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文学 > 寒门科举之路 > 第281章 堤坝明器

第281章 堤坝明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们其他人可还有事?”丁侍郎说完自己手里的事问道。

    谢郎中这时起身道:“大人,我们部听了李大人的建议,试了不同的材料后。用蜃灰、糯米石灰浆、黄沾土,粘性效果非常好,做了了好几个建筑明器,按比例的水量冲击,坚固程度绝对可以抗住冲击力。”

    丁侍郎看了一眼李文山,有几分好奇,“李郎中,你倒是对兴修水利挺感兴趣的?”

    李文山听出几分丁侍郎对他的不满,只好起身道:“大人,下官去那里就是为了看看有没有适合的材料可以做个新的高炉。后面看谢大人在研究如何让堤坝更加坚固。”

    带着几分不好意思说道:“下官还是小儿时,受宠的很,家里虽然穷但比较调皮,把家里的糯米和黄沾土混一起硬如石头,比石头都硬,看到谢郎中在烦恼此事,便把此事告知了谢郎中。”

    谢郎中这时也反应过来,向丁侍郎道:“大人,李郎中那时的话,对我们启发很大,所以我们试用一番,记录了下来用量,后面做了建筑明器。”

    丁侍郎脸色缓和了不少,道:“建筑明器在哪,拿来再试一次。”

    谢郎中听了就道:“大人,我们已经把整个堪舆都搬了过来,现在就可以一试。”

    丁侍郎点了点头道:“既然这样,大家都去一观,看看具体到底如何,谢蕴开始吧。”

    “是,各位大人请跟我来,你们稍等一会儿。”

    谢郎中出去让人把堪舆图搬了上来。

    众人看着那精巧的模型,有从那条大河调任到工部的官员,看到了这个都连连称奇。

    “这可真是一模一样,我可是在这里待了五年了,我们工部真是厉害,能工巧匠不少呢。”

    众人听了那位官员的说法,更是好奇了,“谢大人,这是谁做的,和真实的一模一样。”

    谢郎中听了众人的赞叹,脸上也很光荣,嘴角上扬,“这是我们一个主事的杰作,按照李大人提议的,真实比例缩小一万倍做出来的。”

    又一人忍不住问道:“那谢大人,这水怎么测试?你们如何知道洪水量有多少?”

    谢大人自信的回答道:“廖大人,这往年洪水量,这些数都是我们推测出来的,另外还准备了更大的冲击。”

    “眼见为实,我们来试一下就知道了。”

    谢蕴也不再废话,直接让属下开始。

    看着谢蕴不断地加量,利用水车的原理,水流一直不停,冲击着两岸,力度越来越大,水量越来越多。

    亲自参与治理过着渤河,就知道这堪舆做的非常真实。

    丁侍郎紧盯着堪舆,道:“再加大水量。”

    “是,大人。”

    堪舆中的水快满时,谢郎中抽了一旁的一小个甲板,水居然流入另一条小河里,另一条河里的水量稍微上涨了一点。

    “不错,这种成本需要多少,可有计算?”丁侍郎直接问道。

    “大人,糯米很是珍贵,因此造价比普通的高出一倍。”谢蕴回道。

    其他人听了这价格纷纷摇头,“这太贵了,这天渤河可是每次维修都需要一百万两,这重新修筑那更是昂贵,不现实。”

    “就是,而且米粮珍贵,糯米难得,许多百姓可都是半饥半饱的。”一大人也接着道。

    谢郎中见这样只得道:“各位大人,这沿河周边可都是良田,每年这条河的良田都会被冲毁一部分,如果这样所以下官还是建议改成这种堤坝,还能节省不少维修费用。”

    丁侍郎伸手捏了捏堤坝石块连接之处,确实非常坚硬,“拿斧头来。”

    “是,大人。”文书听到这话,立马跑去取了一把大斧头。

    “大人,斧头来了。”

    丁侍郎接过之后,对着堪舆的堤坝的连接处砍了下去。

    “居然没穿透。”丁侍郎看着他用力斧头刀口,陷入了一点。

    丁侍郎看了看一旁身强体壮的护卫,“你们谁力气最大,来试试看能不能把它砍断。能砍断它,本官赏银十两。”

    “大人,卑职来,卑职力量公认的大。”身高八尺的壮汉,立马站了出来。

    “行,那你就试试看。”丁侍郎看着是他同意了。

    那汉子把斧头拔了出来,按丁侍郎的要求,砍了下去,连砍了三下斧头才把连接的地方砍断。

    “大人,已经好了,这可比采石都难。”那护卫微微喘着气道。

    丁侍郎给了他十两信息,挥了挥手让他下去。

    蹲下身仔细看了看,确实非常硬,这砍断的还是类似石头的部分。

    “谢郎中这事,本官会上报朝廷,到时候由陛下决定。”丁侍郎严肃地说道。

    谢郎中正心疼的看着被砍怪的堪舆,心疼的很,但没办法已经成这样了。听到丁侍郎也很看好的样子,心里也安慰了不少。

    谢郎中点头笑道:“好的,多谢大人,这是我们部的全体的功劳。”

    丁侍郎看着这样,咳了一声道:“你们这个堪舆图,可以多做几个。”

    其他官员也很喜欢这个,想着他们多做点到时候也能说不定有机会收藏。

    于是纷纷表示,愿意出材料,只要做好了到时候能卖给他们一个。

    谢郎中听了直摇头,“各位大人,这堪舆可是做了八天,我们没法做那么多。只能再重新做一个,到时候让陛下看看洪水阻拦的情况。”

    “你原先把旁边的一个板抽掉,这是你的泄洪?”丁侍郎问道。

    “是的,在对接小河的地方,设置一个可以灵活板,完全可以避免发洪水,冲毁堤坝。”谢郎中点头说道。

    丁侍郎点了点头,“你可以再做一个比这个大很点的堪舆图,到时候再试一下。”

    “好的,大人。”

    丁侍郎看了看李文山直道:“李大人,你可真是我们工部的福将,如今你来此还没多久,如今就想出这么多点子,真的厉害。”

    “大人,过奖了,都是碰巧。”李文山拱手道。

    “这巧可真是妙,李大人。”丁侍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李文山也不说什么,身上透着一副坦荡地气质。

    【作者题外话】:夸大了点功效。古代粮食产量特别低,糯米产量更是稀少,造价成本非常高,明知道很好,但很少很少用到,除了皇宫和一些特别重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