时也担任侍中,他直接上疏劝谏:“我听说五帝三皇莫不明本立教,以孝治天下。陛下仁圣恻隐,有同古烈。臣希望陛下能继踪前代,令万世可则,而不是修驰骋之事,整天忙于射猎!臣冒死以闻,请陛下明察。”对于鲍勋这个“烈士后代”曹丕有些反感,看到鲍勋的奏折曹丕大怒,当场把奏折撕了。
不让干我偏偏干,曹丕不仅照旧射猎,还专门把鲍勋叫上。有一次中途休息,曹丕故意问鲍勋:“射猎之乐,与八音之乐哪一个更乐?”侍中刘晔一向会来事,马上抢答:“射猎比八音之乐更好。”鲍勋实在看不惯,反驳道:“此言差矣!音乐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万邦咸仪,所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游猎在原野中暴露帝王的车盖,损伤生息化育的至高原理,迎风冒雨,有违天地自然的规律。过去鲁隐公到棠地观看捕鱼,《春秋》讽刺了他,陛下虽然把游猎当作急务,但却是臣下所不希望的。”
鲍勋还当场批评刘晔:“刘晔佞谀不忠,陛下只是一句玩笑话,刘晔立即附和,就像当年梁丘据取媚于遄台,请有关部门治其罪以清皇庙!”曹丕实在忍不住了,猎不打了,直接回去,回来就把鲍勋降了职。
辛毗和鲍勋都担任侍中一职,“侍中”的意思是“侍卫于中”,“中”即“省”,也就是宫中。侍中的本意为侍卫于皇帝近前,其职责与尚书相近,但品秩比尚书高得多。侍中最早也是九卿之一的少府卿下的属官,后直接由皇帝指派,虽是散职却因为随时能接近皇帝而显贵。侍中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兼职即为加官,文武大臣有“加侍中”一职的,说明可以随时入禁中受事。本朝侍中品秩二千石,与九卿相同。以后侍中地位更高,魏晋以后侍中一职经常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直到元朝以后废止。
也就是说,辛毗也罢、鲍勋也罢,给皇帝提建议是没错的,因为这是他们的分内职责。皇帝不高兴,要么出来不再带上,要么把人家从身边调走,这是很不妥的。
曹丕不管那么多,他是个任性的人,这么多人出来反对丝毫没影响他的射猎之兴。一次,曹丕又出去打猎,玩得晚了半夜才回宫,这件事让司徒王朗知道了,老头子也加入讨伐阵营里,上疏劝谏:“帝王的居所外面有守卫,里面设禁门,每次出行沿途必须先安排人马保卫才能出发,身边做警卫工作才能登台阶,打开旗子才能登车,清扫好道路才能引导御驾,布置好住处才能下车休息,所有这一切,都为的是显示帝王的尊贵,要求帝王的行动务必小心谨慎,并以此作为制度永垂千古。听说最近御驾亲出捕虎,日出而行,天黑才回来,这违反了帝王出入的常规,不是帝王戒慎的做法。”
王朗的名头比辛毗、鲍勋大得多,又是三公,这份上疏曹丕不敢撕,不仅不敢还得亲笔做出批示,曹丕为自己射猎找了个说辞:“看了您上的表,知道您说的意思。有些事您可能不太清楚,之所以射猎是因为方今天下还不太平,孙、刘二寇未定,四处还有征伐,射猎嘛,其实是军事演习。至于夜里回来太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还真没考虑那么细致,幸亏您提醒,我已命令有关部门今后务必注意。”
人家建议你“戒慎”,是个委婉的说法,意思是别再去打猎了,你还真客气,表示再出去时一定会注意,不知道王朗看到这个批示时做何感想。
曹丕挺郁闷,这么大一点儿事没完没了了,这时长水校尉戴陵也上疏劝谏射猎,曹丕干脆抓个典型,杀鸡儆猴,直接下令把戴陵处死。大家赶紧救人,苦劝死劝,戴陵总算保住一条命,减死罪一等。
曹丕是个记仇的人,谁惹了他,一定会报复。
鲍勋早年得罪过曹丕,后来又一再劝谏,多次当众让曹丕下不了台,曹丕有了除掉鲍勋的想法。之前鲍勋规劝过曹丕不要伐吴,曹丕把他降为治书执法,也就是军法官。曹丕那次征江东无果而返,从江淮回军时经过陈留郡,鲍勋作为军法官随征。
陈留太守孙邕前来拜见曹丕,他大概跟鲍勋也熟,所以拜见完之后顺道探望鲍勋。当时营垒还没建成,只树立了营标,孙邕是地方官员,大概不太了解军营里的规定,他走了侧路而没走大路,被鲍勋手下军营令史刘曜发现并检举他违反军令,鲍勋认为壕堑营垒还没建成,不必过于认真,于是调解了这件事情而没有举报。
后来,刘曜犯了罪,鲍勋上奏要把他废黜遣派,刘曜为自保,也为了报复鲍勋,就秘密上表揭发鲍勋私下解脱孙邕一事。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即使违反了规定,批评教育一下就行了,但因为涉及鲍勋,曹丕觉得终于抓住了此人的把柄,于是下诏把鲍勋逮捕,交廷尉严审。
廷尉进行了审查,认为依据法令应判鲍勋有期徒刑五年,并处剃发戴枷的刑罚。按照规定,廷尉对鲍勋这一级官员的审判结果需经三公会签后才能上报御前,三公把廷尉的报告直接驳回,认为刑罚太重,依照律条只需要交2斤金子作为罚金即可。
廷尉重新递交报告,曹丕大怒:“鲍勋这个人根本没有活命的资格了,你们竟敢宽纵他!再有人敢包庇就一块抓起来审问,让你们十鼠同穴、一网打尽!”钟繇、华歆、陈群等重臣以及廷尉高柔等人一同表奏,认为鲍勋的父亲鲍信在太祖时有功劳,请求赦免鲍勋,曹丕不许。
鲍勋被杀影响很大,他的父亲鲍信跟曹操是生死之交,在曹操最困难的时候举全部家财给予支持,后来又为曹操的事业死在了战场上,这样的人曹丕说杀就杀,理由又不服众,难免让人议论。
治国理政之余,曹丕还是一位爱玩的皇帝。
与汉灵帝刘宏整天瞎折腾不同,曹丕最大的业务爱好是打猎,他当太子时就喜欢这件事,五官中郎将府任职的栈潜曾劝谏过他,曹丕不听,一有空就去,当了皇帝后约束少了,曹丕更是经常出去打猎。
打猎这件事,好处是可以锻炼身体,练练骑马、射箭,缺点是浪费时间,这不像打高尔夫,有半天空闲就能玩一次,打猎得去猎场,得安排布置,一趟下来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朝廷每天都有无数大事小事需要皇帝拍板,你跑去打猎了,一时还联系不上,肯定耽误事。
打猎还有一个坏处,那就是危险。骑马、射箭类似军事演习,万一马受惊或者道路崎岖险峻,容易酿成事故,那时候山林间凶猛的野兽也比较多,像老虎这类动物在各地都有,突然来个近距离接触,就麻烦了。即使遇不着老虎,埋伏个刺客什么的也很危险,孙策不就是这么死的吗?
孙策喜欢打猎,孙权也喜欢,也遇到过危险。据史书记载,有一次孙权骑马射猎,突然蹿出一只老虎,都扑住了孙权的马鞍。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张昭知道了立即变色进谏:“将军何必这样做?为人君的要善于驾驶英雄豪杰,任用贤良,而不是在原野上驱驰,去跟猛兽比试勇力,一旦发生不测,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说得很严厉,张昭是老官僚,孙权赶紧赔不是:“是我年少虑事不周,愧对先生厚望。”但孙权依然不改,继续出去打猎,他还让人发明了一种射虎车,这种车设有方孔,没有车盖,一个人驾驭,坐在车中射虎。这当然很危险,有离群的野兽常往车上扑,孙权就用手与它们搏击,以此为乐。
曹丕比孙权还要放得开,不仅自己打猎,还把百官都叫上。
皇帝看到大家平时都挺辛苦,安排个活动让百官放松放松,这是多好的事?可是皇帝喜欢的大家不一定都喜欢,皇帝在享受,百官却在受罪。
有一次曹丕带着大家去打猎,射中一只野鸡,高兴地说:“射了一只野鸡,好高兴啊!”担任侍中的辛毗不失时机地给领导上了一次眼药:“陛下觉得高兴,可我们觉得好辛苦!”曹丕一听很不爽,当场不便发作,但以后再出来就很少再带辛毗了。
不带辛毗,有他人也会上眼药,鲍勋那时也担任侍中,他直接上疏劝谏:“我听说五帝三皇莫不明本立教,以孝治天下。陛下仁圣恻隐,有同古烈。臣希望陛下能继踪前代,令万世可则,而不是修驰骋之事,整天忙于射猎!臣冒死以闻,请陛下明察。”对于鲍勋这个“烈士后代”曹丕有些反感,看到鲍勋的奏折曹丕大怒,当场把奏折撕了。
不让干我偏偏干,曹丕不仅照旧射猎,还专门把鲍勋叫上。有一次中途休息,曹丕故意问鲍勋:“射猎之乐,与八音之乐哪一个更乐?”侍中刘晔一向会来事,马上抢答:“射猎比八音之乐更好。”鲍勋实在看不惯,反驳道:“此言差矣!音乐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万邦咸仪,所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游猎在原野中暴露帝王的车盖,损伤生息化育的至高原理,迎风冒雨,有违天地自然的规律。过去鲁隐公到棠地观看捕鱼,《春秋》讽刺了他,陛下虽然把游猎当作急务,但却是臣下所不希望的。”
鲍勋还当场批评刘晔:“刘晔佞谀不忠,陛下只是一句玩笑话,刘晔立即附和,就像当年梁丘据取媚于遄台,请有关部门治其罪以清皇庙!”曹丕实在忍不住了,猎不打了,直接回去,回来就把鲍勋降了职。
辛毗和鲍勋都担任侍中一职,“侍中”的意思是“侍卫于中”,“中”即“省”,也就是宫中。侍中的本意为侍卫于皇帝近前,其职责与尚书相近,但品秩比尚书高得多。侍中最早也是九卿之一的少府卿下的属官,后直接由皇帝指派,虽是散职却因为随时能接近皇帝而显贵。侍中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兼职即为加官,文武大臣有“加侍中”一职的,说明可以随时入禁中受事。本朝侍中品秩二千石,与九卿相同。以后侍中地位更高,魏晋以后侍中一职经常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直到元朝以后废止。
也就是说,辛毗也罢、鲍勋也罢,给皇帝提建议是没错的,因为这是他们的分内职责。皇帝不高兴,要么出来不再带上,要么把人家从身边调走,这是很不妥的。
曹丕不管那么多,他是个任性的人,这么多人出来反对丝毫没影响他的射猎之兴。一次,曹丕又出去打猎,玩得晚了半夜才回宫,这件事让司徒王朗知道了,老头子也加入讨伐阵营里,上疏劝谏:“帝王的居所外面有守卫,里面设禁门,每次出行沿途必须先安排人马保卫才能出发,身边做警卫工作才能登台阶,打开旗子才能登车,清扫好道路才能引导御驾,布置好住处才能下车休息,所有这一切,都为的是显示帝王的尊贵,要求帝王的行动务必小心谨慎,并以此作为制度永垂千古。听说最近御驾亲出捕虎,日出而行,天黑才回来,这违反了帝王出入的常规,不是帝王戒慎的做法。”
王朗的名头比辛毗、鲍勋大得多,又是三公,这份上疏曹丕不敢撕,不仅不敢还得亲笔做出批示,曹丕为自己射猎找了个说辞:“看了您上的表,知道您说的意思。有些事您可能不太清楚,之所以射猎是因为方今天下还不太平,孙、刘二寇未定,四处还有征伐,射猎嘛,其实是军事演习。至于夜里回来太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还真没考虑那么细致,幸亏您提醒,我已命令有关部门今后务必注意。”
人家建议你“戒慎”,是个委婉的说法,意思是别再去打猎了,你还真客气,表示再出去时一定会注意,不知道王朗看到这个批示时做何感想。
曹丕挺郁闷,这么大一点儿事没完没了了,这时长水校尉戴陵也上疏劝谏射猎,曹丕干脆抓个典型,杀鸡儆猴,直接下令把戴陵处死。大家赶紧救人,苦劝死劝,戴陵总算保住一条命,减死罪一等。
曹丕是个记仇的人,谁惹了他,一定会报复。
鲍勋早年得罪过曹丕,后来又一再劝谏,多次当众让曹丕下不了台,曹丕有了除掉鲍勋的想法。之前鲍勋规劝过曹丕不要伐吴,曹丕把他降为治书执法,也就是军法官。曹丕那次征江东无果而返,从江淮回军时经过陈留郡,鲍勋作为军法官随征。
陈留太守孙邕前来拜见曹丕,他大概跟鲍勋也熟,所以拜见完之后顺道探望鲍勋。当时营垒还没建成,只树立了营标,孙邕是地方官员,大概不太了解军营里的规定,他走了侧路而没走大路,被鲍勋手下军营令史刘曜发现并检举他违反军令,鲍勋认为壕堑营垒还没建成,不必过于认真,于是调解了这件事情而没有举报。
后来,刘曜犯了罪,鲍勋上奏要把他废黜遣派,刘曜为自保,也为了报复鲍勋,就秘密上表揭发鲍勋私下解脱孙邕一事。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即使违反了规定,批评教育一下就行了,但因为涉及鲍勋,曹丕觉得终于抓住了此人的把柄,于是下诏把鲍勋逮捕,交廷尉严审。
廷尉进行了审查,认为依据法令应判鲍勋有期徒刑五年,并处剃发戴枷的刑罚。按照规定,廷尉对鲍勋这一级官员的审判结果需经三公会签后才能上报御前,三公把廷尉的报告直接驳回,认为刑罚太重,依照律条只需要交2斤金子作为罚金即可。
廷尉重新递交报告,曹丕大怒:“鲍勋这个人根本没有活命的资格了,你们竟敢宽纵他!再有人敢包庇就一块抓起来审问,让你们十鼠同穴、一网打尽!”钟繇、华歆、陈群等重臣以及廷尉高柔等人一同表奏,认为鲍勋的父亲鲍信在太祖时有功劳,请求赦免鲍勋,曹丕不许。
鲍勋被杀影响很大,他的父亲鲍信跟曹操是生死之交,在曹操最困难的时候举全部家财给予支持,后来又为曹操的事业死在了战场上,这样的人曹丕说杀就杀,理由又不服众,难免让人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