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我有一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蔡邕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当然是著史。
蔡邕是诗赋大家,被人称为汉赋的殿军。他是书法家,飞白书被评为神品。他是音乐家,焦尾琴是文人雅士喜闻乐道的故事。他的经学水平一流,曾批定五经,刻熹平石碑,传抄天下。
但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是著史。他已经为此准备了很多年,《独断》就是为作史写的一部分札记,是后世研究汉史不可或缺的资料。流放朔方之前,他就写好了十志。如果不是他被王允杀掉,《后汉书》根本不需要等到两百年后由范晔来完成,成为前四史最后完稿的一部。
立德立功立言,对于蔡邕来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立言。立言不是写几首诗就能立言的,那都是小道,不值一提,能让他立言的除了注经就是写一部史书,特别是一个朝代的完整历史。某种程度上来说,著史甚至比注经更接近立言的目标。注经的人很多,但史书通常只会留下一部。
所以太史公司马迁宁愿受腐刑也要完成《史记》,而蔡邕被杀前也表示愿意接受断足的刑罚,只求让他留下性命,完成汉史的写作。
孙策说,我提供给你最好的笔墨纸砚,我为你夺回藏书,还包括王允带到长安的朝廷档案,除了写史还能有什么用处?这是蔡邕的梦想,一听到孙策这句话,他就无法矜持了。何况孙策说得没错,天下大乱,著史又是一项大工程,非十年之功不能完成,不仅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还要有充足的财力供应。长安、陈留都不行,襄阳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方。
消除了蔡邕的心防,孙策接着询问长安的情况,特别是董卓身边有哪些文臣武将,徐荣、牛辅手下有哪些将领和谋士,有多少人,现在的位置在哪里,他们的粮草由哪里供应,一一问清。蔡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又主动要求进城劝降曹操,避免袁术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增。
孙策知道蔡邕书生气又犯了,就算曹操和他关系很好,但曹操为袁绍出力,一旦蔡邕进了城,曹操知道袁术面临内忧外患,肯定会死守宛城,拖死袁术,才不投降呢。
孙策给袁术连使眼色。袁术还不太明白,阎象却明白了孙策的意思,连忙起身阻止。
“先生一路辛苦,还是先休息吧,保重身体为要。”
不说还罢,阎象这么一说,蔡邕立刻觉得浑身酸软,也没心思去看曹操了,出营去休息。
大帐里又恢复了死寂,比蔡邕来之前还要寂静。心腹之患未解,强敌又至,怎么看,袁术都没什么活路可言。当此危机之际,阎象也没心思和周瑜较劲了,对袁术恳切地说道:“将军,事不宜迟,还是退守襄阳吧。抢在徐荣赶到之前,加强襄阳城防,至少可以保南郡、江夏不失,收拾江南,还有一战之力。”
袁术斜靠在案上,将指关节扳得啪啪响,眼神一会儿凶狠一会儿沮丧。他想了好久,摇摇头。“元图,退守襄阳是老成之计,但就这么放弃南阳太可惜了。南阳富庶,人口众多,又有铁官,一旦落入徐荣之手,我们就很难再夺回来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言放弃。”
阎象劝道:“将军,南阳的确很重要,一旦丢了南阳,不仅我们无法北上,关东诸侯也无法西进。如果牛辅再攻取洛阳,形势很可能又会恢复到去年的模样。可是我们守不住啊,曹操摆明了要死守宛城,我们如果全力攻击,就算攻破了宛城,宛城被打残了,也无法坚守。我军攻打庄园已经与诸家结仇,他们也不可能支持我们。没有他们的支持,那些新降的士卒能用吗?”
袁术苦笑,转头看向周瑜。“公瑾,你说呢?”
周瑜沉吟不语。他不同意阎象的意见,也和孙策通过气,要坚守南阳,但如何坚守,眼下还没有商量,面对袁术的问计,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孙策见状,只得挺身而出。“将军所言甚是,元功先生说的是老成之计,将军应该派人加强襄阳的城防,做最坏的准备。”
阎象垂着眼皮不说话,脸色却缓和了些。他对周瑜、孙策印象一直不好,觉得这两人少不经事,乱出主意,但主要目标是周瑜而不是孙策。在他看来,孙策还不足以被他当作对手。现在孙策又改了称呼,尊称他为先生,建议袁术听他的建议,这让他很有面子。
孙策话锋一转,又道:“可是南阳不能轻易放弃。”
阎象霍然抬起头,瞪着孙策。“孙将军,内有曹操,外有徐荣、牛辅,怎么守?”
“徐荣、牛辅还在几百里之外,什么时候到,谁也说不准。再说了,武关、鲁阳都是险关,只要防守得当,他们没那么容易进南阳。”
阎象很不高兴,逼问道:“怎么才能防守得当?现在就这么多人马可用,你要攻宛城,就没更多的兵力守武关、鲁阳。你要分兵守武关、鲁阳,别说攻宛城,能不能挡住曹操的反击都说不定。”
“先生稍安勿躁。”孙策摆摆手,说道:“我们可以分两步走,先派一部分工匠赶往武关、鲁阳,加强城防设施,做好接战准备。至于宛城,先生担心的不是那些新降的士卒不肯为我所用,担心他们临阵倒戈吗?我有一计,也许可以让这些人心甘情愿的为我们所用。”
“哦,那我倒要听听。如果真能让这些士卒归心,为我所用,我就支持你的建议。”
孙策笑了。阎象有些傲气,不太看得起他,但阎象是袁术手下不多的谋士之一,有见识,不是冯方那些庸人可比。与他协调好关系,对将来的合作非常重要。
“将军,先生,那些将士为何支持那些世家?是血脉相连,还是有姻亲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阎象眉毛微挑,眯起了眼睛,双眸闪烁,沉思良久,嘴角露出一丝浅笑。“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将那些世家的土地……分给他们?”
孙策由衷的躬身一拜。“先生智慧如渊,佩服,佩服。”
袁术翻着大眼,莫名其妙。阎象笑了,转身对袁术解释道:“这倒是个应急之法。将军,孙郎的意思是说这些将士原本与世家并无瓜葛,只因家贫失田,无以立身,依附世家无非是为求一口饭吃。现在这些世家龟缩在城里,庄园被我军击破,土地也为将军所有,如果将军能将这此家的土地分给他们,让他们重新成为自食其力的编户齐民,他们自然会……”
阎象话还没说完,袁术就恍然大悟,拍案大叫。“对啊,这些人原本就是编户,他们成为部曲并非自愿,只是迫不得已。我要是将土地还给他们,他们凭什么不支持我?”
阎象连连点头。“将军所言甚是,就算有人恪守君臣之义,愿为故主尽忠,也是极少数。更多的人会感激将军重生之义,支持将军。”
袁术一跃而起,大叫道:“那还等什么?立刻去办啊。哈哈,曹孟德,让你守城,乃公挖了你的根基,看你还怎么守。”
蔡邕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当然是著史。
蔡邕是诗赋大家,被人称为汉赋的殿军。他是书法家,飞白书被评为神品。他是音乐家,焦尾琴是文人雅士喜闻乐道的故事。他的经学水平一流,曾批定五经,刻熹平石碑,传抄天下。
但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是著史。他已经为此准备了很多年,《独断》就是为作史写的一部分札记,是后世研究汉史不可或缺的资料。流放朔方之前,他就写好了十志。如果不是他被王允杀掉,《后汉书》根本不需要等到两百年后由范晔来完成,成为前四史最后完稿的一部。
立德立功立言,对于蔡邕来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立言。立言不是写几首诗就能立言的,那都是小道,不值一提,能让他立言的除了注经就是写一部史书,特别是一个朝代的完整历史。某种程度上来说,著史甚至比注经更接近立言的目标。注经的人很多,但史书通常只会留下一部。
所以太史公司马迁宁愿受腐刑也要完成《史记》,而蔡邕被杀前也表示愿意接受断足的刑罚,只求让他留下性命,完成汉史的写作。
孙策说,我提供给你最好的笔墨纸砚,我为你夺回藏书,还包括王允带到长安的朝廷档案,除了写史还能有什么用处?这是蔡邕的梦想,一听到孙策这句话,他就无法矜持了。何况孙策说得没错,天下大乱,著史又是一项大工程,非十年之功不能完成,不仅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还要有充足的财力供应。长安、陈留都不行,襄阳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方。
消除了蔡邕的心防,孙策接着询问长安的情况,特别是董卓身边有哪些文臣武将,徐荣、牛辅手下有哪些将领和谋士,有多少人,现在的位置在哪里,他们的粮草由哪里供应,一一问清。蔡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又主动要求进城劝降曹操,避免袁术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增。
孙策知道蔡邕书生气又犯了,就算曹操和他关系很好,但曹操为袁绍出力,一旦蔡邕进了城,曹操知道袁术面临内忧外患,肯定会死守宛城,拖死袁术,才不投降呢。
孙策给袁术连使眼色。袁术还不太明白,阎象却明白了孙策的意思,连忙起身阻止。
“先生一路辛苦,还是先休息吧,保重身体为要。”
不说还罢,阎象这么一说,蔡邕立刻觉得浑身酸软,也没心思去看曹操了,出营去休息。
大帐里又恢复了死寂,比蔡邕来之前还要寂静。心腹之患未解,强敌又至,怎么看,袁术都没什么活路可言。当此危机之际,阎象也没心思和周瑜较劲了,对袁术恳切地说道:“将军,事不宜迟,还是退守襄阳吧。抢在徐荣赶到之前,加强襄阳城防,至少可以保南郡、江夏不失,收拾江南,还有一战之力。”
袁术斜靠在案上,将指关节扳得啪啪响,眼神一会儿凶狠一会儿沮丧。他想了好久,摇摇头。“元图,退守襄阳是老成之计,但就这么放弃南阳太可惜了。南阳富庶,人口众多,又有铁官,一旦落入徐荣之手,我们就很难再夺回来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言放弃。”
阎象劝道:“将军,南阳的确很重要,一旦丢了南阳,不仅我们无法北上,关东诸侯也无法西进。如果牛辅再攻取洛阳,形势很可能又会恢复到去年的模样。可是我们守不住啊,曹操摆明了要死守宛城,我们如果全力攻击,就算攻破了宛城,宛城被打残了,也无法坚守。我军攻打庄园已经与诸家结仇,他们也不可能支持我们。没有他们的支持,那些新降的士卒能用吗?”
袁术苦笑,转头看向周瑜。“公瑾,你说呢?”
周瑜沉吟不语。他不同意阎象的意见,也和孙策通过气,要坚守南阳,但如何坚守,眼下还没有商量,面对袁术的问计,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孙策见状,只得挺身而出。“将军所言甚是,元功先生说的是老成之计,将军应该派人加强襄阳的城防,做最坏的准备。”
阎象垂着眼皮不说话,脸色却缓和了些。他对周瑜、孙策印象一直不好,觉得这两人少不经事,乱出主意,但主要目标是周瑜而不是孙策。在他看来,孙策还不足以被他当作对手。现在孙策又改了称呼,尊称他为先生,建议袁术听他的建议,这让他很有面子。
孙策话锋一转,又道:“可是南阳不能轻易放弃。”
阎象霍然抬起头,瞪着孙策。“孙将军,内有曹操,外有徐荣、牛辅,怎么守?”
“徐荣、牛辅还在几百里之外,什么时候到,谁也说不准。再说了,武关、鲁阳都是险关,只要防守得当,他们没那么容易进南阳。”
阎象很不高兴,逼问道:“怎么才能防守得当?现在就这么多人马可用,你要攻宛城,就没更多的兵力守武关、鲁阳。你要分兵守武关、鲁阳,别说攻宛城,能不能挡住曹操的反击都说不定。”
“先生稍安勿躁。”孙策摆摆手,说道:“我们可以分两步走,先派一部分工匠赶往武关、鲁阳,加强城防设施,做好接战准备。至于宛城,先生担心的不是那些新降的士卒不肯为我所用,担心他们临阵倒戈吗?我有一计,也许可以让这些人心甘情愿的为我们所用。”
“哦,那我倒要听听。如果真能让这些士卒归心,为我所用,我就支持你的建议。”
孙策笑了。阎象有些傲气,不太看得起他,但阎象是袁术手下不多的谋士之一,有见识,不是冯方那些庸人可比。与他协调好关系,对将来的合作非常重要。
“将军,先生,那些将士为何支持那些世家?是血脉相连,还是有姻亲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阎象眉毛微挑,眯起了眼睛,双眸闪烁,沉思良久,嘴角露出一丝浅笑。“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将那些世家的土地……分给他们?”
孙策由衷的躬身一拜。“先生智慧如渊,佩服,佩服。”
袁术翻着大眼,莫名其妙。阎象笑了,转身对袁术解释道:“这倒是个应急之法。将军,孙郎的意思是说这些将士原本与世家并无瓜葛,只因家贫失田,无以立身,依附世家无非是为求一口饭吃。现在这些世家龟缩在城里,庄园被我军击破,土地也为将军所有,如果将军能将这此家的土地分给他们,让他们重新成为自食其力的编户齐民,他们自然会……”
阎象话还没说完,袁术就恍然大悟,拍案大叫。“对啊,这些人原本就是编户,他们成为部曲并非自愿,只是迫不得已。我要是将土地还给他们,他们凭什么不支持我?”
阎象连连点头。“将军所言甚是,就算有人恪守君臣之义,愿为故主尽忠,也是极少数。更多的人会感激将军重生之义,支持将军。”
袁术一跃而起,大叫道:“那还等什么?立刻去办啊。哈哈,曹孟德,让你守城,乃公挖了你的根基,看你还怎么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