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生治国实误国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董卓被杀时,他的女婿牛辅率重兵屯驻在陕县一带,凉州军的其他重要将领李傕、郭汜、张济等分别率部在函谷关附近布防,负责守卫长安的是徐荣、胡轸以及胡文才、杨整修等。
徐荣所部虽然战斗力很强,但作为非凉州出身的将领,长期以来颇受压制和排挤,董卓已死,按理他不大会作拼死反抗。胡文才、杨整修是所谓“凉州大人”,是凉州地方上的豪族,此行是为董卓帮场子的,他们也不会为董卓拼命。倒是胡轸,天生一个暴脾气,做事容易冲动,如果带头闹事,将不好收拾。但是,长安民众庆祝董卓被杀所表现出来的狂热大概把胡轸吓傻了,没敢动一兵一卒,也跟徐荣等人一道直接投降。
董卓以最彻底的方式被消灭了,王允顿时感到一阵轻松。多年来忍辱负重期待的正是这一刻,作为一名忠于汉室的士人,王允在关键时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他有理由为自己感到骄傲。
献帝随即下诏,让王允以司徒的身份主持朝廷日常工作(录尚书事),同时擢升吕布为奋威将军,仪比三司,晋爵位为温侯。在王允的推荐下,老将军皇甫嵩重新出山,被拜为车骑将军,统领军事。目前凉州军主力仍在牛辅、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手中,必须有这样一位有相当威望的老将来掌握大局。
现在有两件事比较急,一是如何处置在长安的凉州军旧部,二是应对在陕县、函谷关等地集结的凉州军主力。吕布向王允建议,胡轸等人虽然投降,但不能掉以轻心,但王允不同意吕布的看法,他认为:“那些有可能反叛的人,也仅是有可能而已,说他们反叛,现在没有证据,如何服众?”
吕布知道王允的文人气上来了,看来这一条很难说服他,只有出了事他才会明白。跟董卓这样的武人打交道让人心寒,跟王允这样的书呆子打交道更让人郁闷。
吕布又建议,从董卓府里和郿坞那边搜出来大量金银财宝和粮食,现在朝野都很关心这批东西,西迁以来朝臣们和将士生活都很贫苦,现在不如拿出一部分,以天子的名义赏赐给大家,以提振士气。王允听完立即摇头:“那怎么可以?这些都是董卓贪污盘剥而来,是朝廷的财产,理应归国库所有,将来朝廷东归,这些都要分毫不少地运回洛阳,将来关东的那些朋友问起来,我们也要能说得清,怎能随意处置?”
王允看起来是个很守规矩、很有原则的人,只是在当前情况下,他的这些想法太教条了,思路有些奇怪。
如何处置陕县等地凉州军?经过几天的思考,王允决定以天子的名义下诏赦免他们,只要他们忠于天子和朝廷就既往不咎,仍留在原地驻守。这本来是正确的策略,但诏书已经拟好,王允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解散凉州军,同时决定派人到陕县缉拿牛辅等凉州军主要将领来长安进行审判。吕布主张对凉州军实施招抚,听说此事大吃一惊,赶紧来见王允,王允的政治智商仍然没有跳出书呆子的范畴,吕布认为这么做会激起兵变,局面将不可收拾,王允却丝毫不担心。
董卓被杀后,应在第一时间明确对凉州军的政策,是杀是留,发出的信号必须清晰,王允不仅拖延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摇摆不定,使外面谣言四起。
长安城里现在都在传,说王允要向凉州军大开杀戒,把凉州军的将士都处死,已经投降的胡轸、徐荣等人当然很紧张,留在关中地区的凉州军转而拥兵自守,观望下一步形势如何发展。
王允派李肃带人去陕县,向牛辅宣布天子的诏书。要么是王允太自信,要么是王允太无知,派个人去就能把手握重兵的将领押回来审问,这种想法实在幼稚。结果可想而知,正在犹豫不决的牛辅看到诏书后不再多想,立即反抗,李肃带去的那点儿人不是牛辅的对手,李肃大败。
牛辅彻底跟朝廷翻了脸,不得不大干一票了,他虽然不缺实力,但缺干大事的头脑,过去凡是这样的事都由老丈人董卓去想,他只管出力气,现在要自己拿主意,他头疼得很。
夜里,牛辅在军帐中辗转难眠。正在这时,突然听到外面人声顿起,哭喊声一片。牛辅第一个反应是有人劫营,赶紧出帐迎敌。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借着火把的光亮,牛辅看到营中东窜西跑的兵士,整个大营已乱成一团,不知道对方来了多少人。牛辅肝胆俱裂,只求活命,来不及叫上亲随,只身骑马向营外逃去,但是他没能保住性命,混乱中被人杀了。
其实吕布指挥的人马还没有到,关东联军更在千里之外,也不是白波军,他们最近已退到太行山一带,更不是李傕、郭汜、张济他们起了内讧,这些人都还在陕县以东。
那是谁在一夕之间解决掉凉州军的悍将牛辅?其实说来很搞笑,干掉牛辅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事后查明,当夜牛辅军营里发生了夜惊,由于白天过于劳累,或者精神过于紧张,有人睡觉做噩梦,突然惊醒,晕晕乎乎间大喊大叫,旁边的人以为敌人来劫营,紧张和惊吓之下,也跟着乱喊乱叫,整个兵营很快乱成一团。黑夜中辨识不清对方,再动起刀枪,就更乱了。
倒霉的牛辅遇到了夜惊,丢了命,牛辅手下有人把他的首级割下来送到长安,受到朝廷的嘉奖。
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听说陕县出了事,于是从不同方向率众赶来。看到牛辅已死,他们都六神无主,他们都和牛辅一样,别看平时很骄横,目空一切,手段残暴,但智商确实不好评价,遇到棘手问题往往不知所措。
思来想去,李傕等人唯一能想到的出路是向朝廷乞降。李傕派人来到长安,请求朝廷赦免他们的罪过。这时已经有不少人看出了时局所蕴藏的巨大危险,纷纷劝王允接受,但王允仍然坚决予以拒绝了,他这一次的理由更是有点儿滑稽:“今年已经大赦过天下,天子一年之内不可两次大赦,要赦免他们得等到明年。”
正月里献帝的确下诏大赦过天下,一年不能两次大赦的祖制也许是有的,但非常时期面对非常之事,何必那么古板教条?
如果认为这是王允不想赦免凉州军的托词,那可能高估这位老夫子的政治智慧了,更可能的是,牛辅被杀后他也有了一定的警醒,想赦免李傕等人,但内心的确有个“祖制”无法逾越,要他颁发赦免令,或许真得再等一年。
王先生就是这么可笑的一个人,千万别跟他生气。
现在才5月,到明年还有大半年,王允能等,凉州军没法等。王允拒绝接受投降的消息传到陕县,李傕等人如雷轰顶,最后一丝求生的希望也破灭了。大家商议了半天,也想不出好办法,在这件事上他们的智商比王先生还不如。最后,大家决定就地解散,各自绕道逃回凉州。
运气好的话,老家见吧!
就在众人收拾东西准备散伙时,有个人站了出来,说了几句话,把大家说醒了:“咱们分散逃跑,半路上一个亭长就能把大家活捉了,此去凉州3000多里,千山万水,不知道有几个人能逃回家?”大家听完,面面相觑,心情更加低落,这个人继续说:“不如咱们团结起来,集结在一起向西攻打长安,我们也拥戴皇上,只杀王允、吕布,替董太师报仇。事情如果成功,可以挟天子号令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跑不迟!”大家认为有理,李傕与郭汜、张济一商量,别散伙了,就这么干!
说话的这个人很不简单,是当世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名叫贾诩,字文和,凉州刺史部武威郡人,此时40多岁,在牛辅手下任讨虏校尉。
贾诩现在出了这个主意,对凉州军来说的确是一招胜负手,对朝廷来说,自然是个彻彻底底的馊主意,正所谓一谋动千危。后世多认为贾诩的这个主意闯下了大祸,使有可能出现的和平契机化为乌有,使帝国再次陷入混乱。
董卓被杀时,他的女婿牛辅率重兵屯驻在陕县一带,凉州军的其他重要将领李傕、郭汜、张济等分别率部在函谷关附近布防,负责守卫长安的是徐荣、胡轸以及胡文才、杨整修等。
徐荣所部虽然战斗力很强,但作为非凉州出身的将领,长期以来颇受压制和排挤,董卓已死,按理他不大会作拼死反抗。胡文才、杨整修是所谓“凉州大人”,是凉州地方上的豪族,此行是为董卓帮场子的,他们也不会为董卓拼命。倒是胡轸,天生一个暴脾气,做事容易冲动,如果带头闹事,将不好收拾。但是,长安民众庆祝董卓被杀所表现出来的狂热大概把胡轸吓傻了,没敢动一兵一卒,也跟徐荣等人一道直接投降。
董卓以最彻底的方式被消灭了,王允顿时感到一阵轻松。多年来忍辱负重期待的正是这一刻,作为一名忠于汉室的士人,王允在关键时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他有理由为自己感到骄傲。
献帝随即下诏,让王允以司徒的身份主持朝廷日常工作(录尚书事),同时擢升吕布为奋威将军,仪比三司,晋爵位为温侯。在王允的推荐下,老将军皇甫嵩重新出山,被拜为车骑将军,统领军事。目前凉州军主力仍在牛辅、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手中,必须有这样一位有相当威望的老将来掌握大局。
现在有两件事比较急,一是如何处置在长安的凉州军旧部,二是应对在陕县、函谷关等地集结的凉州军主力。吕布向王允建议,胡轸等人虽然投降,但不能掉以轻心,但王允不同意吕布的看法,他认为:“那些有可能反叛的人,也仅是有可能而已,说他们反叛,现在没有证据,如何服众?”
吕布知道王允的文人气上来了,看来这一条很难说服他,只有出了事他才会明白。跟董卓这样的武人打交道让人心寒,跟王允这样的书呆子打交道更让人郁闷。
吕布又建议,从董卓府里和郿坞那边搜出来大量金银财宝和粮食,现在朝野都很关心这批东西,西迁以来朝臣们和将士生活都很贫苦,现在不如拿出一部分,以天子的名义赏赐给大家,以提振士气。王允听完立即摇头:“那怎么可以?这些都是董卓贪污盘剥而来,是朝廷的财产,理应归国库所有,将来朝廷东归,这些都要分毫不少地运回洛阳,将来关东的那些朋友问起来,我们也要能说得清,怎能随意处置?”
王允看起来是个很守规矩、很有原则的人,只是在当前情况下,他的这些想法太教条了,思路有些奇怪。
如何处置陕县等地凉州军?经过几天的思考,王允决定以天子的名义下诏赦免他们,只要他们忠于天子和朝廷就既往不咎,仍留在原地驻守。这本来是正确的策略,但诏书已经拟好,王允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解散凉州军,同时决定派人到陕县缉拿牛辅等凉州军主要将领来长安进行审判。吕布主张对凉州军实施招抚,听说此事大吃一惊,赶紧来见王允,王允的政治智商仍然没有跳出书呆子的范畴,吕布认为这么做会激起兵变,局面将不可收拾,王允却丝毫不担心。
董卓被杀后,应在第一时间明确对凉州军的政策,是杀是留,发出的信号必须清晰,王允不仅拖延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摇摆不定,使外面谣言四起。
长安城里现在都在传,说王允要向凉州军大开杀戒,把凉州军的将士都处死,已经投降的胡轸、徐荣等人当然很紧张,留在关中地区的凉州军转而拥兵自守,观望下一步形势如何发展。
王允派李肃带人去陕县,向牛辅宣布天子的诏书。要么是王允太自信,要么是王允太无知,派个人去就能把手握重兵的将领押回来审问,这种想法实在幼稚。结果可想而知,正在犹豫不决的牛辅看到诏书后不再多想,立即反抗,李肃带去的那点儿人不是牛辅的对手,李肃大败。
牛辅彻底跟朝廷翻了脸,不得不大干一票了,他虽然不缺实力,但缺干大事的头脑,过去凡是这样的事都由老丈人董卓去想,他只管出力气,现在要自己拿主意,他头疼得很。
夜里,牛辅在军帐中辗转难眠。正在这时,突然听到外面人声顿起,哭喊声一片。牛辅第一个反应是有人劫营,赶紧出帐迎敌。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借着火把的光亮,牛辅看到营中东窜西跑的兵士,整个大营已乱成一团,不知道对方来了多少人。牛辅肝胆俱裂,只求活命,来不及叫上亲随,只身骑马向营外逃去,但是他没能保住性命,混乱中被人杀了。
其实吕布指挥的人马还没有到,关东联军更在千里之外,也不是白波军,他们最近已退到太行山一带,更不是李傕、郭汜、张济他们起了内讧,这些人都还在陕县以东。
那是谁在一夕之间解决掉凉州军的悍将牛辅?其实说来很搞笑,干掉牛辅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事后查明,当夜牛辅军营里发生了夜惊,由于白天过于劳累,或者精神过于紧张,有人睡觉做噩梦,突然惊醒,晕晕乎乎间大喊大叫,旁边的人以为敌人来劫营,紧张和惊吓之下,也跟着乱喊乱叫,整个兵营很快乱成一团。黑夜中辨识不清对方,再动起刀枪,就更乱了。
倒霉的牛辅遇到了夜惊,丢了命,牛辅手下有人把他的首级割下来送到长安,受到朝廷的嘉奖。
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听说陕县出了事,于是从不同方向率众赶来。看到牛辅已死,他们都六神无主,他们都和牛辅一样,别看平时很骄横,目空一切,手段残暴,但智商确实不好评价,遇到棘手问题往往不知所措。
思来想去,李傕等人唯一能想到的出路是向朝廷乞降。李傕派人来到长安,请求朝廷赦免他们的罪过。这时已经有不少人看出了时局所蕴藏的巨大危险,纷纷劝王允接受,但王允仍然坚决予以拒绝了,他这一次的理由更是有点儿滑稽:“今年已经大赦过天下,天子一年之内不可两次大赦,要赦免他们得等到明年。”
正月里献帝的确下诏大赦过天下,一年不能两次大赦的祖制也许是有的,但非常时期面对非常之事,何必那么古板教条?
如果认为这是王允不想赦免凉州军的托词,那可能高估这位老夫子的政治智慧了,更可能的是,牛辅被杀后他也有了一定的警醒,想赦免李傕等人,但内心的确有个“祖制”无法逾越,要他颁发赦免令,或许真得再等一年。
王先生就是这么可笑的一个人,千万别跟他生气。
现在才5月,到明年还有大半年,王允能等,凉州军没法等。王允拒绝接受投降的消息传到陕县,李傕等人如雷轰顶,最后一丝求生的希望也破灭了。大家商议了半天,也想不出好办法,在这件事上他们的智商比王先生还不如。最后,大家决定就地解散,各自绕道逃回凉州。
运气好的话,老家见吧!
就在众人收拾东西准备散伙时,有个人站了出来,说了几句话,把大家说醒了:“咱们分散逃跑,半路上一个亭长就能把大家活捉了,此去凉州3000多里,千山万水,不知道有几个人能逃回家?”大家听完,面面相觑,心情更加低落,这个人继续说:“不如咱们团结起来,集结在一起向西攻打长安,我们也拥戴皇上,只杀王允、吕布,替董太师报仇。事情如果成功,可以挟天子号令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跑不迟!”大家认为有理,李傕与郭汜、张济一商量,别散伙了,就这么干!
说话的这个人很不简单,是当世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名叫贾诩,字文和,凉州刺史部武威郡人,此时40多岁,在牛辅手下任讨虏校尉。
贾诩现在出了这个主意,对凉州军来说的确是一招胜负手,对朝廷来说,自然是个彻彻底底的馊主意,正所谓一谋动千危。后世多认为贾诩的这个主意闯下了大祸,使有可能出现的和平契机化为乌有,使帝国再次陷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