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交浅言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完美文学 www.wm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右丞大人,这是您要的全部资料。”陈寿抱过好几卷的卷宗,搁到了刘胤面前的几案上,竹简自然是占了绝大部分,还一部分的纸质卷宗。
刘胤很是惊异,也难为了陈寿,竟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魏延的资料取了过来,就算是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资料取来,何况刘胤注意到了陈寿根本就没有看索引目录之类的东西,似乎这些东西都装在他的脑袋里,不禁刘胤对他是由衷地钦佩。
三国时代就有不少过目不忘的奇才,比如大名鼎鼎的蔡昭姬,还有只看了一眼就能背诵曹操兵书的蜀中怪才张松,难道这陈寿也有过目不忘之能?
想想倒也是极有可能,毕竟以后陈寿是要完成《三国志》的,那些浩如烟海的资料也许就藏在他的心中,运用起来驾轻就熟。
刘胤打开卷宗,逐一细读,这里面有关于整个案件始末的调查结论,有杨仪和魏延上书朝廷相互攻讦的奏章,有后主刘禅下达的夷魏延三族的诏令。读到最后,刘胤还发现了关于魏延妻子张氏的记录,记录中称,禁军奉命对位于南郑的魏家查抄的过程中,遭到了魏家部曲的激烈反抗,当场格毙魏家部曲十余人,禁军则是七死八伤,魏延妻子张氏逃亡。记录中提到张氏疑身怀有孕,在其后的通缉中,也未能将其捕获。
合上卷宗,刘胤陷入了沉思,现在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魏雪舞所言属实,但这无疑给刘胤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魏雪舞为父雪仇,于情于理倒是说得过去,但她刺杀的却是当今天子,这种罪行却是罪不容诛的,就算刘胤有点私心想要保全她,那也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可能,稍有不慎,还会因为包庇刺客祸及自身。
“陈令史,你觉得镇北将军魏延有被冤枉的可能吗?”刘胤扭头向陈寿问了一句。
陈寿一直侍立在一边,听到刘胤突然问了这么一个敏感的问题,他微微地有些诧异,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常态,淡淡地道:“右丞大人,在下只是负责保存这些史料的官员,却不敢妄议这些史料,大人所问魏延将军是否被冤枉,恕在下无法回答。”
刘胤呵呵一笑,交浅言深,这是为人处事的大忌,看来陈寿倒是深谙此道,不过和传说中陈寿的性格不符,如果陈寿真的是那种处事圆滑之人,也不会沦落到图书馆管理员的位置上。
“素闻先生刚正不阿,胸怀坦荡,不趋炎附势,却为何对一段尘封多年的史料三缄其口,这似乎不象先生做事的风格?”
陈寿淡然地道:“右丞大人谬赞了,在下不过是恪守自己的原则罢了。至于魏延将军之事,当年陛下已诏处置,早已是盖棺定论,现在言之,又有何意?”
“盖棺定论?我看倒是未必,魏延一生,忠心耿耿,数战而有奇功于朝廷,其背主谋逆之名,不过是杨仪小人暗中作崇而已。魏延性情高傲,善恶分明,善士卒而轻大夫,傲上而且不辱下,与杨仪势成水火,互不相容。诸葛丞相去世之后,权归杨仪,以魏延高傲的性格未必就甘心屈于其下,遭到杨仪的打击报复便在情理之中。从杨仪魏延各自上奏给朝廷的表章来看,相互攻击,朝廷本应秉公处置,但关键之时,却是偏听偏信,致使魏延兵败被诛。而杨仪次年也因狂悖之言被废黜自尽,如此小人,又有什么可信之处,故而以愚之见,魏延将军枉死汉中,当真是受了不白之冤。”
陈寿微露惊异之色,道:“右丞大人此番言论,就不怕传到朝堂之上?”
刘胤微微一笑道:“先生光明磊落,坦荡如坻,岂是那种龌龊小人行径,在下虽无识人之慧,但对先生恐怕却走不了眼。”
陈寿轻轻地一笑道:“那右丞大人今日调阅魏延一案卷宗,难不成是想为魏延将军洗刷不白之冤?”
刘胤道:“我未必有那份能力,但公道自在人心,这一点却是无法泯灭的。”
陈寿半响无言,默然地道:“右丞大人能有如此之想,我想魏延将军在天之灵,也会深感欣慰的。若单论将才,魏延将军堪为当世名将,勇冠三军,将略所长,曾提出奇兵出子午暗袭关中之计,堪为惊世奇谋,只可惜诸葛丞相一生谨慎,未纳其计,致使北伐功败垂成。”
显然是刘胤的那份爽直感染了陈寿,让陈寿也不禁是一吐心声。
子午奇谋是当年蜀军第一次北伐中原时魏延提出的一个“大胆”策略: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一如韩信旧事。
不得不说魏延此计极富想象力,姑且不说此计的成与败,单是这份胸襟与胆略就不是一般的将领可以比拟的,事实上,在历史上,也只有邓艾偷袭阴平道能与之相提并论,所不同的是,魏延的计划胎死腹中,而邓艾却偷袭成功。后世有许多人一直论证子午奇谋的可行性,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任何的一次奇袭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许多偶然的因素很可能会决定计策的成败。
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断然否决了魏延的计划,或许诸葛亮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因为两国对决,绝不单纯仅仅是军事的较量,魏延做为统兵大将,眼光自然没有诸葛亮更具有大局观。但无人可以否认,蜀国或许错失过一次北伐成功的机会。
刘胤的眼前为之一亮,道:“那先生认子午奇谋有几成胜算?”
“右丞大人,这是您要的全部资料。”陈寿抱过好几卷的卷宗,搁到了刘胤面前的几案上,竹简自然是占了绝大部分,还一部分的纸质卷宗。
刘胤很是惊异,也难为了陈寿,竟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魏延的资料取了过来,就算是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资料取来,何况刘胤注意到了陈寿根本就没有看索引目录之类的东西,似乎这些东西都装在他的脑袋里,不禁刘胤对他是由衷地钦佩。
三国时代就有不少过目不忘的奇才,比如大名鼎鼎的蔡昭姬,还有只看了一眼就能背诵曹操兵书的蜀中怪才张松,难道这陈寿也有过目不忘之能?
想想倒也是极有可能,毕竟以后陈寿是要完成《三国志》的,那些浩如烟海的资料也许就藏在他的心中,运用起来驾轻就熟。
刘胤打开卷宗,逐一细读,这里面有关于整个案件始末的调查结论,有杨仪和魏延上书朝廷相互攻讦的奏章,有后主刘禅下达的夷魏延三族的诏令。读到最后,刘胤还发现了关于魏延妻子张氏的记录,记录中称,禁军奉命对位于南郑的魏家查抄的过程中,遭到了魏家部曲的激烈反抗,当场格毙魏家部曲十余人,禁军则是七死八伤,魏延妻子张氏逃亡。记录中提到张氏疑身怀有孕,在其后的通缉中,也未能将其捕获。
合上卷宗,刘胤陷入了沉思,现在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魏雪舞所言属实,但这无疑给刘胤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魏雪舞为父雪仇,于情于理倒是说得过去,但她刺杀的却是当今天子,这种罪行却是罪不容诛的,就算刘胤有点私心想要保全她,那也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可能,稍有不慎,还会因为包庇刺客祸及自身。
“陈令史,你觉得镇北将军魏延有被冤枉的可能吗?”刘胤扭头向陈寿问了一句。
陈寿一直侍立在一边,听到刘胤突然问了这么一个敏感的问题,他微微地有些诧异,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常态,淡淡地道:“右丞大人,在下只是负责保存这些史料的官员,却不敢妄议这些史料,大人所问魏延将军是否被冤枉,恕在下无法回答。”
刘胤呵呵一笑,交浅言深,这是为人处事的大忌,看来陈寿倒是深谙此道,不过和传说中陈寿的性格不符,如果陈寿真的是那种处事圆滑之人,也不会沦落到图书馆管理员的位置上。
“素闻先生刚正不阿,胸怀坦荡,不趋炎附势,却为何对一段尘封多年的史料三缄其口,这似乎不象先生做事的风格?”
陈寿淡然地道:“右丞大人谬赞了,在下不过是恪守自己的原则罢了。至于魏延将军之事,当年陛下已诏处置,早已是盖棺定论,现在言之,又有何意?”
“盖棺定论?我看倒是未必,魏延一生,忠心耿耿,数战而有奇功于朝廷,其背主谋逆之名,不过是杨仪小人暗中作崇而已。魏延性情高傲,善恶分明,善士卒而轻大夫,傲上而且不辱下,与杨仪势成水火,互不相容。诸葛丞相去世之后,权归杨仪,以魏延高傲的性格未必就甘心屈于其下,遭到杨仪的打击报复便在情理之中。从杨仪魏延各自上奏给朝廷的表章来看,相互攻击,朝廷本应秉公处置,但关键之时,却是偏听偏信,致使魏延兵败被诛。而杨仪次年也因狂悖之言被废黜自尽,如此小人,又有什么可信之处,故而以愚之见,魏延将军枉死汉中,当真是受了不白之冤。”
陈寿微露惊异之色,道:“右丞大人此番言论,就不怕传到朝堂之上?”
刘胤微微一笑道:“先生光明磊落,坦荡如坻,岂是那种龌龊小人行径,在下虽无识人之慧,但对先生恐怕却走不了眼。”
陈寿轻轻地一笑道:“那右丞大人今日调阅魏延一案卷宗,难不成是想为魏延将军洗刷不白之冤?”
刘胤道:“我未必有那份能力,但公道自在人心,这一点却是无法泯灭的。”
陈寿半响无言,默然地道:“右丞大人能有如此之想,我想魏延将军在天之灵,也会深感欣慰的。若单论将才,魏延将军堪为当世名将,勇冠三军,将略所长,曾提出奇兵出子午暗袭关中之计,堪为惊世奇谋,只可惜诸葛丞相一生谨慎,未纳其计,致使北伐功败垂成。”
显然是刘胤的那份爽直感染了陈寿,让陈寿也不禁是一吐心声。
子午奇谋是当年蜀军第一次北伐中原时魏延提出的一个“大胆”策略: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一如韩信旧事。
不得不说魏延此计极富想象力,姑且不说此计的成与败,单是这份胸襟与胆略就不是一般的将领可以比拟的,事实上,在历史上,也只有邓艾偷袭阴平道能与之相提并论,所不同的是,魏延的计划胎死腹中,而邓艾却偷袭成功。后世有许多人一直论证子午奇谋的可行性,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任何的一次奇袭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许多偶然的因素很可能会决定计策的成败。
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断然否决了魏延的计划,或许诸葛亮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因为两国对决,绝不单纯仅仅是军事的较量,魏延做为统兵大将,眼光自然没有诸葛亮更具有大局观。但无人可以否认,蜀国或许错失过一次北伐成功的机会。
刘胤的眼前为之一亮,道:“那先生认子午奇谋有几成胜算?”